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与主要质量指标观察

合集下载

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

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

留取 血 浆 标 本 各 1 mL , 置专用冰箱待测 。 1 . 2 试 剂 与 仪 器 费 森 尤 斯 传 统 血 袋 ; 中保 康 一 次 性 使 用 病
毒灭 活 装 置 配 套 用 输 血 过 滤 器 ( Z B KMB 0 3 ) ; 中 保 康 医 用 血 浆 病毒灭活柜 ( Z B K — Y B M一 0 1 ) ; 大 容量离 心机 ( 日立 C R 7 ) ; 无 菌
何 锐 洪
( 广 东 中山市 中心血站 , 广 东中山 5 2 8 4 0 3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亚 甲蓝 光 化 学 法病 毒 灭 活 对血 浆 主要 质 量 指 标 的 影 响及 亚 甲蓝 残 留 情 况 。方 法 分 别 于病 毒 灭 活 前 和 病 毒 灭 活 后 无 菌 留取 血 浆标 本 , 对 凝 血 因子 V 、 Ⅷ、 Ⅸ、 血 浆 纤 维 蛋 白原 ( F g ) 、 血 浆 总蛋 白 ( T P ) 的含量及病毒灭活血浆 亚甲蓝残 留 量 进 行 测 定 。结 果 亚 甲蓝 光化 学 法 病毒 灭 活 对 血 浆 蛋 白浓 度 无 明显 影 响 , 而 凝 血 因子 、 纤 维蛋 白原 含 量 均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降 低 ,
接驳 机 ( 费森尤斯 ) ; 半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 上 海科华 ) ; 总 蛋 白试
自动 生 化 仪 上 测 定 , 亚 甲蓝 残 留 量 采 用 分 光 光 度 法 , 严 格 按 仪 器 及 试 剂 说 明书 操 作 。 1 . 4 统计学处理 用配对 t 检 验。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3 . 1 新鲜血浆制备
三联采血袋采血后 , 3 h内 的 血 液 经 3
8 பைடு நூலகம் 0 r / mi n , 5 mi n两 次 离 心 , 分离出新鲜血浆 。

亚甲蓝残留量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检测方法

亚甲蓝残留量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检测方法

亚甲蓝残留量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检测方法黎添华;邢启明;劳丽嫦【摘要】目的:探讨亚甲蓝残留量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检测方法。

方法留取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滤过前和滤过后的样本各30份,每10份为一组,共分为三组:对照组,使用批号为2013001-A的病毒灭活过滤器;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均使用批号为2013002-B的病毒灭活过滤器。

采用固相萃取小柱对血浆样品和标准品中的亚甲蓝进行萃取分离,结合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计算得到3组试验中每袋血浆的亚甲蓝释放量、残留量/率。

用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计算总蛋白测定回收率;使用血凝仪测定VIII因子含量,计算VIII因子回收率。

结果三组亚甲蓝释放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亚甲蓝残留量及亚甲蓝残留率增大,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与试验一组比较,试验二组亚甲蓝残留量及亚甲蓝残留率降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新型过滤器对血浆中亚甲蓝过滤两次,既能缩短过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血浆中亚甲蓝残留率,保证血液产品质量,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1464-1465)【关键词】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血浆;检测方法【作者】黎添华;邢启明;劳丽嫦【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成分科,广东番禺 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成分科,广东番禺 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质控科,广东番禺5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MBP法血浆病毒灭活的重要质量控制标准[3,4]。

本研究结合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抽检及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建立常规工作、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和简便、有效的工作流程,为更好地控制机检测亚甲蓝水平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提供依据。

报道如下。

1.1 材料取本站未经病毒灭活的混合血浆约150ml,以此来配制亚甲蓝标准品。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临床应用进展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临床应用进展

第44 卷第 5 期 2023 年 5 月安徽医学Anhui Medical Journal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临床应用进展陈秀兰 杨君 王红[摘 要] 输血安全面临免疫反应和感染风险两大管控点。

保障血制品的安全是血液管理的核心,也是临床用血的基本要求。

选择合适的病毒灭活技术是降低经血传播病毒风险的重要手段。

理想的病毒灭活方法应能有效地杀灭和去除病原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血制品有效成分的损伤。

亚甲蓝光化学法是一种采用光敏剂与光照相结合的技术,能灭活多种病毒,保障血浆制品的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输血安全;抗体筛查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5.02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要求,输血前必须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等常规筛查工作。

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未知病毒的潜在威胁、试剂灵敏度的限制、人为的差错等都使输血感染的风险难以完全避免。

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减少了上述感染风险的发生。

本文对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 ,MB-P )灭活血浆病毒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不足之处及新进展等做一综述。

1 MB-P 灭活血浆病毒的技术原理亚甲蓝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同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临床常用作化学指示剂、药物、染料等。

亚甲蓝结合可见光照射处理是一种用于新鲜冰冻血浆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 病原体灭活的光动力方法,旨在增加血浆输注的安全性,减少经血传播病毒的风险。

