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避三舍
【成语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成语例句】: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君主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想要陷害公子重耳和夷吾。
他们二人只好被迫流亡到其他国家。
起初重耳逃到翟国,在那儿住了十二年。
后来晋献公去世,奚齐和卓子先后继位,但都被杀,夷吾便回晋国即位,成为晋惠公。
惠公怕重耳回来夺位,便派人去翟国刺杀重耳。
重耳只好再次流亡,先后逃到齐、曹、卫等国家,但都不受这些国家国君的赏识。
最后他来到了楚国,楚成王十分器重他,用接待诸侯的礼仪对待他,而且还十分尊重他的随从,
如赵衰、介之推等人。
有一次,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喝得正畅快时,成王突然笑着问重耳将来要是回晋国做了国君,该如何报答自己。
重耳知道楚成王不稀罕奴隶、珍宝和丝绸等东西,便说:“假如我托您的福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将来万一两国交战,那我就命军队后退九十里来报答您。
”
后来重耳果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他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当晋、楚两国交战时,他为了履行当初的诺言,便下令军队后撤了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