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县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沙湾县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县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沙湾县为例
刘雅轩;雷军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沙湾县为例,分析了其县域产业发展态势与空间布局现状,认为其产业发展总体上具有产业多元化与合理化、产业结构自我完善两大趋势;但其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各乡镇产业趋同,且规模小、级别低,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根据沙湾县县域产业空间布局现状
及产业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其产业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三区三带”的发展模式,并提
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期刊名称】《新疆财经》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5页(P47-51)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沙湾县
【作者】刘雅轩;雷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县域是一个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的区域。

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

[1]它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体,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1]既是区域
经济的基础层次[2],也是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1年,中国城镇
化率首次超过50%,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快速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路径,也是中国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社会经济转型、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底子薄、起步晚,从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看,与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差距较大。

[3,4]本文以新疆沙湾县为例,研究新疆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与布局。

一、新疆县域经济格局
截止到201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包括11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

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
显示,新疆的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内核、两圈层、一远角”的三类区域。

[5]其中,一个内核指是以乌昌都市圈为中心的城市组群(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
阜康市、五家渠市和石河子市);内圈层是指天山北坡及南坡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区域(包括克拉玛依市、鄯善县和库尔勒市);外圈层与内圈层相邻,是指天山北坡及南坡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及偏低水平的区域;一个远角是指新疆西南
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与极低的区域。

新疆县域经济的内部与沿边差异、北部与南部差异的格局已经形成。

二、沙湾县产业发展概况
(一)县域产业发展概况
沙湾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沙湾县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5 千米,东与石河子市及玛纳斯县相接,南
面是和静县和尼勒克县,西与奎屯市、乌苏市、独山子区相邻,并可直抵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和吉木乃四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北部与克拉玛依市及和布克赛尔
蒙古自治县相连。

横穿沙湾县境的有北疆铁路、312 国道、乌奎高速公路和克榆公路及219、223、224 三条省道和三条县道,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发展最为发达、最为活跃的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博乐、塔城、克拉玛依和阿勒泰等8 地州市的交通连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显著。

沙湾县域面积约为1.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50万。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根据全国县域经济研究专门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在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占11个。

②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EB/OL].中国县域经济网,2012-03-06.这11个县市分别为库尔勒市、库车县、昌吉市、石河子市、哈密市、阿克苏市、阜康市、伊宁市、奎屯市、喀什市和鄯善县,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南疆少数地区。

沙湾县同样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圈层”区域,但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主要指标中,除农业相关指标位居前列外,其余多处于新疆各县市的中游水平。

2010年,沙湾县地区生产总值108.57 亿元,在新疆90个县市中排列第8 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 亿元,名列第21 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13 亿元,名列第21 位;农民纯收入11255元,在天北区域名列第2 位,处于靠前位置;产业结构为25.0∶46.3∶28.7,而同年新疆产业结构为19.9∶46.8∶33.3,沙湾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出全疆水平近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第三产业较全疆水平低了近5个百分点,处于落后状态。

同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产业结构为11.8∶55.3∶32.9,与之相比,沙湾县第一产业高出其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了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了约4个百分点,沙湾县第一、三产业发展已经明显滞后(见表1)。

表1 沙湾县与新疆、全国百强县产业结构对比数据来源:根据《第十一届全国县域
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及《新疆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二)县域产业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2009年,沙湾县第二产业增加值以31%的速度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8.5%;2010年,沙湾县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25.0∶46.3∶28.7,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结构总体上呈不断优化趋势。

县域经济也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并且工业发展后劲强劲,为发展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沙湾县的产业发展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支柱产业略显单一。

与全疆和全国水平相比,沙湾县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产高、二三产低”的产业结构特征。

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高效、高收益农业比重较小,粮、棉、畜、特色林果蔬等农业资源优势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高度依赖于能源开采和基础原材料重化工业。

石油化工业所需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独山子,钢铁厂所需的铁矿来源于阿拉山口、伊犁及国外地区;精细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资源对区外的依赖性较大。

第三产业发
育不足,比重小。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重号召、轻投入”的问题较为突出。

