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综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一)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肯定) 从广泛征求意见的调查结果来看,2001年开始的新一 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大多数学生和体育 教师拥护的。因此,修订中必须继续坚持《标准》(实验 稿)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
比较笼统的,分不出阶段和层次
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缺乏量和质 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 其结果难以评价 一般为老师所掌握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二)、确定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 根据学习目标。 ♦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 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2、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 ♦ 从传统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筛选。 ♦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 ♦ 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教学内容。 ♦ 创新教学内容。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3、“体能”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35处,在修订稿中出现44处。 4、“心理”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52处,在修订稿中出现20处。 5、“社会适应”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28处,在修订稿中出现14 处。 6、练习“密度”一词在实验稿中未出现,在修订稿中出现2处。 7、运动“负荷”一词在实验稿中未出现,在修订稿中出现1处。 8、“果断”一词在实验稿中未出现,在修订稿中出现5处。 9、“野外活动”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10处,在修订稿中未出现。 10、“获取”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11处,在修订稿中出现1处。 一些使用频率高、变化较大的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标制定者的 价值取向或关注重点的变化和迁移。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2)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说明) 《标准》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这既符合本次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各地区和城乡 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历 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告诉我们:用“大一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解 决各地、各校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另外,《标准》作为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可能、也不应过多 地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应由《课程标准解 读》、《教学指南》、《质量标准》、教材、教学指导用书等资料来 解决。不过,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修订时非常注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要,列举更多的课程内容,以利于 教师们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三)、 11版《标准》的几个特点
1、课程目标的导向地位变化
(实验稿)目标统领内容
(11年版)目标引领内容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2、学习方面的划分集约化
运动参与
五 个 学 习 领 域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四 个 学 习 方 面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人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存在这些道德缺陷的下 一代,能否承担得起国家的未来? “孩子是社会的镜子。”有关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的 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社会必 须予以重视。我们不仅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还要 关注他们的生命、生活,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的激情。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历程
1.1956年,颁布《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2.1961年,颁布十年制《小学(中学)体育教材》 3.1978年,颁布《十年制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4.1987年,颁布十二年制《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5.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九年义 务教育体育与保健学科课程标准》与《体育与保健教学指导纲要》在上 海和浙江推出。 6.1996年,颁布《高中体育教学大纲》 7.2000年相继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 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44年7次改革,以上历程专家们称之为旧大纲时代
3、目标与内容的一致化倾向 实验版 2011 年版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水平目标 内容标准 方面目标
水平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
评价要点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设置课堂学习目标
1、注意事项
(1) 学习目标应尽可能是具体、可操作的。 (2)目标应涉及到多个学习方面,目标不宜过多或过少, 一般3个为宜,但可以有所侧重。 (3)要牢牢树立“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思想,教案 上应先写目标,后写内容。 (4)要有单元目标的意识,不要期望一节课就完全实现 了所有的学习目标。
(二)、11版《标准》的几个关键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二、两基:“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知识)、 “技能和 方法”(基本技能)通过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实现 三、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维目标 四、四个学习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与社会 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旧大纲时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1)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 (3)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8.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小学体育(1 ~ 6 年级)体育与健康(7 ~ 12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9.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专家们称之为课标时代
从2001年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进入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到2005年全国义务教 育全面实施,至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颁发已有10年。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1.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1)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成绩得到肯定 (2)《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认同 (3)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积极性转变 (4)普遍重视课程的“三维”目标 (5)教学方式实现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6)体现激励和发展功能的评价方法得到有效运用 (7)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得到充分落实 (8)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持续下降的体质与健康引起社会 与政府的关注
力量问题 耐力问题 肥胖问题 肺活量问题 近视眼问题 心理问题 社会适应问题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0-15 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惨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

中新网(微博)10月25日电 昨晚,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 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踢了一场友谊比赛, 结果以0-15收获一场惨败。尽管不是国字号男足的“惨 败”,但结果仍令人惊讶。 这支俄罗斯小学球队曾获2011年西伯利亚联邦区冠军, 实力很强。据地坛小学杨校长介绍,俄罗斯的小球员均为 "00后",而地坛小学队员是三、四年和五、六年级的混编 球队,在身高上有优势,但技术方面仍有待提高。 比赛中,身材高大的中国学生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 踢得没有战术配合,也没有最基本的拼抢动作。

