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为解决表中这种现状,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实行改革开放
2.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3.(2012届广东广州高三调研)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49 1952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4.(2011年广东广州高三调研)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春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5.(2011年广东广州花都区高三文综)“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6.(2012届广东兴宁一中高三模拟)“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7.(2011年江苏镇江模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指导思想有( )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9.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左’倾错误及其表现”这一主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素材。

其中不能采用的是( )
A.五年计划胜利完成
B.高炉平地起,遍地放红光
C.“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D.“大跃进”万岁
10.(2011年浙江五校联考)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11.(2011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2011年河南平顶山一模文综)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 )
A.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对农村政策作出适当调整
B.认识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并从根本上加以否定
C.为了恢复经济,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D.把恢复发展经济作为党的工作重心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

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

——《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当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什么问题?它在生产实践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

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4)“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3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A
2.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

3.B 解析:从图表上看出,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的总产值比重攀升,而私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的总产值比重下降,这一背景应是三大改造时期,故B项正确。

4.A 解析:解题关键词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在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只有A项符合。

5.C 解析:题目中所给的民谣很明显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发展规律。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犯了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

因此答案为C项。

6.C 解析:诗中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农业生产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主要原因是当时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倾错误。

7.B 解析: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选B项。

8.B 解析:可以用排除法。

在1960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还不能说已经充分暴露,排除A项;C项是内容不是原因;D项不符合纠正“左”倾错误的史实;由于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9.A 解析:A项体现了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成果;B项体现了“大跃进”中大炼钢铁的现象;C项体现了“文革”中的“左”倾错误;D项体现了“左”倾思想。

10.B 解析:材料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

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扩展,①项正确;由于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利于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一五”计划),因此才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②项正确;为了摆脱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粮食的困难,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③项正确;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仍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冲破小农经济的影响,④项错误。

11.C 解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然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且人民迫切希望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因此,1953~1956年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C项正确。

12.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1962年”,当时是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时期,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13.(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反映党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出现“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还缺少经验。

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4.(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4)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