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周边地区地闪闪区统计特征Ⅰ:环境风场及稳定度特征
兰州市区域地质环境
兰州市区域地质环境2.1 大地构造兰州位于祁连褶皱系中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部雾宿山隆起带皋兰山隆起带内,区内新构造运动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升降幅度较大,表现形式多样,继承性强。
第三纪以来包括褶皱、隆凹、断陷和断裂等的活动构造相对活跃,差异性快体升隆运动与间歇性上升更趋明显。
继燕山晚期在本区东北部形成一组北北西向的褶皱后,中部北北西向寺儿沟断裂转变为挤压型,北西西向金城关断裂和宋家沟断裂转变为引张型为主,形成了地堑型兰州断陷盆地,断陷最深处达2400m。
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类型有北西西、北北西和北东向线型构造。
本区的活动断裂主要有金城关正断层、沙金坪正断层、刘家堡正断层、东岗镇断裂、梁家湾正断层和宋家沟冲断层等20条。
2.2 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层的划分方法,兰州市区出露的地层属祁连地层区,分属于拉脊山地层分区和中祁连地层分区。
兰州市区出露的地层在较小的范围内涉及了多个地层分区和地层小区,老地层出露零散,地层发育不全。
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前寒武系地层,中—上奥陶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侏罗系地层、下白垩统地层、第三系、第四系和侵入岩体等。
其中,第四系黄土,下白垩统和第三系红层分布最为广泛。
前白垩系地层岩性较完整,质底较坚硬。
一、前寒武系皋兰群:主要分布于兰州十里店和桑园子一带,沿黄河北岸及其支沟内出露。
地层主要为一套海相泥、砂质沉积地层。
由于经受了多期区域变质和岩浆活动及构造复合作用,致使岩石变质程度较深、岩体相对破碎,岩性主要为片岩,次为片麻岩、变粒岩和石英岩等。
二、中—上奥陶统雾宿山群:主要分布于西固城南的雾宿山区,岩性种类包括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和硅质岩。
岩石普遍遭受的变质程度较低,呈北西西向展布,向南南西向陡倾斜,与中生界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
三、上三叠统延长群:分布于窑沟至大干沟一带,延长群地层呈近东西向展布,向北倾斜,与四周的中—上奥陶统、中—下侏罗统及下白垩统均为断层接触。
该套地层为山麓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总厚度大于400m。
兰州市东部地区夏季低空风场分析
差 大 , 有明显 的盆 地城 市的特 征 。 具
1 研 究 方 法
度 上最 多风 向 为 E 其频 率 为 1. 而次 多风 向 为 E E, , 8 %, 5 S 频
率为 1 .%。 1 0m 高度 上最 多 风 向为 E、 S 其 频 率 皆 43 在 5 E E,
为 1. . 40 次多 风向 为 S W、 W , 率皆 为 1 .%。 20m % S WS 频 20 在 0
E1 瓢加 一
高度 上最 多风 向为 E, 1. 而 E、N E E合计为 3 .%, 占 4 %, 0 E E、S 20 偏 东风 起 主导 作用 。 2 0i 在 5 n高度 上 , N S E、 W 为最 N E、 S WN 大风 向 , 频 都 是 1 .%, 多 风 向为 E, 率 为 1.% , 风 20 次 频 00 偏 西 风 的 风 频 有 所 增 加 , W 、 、 W 合 计 为 2 .%。 WS w WN 60 在 30 I 度 上 最 多 风 向 为 S 0 n高 E,其 频 率 为 1 .%。在 3 0 22 5- 4 0n 高度上 ,S 0 l E E为最 多风向 , 其频率分别 为 2 .%、 1 %, 2 2 2. 4
从 不 同高 度 层 风 向 的 日变 化 ( 3 可 以 看 出 , :0 表 ) 10 —
7:0 10m 以下 盛 行偏 东 风和 西 北 风 , E至 S E合 计 频 0 5 从 S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山区盆地城市,因此沙尘暴天气在这里相对较为常见。
沙尘暴是指气候条件下沙尘的大规模悬浮在大气中,严重影响视线和空气质量。
下面将对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发生季节集中。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兰州市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其中以春季较为严重。
春季沙尘暴主要由来自西北干旱地区的强风携带的沙尘形成,而秋季沙尘暴则主要受到东南部地区的温度和气压差异影响。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的强度较大。
由于兰州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周围环境主要是荒漠和黄土高原,地表覆盖物较少,土壤干燥,容易形成沙尘。
兰州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位置,交通发达,人口较多,人类活动也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
还有一个特征是兰州市沙尘暴的频率较高。
根据气象记录数据,兰州市每年平均沙尘暴日数在20-30天左右,而且近年来沙尘暴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气象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兰州市沙尘暴天气频率增加。
兰州市沙尘暴的持续时间较长。
根据统计数据,兰州市沙尘暴一般持续时间在2-3天左右,有时甚至可达到一周以上。
这与兰州市所处的盆地地形有关,盆地地区天气不稳定,气流往往在此停滞,导致沙尘暴持续时间较长。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沙尘暴天气会使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升高,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沙尘暴会降低能见度,加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对航班和列车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对农业的影响,沙尘暴会将沙尘沉积在农田上,降低土壤质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在季节、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上都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对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沙尘暴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减少沙尘的产生,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兰州市地质灾害特征与风险管控对策
