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 21文言文二则 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
第七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编排。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相关的知识背景、审美和品鉴能力有可能不足,或者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受,除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还可以借助课后资料袋或其他资源,尽可能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想象,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这两则短小的文言文,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叙事简洁,意味悠长。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
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
简短如诗般的语言也为读者描绘出了意境深远的景象。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本课是文言文小故事,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七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难点是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深情描述关于友情、知音的句子,自然地引出第一篇文言文。
自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根据注释释题,引导学生注意运用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准节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和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难读的句子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
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在讨论中也让学生发现了朗读的问题,为后面听范读的环节打下了需求。
播放范读,学生先听再跟读,根据范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学生前面已经有了将文章读好的需求,因此这时候放范读给学生听,效果也会更好,学生练习也会更加认真。
学生划分节奏后互相交流,讨论朗读的要点,根据学生的讨论,利用课件进行展示朗读节奏及注意点。
然后,让学生练习朗读,我再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问题。
最后抽读,学生互相评价,既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同时使课堂的气氛活跃。
(三)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在学生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组内疏通文意,我就巡视观察,总结共性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我根据发现的问题相机点拨。
逐句理解,再连贯起来,整体把握。
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层层展开,把握文章内容。
在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大意后,可引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出重音,提醒孩子们根据句意、文意,读好停顿。
最后,让学生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同时也注意发现优点和问题,借机让学生回忆巩固复述的要点,引导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用多样的评价语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研读感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利用引导性提问,启发学生感悟“知音”。
通过对文中描绘知音的表现的具体句子的研读感悟,让学生感受知音间的心意相通,并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感悟,体会艺术之美。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情感和神态。
既积累了语言,又感受了艺术之美、语言之美。
:
接着让学生代入想象,联系上下文思考: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从而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原因,感受情谊深重,知音难求。
最后结合“资料袋”的内容,通过后人的评述,加深对伯牙与锺子期之间友谊的理解,感悟“高山流水”,再次受到珍爱友情,珍惜知己的教育。
一系列的学习铺垫后让学生再谈感悟启示便水到渠成了。
学生能顺其自然地总结出得出的感悟,最后让学生朗读背诵。
(五)学习《书戴嵩画牛》
1.出示《斗牛图》,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入题,让学生看图,和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联系,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有了自己看图的感受,这样在学习文中牧童指出的问题时便有了更深的印象,更易与人物产生共鸣。
2.初读感知。
按前面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学生练习朗读、理解文意。
我随机点拨。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帮助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在学生说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丰富描述的内容,体会艺术之美。
3.研读感悟。
围绕故事的主要人物展开,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语言、态度的分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牧童的动作、表情、画上的内容;杜处士听到牧童的话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在把握形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道理。
先从文中的话来概括,再引导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
由文本到生活,做好大语文的过渡。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课堂总结。
本课由两篇文言文小故事组成。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主人公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表达了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错误
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板书设计
21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破琴绝弦锺子期: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死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好锦囊玉轴
戴嵩《牛》
牧童笑掉尾而斗知音难得知己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