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 好玩的泥鳅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涉及动物特征的认识,以泥鳅为例,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泥鳅,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泥鳅,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实物泥鳅、观察记录表。

学具:放大镜、望远镜、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发放实物泥鳅,让幼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观察泥鳅的形态特征,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然后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请幼儿观察一组泥鳅图片,引导他们比较泥鳅之间的不同,并讲解泥鳅的形态特征。

4. 随堂练习(5分钟)展示另一组泥鳅图片,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片中泥鳅的性别。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喜欢泥巴善于钻洞2. 泥鳅的形态特征长身体细长尾巴光滑皮肤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你眼中的泥鳅,并标注其特征。

答案:略2. 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泥鳅,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在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幼儿的道德观念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动物,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考察,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动物的生活习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体验和游戏,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泥鳅在水中游动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泥鳅的特点。

2. 教学活动:(1)观察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实物,描述其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通过PPT展示泥鳅的生活环境、食物等,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3)趣味游戏:组织“泥鳅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泥鳅,寻找适合泥鳅生存的环境。

(4)例题讲解:讲解观察记录表的填写方法,引导幼儿记录泥鳅的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泥制作泥鳅,培养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泥鳅2. 内容:(1)泥鳅的外形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

(2)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和游戏,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今后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其他动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活动中的观察泥鳅环节。

2. 了解泥鳅生活习性的教学设计。

3. 趣味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大班好玩的泥鳅主题活动教案

大班好玩的泥鳅主题活动教案

一、主题活动名称:大班好玩的泥鳅主题活动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创作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主题活动内容:1. 认识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2. 泥鳅观察日记:让幼儿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泥鳅绘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出泥鳅的形象。

4. 泥鳅手工: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泥鳅手工作品。

5. 泥鳅故事:让幼儿听故事《泥鳅的故事》,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泥鳅的兴趣。

2. 认识泥鳅: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泥鳅观察日记:让幼儿分组观察泥鳅,并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

4. 泥鳅绘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出泥鳅的形象。

5. 泥鳅手工:教师示范制作泥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动手制作。

6. 泥鳅故事:教师讲述故事《泥鳅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和表达。

7.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泥鳅的资料,增加对泥鳅的了解。

2. 环境创设:让幼儿将自己的泥鳅绘画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泥鳅观察角,让幼儿随时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泥鳅图片3. 泥鳅生活习性记录表4. 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画纸等)5. 废旧材料(如瓶子、纸板等)6. 故事课件《泥鳅的故事》七、教学环境创设:1. 班级内设置泥鳅观察角,摆放活泥鳅和观察记录表。

2. 科学区摆放泥鳅图片和相关图书。

3. 美术区摆放绘画材料,供幼儿绘画泥鳅。

4. 手工区摆放废旧材料,供幼儿制作泥鳅手工作品。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泥鳅的认识和兴趣。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优质教案全文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优质教案全文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优质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有趣的生物——水生动物》。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滑溜的水中精灵——泥鳅”,详细内容为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生态价值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泥鳅在我国农业和渔业中的重要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关爱水生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生态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深入了解泥鳅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实物、图片、泥鳅生活环境模型、观察盒、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参观泥鳅养殖场或播放泥鳅生活的视频,让幼儿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泥鳅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泥鳅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光滑,颜色为灰褐色等。

(2)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中,善于钻泥等。

(3)介绍泥鳅的生态价值,如对水质净化、渔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答:(1)泥鳅的身体特征有哪些?(2)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泥鳅有什么生态价值?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泥鳅》2. 内容:(1)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颜色为灰褐色等。

(2)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中,善于钻泥等。

(3)泥鳅的生态价值:水质净化、渔业资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心中的泥鳅。

(2)写一篇关于保护水生动物的倡议书。

2. 答案:(1)略。

亲爱的同学们:1. 不乱扔垃圾,保持水源清洁。

2. 不捕捞、买卖、食用野生水生动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好玩的泥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好玩的泥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好玩的泥鳅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触摸、比较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 观察泥鳅:通过观察,了解泥鳅在水中游动的特点。

3. 触摸泥鳅:培养幼儿的触觉感知,了解泥鳅的皮肤质感。

4. 比较泥鳅:通过比较,让幼儿发现泥鳅与其它鱼类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

2. 观察箱或鱼缸。

3. 记录表格。

4. 画笔、画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泥鳅,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外形特征。

