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心脏冠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层螺旋CT心脏冠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
作者:茅国群陈瑶程有根楼明芳作者单位:31001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关键词】心脏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用于评价冠状动脉钙化以及狭窄的作用已得到了肯定,本文就124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在本院做MSCT冠脉造影的患者124例,男74例,女50例,年龄34~90岁。

全部患者均无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哮喘、早搏等禁忌症。

1.2 方法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Light Speed 16层CT增强螺旋扫描,扫描前对心率在65次/min以上患者于检查前0.5h口服降心率药倍他乐克25~50mg,或检查前15min舌下含服倍他乐克25mg,利用胸前心电门控技术,扫描期间患者屏气10~20s。

所用造影剂为三代显350mgI/ml,速率为4.0ml/s;高压注射器经上肢肘静脉先注入造影剂20ml 行动态增强扫描,以获得最佳扫描起始时间;然后再次注入70~85ml造影剂,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完毕后取R-R时相为30%~80%,每隔10%重建;再传到AW4.2工作站进行重建分析,并将图像进行质量分级。

采用双盲法,请2位专职医师观察、评价、诊断。

2 结果
本组扫描结果,如表1。

表1 16层螺旋CT心脏冠脉图像分级(略)
124例患者中37例图像质量为Ⅰ级,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完整,无横断伪影,无双边影,完全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如图1、图2);50例图像质量为Ⅱ级,血管轮廓清晰,仅有轻微的横断伪影,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如图3);26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Ⅲ级,血管轮廓较清晰,横断伪影可明显,基本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如图4);11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Ⅳ级,血管显示不清,横断伪影明显,血管移位,无法满足影像学诊断(如图5)。

从本组扫描中作者发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心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心率增加图像质量明显下降。

对于Ⅲ、Ⅳ级图像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10例患者中3例患者主要原因是冠脉广泛钙化,伪影明显(图6);另有3例横断伪影明显,考虑主要原因为屏气未配合好导致活动伪影;另有2例上腔静脉伪影明显,考虑为延迟时间设定有误;剩余1例主要原因为该患者是足背静脉注射,且峰值时间监测失败,扫描起始时间偏晚,部分造影剂流失所致血管显示差。

心率控制在66~75次/min 15例患者中2例见冠脉较多钙化,伪影较明显;3例右心伪影明显,考虑为造影剂用量过多所致;2例屏气未配合好导致活动伪影;另有4例扫描时心率波动幅度较大;剩余4例无明显特殊。

心率控制在76~85次/min,患者中12例中1例见较多钙化,伪影较明显;3例心功能较差,且屏气未配合好;5例患者扫描时心率波动幅度较大;剩余3例无明显特殊。

图1 VR图像,血管树显示清晰,无伪影。

(略)
图2 CPR图像,LAD软斑块形成。

(略)
图3 CPR图像,RCA局部见伪影,无软斑块。

(略)
图4 CPR图像,LAD较模糊,LMA混合斑块形成。

(略)
图5 CPR图像,LAD显示不清,伪影明显。

(略)
图6 CPR图像,LMA及LCX广泛钙化,伪影明显(略)
3 讨论
随着16层螺旋CT的出现以及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MSCT冠脉造影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筛选及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

但是MSCT冠脉造
影由于受心率、呼吸等多种因素影响,它的成功率以及图像质量与扫描前的准备及扫描过程中操作技巧有密切关系。

3.1 心率快慢心率的快慢为检查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研究表明大多数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而下降[1]。

其原因在于心率增加,心动周期缩短,舒张期缩短相对更明显,在相对短的舒张期采集信息时,由于时间分辨率受限,心脏运动幅度处于较大状态下产生的运动伪影相对明显[2]。

因此检查前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并维持其稳定性,扫描期心率上下波动范围越小越理想。

而影响心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基础心率和情绪,前者往往通过药物可以控制,常规将心率在65次/min以上的患者于检查前30min口服倍他乐克25~50mg,扫描前给患者常规吸氧,以减少患者在屏气时的心率波动。

Kuettner等[3]认为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中91%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本组病例达75%。