城区范围滑坡、崩塌呈带(片)状分布,且集中分布于人类 桃树坪、盐场堡等区域的边坡最为典型,已成为城区地质灾
活动强烈的城区河谷高阶地前缘,主要发育在第四系及中、 害的高发地带,也是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地段。这类
新生界的软弱泥岩地层中。城市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 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单体规模小、突发性强又难以预防等诸
患。建设工程形成的大量高陡人工黄土边坡,虽部分进行了
250
25000
防护措施处理,但局部发生边坡失稳滑动造成公路中断的现
200
200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0
15000
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自 2015—2018 年 8 月,北环路建设及
(人) (万元)
100
10000
50
5000
0
0
城关区 七里河区 安宁区 西固区 红古区 皋兰县 榆中县 永登县
滑坡复活或局部活动,如山寨坪滑坡、石海湾煤矿滑坡等(图 缝、塌陷坑及局部出现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直接威胁人
61
PRACTICE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 地质灾害防治实践
图5 兰州市海石湾煤矿“4·9”滑坡(2018年)
口 330 余人。 (四)建设工程挤占行洪通道 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缺乏,导致建设用地不断向山区拓
管控知识教育培训,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理念贯串到城市 障人民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
63
地质灾害已造成 670 余人死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近十亿元 滑坡等灾害主要分布在近年来修建的城市交通沿线,这些交
(图 1),以城关区和西固区最为严重。
通干线多沿沟谷坡脚修建,对地质环境的扰动较为强烈,尤
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第33卷总目次第1期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地球科 学部南 京信 息工程 大学 大气资料 服务 中心资料 通讯 (1 ……… … (2 ) 3) 15
第 2期
论 著
黄山大气气 溶胶 微观特性 的观 测研究 … …… 银 燕 , 陈晨 , 陈魁 , 安俊琳 , 王巍 巍 , 振毅 , 家德 , 林 严 王静 ( 2 ) 19 长三角地 区雾 的时空分 布及频 次模型研 究 …… ……… …… ……… ……… ……… …… … 周伟灿 , 炜 ( 3 ) 魏 17
大气 自由模与 长江 中下 游地 区入梅 的关 系… ……… ……… ……… …… 王海 燕 , 陆维松 , 陶丽 , 濮梅娟 ( 3 ) 2 6 兰州周边 地 区地 闪 闪区统计特 征 I: 环境 风场及稳 定度特 征 …… … 尹 宜舟 , 陈渭 民 , 沈新 勇 , 照荣 ( 4 ) 李 2 6 简 讯
一
……… …… ………… …… 苗春 生 , 瑜 , 坚红 (5 赵 王 2)
种基 于进 化策 略的气象 学反 问题求解 算法研 究 …… …… ……… …… 耿 焕 同 , 义 杰 , 孙 张建 , 闵锦 忠 (4 3)
海 口市人 工催 化热 带对 流云增雨 降温 的数值模 拟 …… ……… …… ………… …… ……… ……… 黄 彦彬 ( 0 4) 雷 州半 岛“ 7 8 致洪 特大 暴雨 的数 值模拟 0.” …… …… ……… … 张 羽 , 生杰 , 牛 于华 英 , 录青 , 张 劳汉琼 ( 7 4)
第 1期
论著
热带东 印度洋海 表温度持 续性 的秋季 障碍 …… …… ……… ……… ……… ……… 郭品 文 , 杨丽 萍 , 唐碧 ( ) 1
“ 碧利斯 ” 引发湘 东南特大 暴雨 的多普勒 雷达 回波特 征分析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兰州市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
由于地处河西走廊,兰州市常年受到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沙尘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给城市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还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的特征和规律,本文将对兰州市沙尘暴天气进行深入分析。
一、兰州市沙尘暴的发生特征1.季节性特征兰州市沙尘暴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
春季的沙尘暴来自西北地区的荒漠和戈壁,风干的沙土被强风扬起,形成大面积的沙尘暴。
而秋季的沙尘暴则主要来自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当气温下降时,北方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风势加大,也容易造成沙尘暴的形成。
2.地形特征兰州市地势较为平坦,周围分布着丰富的戈壁、荒漠和沙地地貌,这些地形特征成为了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
当气流通过这些地区时,携带大量的沙尘,形成沙尘暴。
3.气候特征兰州市属于干旱气候,降水较少,大气湿度低,这也是沙尘暴多发的原因之一。
西北地区的强劲风力也是造成沙尘暴的重要因素之一。
1.交通运输受阻沙尘暴对交通运输有着严重的影响。