2. 观察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游动的样子,引导幼儿发现泥鳅的生活习性。

3. 触摸泥鳅:组织幼儿触摸泥鳅,感知泥鳅的皮肤质感。

4. 比较泥鳅:让幼儿比较泥鳅与其它鱼类的不同之处,引导幼儿思考。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金鱼,比较金鱼与泥鳅的不同之处。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表格,并将观察结果绘画出来。

3. 家长鼓励幼儿讲述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观察、触摸、比较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泥鳅的特点。

2. 利用记录表格,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提前将泥鳅放入观察箱或鱼缸,确保泥鳅的健康。

2. 观察阶段: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发现泥鳅的生活习性。

3. 触摸阶段:组织幼儿触摸泥鳅,感知泥鳅的皮肤质感。

4. 比较阶段:让幼儿比较泥鳅与其它鱼类的不同之处,引导幼儿思考。

5. 总结阶段: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认识泥鳅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体验泥鳅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放大镜、图片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泥鳅,让幼儿亲身感受泥鳅的滑溜特点。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观察泥鳅,填写观察记录表,用彩泥制作泥鳅模型。

4. 小组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分享观察和制作成果,讨论泥鳅的特点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泥鳅2. 板书内容: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滑溜等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喜欢泥沙等泥鳅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2. 答案要求:真实反映泥鳅的特点,色彩丰富,构图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幼儿对泥鳅的兴趣浓厚,但观察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训练。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了解其他动物的养殖情况,拓展幼儿的视野。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到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操作性5.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拓展延伸的规划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应聚焦于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教材章节为第三章“动物世界”,具体内容为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了解泥鳅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了解泥鳅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了解泥鳅的生态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标本、图片、PPT、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泥鳅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1.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2.1 教师通过PPT展示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3.1 学生分组观察泥鳅,完成观察记录表。

3.2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共同讨论泥鳅的特点。

4. 动手实践(15分钟)4.1 学生利用彩泥、剪刀等学具,制作泥鳅模型。

4.2 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学生完成模型制作。

5.1 各组展示制作的泥鳅模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皮肤光滑颜色为灰色或褐色2. 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泥沙中夜行性动物摄食小型无脊椎动物3. 泥鳅的生态作用水质监测生态平衡调节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泥鳅”为主题,画一幅泥鳅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泥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泥鳅,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生态价值,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好玩的泥鳅》。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了解泥鳅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泥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态作用及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泥鳅实物或图片、泥鳅生态环境的图片、PPT、教学视频等。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泥鳅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教学视频等方式,详细介绍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保护泥鳅的宣传标语,并动手制作宣传画。

6. 成果展示(10分钟)各小组展示宣传画,分享保护泥鳅的方法。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泥鳅》2. 内容:1)泥鳅的外形特征:长条形、光滑、黏液丰富等。

2)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欢栖息在水底的泥沙中,以浮游动物为食。

3)泥鳅的生态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为其他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保护泥鳅的宣传画。

2. 答案示例:画纸上画出泥鳅,旁边配上宣传标语:“保护泥鳅,从我做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泥鳅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探索和体验,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趣味知识,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生命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表达泥鳅的特点,以及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观察盒、放大镜、泥鳅图片、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1.2 邀请幼儿触摸泥鳅,感受泥鳅的身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2.1 教师通过PPT展示泥鳅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2 讲解泥鳅的趣味知识,如:泥鳅为什么会钻泥?3. 随堂练习(10分钟)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泥鳅,并记录在画纸上。

3.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特点。

4. 动手操作(10分钟)4.1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泥鳅手工,幼儿跟随操作。

4.2 幼儿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5.2 布置作业,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动物。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泥鳅2. 内容:泥鳅外形特征:细长、光滑、黏液多泥鳅生活习性:喜欢钻泥、群居趣味知识:为什么会钻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动物2. 答案示例:观察到的动物:小鸟外形特征:羽毛鲜艳、嘴巴尖尖、脚趾细长生活习性:飞翔、筑巢、觅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泥鳅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

但在手工制作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更多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探索和互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泥鳅的基本特征,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实物或图片、泥鳅观察箱、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泥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泥鳅的兴趣。

2.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泥鳅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讨论并分享观察结果。

3. 例题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观察泥鳅,记录泥鳅的行为和特征,并进行分享。

6. 情感教育: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泥鳅2. 内容:泥鳅的基本特征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泥鳅,并描述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分享,让幼儿对泥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泥鳅时,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引导和关注。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大自然中观察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同时,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5、师生小结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方式:1冬眠。

2换毛。

3南飞。

4储存粮食。

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通过看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初步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季节的关系。