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2.优势产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

沙湾县产业多以资源开发和初加工为主,产业发展集聚效应不强,产业链短、效益低,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沙湾县的主要产业中,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特色种植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不能产生规模效应,进而导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弱。

(三)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存在问题
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

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充分发挥各乡镇自然、经济和社会优势,处理好专业分工和综合发展的关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联合,以发挥出县域的整体和综合优势,进一步打破行政条块界限的束缚,在生产力布局的调整组合和优化配置中提高生产力水平。

但沙湾县县域产业空间布局还存在以下问题:
1.北部、中部与南部之间差距明显。

沙湾县的13个乡镇中,北部与中部有8个镇、2个乡,区位与发展条件较好,与北疆铁路、312 国道、乌奎高速公路和219 省
道沿线等城市有着较为便利、高效的对外交通联系,使得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而位于南部天山前山丘陵区的3个乡镇的农牧业资源虽然丰富,但交通相
对欠发达,城镇建设规模小、速度慢,工业园区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较高,人口及产业集聚能力较弱,与北部和中部地区相比,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潜力小、基础弱。

2.产业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沙湾县北部及中部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除此之外,缺乏县域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乡乡、乡镇之间协作欠佳,职能分工不够明确,特色不够突出,容易导致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金沟河镇、安集海镇、柳毛湾镇和东湾镇等地都建设了工业园区,各乡镇的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重复和趋同现象,小规模、低级别的产业园区增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沙湾县县域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布局优化
(一)沙湾县县域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多元化、结构合理化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湾县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日趋显现,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偏低且有所波动。

目前,沙湾县面临新疆“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地位提升、“石—沙—玛”(石河子市—沙湾县—玛纳斯县)地区协调发展、辽宁
鞍山对口援助沙湾建设与发展政策等多重机遇,这为改造县域传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湾县区域农牧业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条件与基础好,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将呈现以农牧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结构合理化、服务业多元化的特征。

2.产业体系自我完善趋势。

目前,沙湾县的产业体系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进入了全面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速度加快,呈现出演进式发展、自我完善的趋势,新兴产业日益成长,产业门类日渐增多,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将形成以粮、棉、畜和特色林果蔬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棉纺、印染、成衣制造、棉花下游产业开发为主的轻工纺织产业,以煤焦化、煤化工、石油石化下游产品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水泥、铜材、钢材、装备制造为主的建材制造产业,以水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以大盘饮食文化开发、天山风光、草原风光、沙漠旅游开发为主的旅游服务产业所共同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沙湾县县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在协调沙湾县县域产业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其产业发展趋势,其产业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三区三带”的发展模式。

如图1 所示:
1.农业布局。

沙湾县地处天山北坡,南北跨度280 余公里,海拔相差5000 多米,即使在农业生产区域内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光热辐射有差别,土地特征不一,气候各异,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自然区,对种植业生产来说,产生了明显的区域性。

分区种植业结构从沙湾县地缘和三个自然区域考虑,要突出各自优势,重点发展各自的特色农作物,可形成农业空间格局的“三区”。

(1)北部冲积平原粮棉瓜区(老沙湾区,包括老沙湾、四道河子、柳毛湾和商户地四乡镇),其地处沙漠边缘,土地广阔、地势平坦、气候干燥、热量资源丰富、夏季
高温、秋季温差大,适宜发展粮食、高产棉花和瓜类。

(2)中部洪积冲积扇农业综合区(115 省道沿线,包括乌兰乌苏、金沟河、大泉、安集海、良种场、三道河子镇林场和三道河子镇农场),其经济发达、交通方便、光
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宜发展粮食、番茄加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辣椒和蔬菜。

(3)南部天山前山丘陵农牧区(包括东湾镇、西戈壁镇、博尔通古乡、博尔通古牧场和牛圈子牧场),其气候冬暖夏凉、地域辽阔、土地坡度大、地形较复杂,适宜发
展优质小麦、高产玉米和加工番茄。