在沙尘暴天气中,能见度急剧下降,道路湿滑,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公路、铁路、航空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飞机起降、航班晚点等影响更为显著。
2.农作物损失沙尘暴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沙尘暴前后,大量的沙尘降落在农田中,覆盖在农作物上形成一层厚厚的沙层,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3.环境污染沙尘暴天气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大量的沙尘被携带到城市,沉积在地面上,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
沙尘内还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细菌等,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4.健康威胁沙尘暴对人们的健康也会造成较大的威胁。
沙尘中携带着大量细小颗粒物,长时间吸入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多种过敏反应。
三、应对沙尘暴天气的措施1.提前预警对于即将来临的沙尘暴天气,需要提前做好预警工作,提醒市民做好相关防护措施,避免出行,减少户外活动。
兰州市O3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兰州市O3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兰州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典型的大气污染城市之一。
在兰州市大气污染中,O3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O3是一种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研究兰州市O3污染的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兰州市O3污染特征1. 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兰州市O3污染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在时间上,O3污染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5-9月,其中7-8月是O3污染的高发期。
在空间上,兰州市O3污染主要分布在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受到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兰州市O3污染的典型分布特征。
2. O3浓度的变化规律O3浓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气温、湿度、风速等。
通常情况下,O3浓度在一天中呈现出双峰型变化规律,即清晨和夜间O3浓度较低,而中午和下午O3浓度较高。
这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稳定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3. O3污染的形成机制兰州市O3污染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光化学反应机制,即在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存在的情况下,经过光照作用下形成O3;二是外源输入机制,即受到局地和区域尺度的远程输送O3的影响。
在兰州市O3污染的形成中,光化学反应机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外源输入机制对于O3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气象因子与兰州市O3污染的相关性研究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影响O3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兰州市,光照强度充足,有利于光化学反应过程中O3的合成。
研究表明,光照强度与O3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O3浓度较高。
2. 气温和湿度气温和湿度也是影响O3浓度的重要因素。
在兰州市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低,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O3的合成和累积,导致O3浓度较高。
而在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高,O3的合成和累积能力较弱,O3浓度较低。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河西走廊的交通和商业中心。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兰州市经常受到沙尘暴的影响。
沙尘暴是指在干燥地区或沙漠中,由于强风与干燥的地面碰撞,携带大量沙尘物质的风暴天气现象。
兰州市沙尘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沙尘暴的发生频率较高。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和戈壁沙漠之间,这两者都是沙尘暴发生的温床。
在秋冬季节,沙尘暴频繁发生,一场沙尘暴往往伴随着一次冷空气的到来。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兰州市每年平均有100多天出现沙尘暴天气,平均每天有10小时以上的时间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
沙尘暴的强度较大。
由于兰州市的地理条件,强劲的西北风常常吹袭城市,这导致了沙尘暴的强度较大。
在沙尘暴天气中,风力可以达到8级以上,并常常伴随着飞沙走石的现象。
沙尘经过长时间的风力作用,颗粒变得更小,更容易携带和扩散,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沙尘暴的持续时间长。
兰州市周围缺乏地理屏障,西北风一路吹来,所以沙尘暴往往持续时间较长。
持续时间一般在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导致了城市的能见度降低、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
