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自主学习途径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体育课自主学习途径的研究
摘要:
新课标下体育课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关键词:自主学习、途径、体育课、新课标。
正文:
在体育卫生《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4、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所注重和体现的是第一和第四方面,忽视了第二和第三方面,如果体育课程能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这两方面的力度,那么体育课程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能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能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充分保护和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
这样循序渐进,让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锻炼奠定良好的身、心、智基础。
本人认为在新课程和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育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
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
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体育课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是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地延伸性学习活动。
在体育课中能有意识地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别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树立了学生发展第一的意识,把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让学生喜欢体育,同时更喜欢上体育课,作为教好体育课的首要任务。
运用“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的完成这个任务的最佳选择。
那么,小学体育课如何运用“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呢?现就我多年来在体育教学实践谈谈我是怎样使学生在自主获取、主动合作、自由创新的学习情景中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
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另外,合作意识的强化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合作语言”,如“请你当助手、请你协助、请你保护、请你想想办法”等等。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
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1)、商量合作法:商量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帮助老师想办法出主意的过程中,学生便自觉不自觉地当了教学的合作伙伴。
例如上双杠课时,双杠前摆上后,对下法不做具体规定,而是采取与学生商量的办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他们自主设计后商量决定,可采取杠中跳下、杠侧跳下、前摆下与后摆下、前摆内转下等多种下法。
(2)、暗示合作法:让学生主动领悟。
例如对练习中长跑中出现的怕苦怕累的学生不是直接批语,而是评论“马家军”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受到积极暗示行动参与中长跑的练习。
(3)、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纠正。
例如,对课上非正常损坏的体育器材,教师把“损坏东西要赔偿”道理摆明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或修补或赔偿,使学生把“要我改正”转变为“我要改正”,这样学生在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功能的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管理这是体育合作教学的重要方面,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力量产生合力效应,可使学生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自身受到教育。
只有让学生参与合作管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体育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在论述体育健康课程的价值时强调:体育课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还要重视本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体育也提出了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却视为是体育教学的‘副产品’。
”(《体育教学展望》)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的调节,并通过体育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息、情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体育课的自主学习通过让学生带操、领操等体育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获得带操、领操的方法,获得了带操、领操、做操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众人(全体同学)面前克服了胆怯、害怕和害羞的心理,同时还学会了互相尊重。
在带操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学们你教我、我教你,“兵教兵”、“兵带兵”,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重要的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接纳能力和包容心。
当个别体育技能较差或有口令、口齿不清的学生带操、领操时,同学们也能接受、包容,这种素质尤为重要。
针对这类潜能生来说,更为重要。
由于学生较少与外界接触,他们胆小、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有此锻炼机会可提高他们的胆量和自信心,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新课程非常重视和强调: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们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编操、自编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通过理论学习将各种活动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与终身体育结合起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新课程也非常强调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师生互动、师生间互相交流、互相勾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新课程认为“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的问题。
”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走进新课程》)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开展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全体同学轮流带操、领操,人人尝试当小老师的角色和位置,以生代师、以生带生,形成了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和师生关系。
过去那种“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走进新课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显现。
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创造性的交流也得到凸显和发展。
对教师而言,交往与互动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教师的单向付出,而是教师的一个专业性成长的过程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这种“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3、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并提出: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在体育课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创新及实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学生个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平台,改变了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当前,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为我国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为我们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课标下体育课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兴趣、愿参与、课堂活跃、成效显著。
我们要持之以恒,将新课改进行到底,让自主学习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