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丨针灸绝技:过眼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读懂丨针灸绝技:过眼热
导读:“过眼热”是传统针刺手法,是
“烧山火”针刺手法的一种。
它选取风池穴作
为手法施术的部位,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下
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
掌握此针
刺手法,临床治疗五官疾患,常获良效!
患者正坐,自然体位,督脉风府旁斜方肌
外侧,枕骨下凹陷中取穴。
选用1寸毫针,双
手配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进针0.5~0.8寸,
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得气后
再行温通针法,使眼部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
1~3分钟,守气后出针,按压针孔。
常用配
穴:攒竹、太阳、内关、光明、太冲透涌泉等。
“过眼热”针法是以在风池穴上操作“温通针法”产生热感并使其到达眼周而得名,是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的特色手法之一。
其操作要点在于押手与刺手的配合,重用押手以促使针感到达眼周,疏通眼周局部经络,益气明目,活血散瘀。
临床用于治疗近视、弱视、干眼症、巩膜炎等眼部疾患。
一、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左手拇指或示指切按风池穴,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右手持0.30 mm×25 mm或者0.30 mm×40 mm毫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方向,沿押手指上缘缓慢进针20 mm左右,当术者感到针下冲动,此时询问患者是否有酸胀感,并在患者针感强烈之时施行“温通针法”,即押手加重压力,刺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行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部位顶着针下得气处施行推努守气,使针下沉紧感保持,此时押手施以“关闭法”,即将押手放在针穴的下方,加重压力并向上连续不断地用力,促使针感传至眼周,并产生热感,守气1~3 min;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
二、强调刺手与押手配合
郑魁山教授在“过眼热”针法的操作中尤为强调刺手与押手配合,他认为针刺的各个环节(揣穴、进针、候气、得气)均离不开双手的配合。
一方面,注重押手以揣穴,刺手辅助。
郑魁山教授认为针感的有无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而准确取穴及揣穴又是取得针感的前提,故取穴与揣穴至关重要。
正如《难经·七十八难》所载:“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当刺之时,先用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
”《灵
枢·邪气藏府病形》:“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均突出了揣穴的重要性。
另外,左手揣穴,医者能轻松揣摩被针穴位肌肉的厚薄,分开进针部位的肌腱和血管,把握针刺的深浅和针感的方向,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针刺痛苦,增加了针刺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刺手进针,押手候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说明候气、气至病所、守气都离不开左手。
在“过眼热”针法的操作中,风池穴处郑教授常以指切进针法为主,押手拇指紧切穴位底部,刺手准确进针后,押手感受针下是否有冲动传至,候其气至后,再施行针刺手法。
如此不但提高了针刺的准确性,而且使医者更容易感受针下经气的变化,不会轻易错失气机。
三、注重得气,气至而有效
针刺手法的使用以及针刺治疗效果的好坏是建立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郑魁山教授尤为重视针刺是否得气,他认为气至疾病除,气不至则病不治。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载:“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而勿复针。
”强调针刺得气是治疗的基础。
《灵枢·九针十二原》:“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要,气至而治。
”《标幽赋》:“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均说明得气是针刺的基本要求,针刺是否得气,得气的快慢,决定针刺疗效的好坏。
郑教授在施行“过眼热”手法时,在触到针下有气至的冲动时,使用“关闭法”,将押手重按针穴下方,右手将针体向上推进,促使针感上行,双手配合,使针感直达病所。
重押手以促使气至病所,是“过眼热”针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概况“过眼热”针法具有益气明目、活血祛瘀、温通经脉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近视、弱视、干眼症、视网膜出血、巩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眼部疾患。
【病例1】
患者,男,12岁,小学生,2015年1月15日就诊。
矫正视力为0.6,轻度弱视,由于家属担心长期弱视会造成患儿视觉损害,遂往当地西医医院就诊,诊断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给予戴镜、遮盖治疗、增视训练等治疗1个月后,测视力未见明显好转,遂来就诊。