沙尘暴的季节性强。
兰州市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其中以春季沙尘暴更为频繁。
冬季的沙尘暴主要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而春季的沙尘暴主要是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
春季的沙尘暴往往伴随着西南气流的北上,这使得干燥和扬尘现象加剧,从而导致更多的沙尘暴天气。
兰州市的沙尘暴天气具有频繁发生、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和季节性强等特征。
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沙尘暴的影响,包括建设绿化带、加强水源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等,以减轻沙尘暴给居民生活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兰州市东部地区夏季低空风场分析
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4期表1低空不同高度上的最多尧次多风向高度∥m最多风向次多风向0NW ESE 、SE 10SSE NW 、NNW 50ESE E 100EESE150E 、ESE SSW 、WSW 200EENE 250NNE 、SSE 、WNW E300SE E 、SSE 、WNW 350ESE E 400ESE SE500EESE 、WSW 、WNW表2低空不同高度上的风向频率高度m 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WSW W WNW NW NNW 0 4.0 2.0 4.0 2.0 2.012.012.08.0 6.0 6.0 4.0 2.08.08.014.0 2.010 4.3 2.20 2.28.7 6.5 6.517.4 6.5 4.3 4.3 4.30 6.513.013.05000 2.08.313.517.810.4 6.3 4.2 2.0 6.3 2.0 4.2 6.310.4 6.3100 2.00.00 4.118.514.312.2 2.08.210.2 2.0 4.1 5.18.2 2.08.2150 4.0 2.00 4.014.014.08.0 4.0 4.012.0 2.012.08.0 4.0 2.0 6.0200 4.08.0010.014.08.0 4.08.0 4.0 6.0 6.0 4.0 6.0 4.0 4.08.0250 4.012.0 2.0010.0 6.010.012.08.0 4.0 2.08.0 6.012.0 2.0 2.03008.28.2 4.1010.2 6.112.210.2 6.1 6.1 6.1 4.1 6.110.2 2.00350 4.4 6.7 2.2017.822.28.9 4.4 4.4 2.2 2.2 4.4 4.48.9 2.2 4.4400 4.87.1 2.409.521.414.3 4.8 2.4 2.47.1 2.47.17.17.105005.82.85.613.911.18.3 2.8 5.68.311.12.811.15.65.6兰州市处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为北纬36°,东经103°,地处内陆,青藏高原东北侧。
兰州周边地区地闪闪区统计特征Ⅰ:环境风场及稳定度特征
兰州周边地区地闪闪区统计特征Ⅰ:环境风场及稳定度特征尹宜舟;陈渭民;沈新勇;李照荣【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0(033)002【摘要】统计分析了兰州周边地区6 h内地闪闪区分布特征与200 hPa高空急流、垂直风切变、高低空辐合辐散等环境风场以及K指数、条件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关系,得到了地闪闪区与通气管指数分布的5种主要类别以及与高低空辐合辐散、稳定度指数分布的结构模型;指出了目前研究地闪频次与气象参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的地闪频数与K指数的相关关系证实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建议在分析地闪频次和气象参数的关系时考虑选取有益的统计地闪次数的时间或空间范围.【总页数】7页(P246-252)【作者】尹宜舟;陈渭民;沈新勇;李照荣【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1【相关文献】1.成都市温度场统计特征 [J], 钱妙芬;杜远林2.兰州市西固地区冬季地面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特征分析 [J], 朱昌权;李艳;张文煜3.500hPa温度场时间序列的年代际突变过程统计特征 [J], 颜鹏程;封国林;侯威;吴浩4.宝鸡热电厂近地层温度场、风场及大气稳定度特征分析 [J], 陈建文;刘敏茹;何晓嫒5.基于MTCSWA风场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场结构的气候统计特征研究[J], 陈可鑫;陈光华;向纯怡;李兴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
兰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兰州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兰州的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0.3℃。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
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
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
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兰州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兰州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市中心位于北纬36°03′、东经103°40′,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兰州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
