二十四节气养生——立秋、处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医药 2018.0849

传统医学医学

选对食物“贴秋膘”

过了立秋便要吃肉“贴秋膘”,这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但这种做法不应该长期采用,秋季进补一定要科学。注意保持体内酸碱度平衡,通常人体中的血液呈弱碱性,要是吃了太多鱼、肉等酸性食物,容易让血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在“贴秋膘”的同时,应该适当补充蔬果,并多食用豆制品、栗子等碱性食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常的饮食就能够保证充足的营养,不用刻意吃太多的营养食品。

正确看待“秋乏”

秋天暑热未消尽,人们开始觉得精力不济,疲惫困倦。这是因为人的身体在初秋会进入自我休整的阶段,即“秋乏”。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秋乏是人体由于夏季过度消耗而进行的自我补偿,同时也是机体为了适应金秋的气候而进行的自我休整,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由禾与火字组成,指禾谷成熟,到了收获的季节。

处暑,在8月23日前后,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即将过去。

它能使机体内外的环境达到平衡,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秋乏”可以通过逐渐适应和调节来消除,不用担心它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补充夏天消耗的能量,此时要适时摄取营养,同时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顺应气候的变化,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润肺除秋燥

初秋时节,天气燥热,口腔和鼻孔就是燥气侵入肺部的突破口。倘若侵入肺部的燥气不能及时化解,则会影响肺部的功能,使肺部的阴气受到损害,并造成发热、发冷、头痛、少汗无汗、口干舌燥、脉浮等症状。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病的人,还有体质较弱、年纪较大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更应该注意。初秋可多吃一些滋阴养肺、祛燥补气的食品来预防体内的阴气缺失,还应该保持

平和、愉悦的心态。

阳、重镇安神,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枣仁宁

心安神、养肝。诸味合用,能共奏降逆化痰、健脾燥湿、平肝熄风之功效。可明显缓解眩晕症状。

注:上方实为旋覆代赭汤与半夏白术汤合用的加减方。二方均是治眩晕的基础方, 二方合用酌情加减,对于风邪犯肝、痰湿内阻引起的眩晕症,能起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阴囊湿疹方

龙胆草、车前草、丹皮、地肤子各15克,柴胡、泽泻、归尾、黄芩、木通、防风、荆芥各10克,山栀、苦参各12克。水煎服,每曰1剂,日服3次,连服5天。治阴囊湿疹之瘙痒不止、流黄水等效佳。

山东淄博 陈庆

立秋、处暑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阴囊湿疹或称绣球风、肾囊风,中医认为,本病系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临床以阴囊痒痛,甚则出现红色丘疹,形如米粒,搔破浸淫脂水,而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中医认为,本症主要与嗜食辛辣伤及脾胃,助湿生热,或因外感湿热之邪蕴结肝胆,流注于下焦而所致。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是治阴囊湿疹基本方法。上方实为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山栀助清肝胆湿热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清利湿热,引火从小便而出,归尾养血活血,生地养阴凉血,柴胡舒畅肝胆,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泻中有补,清中有养,即泻肝火利湿热,又能养血益阴。肝火泻,湿热清,诸症自解,上方不愧是治疗绣球风的较佳方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