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八、桂林山水
课前谈话:
课前咱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出示)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生十),不对,特别像此刻汉字的十,但这是一个甲骨文,再猜。
(出示)它在篆书里是这么写的。
(生田),特别像,但也不是,再猜。
(出示)它在隶书里是这么写的,这次猜到了吗?恭喜你,答对了。
这就是一个“甲”字。
知道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吗?是指动植物外面坚硬的外壳。
老师考考你,知道乌龟背上的壳叫什么吗?恩龟甲。
后来,人们在战争中为了保护自己就发明了——铠甲。
因为“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记数年月日的时候,人们把甲排在在天干第一名,知道第二位是什么吗?第三位,第四位呢?因为甲排在第一名,因此也就引申为第一的意思。
咱们班念书最好的是谁?恩你念书是甲。
跑步最快的是谁?你跑步是甲?……那你以为咱们桓台的风光哪里属第一。
(生红莲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真是红莲湖水甲桓台)(生:芦苇飘荡荷花摇曳马踏湖景甲桓台),那你以为哪里的风光甲山东?()那你又知道哪里的山水风光甲天下吗?(桂林)有句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节课,咱们就去欣赏那里的美景。
上课。
一、检查预习
出示第一组:(汹涌彭湃水平如镜峰峦宏伟红叶似火)
师:一般这样的词语都是和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搭配利用的,比如,出示:(汹涌彭湃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宏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
出示第二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师:这组词语都是形容桂林的山的,比较难理解,谁能说说你读懂了哪些?
课前检查同窗们作业的时候啊,发现攀登的攀字错得比较多,咱们一路来写一写。
攀要想写好上面的部首必然要写的扁,离横中线要有一段距离,大的撇捺要放开,撑住上面,盖住下面。
同学们在课堂收获一栏里写一写。
二、设境激趣、整体感知
师:字词预习的真不错,想不想此刻就起身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呢?可是有话在先,回来后可要告知我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演示《桂林山水》风光片)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讲一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生:(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绿如翡翠、波平浪静、晶莹透亮)
师:用一句话说。
生说
师:多美的桂林山水啊!同窗们,作者领略了桂林秀丽的山水,旖旎的风光后,也发出了一句赞叹。
请你们打开书本找一找,然后读一读。
师:谁想读?
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生: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航行,人仿佛在画中游览一样。
生:小船在碧绿的漓江上滑行,人仿佛在画中游览。
师:作者怎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生:是因为作者看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那“这样的山”是指如何的山? “这样的水”是指怎样的水?自己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写桂林山水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找句子)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师:看来同窗们都很喜欢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写水的是课文的第几节,写山的是课文的第几节,咱们再读读这两节,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交流)
三、潜心品读,体验情感
(一)发现之一:比较
师:(按照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汹涌彭湃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是啊,作者写漓江的水时写到了大海和西湖,写桂林的山时写到了泰山和香山,这是为何呢?
生:通过比较,更看出漓江的好。
师:是啊,更能看出漓江的不同凡响了。
再读读,看还能读懂什么?
师:(出示改后句子:我看见过汹涌彭湃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老师啊,把这句话改了一下,自己读一读,看给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说。
(说不出来:想一想在表达情感上一样吗?)
师:却从没见过,作者看到漓江水时得是何等惊喜啊!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好不好?
师:(若读的好)你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了。
谁也想这样读一读。
(若读不好)孩子,却从没有啊,作者那时是如何的惊叹之情呢?谁还想读?
生读
师:你真的体会到了作者那时的感受。
咱们一路合作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我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读。
师:看,咱们体会了作者情感来读文章,可以读的就更好了,是吗?这句话会读了,这句话能读好吗?(出示;我攀登过峰峦宏伟的泰山,欣赏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
指名读。
他读得怎么样?给他评一评。
那你能读好吗?(学生情感读;评议读出惊喜之情)
师:同窗们读得真有水平,课文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都采用比较的方式。
还发现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发现之二:都是抓住特点来写
(按照学生回答,结合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师:你看,作者别离用三个字就归纳出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是那么精当巧妙,作者必然是成心而为之,让人过目成诵。
师:咱们先来学习漓江的水。
(出示:漓江的水一段)自己读读,看脑海中浮现出了如何的画面?
生说(水流真缓慢我还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了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像透明的绿玻璃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如仙境一般)
师:漓江的水静的如镜,清的见底,绿的透亮,真是美好,谁想来读。
师:若读的好(我恍如就看到了那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江水,)
若读不好。
(孩子,静静的水,流的那样缓慢;清清的水,可见江底的沙石;绿的犹如翡翠,多美,该怎么读呢?谁还想试试)
师:孩子们,俗语说呀,言由心生,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得这样美,你说他在写文章的时候是怀着如何的情感呢?
生:(惊喜喜爱)
师:带着感受读一读好吗?
生读
师:若读得好,(听着你的念书声,我想起了一句诗:船在青山顶上行,清澈的湖水,清楚的倒影,真是如梦如幻)
瞧,咱们读文章时,想象着画面,还体会着作者的感受,读起来是不是加倍有滋味了。
把这种念书的方式写到你的课堂收获栏中。
漓江的水会读了,桂林的山能读好吗?
生读(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讲一说。
)(指名读,学生互评)师:听出了你对山的赞叹。
喜欢读吗?喜欢读的咱们一齐来读。
(图片音乐齐读)
正犹如学们所说,这两段作者都用了真啊这样的排比句式,既表达了赞美之意,又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同时,排比句也咱们读起来还加倍朗朗上口。
这样的写法何等巧妙啊,我们也学着用这样的方式写写景物好吗?
出示:(这个苹果真红啊,这个苹果真圆啊,这个苹果真甜啊。
)
(三)发现都用比喻,让句子都加生动具体
(四)都是绿的,你真会念书,我都没发现
四、抒情表达,丰硕情感
师:读得真好! 适才咱们别离欣赏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若是没有青山的衬托,水就不会显得那样秀丽,如果没有碧水的映衬,山就不会显得那样独特,正是因为这样的山(引读最后一段)。
师在桂林啊,不但山清,水秀,洞奇,石险,还有这很多动人的传说呢?课前同窗们有搜集资料,谁想和大家交流。
生交流
师:是啊,桂林不但有美的山,美的水,还有着这么多美丽的传说,也难怪人们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往今来,写桂林山水的诗歌、文章可很多呢,就让咱们在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结束这堂课吧。
(图片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