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4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班级数学下册《统计》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方面:
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洁的分析
解决问题方面: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熟悉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育观看、分析;操作和实践的力量;培育从生活中发觉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洁的分析。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同学操作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情景引入:了解了奥运会的成果,关注奥运会的成果。
出示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状况统计图。
(课件展现)
指出成果的好坏应和对手比较,引出其次幅第24-29届奥运会美国获金牌状况统计图(课件展现)
2、通过提问,引出新知。
那届两国的成果最接近?相差几枚?有什么困难?怎样比较更便利?谁可以帮老师想想方法。
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
同学动手画图。
(老师巡察)
3、完善例图,引出画法。
重点指导同学说明如何画图,并运用实物投影展现正确的和有问题的画
图。
从而板书画图时留意方面:标题、图例、制表时间。
(课件演示画图步骤。
)
4、练习运用,初步分析。
争论: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1)表示多种数量;
(2)便利地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3)便利表示数量的进展变化趋势。
5、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猜测、提出建议、作出打算等。
6、观赏体会,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课件演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的中的运用。
)
课件出示课后小调查。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标题图例制表时间
多比较进展趋势
猜测建议打算
教后反思:
1、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不是很完善,没有把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同学,同学说的有点少。
其中在教学中美两国统计图合并后,我设计了一各让同桌依据图相互提问题的环节,由于是课上的突发奇想,所以组织开展的不够完善。
其实这里假如组织好的话,应当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一各亮点。
让同学去依据图提出让别人回答不了的问题,这个设计本身就让同学对于图有了全面的熟悉,而且可以组织同学进行辩论。
这里很圆满。
2、通过一次试教和一次评优,使我一次次做了更多的思索,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把握页更大了。
第一次我的一些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如:看这张统计图你能知道上面?所以有些同学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正式上的时候,我对问题
做了认真的分析,如: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了上面状况?你认为中国队的成果好不好?为什么?使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3、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预设上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的不够全面。
应当把绘制图也加上去,从而通过画出的图让同学看看统计图能进行简洁的分析和猜测,以培育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力量,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力量。
4、现在课结束了,我还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怎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同学留意力,让同学时刻都围围着老师转、围围着学习转?但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总是发觉同学一不留神就走神了。
请各位同仁给给意见。
这是我在市评优活动中上的一节课,教学预设不是特别具体。
由于比较匆忙,还忘各位同仁谅解。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受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依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同学能依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洁的分析、比较和推断、推理,进一步增加统计观念,提高统计力量。
3.使同学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参加统计活动的爱好,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
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看: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连续观看,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状况。
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犹如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的确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白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白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状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争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同学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状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状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看、沟通。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同学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沟通。
2.组织全班沟通。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状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状况?(统计图的图例告知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状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学校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头,女生平均身超群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学校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消失同学身高超显低于平均身高时,老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留意养分均衡,加强体育熬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认真观看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
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头向上5厘米5厘米地始终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同学自主审题。
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争论:你准备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同学各拘束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示同学,先要仔细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仔细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遗忘填写制图日期。
)
(多媒体消失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精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留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现同学的作业,引导相互评价,确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同学依据沟通的状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同学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同学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状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问和本事?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依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留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日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伴侣——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亲密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五(下)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受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依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同学能依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洁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育同学观看、操作和分析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依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猜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依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洁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推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预备:
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FLASH动画)江南春雨
说说有关“春雨”的诗句,为什么还说“春雨一滴贵如油”呢?
【设计思索:在唯美动画背景中,和同学沟通关于春雨的古诗,体会春雨多;与“春雨一滴贵如油”的谚语发生冲突。
老师的解说让同学了解到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春季降雨量状况各不相同。
课前短短几分钟,同学经受“美——疑——悟”的过程,学习爱好被激发出来。
关于气候的一些常识为新课的引入作了铺垫。
】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1)出示两张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
(2)推断哪张是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哪张是北京的?并说明理由。
推断沟通
追问:横轴表示,纵轴表示,单位,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过渡:北京就是一个冬春干旱,夏季多雨的城市。
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晰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状况。
【设计思索:课前谈话激活了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通过辨析两张降水量统计图,复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名称、特点、作用,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打下伏笔。
】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谈话:从这两张单式统计图中,你能很快看出北京和无锡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同学沟通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便利比较。
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
明确:由于是对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
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
红色实线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
蓝色虚线表示无锡的月降水量。
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降水量。
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新内容。
【设计思索:此环节老师提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
让同学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奇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老师顺应同学的想法,用电子白板将两张图合二为一,与同学一起完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同学通过直观,形象的观看、操作后,对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有了较清楚的印象,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而老师的操作给同学供应了精确的示范,也为之后同学独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打好了基础。
】
2、观看比较,猎取信息
谈话:你能依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追问: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从整体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12月的降水量渐渐削减,呈下降趋势。
但每个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分析,比较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上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你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具有哪些特点?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状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设计思索:通过观看复式折线统计图,看图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状况,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无处不有。
(出示练一练1:改名称为我国男女生6岁以后平均身高统计图)探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现在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学校生平均身高比一比。
追问:为什么他们的身高和统计图中的不一样?
4、奇妙连续,独立制图
启发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问题?
谈话:同学们认为生活中男生最终基本都比女生高。
这只是同学们的生活阅历,事实怎样要用数据来说明。
出示:我国12~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提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明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同学在练习纸上作图(一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画图)全班沟通反馈。
沟通: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头超过女生?
请你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
追问:回答刚才的问题时,你喜爱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为什么?
【设计思索:此环节是对“练一练”情境的奇妙连续。
对练一练名称的修改引发同学对统计图质疑,利用生活阅历制造冲突,自然引出12岁之后男女生身高的进展统计图,老师出示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的弱点更烘托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特长。
此时同学迫切地想动手独立制作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学习兴致再次高涨。
电子白板的遮罩、双页显示等功能的合理运用,既激发了爱好,又供应了适时的教学反馈】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长: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现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2、出示: 02年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温度。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追问:是02年悉尼气温又一场,还是悉尼气温一贯如此呢?
出示:悉尼145年间与02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老师暑假想去悉尼旅游,你会建议老师带什么衣服呢?
探讨沟通
2、谈话:第29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在哪举办的?
追问: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为什么还要选在8月举办奥运会?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出示北京03~04年和05~06年8月降水量统计图。
探讨: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吗?(虽然有,但不多。
)
故事拓展:《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受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依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同学能依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洁的分析、比较和推断、推理,进一步增加统计观念,提高统计力量。
3.使同学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参加统计活动的爱好,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
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看: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连续观看,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23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谈话: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状况
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犹如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的确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2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白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白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状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争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同学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状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状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看、沟通。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同学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沟通。
2.组织全班沟通。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状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状况?(统计图的图例告知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状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学校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头,女生平均身超群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学校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消失同学身高超显低于平均身高时,老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留意养分均衡,加强体育熬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认真观看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
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头向上5厘米5厘米地始终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同学自主审题。
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争论:你准备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同学各拘束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示同学,先要仔细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仔细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遗忘填写制图日期。
)
(多媒体消失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精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留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现同学的作业,引导相互评价,确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同学依据沟通的状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同学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同学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状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