姜荣等[4]认为心率波动在10次/min以上者对冠脉显示影像质量明显下降,心率波动在0~10次/min时,冠脉各支影像质量好。

3.2 呼吸由呼吸产生的运动伪影是影响MSCT冠脉造影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2]。

16层CT层厚0.625/1.25螺距0.375,螺旋时间0.5s,完成整个心脏的扫描时间10~20s,本组10例患者因屏气失败图像质量较差,扫描前对病人进行屏气训练,不可随意延迟屏气时间或提前停止屏气观察患者心率变化。

3.3 对比剂本组应用对比剂注射速率
4.0ml/s,对比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是另一影响MSCT冠脉造影质量的重要因素。

姚振威等[5]认为造影剂的速度应不低于3ml/s,也不宜高于6ml/s,过量的注射速度可能导致注射处血管爆裂或针头弹出而致检查失败。

本组使用对比剂浓度为300mgI/ml,剂量为75~85ml。

作者认为造影剂太少不利于冠脉充盈,太多会导致右心浓度持续增高,伪影明显。

3.4 峰值时间的监测造影扫描前进行小剂量动态增强扫描以获得最佳扫描起始时间是CTA成功的先决条件[5]。

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由肘静脉注入经体循环回流到右心,再经肺循环回流到左心,经主动脉窦最后到达冠状动脉,循环路径长;而且冠心病患者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导致血管增强显著延迟。

所以每个患者的峰值时间差异明显,而且冠状动脉纤细,扫描时未抓到峰值像显影较差。

3.5 延迟时间的设定正确设定延迟时间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冠状动脉最佳浓度图像。

静脉内注射对比剂时,大约8s的相对较短的注射时间可以得到钟形的动脉增强曲线,但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动脉增强继续不对称地增加到一定程度,而当对比剂结束时迅速下降[8]。

Backer认为16层CT应在达峰增强时间上增加延迟4~8s[9]。

本组病例常规在达峰增强时间上增加3~5s。

3.6 上腔静脉伪影MSCT冠脉造影因扫描时要求造影剂注射速率快,所以上腔静脉浓度高,光束硬化伪影明显。

而右冠主干又紧邻上腔静脉,容易受伪影干扰而显示差。

从本组扫描得出造影剂注射完毕后上腔静脉伪影大约持续4~6s,所以常规予对比剂注射完毕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30ml釉降低上腔静脉及右心伪影。

3.7 其它因素(1)患者的摆位:患者的体位为脚先进,应除去紧身内衣,使患者处于较舒适的状态,女性患者应除去胸罩,避免内衣对电极的摩擦,。

(2)心电监护仪电极的放置:在放置电极之前让患者双臂举至头上,即处于扫描时的位置,然后按规定粘贴电极,否则电极会因为手臂移动时牵拉皮肤导致电极移位,造成心电信号降低或减弱。

【参考文献】
1 赵绍宏,聂永康,蔡祖龙,等. 冠状动脉疾病多层螺旋CT成像初探.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12~715.
2 王凯,侯阳.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方法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239~1240.
3 Kuettner A.Kopp af,Schroeder S,et al.Reliability of dif-ferentiating human coronary plaque morphology using contrast-enhanced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a comparison with histology.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4,28:449~454.
4 姜荣,吴小华,贺文. 心率波动对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4,20(10):1574~1576.
5 姚振威,陈爽,冯晓源,等. 冠心病的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320~324.
6 王锦玲,董莘,赵志峰,等.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60~61.
7 W indecker S,Maier-Rudolph W,Bonzel T,et al. Interwentinal cardi-ology in Europe 1995.Eur heart,1999,20(7):484~495.
8 Bae KT.Peak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CT and MR angiography;when dose it occur and way?Pharmacokinetic study in a porcine model. Radiology,2003,227:809~816.
9 Backer CR. Tailoring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for cardiac CT. Applied Radiology, December 2004(suppl):54~60.
10 赵年家,应琦,蔡卫东,等.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浙江临床医学, 2006, 8(1):11~12.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