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
真的性情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是返璞归真的性情。

人生的对错,不是靠某一件事情的抉择来评判的;人生言行的是否合理,也不是靠某一个片面的认知所证实的,而是真正的能够“通达事理,明于应变”。

所谓的通达事理,明于应变,就是在为人处事中,以合理的状态追求人生的美好,以顺势而为的言行,让自己的行为达到正确。

这在《庄子》一书中,也是悟道之人的一个特点,真正的悟道之人,并非我们所想象的脱尘离俗的世外高人。

而是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能够正确的认知生活,认知自我的人生,对于自我的人生有一个适度和合理,而非拘泥于自己的主观情绪之中。

能做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即便是一个平凡人,那么也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之人了。

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的“通达事理,明于应变”,这也是对于万物,对于为人处事时,最合时宜的一种决策和举动,能够在言行上,以变应变,顺应时势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措施。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无法认清自我,无法认清形势,以自己主观的情绪固执在自己臆想的虚幻当中无法自拔,秉持着一种错误的方式,却还固执己见,不知对错。

这样的一种人在生活中产生的一个结果和作用,对自己不但没有好处,而且
还会伤及他人。

比如说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固执在自己的执念中无法自拔,无法认知本身存在着天命和规律,更谈不上对道德的感悟以及理解。

总是试图以自己主观的情绪干扰事物本质的一个规律,这也是背离了“道”的规律。

他们在自我的主观意识当中,不断的去追求和强硬的想要企图拥有外界的欲望。

总喜欢通过耍手段,玩弄心机,以机巧之心去占便宜。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这样错误的行为,可以概述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是内在内心的层面。

这样的一个内心层面,主要是对于欲望的追求,人心的本性欲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是一种自然本性。

但是这种自然的本性,需要保持一个适度,大部分人都很难把控这一个适度,导致内心的自私和贪婪欲望,无法正确的控制和正确的引导。

最终因为未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哀,这都是不懂得遵守事理和忠于规律,所带来的一种内在的影响。

第二个层面,则是由内在引申到外在的一种表象。

如果说不懂得遵守形势规律,对内来说伤害的是自己,那么对外来说伤害的就是别人。

不懂得加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自然产生的是争斗,尔虞我诈和争夺之心。

不懂得道的本性,不懂得控制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处在尔虞我诈和不断与人争斗之中,不光损失的是自我内心的一个平衡和人生的一个得失,而且损害了也是他人的一个人生。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其实有一些争夺和手段,只是自己主观意识的贪欲所引发的一个结果。

就好像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在耍小聪明,其实这些小聪明真的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人生也是多余。

但是就是因为内心多了一些贪欲,总想利用手段和机巧的“术”来拥有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

所以在《庄子》的思想当中,就认为凡事都需要“通达事理,明于应变”。

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之后,懂得天性和人为之间的区分,在为人处事的基础之上,总能顺势而为。

顺应天道的规律,这用《庄子》的思想来理解,也是一种道的本性。

比如在《庄子》这一本书中,借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讲述的懂得道的人所具备的一个言行。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故事的意思是“河神问:那么道有什么可贵的吗?
北海神就说:懂得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于应变,明于应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他。


《庄子》中的意思就是说,真正懂得道的人,他们能够明察安危,安于困境,懂得进退和取舍。

所以合于道,就没有任何事物能伤害自己,这是极高的一个修养。

这也是顺其自然的一种德行,能够处于自然的环境,能够进退有度,能够能屈能伸,随机应变,这是一种达到的道理。

其实庄子的思想就是认为,凡事都需要合于道,合于适宜,才会变得正确,这才是人生应该秉持正确的一种状态。

如果凡事不合时宜,去逆道而行,违背了本身的规律,只是以自我情绪为主导,那么一切都会变得不正确。

庄子通过“尧和舜通过禅让而做了皇帝,子之和燕王却因为禅让而灭亡的故事”证明了不合时宜,结果必然不正确的论证。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如果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之中,真正的想让自己的行为顺应事理,那么需要有一个对于事物正确的认知。

就好像你曾经的认知,是来源于自己对于是这个社会的概念,对于这个社会的理解,那么重新定义的一个认知,则是一个不同的理解,不一样的舍弃和接受。

而这一切的根源,也是不要用自我主观的思想来掺杂事物呈现的本性,否则本性则会因名利而丧失。

《庄子》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这是在《庄子》之中虚构的故事,河神说:什么叫做天然,什么叫做人为?北海神说:像牛马一样长着四只脚,叫做天然,给马套上笼头,给牛穿上缰绳,这叫做人为。

所以说不要用人为的东西损害天性,不要有心造作而毁灭天理,不要追求名利而丧生,记住这三句话,而不失误,这叫做返璞归真的
本性。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我们可以以通俗的角度来理解庄子所虚构的这一个故事,以便于我们在为人处事中,保持自我的本性,而不失偏颇。

不要用人为的东西来损害天性。

就是我们之前一直所讨论的,不要用主观的意识,所损害本身存在的一个规律。

有的事情不应该去做,但是你主观一直总想去做,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需要损害的是纯真的本性,损害人生的底线,这样的一些事情,是尽早要摒弃是不能做的。

不要因为存心造作而毁灭天理。

有一些人存心欲求一件事情,毁灭的是事情的一个本身规律,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状态。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值得自己执念太重。

大多数人丧失在一些欲求之中,都是因为执念过重。

永远要明白这样一句话:你所认同的未必是对的,你所认为的那些名利,你所认为的欲求未必是合理的。

不要为了追求名利而丧生。

其实我们应该理解的是,不要为了追求名利而丧失人生的底线。

你穷其一生所执念的东西,给你带来的未必是你所想象的美好。

有一些人穷其一生,丧失健康,丧失人生底线去追求富贵,得到的是什么呢?真的是快乐和坦然吗。

一定不是的,得到的反而是一种心虚。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因为他追求的就是一种虚幻的表象,因为富贵如云烟,平淡才是真。

庄子就认为不要用人为的行为损害本性,不要存心的去造作,不要因为自己的执念,而追名逐利。

这样就是一种纯真的境界,用庄子的话来说,这叫做道的本性。

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这叫做无欲无求,这也是人生能够开心的一种状态。

我们通过《庄子》的理念,讨论的是人性的返璞归真,其实用通俗的角度来理解,核心就是不要让自己有太重的欲求和执念。

这一个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和所有的人来说,都具有一个很好的一个指导作用的。

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外在的名利,越来越忽略本性的纯真,在这样一个无形追逐的过程中,其实丧失了就是人生最珍贵的一些东西。

庄子:为人通达事理,处事明于应变,方有返璞归真的性情
当一个丧失了一些底线和原则的时候,那么外在的一些灾祸自然也就能够侵害你,一个不懂得明于事理的人,会因为不合理的言行招致灾祸。

也就是不懂得顺应事理,不懂得依靠本性去行为的人,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惹来灾祸,最后自食其果。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面对人生的欲求,能够“通达事理,明于应变”,也懂得进退取舍,外事外物自然不会影响自己,外界的变化也不会让自己产生沮丧的情绪。

进退有度,或屈或伸,这都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