2004年8月,中、韩、日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国际草原探 险夏令营活动又一次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进行。正值北方 罕见高温,行程十分艰苦。日本少年仍然身背巨大行囊, 为野外生存作了充分准备。中国孩子却叫苦不迭,队伍中 手机铃声不断,都是在向家长诉苦。活动结束时,日本、 韩国孩子对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加赞赏,而中国孩子 却只盼着早点回家。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区别比较
教学任务 以教师为主体 学习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是在一定教学时间 内各种教学活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 为境界
以学生为主体,是在一定教学时间 内各种教学活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 为境界 将教学任务具体化、量化、可观察、 可测量、可作评价的依据 是师生都要明确和掌握。学生可以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 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制订教学目标时所用行为动词 的分类
类 认知类目标的 技能类目标的 情感类目标的 别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 动 了解、知道、 学会、模仿、掌握、 参与、注意、关心、 描述、比较、 练习、达到、改善、 遵守、服从、明确、 分析、理解、 增进、发展、提高、 评价、获得、具有、 词 懂得、应用、 增强、运用、熟练、 参加、做到、服从、 提出等 取得、进行等。 表现、坚持、乐意、 尊重等。

中日学生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 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情景一: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 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情景二: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 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情景三: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情景四: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 的问号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 完善《标准》(完善) 《标准》是大家的《标准》,需要听取方方面面 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修订时主要根据实验十年来一 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 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 进一步完善《标准》的有关内容。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我来自百度文库来看几个数字:
1、《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第一章中对水平一至水平四 的学生从五个领域分别提出162条具体目标要求 《标准》11年版对水平一至四的学生从四方面分别提出96条具 体学习内容(虽然有些仍然属于目标的范畴,但大部分更 接近“内容”。) 2、《标准》实验稿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领域中目标 要求描述用了776个字。 《标准》11年版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学习内容的描 述用了2721个字(增加2倍)
新课标与课程设计
惠州学院体育系 张宗国 教授
第一部分 新课标解读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八次课程改革 第一次课程改革(1949年~1952年) 第二次课程改革(1953年~1957年) 第三次课程改革(1957年) 第四次课程改革(1963年~1976年) 第五次课程改革(1978~1980年) 第六次课程改革(1981年~1985年) 第七次课程改革(1986年~1996年) 第八次课程改革(1996年至今)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2012年《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杂志 都有专题讨论(课程改革10年回顾与思考)比较全 面、客观、真实地对十年课改进行评价与反思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二、认识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 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2.体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内部原因 ①部分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需不断更新 ②部分体育教师还需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精神 ③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④《课程标准》本身有待不断完善 (2)外部原因 ①各地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不一 ②各地对新体育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差异较大 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系不紧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堂课的目标应在目标多元 2、具体表述 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但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在 具体表述上一般都由行为主体(指学生,有时可以省略)、 行为动词(如掌握或初步掌握、达到或基本达到等)、行为 条件(如在保护帮助下完成或独立完成动作)、行为表现 (如完成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四个要素组成。一般来说,一 堂课的目标应根据具体的教材和组织教法来制订,要求难度 适宜、表述具体明确,是可以观察、可以测量、可以评价的。
前提是确保安全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3教学内容安排规律11小垫子体操棒三大球乒乓球小哑铃实心球垒球小沙包标靶标志组画标靶标志变线标靶标志组画做操标志变线组画做操标志标靶标志变线标靶标志接推移翻打投挤压绕托举传标志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2小型体育器材功能表民间自制器材橡皮筋呼啦圈标靶标志组字组画标靶标志丈量变线标靶标志倒转组画标靶标志组画做操标志跨跳抛摇连接推移标志变线标靶标志变线标志变线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四课堂评价四课堂评价一考虑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区别表现方面传统课程环境新课程环境课堂活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学生的发展单向发展多方面发展学习方式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状态填鸭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学习反应被动反应有计划的行动学习内容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教学背景孤立的人工背景仿真的生活背景教学媒体单一媒体多媒体信息传递单向传递多向传递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实验版实验版20112011年版年版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学习评价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评价内容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作精神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三评价内容按评价标准分按评价形式分按评价方法分按参与主体分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五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不太强调比较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评价单个运动技术的掌握的水平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仅评价最终成绩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过程性评价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