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兰州白塔山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兰州白塔山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应忠旺【摘要】Due to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Baitashanarea,Lanzhou province,is plagued by severe geological disaster. Geological disaster survey showed that landslide,collapse,slope instability,mud-rock flow and ground collapse were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 types,with their occurrence frequencies standing at 23%,6%, 48%,21% and 2% respectively. A finite-element approach and the Morgenstern-Price method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loess slop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lope toe showed signs of tensile-shear failur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while slopes subject to human interference or rainstorm influence were unstable,and its plastic area expanded gradually. Engineering measures were suggested for prevention of slope unstability.%兰州市白塔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调查发现:该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3%,6%,48%,21%和2%.本文应用有限元和摩根斯坦-普赖斯法求解,对该区域黄土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工况下坡脚出现了拉剪破坏,在人为和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塑性区逐步扩大,建议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治.【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白塔山地区;地质灾害调查;边坡稳定性分析【作者】应忠旺【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处,甘肃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1+3兰州市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
兰州新区近地层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兰州新区近地层风场时空特征分析李晓霞;黄涛;王兴;梁东升【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7(36)4【摘要】利用兰州新区2014年1-12月秦川金家庙、西岔段家川、新区东南角、黑石川和平4座70 m风塔和新区城区4个10 m高度自动气象站逐10 min风向风速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新区盛行风向、风速、污染系数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新区周围地形复杂,盛行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等要素随高度、时间、位置均有变化。
观测年内,新区测风塔70 m高度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及相邻方向,该方向平均风速最大;新区偏北的两个风塔(秦川金家庙和西岔段家川)西北至偏北方向污染系数较小,新区偏南两个风塔(新区东南角和黑石川和平),偏北及相近方向污染系数较小。
测风塔10 m高度各观测点盛行风向、风速和污染系数与70 m均有明显差异,4个风塔的风场特征也显著不同。
各观测点各高度均有静风天气出现,70 m高度静风频率4.2%~13.5%,10 m高度静风频率5.6%~11.5%;各塔风向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盛行风向接近,春、夏季盛行风向接近;新区风向日变化呈现出山谷风特征,白天盛行风向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夜晚多为东北风和偏东风。
【总页数】9页(P1001-1009)【作者】李晓霞;黄涛;王兴;梁东升【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区域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04【相关文献】1.邢台地区近地层风特征分析及应用2.兰州市西固地区冬季地面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特征分析3.基于CCMP风场的近22年中国海海表风场特征分析4.宝鸡热电厂近地层温度场、风场及大气稳定度特征分析5.测风塔近地层风速特征分析——以广西钦州康熙岭风电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周边地闪分布特征