MB-P 的基本原理是在FFP 中使用可溶性亚甲蓝与病毒核酸中的G-C 碱基结合,而经可见光照射激活的亚甲蓝可产生活性氧(单线态氧、自由基等),进而破坏核酸和某些蛋白,使病毒无法复制,失去传染性[2]。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测定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测定

医用病毒灭活箱的应用
当前的医用病毒灭活箱是用于光照灭活 时的专用设备,它集光源、温控、机械 摆动等装置于一身,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照射强度、照射温度、照射时间和摆动 频率等诸多条件,使用方便。
光源选择:荧光灯
(1)单位时间内照射所释 放的热量较低; (2)达到相同灭活效果的 照射时间最短; (3)波长接600~700nm。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亚甲蓝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列入 “人血 浆制品病毒灭活或去除指南”, 欧盟和英国也纳入“输血指南”。
2007年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引进该技术, 截至2014年底使用亚甲蓝光 化学病毒灭活血浆13万单位以上。
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
Depasse 最早提出了 “过滤器的应用”, 极大地简化和改进了 MB-P 法的操作,为 MB-P 法由实验室走向临床迈出了重要一 步。
主要检测设备:固相萃取富集装置
19
亚甲蓝残留量检测方法
使用Waters Oasis小柱萃取血浆中的亚甲蓝
使用前的Waters小柱
1、用6ml甲醇活化Waters小柱 2、加入6ml供试血浆
亚甲蓝残留量检测方法
将萃取出的亚甲蓝洗脱后进行比色
Waters小柱萃取出 血浆中的亚甲蓝
3、萃取亚甲蓝 4、用30%甲醇6mL清洗 5、用含1%乙酸的甲醇溶液2ml洗脱 6、洗脱液离心(3500rpm/10min) 7、用含1%乙酸的甲醇溶液作试剂
辛酸处理法 低pH孵放法
以上方法多用于从原料血浆生产血 浆蛋白制品,均需要将大量的不同 人份的血浆混合处理,不但容易增 加某些不能被灭活病原体(如朊病 毒prion等)的扩散风险,且处理 难度大,费用高。
亚甲蓝光化学法能对单人份血 浆进行病毒灭活,适用于采供 血机构对临床用血浆的病毒灭 活处理,更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和临床实际应用。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马静瑶徐元宏【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血液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提高输血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但这些都无法完全杜绝输血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有很大潜力,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我国血站开展后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血浆【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中国分类号】.输血既能够治疗疾病,又可能引起经血传播的相关病灭活病毒过程中,病毒核酸是最主要的靶结构,其灭活能力毒性感染。

目前主要通过严格筛选无偿献血者以及对血液依赖于亚甲蓝与病毒核酸的结合口。

亚甲蓝表面携带正电进行病毒检测这两个途径来控制经血传播病毒性感染的发荷.可以嵌入/中。

特别是与病毒核酸的带负电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

检测技术不荷的碱基对相结合。

在一项亚甲蓝诱导组氨酸与断改进。

但血液输注的风险仍然存在.原因主要有:一是检交联的试验中发现.亚甲蓝的嵌合作用也很重要】.测方法的局限性。

即使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在光照下,亚甲蓝吸收光能.从基态澈活为单线态筛查中,仍避免不了试剂灵敏度的限制和“窗口期”感染 ,。

可再回到基态或成为更稳定的三线激活态的问题;二是检测项目的局限性.目前常规检测的病毒种类,可通过衰变缓慢回到,或通过型、型仅为,、/.而血浆中还有可能携带未列入途径发生反应。

型途径是指把激发能转移到邻近分检测范围的人类细胞白血病病毒、肝炎病毒子.通过电子转移或夺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与邻近水分、、,、巨细胞病毒、病毒子反应形成超氧化物、与细胞膜分子反应形成脂过氧化物.等,以及一些未知病毒,上述未经检查的病毒可通过或与包膜氨基脂及多肤作用,从而导致病原体的损伤。

输血途径感染人体。

因此,仅依赖传统的途径尚不能完全型途径发生在有氧环境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种。