活动准备:动物过冬图片。

青蛙、蛇、刺猬、熊、蚂蚁、老鼠、蜜蜂、鸡、鸭、鹅、兔、羊、等图若干。

房子四座。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是冬天?师:天这么冷,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那你用什么方法能让自己变暖和?师:我们小朋友可以通过运动、穿上棉衣、带上手套、等方法让我们变暖和,可是,许多小动物没有棉衣、围巾、空调、等,那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们吧!二、基本活动了解冬眠的动物。

师:呱、呱、呱,谁来了?我们一起来问问青蛙是能怎样过冬的?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样过冬的?让幼儿说说青蛙是怎样过冬的,教师解释什么叫冬眠。

师:还有那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是冬眠过冬的,请看大屏幕。

了解飞到南方过冬的动物师:出示天鹅,这是谁?你要到哪里去?让幼儿说说天鹅是怎样过冬的?什么时候鸟?看图片师:还有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他们不一样?请幼儿猜一猜?了解换毛动物,请看图片。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泥鳅的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泥鳅的适应能力。

三、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2.水族箱3.饲料4.实验器材:尺子、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二)基本环节1.观察泥鳅(1)教师将泥鳅放入水族箱,引导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2.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环境、食物等。

3.实验观察(1)教师将泥鳅放入不同环境的水中,观察泥鳅的反应。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泥鳅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3)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了解泥鳅的适应能力。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三)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其他水生动物,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

2.邀请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并说明原因。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泥鳅的兴趣。

2.评价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检查幼儿对泥鳅特征、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教师在实验环节,是否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观察泥鳅的特征: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泥鳅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幼儿A:它的身体是长长的,滑滑的。

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6篇

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6篇

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泥鳅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

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

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

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

活动大班科学教案《泥鳅》(通用16篇)

活动大班科学教案《泥鳅》(通用16篇)

活动大班科学教案《泥鳅》活动大班科学教案《泥鳅》(通用16篇)活动大班科学教案《泥鳅》篇1活动目标: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5、师生小结活动大班科学教案《泥鳅》篇2设计意图:建构游戏是大班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他们也积累了一些搭建的经验。

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人们的工作》,让幼儿化身为小小建筑师来造高楼,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选用了幼儿不常见的水上高楼,水上造高楼兼具创意与挑战。

活动中让幼儿探究用各种材料在水上造高楼,感知沉浮与材料轻重、重心与平衡的关系,重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中小组形式来搭建,有助于培养幼儿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助推了幼儿的建构经验。

活动目标:1.感知不同材料的性质,能自主选择材料,搭建与众不同的水上“高楼”。

2.乐意在探索中调整搭建方案,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1.多种用于支撑的材料,如养乐多空罐、木质细圆柱积木、木质粗圆柱积木、三角形积木、塑料瓶盖。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的特征、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这种生物,并学会关爱自然、保护动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如何让幼儿关爱动物。

教学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水、观察盒、投影仪、图片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来一个鱼缸,里面装有泥鳅,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们在做什么呢?”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泥鳅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泥鳅的图片,详细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讲解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身体结构、颜色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记录本和画笔,让幼儿将泥鳅画下来,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合作探究(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观察泥鳅,讨论并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

5. 表达交流(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泥鳅的认识和关爱动物的想法。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幼儿对泥鳅的认识。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呈灰色、有黏液等。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喜欢躲藏、吃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3. 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不捕捉、不伤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动物,并写出它的特征和需要我们保护的原因。

2. 答案示例:熊猫,特征为黑白相间、圆脸、大眼睛等,需要保护的原因是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特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具体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的特征、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这种生物,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泥鳅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特点,并让他们动手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鱼缸、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鱼缸,让幼儿观察鱼缸内的生物,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征。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触摸泥鳅,感受泥鳅的身体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教师提问,检验幼儿对泥鳅知识的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泥鳅。

(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泥鳅?4. 小组活动(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观察泥鳅,并记录泥鳅的特征。

(2)小组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2)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泥鳅》2. 内容:泥鳅的外形特征:光滑、细长、有黏液。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以藻类、浮游动物为食。

保护泥鳅:不捕捞、不破坏生活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并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的泥鳅,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教案: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六章《有趣的动物》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关于泥鳅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难点: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泥鳅、水族箱、观察记录表。

学具:放大镜、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泥鳅到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泥鳅,引发孩子们对泥鳅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孩子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3. 观察实践:教师将泥鳅放入水族箱,让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孩子们分组讨论泥鳅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让孩子们回答关于泥鳅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让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泥鳅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泥鳅的特点:1. 身体细长2. 皮肤光滑3. 生活在水中4. 善于跳跃七、作业设计1. 题目:泥鳅的特点答案:泥鳅的特点有身体细长、皮肤光滑、生活在水中、善于跳跃。