兰州周边地闪分布特征李照荣;陈添宇;康凤琴;庞朝云;杨增梓;丁瑞津;安林【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04(022)002【摘要】利用2000年和2002年设在兰州的闪电定位仪资料 ,分析了兰州周边地区地闪的日频次变化、强度谱分布和累计百分数、日均月变化、闪电密度、极性等特征,并与山东地区的分布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周边地区的云-地闪电中负闪占绝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正负闪的比值在午后至次日凌晨大于其均值; 总地闪和负闪的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变化,正闪的双峰特征不明显;兰州西南偏南的渭源和陇西县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闪电空间分布中心与冰雹发生源地和影响区对应一致;闪电多发区与地形和气候背景有很大关系.【总页数】7页(P45-51)【作者】李照荣;陈添宇;康凤琴;庞朝云;杨增梓;丁瑞津;安林【作者单位】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市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相关文献】1.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地闪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J], 郑栋;孟青;吕伟涛;张义军;柴秀梅;马明2.2007年夏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地闪时空分布及其天气学意义 [J], 王颖;郑永光;寿绍文3.上海及周边地区地闪活动特征及海陆差异 [J], 宋晓爽;郑栋;张义军;姚雯;戴建华;王强4.兰州及周边地区野生鸢尾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J], 刘乐乐;张君芳;丑欢欢;朱亚灵;吴永华5.热烈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五十周年所庆公告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沙尘暴是一种强风天气,是指在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由于水土流失、裸露地表以及人为因素,地面上的颗粒物被风掀起,形成漫天的沙尘,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经济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其中,兰州市是一个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本文主要就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
一、兰州市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兰州市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河西走廊的中心。
兰州市属于半干旱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但以春秋两季为最为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兰州市地表覆盖物主要为黄土,缺乏表层植被覆盖保护,加之人为因素的破坏,这些都为沙尘暴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其中以春季更为严重。
春季沙尘暴天气多由于强烈的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相遇,气温突然下降,空气湿度骤降,风力加强,造成地面土壤颗粒物被风卷起,形成沙尘暴。
这种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3月至5月之间,其中4月份的沙尘暴频率最高,平均为每年10天左右。
秋季沙尘暴天气主要是受到风力增强和降水减少的影响,一般出现在9月至11月期间,其中10月份沙尘暴出现最为频繁。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往往在夜间和清晨出现,也就是从晚上19时到1-2小时后的凌晨时段,还有早晨的7至10点之间,这些时间段是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
其原因在于,夜间气温下降,地面风速变缓,地面颗粒物被风力很快升腾上升,形成大量的沙尘暴。
此外,清晨时段也是兰州市沙尘暴频发的时段,在这个时段,地面风力逐渐增强,又加上沙尘离地高度低,易被地面风速卷起。
通过分析发现,沙尘暴天气的风速和能见度是判断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的天气情况表现为:1.风速较大。
风力大小是造成沙尘暴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兰州市沙尘暴天气中的最大瞬时风速达到了23.7m/s。
2.能见度降低。
沙尘暴天气产生后,大量浮尘和沙土颗粒在大风的作用下被卷起,漫天飞舞,影响能见度,甚至严重影响了交通出行。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摘要:介绍几种风速分布模型,并利用兰州市气象观测资料2000―2014年兰州市四个区的风速数据,以及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五个监测点PM2.5及PM10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分布之间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风速的大小对兰州市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风速对污染物的扩散作用较为明显,风速增大时空气污染率较低。
但是,风速达到1.5 m?s-1以上时,大气中的PM10质量浓度随着风速的加大不降反升,这是由于兰州地区周围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土壤特点所造成的。
当风速较大时大气中的PM10颗粒暂时能有所清除,但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加大会将沙尘输送至兰州地区或是将土壤尘卷起,从而使得大气环境中的PM10浓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大气污染;风速;分布函数;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7)03-0149-06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起了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1]。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一座工业化城市,大气污染居于世界城市的前列。