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对血浆质量指标的影响

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对血浆质量指标的影响

表 2 几 个 质 量 指 标 的 回收 率 ( )
筛 查 尚不 能 完 全 杜 绝 经 输 血 传 播 病 毒 的风 险 。在 各 种 m 液 成 分 中 , 浆 是 临 床 需 求 量 大 且 病 毒 感 染 危 险 性 较 高 的 1种 制 血
品 。研 究 表 明 , 甲蓝 光 化 学 病 毒 灭 活 法 能 有 效 灭 活 各 种 包 膜 亚
【 键 词 】 亚 甲蓝 光 化 学 ; 病 毒 灭 活 ; 血 浆 关
中 图 分类 号 : 4 6 1 R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6 34 3 ( 0 0 0 3 00 1 7 1 0 2 1 ) 4 0 9 — 2
血 浆 输 注 在 临 床 输 血 中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 要 用 于 治疗 各 主 种凝 血 因子 缺 乏 引 起 的凝 血 功 能 障碍 。 由 于 血 浆 传 播 病 毒 的 危 险 比较 大 , 因此 , 用适 合 于 血 浆 病 毒 灭 活 的 方 法 处 理 临 床 输
材 料 与方 法
行 病 毒 灭 活 , 接 制 备 成 新 鲜 冰 冻 血 浆 作 为 对 照 , 备成 新 鲜 直 制 冰冻 血 浆 1 后 ,7℃ 水 浴 融 化 , 周 3 留样 检 测 , 名 为 未 灭 活 新 命 鲜 冰冻 后 。另 一 份 进 行 血 浆 病 毒 灭 活 , 活 操 作 前 留 样 检 测 , 火 命 名 为 未 灭 活 新 鲜 冰 冻 前 ; 毒 灭 活 操 作 后 , 冰 冻 前 留 样 检 病 于 测 , 名为灭活后冰冻前 ; 备成 新鲜 冰冻血浆 , 命 制 1周 后 3 ℃ 7 水浴融化 , 留样 检测 , 名 为 灭 活 新 鲜 冰 冻 后 。 从 采 血 到 血 浆 命

病毒灭活血浆中主要质量指标及亚甲蓝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中主要质量指标及亚甲蓝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mo l / L ) 。结论
MB - P病 毒 灭 活前 、 后血浆各项主要质量指标接 近, MB残 留 量 符 合 质 量 要 求 , MB - P病 毒 灭 活 血 浆 是 一 种 安 全
的血 液 制 品 , 可 有 效 降低 输 血 风 险 , 保障受血者身体健康 。
关键 词 : 亚 甲蓝 ; 病 毒 灭 活 ; 光化 学 ; 输 血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1 4 . 0 1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1 4 — 1 8 l 1 一 O 2
国际检 验 医学杂志 2 0 1 3 年 7 月第 3 4卷第 1 4期
I n t J L a b Me d , J u l y 2 0 1 3 , Vo 1 . 3 4 , N o . 1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检 验研 究论 著 ・
病 毒 灭活 血 浆 中主要 质 量指 标 及 亚 甲蓝 残 留量 的检测 分 析
Che n Ai hua , Li u Yo ngm e i
( S h e n z h e n c i t y Ba o a n Di s t r i c t c e n t r a l b l o o d s t a t i o n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ff i c e , 5 1 8 1 0 1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me t h y l e n e b l u e p h o t o c h e mi c a l( MB- P)i n a c t i v a t e d v i r u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分析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分析
9 2 ・临床研 究 ・
会分 娩的 ,需转 至有N I C U的医 院, >3 4 周的顺 其 自然 ,不作常 规保
胎 ,终止妊娠 的方式可 以根据 胎儿 出生后存 活的可能性 ,考虑剖宫产 或是 更换引产方式 。 4 预 防措 施
J u l y 2 01 3 , V o 1 . 1 1 , No . 2 0
化 学法 病毒 灭 活对血 浆质量 的 影响 , 以更 好地 保证 血液 质量 。本 文 总 结性 回顾 了广 州血液 中 t  ̄ , 2 0 1 1 年3 1至2 . 0 1 2 年3 y j 之 间 ,每 月随机
的 时间 ,血浆 会先流 经MB # I '  ̄ J I 元件 ,再流入 光照袋 ,并将其 进行均 匀混 合 ,使之 充分反应 。再把 已经混合 了MB 的血 浆 ,且需要 将光 照 袋和 过滤器置于病毒灭箱 内 ,采用光 照额 的方式杀灭血 浆 中的病毒 。
胎妊娠 、破膜孕 周等都 会对 期待 时间有一定 的影响 ] ,从 而医生在 工
[ J ] . 中国 实用妇 科与 产科杂 志 , 2 0 1 0 , 7 ( 1 2 ) : 6 9 — 7 0 .
亚 甲蓝 光化学法病毒 灭活对血 浆质量 的影响分析
徐 国胜
( 广州血液 中心 ,广东 广州 5 1 0 0 9 5 )
1资 料与 方法 1 . 1一股资料 在2 0 1 1 年3 7 ] 至2 0 1 2 年3 月中 ,每 个月均 随机抽取 血浆5 袋 ,每 袋 血 浆为2 0 0 m L,总数量 为6 0 袋 ,经过统计 ,其 中A型2 0 袋 ,男女各 1 0
袋 ;B 型2 0 袋 ,男女各 1 O 袋 ;O 型血浆 1 0 袋 ,男女各5 袋 ;A B 型1 0 袋,

