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策略研究
作者:朱鹏鹏
来源:《今日消防》2021年第09期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建筑类型逐渐多元化,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和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也要求相关单位能够在总结经验和建立应急预案的基础之上,推出更为有效的防火和监督方法。文章主要研究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总结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特点,提出了防火监督的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防火监督
高层建筑存在消防隐患的原因:一来是由于建筑施工质量不高造成的,二来是相应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和监督机制不到位和不完善所致。基于此,在落实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消防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同时认真检查建筑内安全出口是否能正常通行,提高消防知识的宣传力度,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能够清除,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高层建筑消除消防隐患、强化防火监督的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出现大型消防安全事故。在当代的建筑群落当中,以高层建筑为主。在使用的时候,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确保居民的居住安全,提高其舒适度。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高层建筑的有效性得以发挥出来。基于此,通过有效并切实强化消防隐患的排除工作,积极开展防火监督,能够确保将一切影响高层建筑性能发挥的要素排除出去,在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其次,能够有效降低损失,优化高层建筑的消防水平。虽然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能力日益升级,但是每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来破坏了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来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基于此,消除高层建筑应排查消防隐患,并定期进行防火和监督工作,将一些故障或隐患及时有效地排除,这样一来,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失或生成二次事故,可以有效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为生成更為有效的防火监督机制以及消防技术奠定基础。
2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特点
2.1 火灾救援难度升级
在我国,高层建筑由于其本身的楼层过高,而且建筑的功能、稳定性以及相应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如果发生重大火灾,火势将会快速地蔓延。如果楼层过高,也就难以对火灾现场进行
有效的救援,火势也很难快速地扑灭,如果出现偶然延误的情况,就会耽误最佳火灾救援的时间从而造成更多的伤亡事故,其后续的损失也无法估量。
2.2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耐火性能低
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高层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就是钢结构,因为高层建筑本身和地面的垂直距离相对较远,如果采用单一的混凝土结构,势必难以满足高层的承重要求,而依托钢结构则可以完美地使高层建筑的高强度负荷需求得以实现,以此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与此同时,钢结构本身耐火性不高。从数据的角度来讲,普通的钢结构材料处于高温600℃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形。这样一来,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整个钢结构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破坏高层建筑的承受性能。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2.3 层数高住户多,疏散困难
现如今高层建筑的层级上限越来越高,其建筑的功能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此基础上,层数越高的建筑所能容纳的人流也更加密集。这样一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所有成员的撤离和疏散等工作。尤其是在火灾发生之后,电梯多数情况下难以运行,需要安装相应的安全疏散通道才能够完成撤离工作。但是有些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通道被其他管道占用或者是疏散通道设置不合理等,都会为人员的疏散和撤离工作增加难度。在火灾发生之后,安全疏散通道会出现浓烟弥漫的情况,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人员伤亡的数量也会急剧上升。
2.4 火灾危险性大,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相比普通住宅建筑,由于其人口的承载能力更强,本身疏散难度就会相对较大,一旦发生大型火灾,火势蔓延的速度也相对较快。例如,在火灾发生之后,整个楼层会充斥着大量的浓烟,并以3m/s左右的速度蔓延到整个楼梯或管道之内,甚至部分楼层的室内也会短期内迅速被浓烟所笼罩。如果此时风力较大,高层建筑受其影响严重,火势和浓烟会瞬间淹没整个楼层,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1]。
3 高层建筑内的消防隐患分析
3.1 建筑本身的施工管理质量有待升级
当前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部分施工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到高层建筑的使用效果,也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表现为,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都是临时被建筑工程队承包下来,并分发给部分分包商的,其中含有大量的私人建筑团队,他们的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且综合素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把控,
从业资格更是无从论证,业务水平相对较低,这样的施工团队很难进行集中管理,无法从质量保障上优化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效果。同时,施工队伍的消防管控措施也不到位。整个行业并没有对个别施工单位的消防资质进行有序考察,一旦这些缺乏消防经验以及消防资质的施工队伍中标,势必会为后续的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巨大的消防隐患。
除此之外,部分施工团队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他们甚至直接对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更改,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的耐火性能和消防性能,而且一些低质量的材料极易引发消防事故,为后续火灾的发生埋下安全隐患。例如高层建筑中的防火门、消防水带、消火栓等都是消防工作和监督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产品没有进行相应的监督或者质量低劣,势必会为整个高层建筑后续的使用埋下巨大的隐患。如果发生火灾,损失将难以估计。
3.2 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消防管控观念淡薄
高层建筑的日常消防管理过程之所以存在消防隐患,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业主,都缺乏与时俱进的消防安全管控意识。通常情况下,自动消防系统会涉及高层建筑中,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操作系统、自动防排烟系统等。除此之外,消防工程的设计还包括超细干粉管网自动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自动闭门装置系统等。虽然这些系统能够在有效的范围内对高层建筑进行更为多样化的消防保护,但是如果这些系统长时间没有被使用,其性能会逐渐变差,甚至出现老化的情况,一旦缺乏日常的维护或更换,势必在火灾发生之时难以发挥有效的性能,埋下更为严重的消防隐患。除此之外,无论是业主还是消防管理部门,都存在消防防火意识淡薄的情况,例如业主肆意占用消防疏散通道,或者随意替换消防管线等,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出现一定的连锁反应,还会波及他人,引发连锁性的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灾难[2]。
3.3 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工作日趋完善,一方面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的服务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排查各类消防安全隐患。而高层建筑本身就属于高档物业管理范畴,不仅要求管理企业具备相应的行业资质,同时也应该建立相对全面的物业管理法则。然而,在日常开展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部分管理企业在物业方面的管理,并没有对相应的消防工作和安全管理机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还会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个别物业管理人员仅从事物业费收取,无视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修等工作,没有及时排查各楼层的消防设施,消防监管意识相对淡薄,在发现问题后,只是进行了临时的汇报,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够及时,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对当前部分物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火灾发生后,管理人员在疏散居民的时候,难以形成合理且正确的引导,不仅控制不住火情,还有可能发生踩踏事故,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3.4 其他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