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城区全年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总悬浮颗粒物)超标,兰州市西固区是国内首次发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地区,O3等光化学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这对周围人民群众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空气污染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因此,研究兰州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一个城市的空?馕廴境潭龋?与该城市的工业布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能源结构等众多因素紧密相关,同时也和该城市的局地地形地貌、人口密度、生态环境、气象条件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有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r c : n lz n h iti u in c r ce si fco —o— r un ic r e ae u n o r , t a t By a ay i g t e d srb t haa tr t o lud t g o d d s ha g a d r g 6 h u s o i c r i
v n i n e t e sr cu a o e so o v r e c n i e g n e o p e rl w e e e n tb l— e tppei d x,h tu t r lm d l fc n e g n ea d d v r e c fu p ro o rlv la d sa ii t r m ee s ae f u d. e p o lm s e si g i e e e e r h s o he r lto s i b t e l u — y pa a tr r o n Th r b e xitn n r c ntr s ac e n t e ai n hp ewe n co d t g o n ic a g r q n y a d o— r u d d s h r e fe ue c n me e r l gc l p a tr r o n e u .Th x se c f te e to o o ia a me e s a e p i td o t r e e it n e o h s
lv l K n e n c dc。 e e , i d x a d I。 i
—
。
i d x,h v an d srb to y e fco —o— r u ic a g e n n e t e f e m i iti u i n t p so lud t g o nd d s h i r ea aa d r
尹 宜 舟 陈渭 民 , , 沈新 勇 , 照荣 李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 04 2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 10 4;. 甘肃 兰州 70 2 ) 30 0
摘要: 统计 分析 了兰州周 边地 区6h内地 闪闪区分布特 征 与 2 0h a高空急流 、 直风 切 变 、 0 P 垂 高低 空 辐合 辐散 等环境 风场 以及 指数 、 件 对流 性稳 定 度指 数 的 关 系, 到 了地 闪闪 区与 通 气管 指数 条 得 分布 的 5种 主要 类别 以及 与 高低 空辐合 辐散 、 定度指 数分 布的 结构模 型 ; 出了 目前研 究地 闪频 稳 指 次与 气象参数 关 系 中存在 的 问题 , 通过分 析不 同时 间或 空间 范围 内的地 闪频 数 与 指 数 的相 关 关 系证 实 了这 些 问题 的存在 , 建议在 分析地 闪频 次和 气 象参 数 的 关 系时考 虑 选取 有 益的 统计 地 闪次
数 的 时 间 或 空 间 范 围。
关键词 : 闪分布 ; 地 环境风 场 ; 定度 稳 中图分 类号 :4 7 3 文献标 识码 : P 2. I A
文章编 号 :6 47 9 ( 0 0 0 -2 60 17 -0 7 2 1 )20 4 -7
S a itc lCh r c e itc o o d-o- r u d Dic a g t tsi a a a t rs i f Cl u - - o n s h r e t g
Ar a a o n n h u P r : a a trsi f e r u d La z o a tI Ch r ce it o c
En io m e t lW i d Fil n t b l y vr n n a n ed a d S a i t i
YI Yiz o , N — h u CHEN e — n S W imi , HEN n y n , a r n Xi — o g LIZh o—o g
u pr e e jt t a a 20 h a vrcl n ha ,o v re c n ieg neo p e r o e p e v le s em t 0 P , e ia widse c n eg nea ddv re c fu p r w r l r t r o l
evrn na wn e n tbly J . rn t s c,0 0,3 2 :4 .5 . ni me t idf l ads it[ ]T asAmo i2 1 3 ( ) 262 2 o l id a i S
兰 , 周 边地 区地 闪 闪 区统 计特 征 I: k l I J 环境风 场 及 稳定度 特征
第 3 第 2期 3卷 21 0 0年 4月
大 气 科 学 学 报
Tr n a to sofAt a s ci n mos h rc S i n e p e i ce c s
Vo . 3 No. 13 2 Ap . 01 r2 0
尹宜舟 , 陈渭民, 沈新勇 , 兰州周边地 区地闪闪区统计特征 I: 等. 环境风场及稳定度特征 [ ] 大气科学学报 ,0 0 3 ( )2 62 2 J. 2 1 ,3 2 :4 -5 .
Yi —h u, e e- n, h nXi—o g,ta. ttsc lc aatrsi fco d t—ru d dsh g e o n n h u P r I: aa trs co n Yiz o Ch n W imi S e ny n e 1 Sait a h rceit o lu -og o n ic a e a aa u dLa z o at Ch rceit f i c r r r i
( . yL brtr fMeerlgcl i s r f nsyo dct n N S N ni 20 4 C ia 1Ke aoa yo tooo i s t ir f uao , UIT, aj g 104, hn ; o a D a e o Mi t E i n
2. n uW ete o Fra bibliotek c t nO伍 c La z o 7 0 2 Chn ) Ga s ah rM df ai i o e, n h u 3 0 0.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