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2.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一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这件作品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制成的。
第2题图第10题图
3.对物质按一定性质进行分类,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小明同学在自家厨房看到有:食盐、味精、自来水、玻璃、铁勺、纯净水、食用油等用品。这些用品中很容易找到其中只有一种物质玻璃属于非晶体。
4.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华后熔化。
5.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乙的内径比丙小。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容积相同。三支温度计中,酒精都是刚好装满玻璃泡。由此可判断三支温度计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是丙(选填“甲”“乙”或“丙”)。
6.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
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氯乙烷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7.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1)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
(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有(4)。
8.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9.12月28日德州市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之后全市气温出现了持续一周的断崖式下降。最低气温一般在-17~-15℃,部分地区可达-19℃。这样的早晨我们常会在窗户玻璃内侧(选填“内侧”或“外侧”)看到美丽的冰花;即便是这样的天气,晾在室外被冻冰的衣服也能直接变干,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10.“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在热端,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热端向冷端转移,热管中冷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的热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由上述资料可知,热管内液体必须具备的特性是沸点较低(选填“高”或“低”),容易在液态和气态间转化;热管内液体在热端发生的物态变化会伴随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小欣对温度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B)
A.小欣的正常体温为39℃
B.感觉到房间舒适的温度为25℃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20℃
D.哈尔滨冬天室外的平均温度为-5℃
12.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当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时,说明气温变化的情况是(B)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
13.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D)
A.37.0℃
B.37.5℃
C.38.0℃
D.38.5℃
1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6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低于熔点
15.如图所示的图象,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甲乙丙丁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16.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D)
A.将水果包上保鲜膜
B.把酱油瓶的盖子盖严
C.将蔬菜放入冰箱冷藏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17.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C)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18.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写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其中“飞雪迎春到”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B)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熔化
19.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关于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C)
A.“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
B.“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固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放热液化
D.“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放热凝华
20.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水滴
B.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C.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