亚甲蓝残留量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检测方法

亚甲蓝残留量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检测方法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4 6 . 1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4 ) 0 7 — 1 4 6 4 0 2
随着 亚 甲 蓝 光 化 学 照 射 技 术 ( MB P ) 的发展 . 其 对 于 照 射 血 浆 以此 灭 活 病 毒 等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 并 在 采 供 血 机 构 广 泛
黎 添华 , 邢启明 , 劳丽嫦 (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 1 成分科; 2 . 质控科, 广东 番禺 5 1 1 4 0 0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亚 甲蓝 残 留 量 在病 毒 灭 活 血 浆 中 的限 量 检 测方 法 。方 法 留取 病 毒 灭 活 血浆 亚 甲蓝 滤 过 前 和 滤 过 后 的样 本 各 3 0份 , 每1 0份 为 一 组 , 共 分为三组 : 对照组 , 使用批号为 2 0 1 3 0 0 1 . A的病毒灭活 过滤器 : 试 验 一 组 和 试 验二组 , 均使用批号为 2 0 1 3 0 0 2 . B的 病 毒 灭 活过 滤 器 。采 用 固 相 萃 取小 柱对 血 浆 样 品 和 标 准 品 中 的亚 甲蓝 进 行 萃 取
分离 , 结合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通 过 已 知浓 度 的标 准 品计 算 得 到 3组 试 验 中每 袋 血 浆 的亚 甲蓝 释 放 量 、 残 留 量/ 率。
用双缩脲法测定总蛋 白, 计算总蛋白测定 回收率 : 使用血凝仪测定 V I I I 因子含量 . 计算 V I I I 因子 回收率 结果
推广 。研 究 显 示 。 血 浆 病 毒 滴 度 降低 程 度 与 所 用 亚 甲蓝 浓 度
呈现 一定 的关 系I l l 但 过多 的亚 甲蓝 进 入 体 内 会 对机 体产 生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血浆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研究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血浆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研究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血浆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研究发表时间:2016-02-24T10:08:21.7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狄剑辉1 范军1 刘安飞2 刘素珍1 冯亚青1[导读] 1宁夏石嘴山市中心血站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MB-P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提高血浆输注安全性。

建议临床应用MB-P病毒灭活血浆应在原使用剂量基础上增加20%的用量,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1宁夏石嘴山市中心血站 753000;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血浆制品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血浆病毒之前和病毒灭活之后,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的变化。

监测血浆制品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滤除亚甲蓝之后,血浆中仍残留亚甲蓝的浓度值,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提供剂量使用依据。

方法对195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MB-P 毒灭活,灭活前后留样,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融化,测定总蛋白、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

结果MB-P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蛋白的回收率为97.3%,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82.6;本实验亚甲蓝加入浓度为(1.12+0.20)Umol/L,基本满足了病毒灭活的要求;结论MB-P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提高血浆输注安全性。

建议临床应用MB-P病毒灭活血浆应在原使用剂量基础上增加20%的用量,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蛋白;凝血因子输血技术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存在可感染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目前的血液检测由于受检测项目、检测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阻断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血液成分中传播病毒危险性最重要的成分是血浆,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技术作为阻断经血传播病毒的最有效手段而受到关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是目前唯一获准用于临床的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1],本文对MB-P病毒灭活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探讨病毒灭活血浆输注的安全性,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作者:王艳芳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2期【摘要】血浆病毒灭活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手段对血浆进行处理,使病毒蛋白的结构受到损害,这样血浆中的病毒就会失去活性,变得没有致病和繁殖能力。

临床输血是救治病患的必要手段,但是血浆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病毒传播风险,尽管在采集鲜血时会对各个步骤进行严密控制,但是病毒感染血液的情况确实无法完全避免。

亚甲蓝光化学法是一种用于单袋血液病毒灭活的技术,是近几年研发的新型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不过也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弊端,比如缺少灭活后血浆的各项质控指标。

为了强化亚甲蓝光化学法的作用,需要对其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分析,得出有效结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科学的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血浆成分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研究的必要性亚甲蓝又称为亚甲基蓝和次甲蓝,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通常被用作化学领域,亚甲蓝的水溶液在氧化性环境中会变成蓝色,在氨水等还原剂中会变成无色状态,根据其不同的性状可进行不同的功用。

从化合物信息上看亚甲蓝又是一种解毒药,能将高铁还原型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

在临床治疗中,血液输注是必要环节,它能通过各个采血机构传递来的血液帮助重症危急病患缓解痛苦。

但是由于各种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等原因,无法做到血液处理的健全,因此,选择合适的病毒灭活方法非常重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少争议。

一方面通过血浆病毒灭活有效控制各种病毒性细菌和艾滋病毒,另一方面该技术还在不断研发中,需要更精确的论证和更有力的证据说明它的有效性,所以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病毒灭活问题的处理还有待商榷和进步。

因此对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对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

