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近海.作业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近海答案
二、填空
1 .渤海通常可分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中央盆地以及渤海海峡等五咅E 分。

2黄海海水常呈浅黄色的原因是长江黄河大陆河流影响海水含沙量较高。

3. 东海海底地形复杂,其西北属大陆架东南主要为大陆坡和冲绳海槽。

4•南海东北部以巴士海峡、海峡与太平洋相通;西南面与巴林塘海峡、马六甲海与印度洋沟通。

5. 台湾以东海区的地貌特征狭窄的岛缘陆架;陆架外侧是陡窄的大陆坡直插入海沟或洋底;表现为陡窄的阶梯与海槽、海沟相伴分布的特点。

6. 渤海是一个中新生代代的沉降盆地,其最后沉陷为海,是在喜马拉雅运动。

7•据地质资料,南海中央盆地是因地壳的拉张下陷形成,其最后的一次拉张可能发生在渐新世末或中新世初。

8. 东海和黄海海域内部的主体构造系由一系列中新生代(时代)的北北东向的险起带和凹陷带组成。

9. 早更新世时期,我国海岸线的进退,仅限于黄海、东海、南海的大陆架范围,而渤海由于海水通道尚未形成,故处于同海隔绝状态。

10. 晚更新世后期武木冰期的海退,长江三角洲前缘直抵东经125°30附近,渤海成了沼泽或平原。

11•全新世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海面一2-4 —米,长江入海口退扬州、仪征附近; 而距今6000。

年以来,长江泥沙的淤泥,海岸线已向东推移了360公里。

12. 南海大陆架上有不少由水下隆脊所围限的盆地地形,主要的盆地有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盆地、和西沙盆地。

13. 中国近海大陆架宽广,渤海和黄海整个在大陆架上;东海约2/3海域在大陆架上,南海大陆架面积占1/2以上,台湾以东海区大陆架最窄。

14. 中国近海的大陆坡,主要分布在东海、台湾以东海区与南海东部表现的特点阶梯与海沟相伴分布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15. 南海的深海平原,分布在中央海盆其成因是大陆边缘经拉张分裂玄武岩补偿性上升形成。

16.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00万公里,其中杭州湾以南,属基岩海岸,以北除辽东、山东半岛为基岩海岸外,其余大部分为平原海岸。

17. 基岩海岸由于岩性和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海蚀海岸和海积海岸,其中
海蚀海岸主要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和岩滩等地貌形态, 海积海岸主要有沙堤、沙嘴和连岛沙洲等;我国海积地貌最为发育的海岸段分布在广东沿海。

18. 平原海岸按其形成过程、组成物质的差异,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粉_
沙淤泥质海岸和沙砾质海岸。

19. 我国三角洲海岸堆积速度最快的是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

20. 我国粉沙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以及苏北沿岸;
分布面积最大、最为典型的是渤海湾西部。

21. 台湾岛的海岸东西不同,东海岸属断层海岸,西海岸属平原海岸。

22. 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是特殊的海岸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其中最典型的红树林海岸,分布在海南和清澜港;珊瑚礁海岸分布最广,发育最好的是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南海诸岛。

23. 中国近海中,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和
舟山、东海岛、平潭岛、长山岛、东山岛,其中最大的两个大岛是台湾岛和海南 _
24. 按成因分类,我国的岛屿可分大陆、冲击岛和海洋岛三大类型。

25. 台湾岛在地质构造上同大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台湾海峡两岸具有基本相同的沉积类型、年代相当的海相和海陆过度相沉积以及大体同步的海进海退程序。

