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A.三国时期
B.两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元朝时期
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5.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6.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
①东吴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南朝·宋
⑤南朝·陈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8.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B.贾思勰
C.祖冲之D.李时珍
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
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
10.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
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11.“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
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
1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
A.刘裕
B.王猛
C.司马炎
D.苻坚
13.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
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迁的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它们的引入( )
A.消除了民族矛盾B.丰富了汉族生活
C.导致民族关系紧张D.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16.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

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B.
C.D.
17.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8.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
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
19.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20.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A.秦B.西汉C.三国D.东晋
21.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B.人口的大量南迁
C.统治者的政策推动D.稳定的社会环境
22.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
A.钟繇B.王羲之C.颜真卿D.欧阳询
23.人口迁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

西晋末年我国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南方政治经济发达
C.八王之乱相互混战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4.“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西晋都城被匈奴攻陷后,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景象,史称永嘉南渡。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永嘉年间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西晋迁都到南方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战乱多,为躲避战祸南下
25.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
A.桂陵之战
B.垓下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因为佛教的教义适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所以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北魏的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佛教文化影响深远,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等因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双季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稻麦间种。

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讲汉话、穿汉服、改汉姓,把鲜卑拓跋姓改为汉姓元,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文化,故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故D符合题意;统一黄河流域、开发江南经济、笼络守旧势力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所以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
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石窟艺术,该宗教是佛教,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②可排除;①③④⑤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

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南朝的祖冲之。

故答案选C。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据此可知题目给出的示意图中A政权是北魏,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 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南朝、北朝的相关政权。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带兵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进行大战,前秦军队打败。

历史上称为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与诸葛亮无关,D符合题意;联吴抗曹、三顾茅庐与创造八阵图都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ABC排除。

故选择D。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好,土地肥沃,到后期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还没有开发,故A不符合题意;西汉初年南方逐渐得到开发,故B不符合题意;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这不是南方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时,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苻坚任用汉族人王猛进行改革,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行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

这次战乱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选D。

点睛: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需要重点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掌握江南地区得以开放的原因。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发展;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

①②③④富二号和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ABC总结原因不全,故选D。

【点睛】
此题应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对汉族的影响,体现了胡汉之间的民族融合,椅子、方凳等的引入丰富了汉族生活,故B符合题意;AC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西晋灭掉魏国和吴国,于280年统一全国,故D符合题意;ABC图示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放的原因包括: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安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经济、农业和水利;北方人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技术与生产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海上贸易也优于北方。

D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时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ABC项均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宋朝时期经济重心的难移的区别与联系,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文中的“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说明孝文帝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进行了著名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作汉化措施,ACD选项和孝文帝无关,所以此题选B。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和主要原因。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等,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中流民迁移方向为自北向南,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从图片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三国时期曹魏时的书法名家,CD项是唐朝的书法家。

由此分析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C符合题意;北方自然条件恶劣的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南方政治经济发达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不是北人南迁的主要原因。

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晋到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多,为躲避战祸,北方人口纷纷南下,材料反映了永嘉年间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的战乱,故D项正确。

A项“迁都”说法错误,排除。

BC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D。

【点睛】
根据材料的主旨意思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或者直接找出答案。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暂时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D正确;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垓下之战发生在楚汉之争时期,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袁绍的重要战役,ABC排除。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