2.工业布局。

沙湾县的工业主要依托其工业园区发展,其布局具有新疆许多县域工业园区的共性问题,即缺乏统一规划,分布不尽合理。

县域工业园区的合理整合需培育和发展综合性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作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1)东部工业园区(金沟河综合工业园),以发展绿色产品加工为主,划分为轻工和建材两个板块,最终成为汇聚产业、人口和商机的产城融合区。

(2)西部工业园区(哈拉干德综合产业发展园),其参与“奎—独—乌”地区石油石
化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并及早储备远期建设所需的土地,建成精细化工新兴战略产业园。

(3)北部工业园区(柳毛湾农产品转化工业园),其依靠银鹰工贸等主要企业,依托相关下游企业的入驻,成为企业自办园区
3.第三产业布局。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一个现代服务业中心。

作为现有的批发零售市场、商业中心和物流中心,沙湾
县政府所在地三道河子镇宜于布局电子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广告和投资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起特色商业街和大型的商场、超市;建设主要辐射县域范围的高级
购物广场和休闲广场;充分挖掘特色“大盘”美食与美食文化;以满足居民的住房消
费需求为主导,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量,做好住宅小区的综合开发。

通过
以上途径,打造沙湾县域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2)三条旅游线路。

沙湾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温泉文化、森林文化、草原文化
的历史和内涵值得挖掘,应融入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前景广阔、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提升沙湾旅游业在天山北坡及北疆地区的发展层次,使其成为新疆“三线五区”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布局方面,结合北、中、南部地区资源优势,以三条线路为链接,发展天山风光和民族风情、特色饮食和沙漠探险等三大“精品旅游板块”(详见表2)。

表2 沙湾县三条旅游线路布局
(3)九个乡镇域商贸物流中心。

在四道河子、老沙湾、柳毛湾、商户地、乌兰乌苏、东湾、西戈壁、博尔通古和安集海等九个乡镇域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步行街等各类特色商业点,可对现有各类集贸市场进行改造和整合,引导其向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零市场转变。

目前,规模较大的主要是安集海镇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余各镇应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传统商贸优势,科学布局商贸物流节点,促进粮食、棉花、农副产品、煤炭、农机和化学工业品等重点行业的物流建设,将沙湾建设成为天山北坡地区乃至全疆承东启西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四、对策建议
鉴于沙湾县县域产业发展的特征及趋势,以及县域产业空间布局,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促进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采用差别竞争,形成专门化行业和产品
未来沙湾县产业发展应依托现有的粮油、棉纺、蔬果加工等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行业,建成专业特色明显的产品集散地,力争成为这些行业区域性的专门化基地。

依托各个工业园区,引进与信息技术、新能源、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相关联的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企业与项目,形成具有特色的二产发展基地。

鼓励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的成立,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的合理合法利
益,提高效率、增进平等,促进沙湾县域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是沙湾县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对于沙湾县原有的棉花加工、食品加工和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应采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和提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注重扶持和培育新的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好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沙湾县新型工业发展的基地。

(三)打造“三区三带”的产业空间布局
在协调沙湾县县域产业发展的前提下,打造沙湾县“三区三带”的县域产业布局空间:农业布局为北部冲积平原粮棉瓜区、中部洪积冲积扇农业综合区和南部天山前山丘陵农牧区;工业主要依托三大工业园区进行布局;第三产业布局为一个现代服务业中心、三条旅游线路和九个乡镇域商贸物流中心。

(四)构筑合理的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空间
沙湾县应基于现有的优势资源构筑合理的产业链,形成产业之间应有的关联度,依靠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度整体延伸产业组织空间,并通过旅游、商贸和房地产业集聚人气和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工业和餐饮业,增强经济实力。

通过这些产业的前后向链接、关联和吸引,长期有效地吸引区内和区外两类资源、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而吸引由要素带来的企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空间。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黄海丽.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2]高志刚.改革开放后新疆县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与评价[J].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2).
[3]马红.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概况[J].经济研究导刊,2010,(76).
[4]德娜·吐热汗,等.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多元评价模型及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 [5]张锦宗,梁进社,朱瑜馨.新疆县域经济分异特征、原因及对策探讨[J].地理科学,201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