关 键 词 : 甲蓝 ; 化 学病 毒 灭 活 ; 浆 ; 量控 制 亚 光 血 质 中图 分 类 号 : 4 6 1 9 R 4 .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7 2 — 4 80 17 —3 8 20 )42 9—2
亚 甲 蓝 光 化 学 ( E 法 灭 活 人 血 浆 中 的 病 毒 效 果 已被 证 M ) 实 , 注 病 毒 灭 活 血 浆 成 为 当前 国 内外 预 防 输 注 血 浆 制 品 传 播 输 传染 病 的 有 效 措 施 , MB法 病 毒 灭 活 血 浆 技 术 , 被 推 广 应 用 已 于 全 国部 分 血 站 。但 迄 今 为 止 , 于 MB法 病 毒灭 活 血 浆 的 制 对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亚 甲蓝 光 化 学 ( ) MB 法病 毒 灭 活血 浆 在 制备 过 程 中质 量 控 制 的 方 法 和 标 准 。 方 法 ( ) 立 MB 法病 毒 1建
灭 活 血 浆 制 备 操作 规程 ;2 用血 凝 仪 检 测 病 毒 灭 活前 后 血 浆 内 F 、 i () Ⅷ Fb的含 量 ( 一 1 ) ( ) n 6 ; 3 电子 秤 称 量 病 毒 灭 活 前 后 血 浆容 量 ( 一2 ) () 比例 抽 查 并 进 行 细 菌 培 养 , 察输 注后 的 不 良反 应 。 结 果 病毒 灭 活后 血 浆 内 F 、 i 量 和 血 浆 容 量 与 灭 活 n 5 ;4 1 观 Ⅷ Fb含 前 比 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O 0 ) 但 Fb 血 浆 容 量 仍 符 合 国 家质 量 标 准要 求 ; 培 养 检 测 未 见 细 菌 生 长 ; 床 输 注后 无 不 良 P 5, i、 血 临 反 应 。结 论 MB法 病 毒 灭 活 血 浆 制 备 过 程 中 , 需要 进 行 全 过 程 质 量控 制 , 格 无 菌操 作 。 严

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1.1 导则1.1.1 范围质量控制包括全血及血液成份质量检查、关键物料质量检查、关键设备质量检查和环境卫生质量检查。

1.1.2 抽样数量全血及血液成份和关键物料质量检查的抽样量为每月制备量的1%或者至少4 袋。

若该成份血每月制备量少于4 袋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由血站自行制订抽样频率和数量。

1.1.3 取样方法应当尽可能采用密闭系统进行取样。

如果采用开放系统取样,应当严格无菌操作。

取样对血液质量没有构成影响的,取样后的合格血液可发放使用。

1.1.4 控制指标全血及血液成份的质量控制指标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关键物料、关键设备和环境卫生的质量控制指标遵从有关规定。

1.1.5 检测机构血站可自行检测,也可委托具备相应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1.1.6 趋势分析血站应当对血液质量控制抽检结果进行趋势分析,浮现异常趋势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实施调查和回顾,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进行趋势分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献血者个体差异,对于由于献血者个体差异所引起的,而且在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中难以控制的不影响血液安全性的指标 (见表6- 1),如果有75%的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可认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

1.2 血液质量控制1.2.1 检查项目不同血液品种的质量控制检查项目见表6- 1。

表6-1 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外血液品种观容量*无游菌Hb* 离试Hb*验容*保存期末溶血率*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清浆液蛋蛋pH*白白含含量*量*全血去白细胞全√ √ √ √ √√ √ √ √ √√√√3血细胞比标签血上血浓缩红细胞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同悬浮红细胞) √ √ √ √ √√ √ √ √ √√ √ √ √ √√ √ √ √ √√ √ √ √ √√√√√√√√ √√√4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为24 √ √ √h)冰冻解冻去√ √ √ √甘油红细胞浓缩血小板√ √ √√单采血小板√ √ √ √去白细胞单√ √ √ √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 √ √ √√√√√√√√√ √ √√ √ √√5√√√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亚甲蓝光化学法) 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光化学法) √ √ √ √√ √ √ √√ √ √ √√√√6单采新鲜冰√ √√ √冻血浆冷沉淀凝血√ √ √ √因子单采粒细胞√ √ √ √√√注1:“ √ ”为合用检查项目;注2:“ *”为合用于“75%的抽检结果落在质认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的检查项目71.2.2 检查方法质量控制项目的具体试验方法见附录F。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中细菌的灭活效果初步观察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中细菌的灭活效果初步观察

止 , 没 有 一 个 方 法 对 于 血 液 制 品 的 细 菌 检 测 是 十全 十美 的 。 还 无 论 选 择 什 么方 法 , 会 有 输 血 相 关 细 菌 感 染 的危 险存 在 。 总
光 照 时 间 3 n 0mi。将 光 照 后 的血 浆 通 过 病 毒 灭 活 过 滤 器 滤 除 亚 甲 蓝 , 后 无 菌 留 取 3份 1 然 O mL血 浆 分 别 为 样 管 B 、 2 1B 、 B 。另 一 份 血 浆 不 经 亚 甲 蓝 光 照 灭 活 但 经 过 滤 器 过 滤 , 理 3 处
悬液 。
标 准 菌 株 用 自带 的 培 养 液 复 苏 , 接 放 直
采 集 的 1 ~ 2 少 量 血 液 已被 证 明 可 以显 著 减 少 细 菌 污 O 0mI的 染 血 液 的 危 险 _ 。但 是 上 述 措 施 只 能 减 少 而 不 是 杜 绝 血 液 的 2 ]
细菌污染 。 目前 检 测 血 液 制 品 细 菌 污 染 的 方 法 有 很 多 , 革 兰 染 色 有
d g e fba t ra o t mi a in o o e b o d c l c i n sn e r e o c e ilc n a n to fwh l— l o o l to s u i g e
渐 下 降 , 射 3 n后 , 型 肝 炎 病 毒 D 照 0mi 乙 NA 浓 度 下 降 为 零 ,
表 1 各 样 管 检 测 结 果
11 材料 .
随 机 抽 取 苏 州 市 中 心 血 站 无 偿 献 血 全 血 标 本 2 O
份 (0 4 0毫 升 / ) 制 备 成 新 鲜 血 浆 (0 份 , 2 0毫 升 / ) 份 。 12 仪 器 与 试 剂 标 准 菌株 大 肠 埃 希 菌 ( C 5 2 ) 表皮 . AT C 2 9 2 、

