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
一、选择题
1.2020年5月19日国家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
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2.南朝和北朝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先后出现的两个王朝
C.全国统一的局面D.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
3.《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这段材料描述的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
①社会安定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③农业年年丰收
④人丁兴旺,生活殷实⑤政府鼓励发展生产
A.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
4.中华民族是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东汉末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的第一个时期。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自东汉末年以来民族交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方少数民族向南迁徙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错居杂处
②中原地区的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开发了江南地区
③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通婚,形成了新的汉族
④中原地区的汉族南迁后成为纯血统的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5.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
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A.发明了指南针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改进了印刷术
6.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这里的“他”是
A.苏武B.班超C.卫青D.张骞
7.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留有汉字,这些字
A.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B.均以行书字体进行呈现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8.“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
”西汉时期“统一思想,归本儒家”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B.实行郡县制
C.分封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
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小明同学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
这说明了
①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②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
③《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④文学作品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
B.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1.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一样。
”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
A.夏B.商C.周D.秦
12.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富起来”的是
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
13.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其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国势力逐渐缩小B.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C.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4.在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当中,下图器物精彩亮相。
如果请你为它配解说词,以下内容最适合的是()
A.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B.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
C.是夏朝青铜器的代表作D.目前所知最重的青铜器
15.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以下材料最可靠、价值最高的是
A.早期的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的情况
C.专家学者的推断D.考古发掘的史料
16.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③之间时段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7.下列有关黄帝、炎帝的传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炎黄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炎黄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18.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步出夏门行》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中“壮心”指
A.统一全国的愿望B.建立强大的秦朝
C.打胜赤壁之战D.推翻当政王朝,实现起义胜利
20.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
"汉并天下"一类建筑用瓦当,常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
下图"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A.秦末农民起义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
2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材料二黄帝陵(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贡献?
(2)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黄帝的哪些事迹?
(民主政治)
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
——《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杰出首领)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观察下列几幅名胜古迹的图片,回答问题:
(4)请你将上述图片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排列。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三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3)材料三是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四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4)材料四反映了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什么思想建议?对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2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国语·晋语》记载,祭祀宗庙的牺牲可以用做“畎亩之勤”。
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口口的反映。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
请在材料一口口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军事和思想方面分别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些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独江东(指江南)差安,中国(指中原)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魏书·任城王传》(1)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
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________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故选C项;“仁”的学说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为政以德”是他的政治主张,“温故而知新”是他的教育方法,均不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排除ABD项。
故选C项。
2.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退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南朝和北朝同时并存,合称南北朝,因此南朝和北朝是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
故选D。
3.B
解析:B
【详解】
依据题干“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后期,南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农业年年丰收,人丁兴旺,生活殷实,经济中心逐渐南移,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⑤政府鼓励发展生产题干材料中没有题干,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⑤的ACD三项;故选B。
4.A
解析:A
【详解】
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向南迁徙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错居杂处、中原地区的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他们与汉族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正确;元朝形成了新的民族;中原地区的汉族南迁后成为纯血统的汉族的说法有明显的民族歧视,故含有③④的BCD排除。
故选A。
5.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D
解析: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D项正确;苏武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排除A项;班超主要经营的西域,排除B 项;卫青主要是率军击溃匈奴,排除C项。
故选D项。
7.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东汉初年,日本列岛上的部落社会向国家过渡之中,许多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大大小小数百国,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为借助强盛的汉帝国的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于是遣使朝觐汉朝皇帝,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光武皇帝了解到这些日本列岛上部族的风俗,同时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这表明这些文物都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A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中没有体现,BCD排除。
故本题选A。
8.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D正确;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故A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故B错误;周实行分封制,故C错误。
综上答案D。
9.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才这样描述,这说明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③的说法太绝对,故不符合题意。
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败,而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项羽起义,所以不正确的D项,D项符合题意。
由此
分析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D
解析:D
【详解】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一秦朝。
因而新来的历史老师姓秦,故选D;ABC是奴隶社会的朝代,不符合题意,排除。
12.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A项正确;B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C项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均与题干“富起来”不符,排除BCD项。
故选A项。
13.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写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D符合题意;A项是诸侯争霸的表现或影响,不符合题意;B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选D。
14.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图示器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D正确;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的是西周青铜器——利簋,排除A;司母戊鼎不是最精美的青铜器,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不是夏朝,排除C。
故选D。
15.D
解析: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
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如元谋人、北京人等,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掘。
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
故D符合题意;早期的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的情况和专家学者的推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含有人文色彩,带有一定虚假性,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解析:B
【详解】
依据题干年代尺中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
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时
间。
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
②③之间时段应该是商朝时期,B 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17.C
解析: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是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C符合题意;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由此ABD三项的说法都是符合史实的,排除。
故选C。
18.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故②③正确。
河姆渡人种植稻谷,①错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骨哨”是在七千年前的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④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根据图片信息分析我国古人类的特征,根据题干对地域要求找到符合半坡人的信息。
19.A
解析:A
【详解】
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诗中他的“壮心”指的是统一全国,A项正确;秦始皇建立秦朝,排除B项;赤壁之战是没有实现的关键性战役,排除C项;推翻当政王朝,实现起义胜利与曹操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项。
20.D
解析: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被推翻后,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
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因而“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选项D符合题意,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A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B排除;夏商周时期,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相关,C排除。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
21.(1)炎帝。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
(2)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
尤部落,逐渐形成以后的华夏族,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
解析:(1)炎帝。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
(2)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以后的华夏族,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相传,黄帝能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另外,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会缫丝,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等。
(3)禅让制。
推举贤德之人做继承人。
(4)顺序:图三——图一——图二。
艰苦创业、清正廉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炎帝教人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符合材料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故神农氏是炎帝。
材料一中炎帝的贡献包括第一句中的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还有第二句中的“交易”,即教人们通商交换。
(2)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的事迹包括华夏族的形成和黄帝的发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从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组成部落联盟,到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奠定了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因此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二方面可以列举黄帝及其妻子嫘祖,部下仓颉、伶伦的发明创造。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尧没有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禅让制的特点不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的世袭制,而是推举之法,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作为部落联盟首领。
(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根据材料也可知,尧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年老是让位于治水有功的禹。
所以三幅图的顺序是图三、图一、图二。
第二小问,从三人的事迹可知,当今时代,作为人民公仆应像尧舜禹一样,艰苦创业、清正廉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等;从禅让制的角度来看,国家在官员的选拔上应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22.(1)百家争鸣
(2)孔子;仁和礼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详解】
(1
解析:(1)百家争鸣
(2)孔子;仁和礼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详解】
(1)局面:根据材料中的“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根据材料中的“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为孔子,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
(3)措施:根据材料中的“,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目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对儒家思想持反对的态度,而汉武帝持推崇的态度,但都是统治者在治国中的具体措施,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23.(1)牛耕;
军事上: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兼并混战(或答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任意一点)
思想上:百家争鸣
(2)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目的:巩固统一
(3)现象: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或北
解析:(1)牛耕;
军事上: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兼并混战(或答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任意一点)
思想上:百家争鸣
(2)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目的:巩固统一
(3)现象: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或北方人口的南迁)
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口口的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口口中填写的合适的词语是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军事上: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兼并混战;思想上:百家争鸣。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巩固统一。
(3)依据材料三“时海内大乱,独江东(指江南)差安,中国(指中原)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的信息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出现了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