据推测,台湾与大陆最后一次分离的时间,开始于距今迪至1200年之间。

26. 我国最大的冲积岛是崇明,它是由长江及沿岸流搬运泥沙堆积而成的。

27. 我国的火山岛主要分布在台湾四周,最大的火山岛是澎湖列岛。

28. 中国近海的海流,由外来洋流和近海海流等两大系统组成。

其中渤海、黄海、
东海的海流是由黑潮分支和沿岸流构成气旋式的环流系统; 南海则不同,冬季是东北
季风漂流,夏季是西南季风漂流。

29. 在台湾东北分出一支进入闽浙沿海的黑潮分支,称台湾暖流;在日本九州附近分出北上的一支称对马暖流。

30. 我国各海区盐度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盐度最高的是南—海、最低的是—渤海。

31. 中国近海的潮波系统,主要由太平洋潮波传入形成,其路径有两条,一是经_ 琉球群岛之间诸水道进入东海,二是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

32. 东海的潮汐性质,东西部不同,东部以不规则半日潮为主,西部以半日______ 潮为主。

南海大部分海区,都为不规则全日潮。

33. 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总的趋势是外海潮差小、近岸潮差大、湾口潮差向湾顶递增。

在四大海区中,潮差最大的是东海,最小的是南海。

三、解释
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沿岸路上部分及沿海浅水部
分。

(或:上界是海水经常到达的位置,下界是位于位于相当于当地波长的1/3—1/2的水深处。


海岸线: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叫海岸线。

海岸带:大陆与海洋之间有一定宽度的、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称为海岸带。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且相邻高潮及相邻低潮的潮高几乎相同,涨潮和低潮时也几乎相等。

全日潮:在半个月内有连续二分之一以上的天数,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低潮,而其余日子为半日潮。

四、问答
1. 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

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则此线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大陆坡、海槽、深海盆以及岛缘大陆架。

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东海约有2/ 3在大陆架上,其外缘转折点水深约在100〜170 m,大陆架宽度为240〜650 km,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

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两广沿岸大陆架宽约180〜260 km,转折点水深150〜200 m。

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千米
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

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坡底水深范围在800〜4 200 m,坡度2° 40',最大坡度达4°。

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

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总体呈北东-南西向,海槽长840 km,平均宽约70 km、北浅南深。

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

陆缘海盆分布在南海中部,深海平原长1 500 km最宽处820 km北部海底平坦,水深为3 400〜4 000 m,向南缓倾斜,中部水深为4 000〜4 300 m,向西南倾斜,南部水深4 300〜4 400 m,其间有一系列近东西向或北东向的海山、海丘群。

2. 中国海洋水文对海岸人类活动有什么主要影响?
3. 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海洋生物资源以鱼类、头足类、虾蟹类为主,
其中以鱼类数量最大。

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

海盐是我国盐业资源的重点, 5 000多年前(仰韶时期)就已从海水中生产食盐。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海底矿产资源:中国近海海域广阔的大陆架,它们既有长期的陆地湖泊环境,又有长
期的浅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泥沙沉积,形成了数千米至万米厚的沉积层,其油气资源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主要油气盆地:
渤海油气盆地南黄海油气盆地东海含油气盆地珠江口油气盆地莺歌海含油气盆地北部湾含油气盆地台湾浅滩盆地深海区含油气盆地我国海岸线漫长,入海河流携带的含矿物质多,东部地区因经受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这些含矿的岩石风化后的碎屑就近入海,在海流、潮流作用下,于海岸带沉积形成矿种多、资源丰富的砂矿带。

滨海砂矿经济价值明显,一些在工业、国防和高科技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矿藏即来源于滨海砂矿。

我国沿海各种形式的海洋能蕴藏量总功率约4X108〜5X108 kW。

其中温差能最为丰富,其次是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

4. 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海岸带资源的日益短缺,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北方沿海水资源短缺全国沿海
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以及近海生物资源日趋枯竭,将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
个重要制约因素。

(2)陆源性污染物及海上倾废排放造成沿海地区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海岸带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体的健康。

(3)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导致海岸带资源的浪费。

(4)由于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旦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5)人口的趋向海岸带移动,以及沿海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造成这一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对港口压力的增大,城市及港口占用岸线、土地的面积成倍增加,沿海城市链的逐步形成,将增加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