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不足分析及亚甲蓝辐照的探讨

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不足分析及亚甲蓝辐照的探讨
2?血浆病毒灭活亚甲蓝残留量操作及临床意义探讨安全输血新技术亚甲蓝光照血浆病毒灭活经过培训学习和到其他血站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我站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亚甲蓝光照血浆病毒灭活的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的方法在滤除血浆白细胞的基础上进行亚甲蓝光照血浆病毒灭活
2 9 2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J u l y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2 0
随着献 血事业 的发展 ,随着成分 输血 比例 的增 多 ,输血安 全的 问 题 也越 来越 引起 了各界 的重视 。我 站 自2 0 0 9 年 开展去 白细 胞技 术 以 来 ,临床反应 很好 ,输血反应 明显减少 。当年 我站又开展 了以光化学 方法对血浆进 行病毒灭活 ,由于此方法 采用 的是把亚 甲蓝 加入 血浆后 照射 ,最后还 要进行亚 甲蓝 的滤除 ,血浆 经过滤部件滤 除、吸附亚 甲
式规范 。标签应完整无 损。标签上应有 下列各项 :①血 液制剂名称 : 新鲜 冰冻血浆 。②血型 及血型条码 ・③条码或编号 l④新鲜冰冻血 浆 容量 。⑤新鲜冰 冻血浆储存条件 :温度一 1 8 ℃以下 ・⑥新 鲜冰冻血 浆 制备 日期 、时间及 制备者 ,⑦有效 期 :1 年 ,⑧采供 血名称 及执业 许
的过程 中容量 的检 测 ,分析原 因 。结果 所 采血 液 经过 白细 胞去 除、血 浆病毒 灭活 后 的血 浆容量很 难达到 2 0 0 mL ,其 中主要 原 因是去 除 白
细胞 时滤 盘 内所 残留血 液量 和过 滤 亚 甲蓝 时滤 盘 内所残 留血 浆 的量 。结 论 白细 胞过 滤 、血 浆病毒 灭活 等新技 术 的应 用对 血液 容 量有 _ 定
可证号 。
安全输血新技术亚 甲蓝光照血浆病毒灭活,经过培训学习和到其

临床输血检验: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

临床输血检验: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

表16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
质量控制项目 外观
容量 血浆蛋白含量 亚甲蓝残留量 无菌试验
要求
肉眼观察应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 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 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冰冻血浆经热合 的导管至少10cm。 标示量(mL)±10%
≥50g/L ≤0.30μmol/L 无细菌生长
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
SD(有机溶剂/去垢剂)法

SD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方法更适合用于血浆生物制
品,而不是临床供血。我国血浆生物制品公司的原料浆就是
采用SD法进行灭活的,但这一技术在临床供血中不可行,因
为SD法只适合用于混合血浆的处理,且仅对脂质包膜病毒有
效,其他非脂质包膜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
质量控制项目 外观
容量 血浆蛋白含量 Ⅷ因子含量 亚甲蓝残留量
要求
肉眼观察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呈 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 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 保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新鲜冰冻血浆 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
标示量0.5 IU/mL
≤0.30μmol/L
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
•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 fresh frozen plasma methylene blue treated and removed 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 按新鲜冰冻血浆要求分离出血浆在速 冻前采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技术进行病 毒灭活并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表14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
等均无法灭活。
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
巴斯德消毒法(液态加热法) 法国 加入保护剂(葡萄糖、甘氨酸等低分子量
的糖或氨基酸)60℃10小时,超滤去除保护剂 紫外线(UVA)/光敏物法

亚甲基蓝药典中质量标准

亚甲基蓝药典中质量标准

亚甲基蓝药典中质量标准亚甲基蓝,也称作甲基蓝或亚甲蓝,是一种化学染料,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实验中。

亚甲基蓝在药典中有着详细的质量标准,用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亚甲基蓝的名称和化学特性:亚甲基蓝的化学名称为亚甲基对苯二胺三苯甲磺酸盐(monosodium salt of 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分子式为C16H18ClN3S·HCl。