辩证:小儿弱视,多由先天精血不足引起
过眼热针法:风池穴
平补平泻法:双侧鱼腰、太阳、风池、瞳子髎、睛明、攒竹、承泣。
以疏通局部经络,引精上行,益气明目。
常用配穴:肝俞、肾俞、光明。
采用捻转补法,以补肝益肾。
时间: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间歇2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
后续:当时测视力为0.8,再继续2个疗程治疗后,测视力恢复到1.0,应患者家属要求,停止治疗。
经过半年后于2015年8月21日随访,自测视力未见减退。
【病例2】
2月22日初诊,李XX,男,39岁,职员,深圳市清水河。
【现病史】今年2月发现肺部占位病变,接受介入治疗。
两个月前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经头部CT、MRI确诊为肺肿瘤脑转移(右侧),已行开颅切除术后。
现双眼视力模糊,寻求针灸治疗,延医于此。
【刻诊】双眼青朦(视力障碍)两个月。
有微光感,余则无所苦。
查体:双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双眼各方向运动充分。
舌质淡苔薄脉沉缓。
【印诊】青朦(肝肾亏虚)视神经损害(肺肿瘤脑转移术后)
【医案】该患视力障碍虽为脑肿瘤所致,但中医认为,目乃肝之窍,视物昏花不清,并无其它不适,当从虚治,证属肝肾不足,眼周经络阻滞。
治以补益肝肾,疏通眼周经络。
独取风池穴,施以“过眼热”针刺手法。
【治疗】
让患者取端坐位,调整心态,放松身体。
右侧风池穴局部消毒,1.5寸无菌毫针,右手速刺进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进针0.8寸左右。
进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手自觉针下气至感觉,患者自觉针下明显
的痠胀感,用左手穴旁守气,右手拇食指紧捏针柄,于天地两层提插行“过眼热”手法。
操作1分钟左右,患者描述针刺周围有热感,向周围涌动,有汗出的迹象。
行针两分钟后右半侧头部已经渗出汗珠,此时,并无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描述有一种痠胀的感觉沿同侧颞顶部头皮向前传至眼部,右眼球有胀感。
继续进行左侧风池穴“过眼热”手法。
同样的手法操作两分钟后已是满头大汗。
留针守气10分钟,缓慢出针,按压针孔,不可过汗。
针后自觉眼前光感明显。
连续进行三次均现同样的针刺效应,自觉眼前光感明显增强。
经追问患者平素并无明显的汗出。
【按】
取热针刺手法理论《内经》已然详备,至《标幽赋》提出“推纳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及至《金针赋》烧山火中“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明.杨继洲在此基础
上,使烧山火的针刺术式更趋于完备。
建国后,老一辈的手法大家多有经验积累,但关于烧山火的操作尚不规范,难以统一而进行推广。
有鉴于此,张缙教授历经半个世纪的苦心磨砺,对古今医籍进行深入的考证,临床验证,并多方求证,完成了“烧山火、透天凉”的正本清源工作,现已经形成操作规范,并获得国家通过。
“过眼热”针刺手法实际是“烧山火”取热手法的一种,首倡者是建国初期老一代针刺大家郑毓林老先生,此手法为其子郑魁山教授所继承,并以“温通针法”而发扬光大,有“西北针王”之称。
现结合“烧山火”的临床操作规范,将“过眼热”的基本术式简要总结如下:
1、风池穴速刺进针,方向对侧眼内眦,深度0.5 — 0.8寸
2、针下得气
3、押手穴旁守气
4、取痠胀针感
5、刺手紧握针柄施术,力贯针中
6、插针向内、慢速(徐入)、大力(九阳数)、重压手(守气)
针灸学科是一门知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学科,针刺手法是属于技术部分。
“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金针赋》语),针刺的功夫在书外,除了师承必须“久习”方通。
需要苦练基本功,持之以恒,针刺中细心体悟针下感觉,日久方能有所感悟。
针刺手法是针灸领域的高精尖技术,绝非一日之功可以掌握。
囿于目前的医疗环境,人心浮躁,传统的针刺手法已经日趋势微,取而代之的多是现代的针刺方法。
故“学者众,得道者寡”,传统针刺手法濒临失传,掌握此法堪称“绝技”。
我于临证应用“过眼热”针法治疗许多急症及疑难杂症,如面瘫、假性球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鸣、枕神经痛等疾患,虽不能尽愈其病,多数可获满意疗效。
对于一些急症常应手而得,效如桴鼓!该法取穴少,见效快,倍受患者的青睐。
得此技者,一针可成名医!
该患虽未见到最终疗效,此即刻效应,足以印证古人未欺人也。
过眼热与常规针法的对比:巩膜炎
取穴:患侧阳白、率谷、丝竹空、颧髎、攒竹、睛明、承泣、悬厘、带脉、太冲、蠡沟、光明、支沟、大椎以及双侧风池、足三里、太阳,先采用常规针刺,每星期治疗2次,治疗1星期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复诊时双侧风池穴采用过眼热手法。
治疗1次,巩膜充血逐渐消退,眼周胀痛减轻。
10次后,眼部疼痛症状消除。
证明过眼热针法能够活血散瘀,促进眼周局部气血运行,对因气血瘀滞导致的巩膜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按】:
古人云:“气至而有效。
”“过眼热”针法旨在激发经气,使气至病所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其配穴精简,操作简单,起效快,感传明显,在眼病治疗中疗效确切。
临床操作以刺手与押手相配合,重用押手为关键,通过推弩守气以产生热感,此时押手配合施行“关闭法”,引导热感上传,温通眼周经脉,活血化瘀,益气明目。
郑魁山教授将“温通针法”应用于眼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避免了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眼部疾病中手法的单一性,为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究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