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4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
2.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表的意义.
3.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课本中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如何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感受统计思想的应用.
2.在具体的实例中,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2.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这个统计调查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思想,建立统计的观念,体验统计的作用,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按步骤就一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
难点:组距、组数的确定.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某次考试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平均成绩,还需要了解他们中90分以上,80~90分,…,不及格的各占多少?此类问题如何解决?
对学生身高进行测量,得出一组数据,需了解140厘米以下,140~149厘米,150~159厘米,…,160~169厘米,170厘米以上的人数有多少?此类问题如何解决?
本课解决此类问题.
进行新课
1.首先需要知道几个词语,课本上面都有提到.
(1)组距,我们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2)频数,我们把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2.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步骤和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 (1)教师活动:依照书本上的例题,
问题4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为此我们可通过对这些数据分组来进行整理.那么我们首先要确定分组的组距.教师提问,那么要怎么确定组距呢?
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如何确定组距.学生会想到根据所给数据确定组距,比如组距为2、3、4、……. (2)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既然要确定组距,那么组距多少合适呢?分多少组合适呢?学生参与:学生会觉得很迷茫,教师此时进行启发,我们可以先取一个组距看看啊.就先取组距为3吧.
(3)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那么组数怎么求呢? 学生参与:学生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从而给出作等距分组时取组距和组数的方法,先要求出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然后
==7,所以要将数据分为8组. 学生参与:利用组距和组数来求得各个小组的频数. 教师活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同时列出频数分布表,如下:
组距
最小值最大值 3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