它是一种结晶性粉末状固体,在溶液中呈现针状晶体形态。

亚甲基蓝具有蓝色至绿色的颜色,可溶于水和酒精,溶于水后呈现深蓝色。

二、亚甲基蓝的质量标准:1.外观:亚甲基蓝应为深蓝色至绿色结晶性粉末,纯净品应为无色结晶性粉末。

2.溶解性:亚甲基蓝应在100毫升的水中溶解,产生透明或微浑浊的溶液。

3.酸度:将亚甲基蓝溶液与0.1N硫酸滴定溶解,用0.1N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深蓝色改变为深绿色。

4.含量: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亚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亚甲基蓝的含量。

5.杂质:检测亚甲基蓝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氯化钠、游离碱、游离酸、重金属等。

6.储存稳定性:亚甲基蓝应具有一定的储存稳定性,如在指定的条件下长期储存后,仍能保持其理化性质和活性。

三、亚甲基蓝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亚甲基蓝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符合药典标准。

关键的质量控制参数包括原辅料的质量、制备工艺的标准、装备的清洁程度、生产环境的控制等。

同时,对每一批次生产的亚甲基蓝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测试,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四、亚甲基蓝的应用:亚甲基蓝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实验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组织染色:亚甲基蓝可以用作组织切片染色的染料,帮助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2.细胞活性:亚甲基蓝可用于评估细胞存活率和细胞生长情况,可以通过染色或荧光信号的变化,判断细胞的活性。

3. DNA染色:亚甲基蓝可以与DNA结合形成稳定的染色体DNA复合物,并用于染色体分析和核酸电泳等实验。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袋及其照射柜的血浆HBV病毒灭活效果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袋及其照射柜的血浆HBV病毒灭活效果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袋及其照射柜的血浆HBV病毒灭活效果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血浆用量日益增大,输血安全口益受到人们重视,对血浆的病毒灭活是保障输血安全的措施之一。

在血浆的病毒灭活各方法中,亚甲蓝光化学法的效果已被证实,其病毒滴度减少程度与所用的光照强度和亚甲蓝(MB)浓度有直接关系。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经血传播的HBV、HCV、HIV等脂质包膜病毒均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但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效果受到各因素如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血浆量及亚甲蓝浓度等影响。

于是在应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设计相关产品时会受到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将此法应用到血浆袋的报道极少。

本研究采用以亚甲蓝光化学法设计的血浆病毒灭活剂过滤血浆袋及配套使用的血液照射柜,将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过程中的各步骤规范化、整体化、标准化,消除了病毒灭活过程中隐含的各种干扰因素,从而找到了一条将亚甲蓝光化学法应用于血浆袋的有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仪器病毒灭活剂(亚甲蓝)过滤血浆袋(WG-BM100,5套,生产批号:20060321,威海高分了材料公司);血液照射柜WG-BM(照度50000 Lux,威海高分子材料公司);威海市中心血站采集已鉴定为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并分离血浆(每袋100ml,共5袋);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型号码ABI prism-7000);HBV-DNA荧光定量PCR榆测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分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60412);Eppendorf管(EP管)。

1.2方法1.2.1标本病毒灭活将装有已鉴定为乙肝阳性病人血浆的血浆袋浸入75%的酒精溶液30min进行表面消毒后,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取样200ul于EP管内保存,作为光照前的病毒标本。

