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黄永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10期
重庆市北部新区天宫殿学校
黄永
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见“历史”肩负着重任,目前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历
史是副科,并不重要,课堂上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更谈不上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怎样让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历史,这是我们历史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使学生进行有
效学习呢?笔者谈几点尝试:
一、精心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质量如何,课堂效率怎样,首先取决于备课质量。在教
学过程中,我认为真正的备课应当做到:
1、备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老师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明白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使用“概述”、“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教
学才有针对性。
2、精心积累备课资料。教师平时应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要把收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案的恰当部位,以便巧妙地展示给学生。
3、备教学重点。课程标准上只是列出了教学内容的要点,教科书上也是将这些要点按顺序编排和叙述,都没有明确说明一节课的内容中哪些应该是重点,哪些应该是非重点。这就需要
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根据每节课内容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这也是教师创造性
工作的具体体现。应根据某一史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某一
内容对学生认识上的作用来确定教学重点。比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涉及到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对英国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权利法案》的颁布,因为这一文献的颁布,在英国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影响至今,对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有影响,所以应该确定为重点。教
学重点的设定和组织,涉及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问题,也反映了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的问题,并关系到教学结果、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历史教师需要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处理得合理、恰当、有效,一定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精心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选择教法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运用,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多种教法以及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自
身的知识特点、业务素质,实践经验等。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打造“生本课堂”。
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教
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目标,学生根据教学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此基础
进行展示落实知识。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学校,学生根本不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敢
表现自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教室里变得出奇安静。怎样才能让学生说,让课堂有
效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好了四人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展开小组之
间的竞争,沉默状况被打破,学生也愿意积极思考问题作答了。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参与。讲《美国的独立》涉及到评价华盛顿,我通过
展示平台显示出评价人物的方法:明确历史人物的身份、地位;举出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或主
要事迹;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通过这一方法,经过小组交流高效的
完成了“美国国父”华盛顿这一子目,这是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这些环节都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所以,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课堂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口授,学生听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则是被动接受
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有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的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须教师多费口舌,学生通
过媒体的展示,唤起探究的欲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如讲到《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一节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一目时,我先播
放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杂草丛生、没
有人烟”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过程,使学生自然形成“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
大的变化?”的问题,从而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掌
握了历史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单图课堂精彩,还应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巩固,课件设计时,可把教学提纲用“超级链接”与课件内容结合起来。在讲授一个子目时,先是投
放出该子目的标题,然后点击进入相关的内容;当这些内容完成后,返回到初始的界面上,再
演示下一个子目的标题。最后一个子目的内容完成后,初始界面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
提纲,类似板书纲要。教师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将初始界面上的纲目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就避免了运用课件时忽略学生记录纲要的情况。
四、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现实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古今
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从历史教学的角度上讲,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确实需
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看现实,从现实中看历史。在进行
历史与现实联系时,教师应当认识到,这种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认识现实。即使是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要从历史的角度上进行发掘,通过对历
史的经验教训的探讨,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社会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基于历史感的生成的。历史感的培养并非总是局限于历史本身,有关当
今的知识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比如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谈到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石油就成为主要的能源,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联系利
比亚战争、中东问题谈及石油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