2. 题目:泥鳅的生活习性答案:泥鳅生活在水中,以植物为食,善于跳跃,适应水生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泥鳅,让孩子们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泥鳅的其他知识,如泥鳅的繁殖方式、营养价值等,下节课分享,进一步拓宽孩子们的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 学会观察、描述泥鳅的特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重点:学会观察、描述泥鳅的特点,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鱼缸、水、毛巾、观察记录表、画笔、投影仪。

2. 学具:泥鳅、观察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去鱼缸观察泥鳅,让幼儿自由发表对泥鳅的初步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提问:泥鳅长什么样子?它们生活在哪里?b. 教师展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呈灰色、有黏液等。

c. 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淡水、喜欢钻泥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观察泥鳅,填写观察记录表。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描述泥鳅的特点。

a.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特点。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5. 泥鳅游戏(5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泥鳅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泥鳅2. 板书内容:外形特征:身体细长、灰色、有黏液生活习性:生活在淡水、喜欢钻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2. 答案要求:幼儿发挥想象,画出泥鳅的特点,如:身体细长、灰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对泥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词语描述泥鳅的特点。

2. 拓展延伸:带幼儿去附近的池塘、河流观察其他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描述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探索和游戏,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观察盒、投影仪;学具:画纸、彩笔、泥鳅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鱼缸中的泥鳅,让幼儿自由发言,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b. 邀请幼儿触摸泥鳅,感受泥鳅的身体滑溜溜的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泥鳅的图片,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b. 引导幼儿关注泥鳅的呼吸方式、食物来源等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发放泥鳅模型和画纸,让幼儿动手画出泥鳅的外形特征;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评价。

4. 游戏环节(10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泥鳅”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b. 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趣事,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b. 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呼吁幼儿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大好玩的泥鳅2. 副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关爱动物3. 内容:a. 泥鳅外形:长条形、滑溜溜、灰色;b. 生活习性:水生动物、用腮呼吸、杂食性;c. 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并描述其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a. 画出的泥鳅形象生动,具备泥鳅的外形特征;b. 描述泥鳅的生活习性,如:“泥鳅是水生动物,用腮呼吸,吃小鱼小虾。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泥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泥鳅”。

通过观察、探索泥鳅的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2.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自然角,观察泥鳅。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泥鳅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泥鳅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笔描绘泥鳅。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观察泥鳅,用放大镜观察泥鳅的细节。

(2)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泥鳅。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泥鳅及其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泥鳅2. 内容:(1)泥鳅的外形特征(2)泥鳅的生活习性(3)泥鳅的生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用彩笔描绘出泥鳅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描绘泥鳅,但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河流、湖泊,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好玩的泥鳅
大班活动设计:好玩的泥鳅
作者:赵丽娟(上海市娄塘中心幼儿园)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

一天,陈辰小朋友带来了几条小泥鳅,说:“我昨天和爷爷在捉泥鳅,泥鳅很难捉的,很滑的。

”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有了兴趣。

于是,我们生成了《捉泥鳅》这一科学探索活动。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满足泥鳅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感知。

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捉为主线,让孩子在捉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不同材料捉泥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实践。

最后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

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

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统计表、笔、字卡(粗糙、光滑)等
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童谣flash《捉泥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

1、(出示泥鳅)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话)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1)第一次捉泥鳅
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你怎么捉泥鳅的?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2)第二次捉泥鳅
师:泥鳅这么调皮,它有什么奥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儿说不出,师直接丰富: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过竞赛,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1、出示捉泥鳅的材料,请幼儿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帮助捉泥鳅?为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捉泥鳅,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记录。

(在使用的材料图片边打勾或打叉,要求两样对比着都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队进行捉泥鳅比赛。

(提醒幼儿各队人数相同)
4、比赛后、师出示统计表,记录,比较、发现结果不同的原因。

1)师:哪一队胜利了?请你们说说用了什么工具抓泥鳅的?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捉的多呢?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呢?丰富词:粗糙、光滑
2)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防止泥鳅逃跑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

它捉泥鳅时,防止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四、联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让幼儿感受到探讨科学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

1、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地湿湿的,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滑倒?(引导幼儿观察鞋底)
2、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瓜叶子捉泥鳅防滑的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的不滑?(铺纸板、地毯、地上划纹路等)
3、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不能滑滑的,否则有些危险,但人们想了好办法解决了,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问一问,把它记下来,一起交流交流怎样防滑好吗?
4、在《捉泥鳅》的歌声中整理场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