在超净工作台内,将留样管封口,同时打开病毒灭活剂过滤血浆袋,用插袋针刺破装有血浆袋插口,将血.浆袋高搁,使袋内的血浆流经加药器完全进入病毒灭活剂过滤血浆袋,打开血液照射柜制冷开关,使血液照射仪内的温度显示为4摄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过程质量控制及产 品质量监测 , 确保 了病毒灭括产 品临床输 血
安 全 质 量 。现 将 方 法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C D —A方 保 存 液 全 血 6h内 分 离 的 单 袋 滤 白 P
新鲜血浆外观检查 , 应标签 完整 ( 血袋 上预先贴 有两条 相同
中外 医 学 研 究
j_ |
21 0 0年 6 月 第 8卷
第1 2期
C I 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亚 甲蓝 光 化 学病 毒 灭 活 血 浆 的质 量控 制 与 主 要 质 量 指 标 观 察
种类 的局 限性 、 新病毒不断发现等 , 窗 口期病毒 、 检测病毒 及 使 未
新病 毒 传 染 病 难 以检 出 , 此 输 血 仍 有 引起 传 染 病 的 危 险 。 亚 甲 因 蓝 是 一 种 光 敏 剂 , 以 与 病 毒 的 核 酸 以 及 病 毒 的 脂 质 包 膜 相 结 可
如下图 1
睫甲蓝 添加 元 件 止 流爽
13 5 血 浆 袋 与 病 毒 灭 活 输 血 过 滤 器 无 菌 连 接 在 百 级 净 化 条 . . 件 按 无 菌 操 作 规 程 或 使 用 无 菌 接 驳 机 , 保 管 腔 之 间 接 驳 过 程 确
无菌。 13 6 献 血 码 标 签 转 贴 .. 献 血 码 标 签 正 确 转 贴 是 至 关 重要 的 一
回收 率 均 大 于 8 % , 0 结论
经 过 全 过 程 质 量 控 制 及 产 品质 量检 测 , 鲜 血 浆 经病 毒 灭 活后 主 要 凝 血 因子 及 血 浆 蛋 白浓 度 含 量 虽均 有 新
不同程度 的影响 , 但各项指标 与病毒 灭活前对比无显著差异 , 并符合 国家《 血及 成分血质量要 求》 临床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效果 良好 , 全 ,
邱新璐 王松 云 徐 珊 珊
赣 州市 中心 血 站 ( 西 江
【 摘要 】 目的
情况。方法
赣 州 3 10 ) 4 0 0
主要 是探 讨亚 甲蓝 ( B 光化 学病毒 灭活血浆在制备全过程 中质 量控制及 病毒灭活后 血浆的 主要 质量指标 影响 M )
对 全 过 程 质 量 控 制 的 关键 点进 行 测 量 分 析 , 产 品质 量 的 检 测 是 随 机 抽 取 新 鲜 血 浆 6 对 O份 , 病 毒 灭 活 前 后 各 留取 血 浆 于
无 输 血 不 良反 应 的 发 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 词 】 亚 甲蓝 ; 病毒灭活 ; 血浆 ; 质量控制 ; 质量指标
随着 输 血 医疗 技 术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 血 安 全 问 题 , 来 越 输 越 受 到 重 视 和关 注 。 由 于病 毒 标 记 物 检 测 技 术 的 局 限 性 、 测 病 毒 检 13 过 程 质 量 控 制 关 键 要 点 . 13 1 建 立 控 制 程 序 . . 记 录完 整 , 追 溯 。 可 13 2 新 鲜 血 浆 制 备 要 求 .. C D —A 方 保 存 液 全 血 ,0 l P 4 0m 采 建 立 亚 甲蓝 光化 学病 毒 灭 活 血 浆 S P及 O
标 本 2m 左 右 , 血 浆 中不 稳 定 凝 血 因 子 ( 、 ) 血 浆 总蛋 白 的 含 量 进 行 测 定 。 结 果 亚 甲蓝 光 照 病 毒 灭 活 后 新 鲜 冰 冻 血 浆 中 主 l 对 V Ⅷ 及
要凝 血 因子及 血 浆 总 蛋 白浓 度 含 量 测 定分 别 为 F : 13 Ⅷ ( .2±04 )I / lF : 10 0 3 )I / l血 浆 总蛋 白 ( 7 8 ±6 2 )g L . 5 U m , V ( . 3± .6 U m , 6.l .2 / ;
环 , 须 按 照贴 签 原 则 , 次 只取 一 袋 已 连 接 病 毒 灭 活 输 血 过 滤 必 一 器 的血 浆 , 原 血 浆 袋 上 一 条 标 签 揭 下 , 确 粘 贴 在 病 毒 灭 活 血 将 正 浆 储 存 袋 上 , 对 无 误 , 未转 贴标 签 的 血 浆 进行 空 间 隔 离 放 置 。 核 与 13 7 血 浆 添 加 亚 甲蓝 .. 在 2~8℃ 滤 白柜 中 , 耗 材 图 示 , 按 将 血 浆 通 过 亚 甲蓝 添加 元 件 , 亚 甲 蓝 充 分 混 合 后 转 移 至 光 照 袋 , 与
对应流程操作 的岗位 职责 , 使产 品制备 过程各项 操作 规范有 序 ,
合, 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 病毒核酸断裂 、 使 包膜 破
损 , 有 效 灭 活 血 浆 中的 脂 质 包 膜 病 毒 和 部 分 非 脂 质 包 膜 病 毒 , 能
集 时 间 小 于 6m n新 鲜 血 浆 6h 内制 备 完 成 。 病 毒 灭 活 后 血 浆 i, 控 制 在 采 血 后 8h内 完成 速 冻 。 13 3 病 毒 灭 活 输 血 过 滤 器 的选 择 .. 必 须 根 据 单 袋 血 浆 量 规 格
从而达到病毒灭活效果 , 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 。笔者所存血站 自
20 0 9年 6月 开 展 亚 甲蓝 光 化 学 病 毒 灭 活 血 浆 技 术 起 , 格 实 行 严
选 择 对 应 不 同亚 甲蓝 添 加 剂量 的病 毒 灭 活 输 血 过 滤 器 , 甲 蓝 添 亚 加 剂 量 为 ( ± . ) ̄ o 。 1 0 1 m UL 13 4 新 鲜 血 浆 、 次 性 病 毒 灭 活 输 血 过 滤 器 外 观 质 量 目视 检 .. 一
11 一般资料 .
献血码标签 ) 封 口完整无渗 漏 , , 按质量 要求 隔离脂血 、 浆色 异常
血 浆 ; 次性 病 毒 灭 活 输 血 过 滤 器 应 外 观 无 破 损 、 变 、 有 效 一 霉 在
期 内。
新鲜血浆 , 滤白柜 、 ME一1 HD A病 毒灭 活柜 及配 套 MB FB型 一 P 次性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套材 ( 海输血技 术公 司 ) 上 。材 料 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