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科塞自理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
研究方法
观察:并不是无目的和收集杂乱的事实,只有当观察法从属于现象的静力学规律时,才是有效的
实验:只可部分地应用于社会科学
比较: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驱逐绝对主义精神,对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的不同共存状态进行比较—这些状态相互之间没有依赖关系,用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观察发展的不同阶段
历史:贯穿于人类发展全过程的历史比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
人类进步法则(三阶段法则)
人类心灵的发展和个人心灵的发展是相似的。
系统发育重演个体发育的方式。
童年时是虔诚的信仰者、中年时是个形而上学家、成年时是自然哲学家。
人类历史是以“有组织的”时期和“危急的”时期相互交替为特征的。
组织处于平衡状态,危急则处于不平衡。
劳动分工是社会进化的强大推动力。
科学层次
科学知识的发展像人类的进步一样要经历类似的阶段,其发展速度与普及程度、简单程度、不依赖其他学科的程度成正比。
因此,自然科学中最普遍、最简单的学科—天文学最先得到发展,以后依次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最后是社会学,复杂性增高、普遍性降低为特征的科学层次系列中,每一学科的出现都要靠其前一学科的发展。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社会秩序,动力学研究社会进步;他用生物有机体作类比来看待社会,生物有机体的表面是皮,因而具有物质界线。
而有机体则无法用物质手段结合为一个整体,只能用精神纽带。
在精神纽带中,语言是极其重要的,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宗教,对于人类共同体来说,语言是行动的媒介,宗教提供共同遵守的原则,没有这一共同的基础,社会便会因个人纠纷而毁灭。
宗教是一种强大的粘合剂,它用共同的崇拜对象和共同的信仰体系把社会结合在一起。
它是社会秩序的根基。
第三个因素便是社会分工,分工在促进个人天赋和才干获得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人类的团结,它使每一个人产生一种对他人的依赖感。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
阶级理论
人类社会从根本上分化成为追求阶级利益而斗争的阶级。
阶级利益和随之而来的力量对比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
只有当占据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处于特定环境时,社会利益才会产生。
某一特定阶层成员的潜在共同利益来源于该阶层在特定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中的地位。
只有当处于同一地位的个人参与共同斗争,并通过进一步的交往意识到共同命运时,潜在利益才转变为现实利益,自在阶级才能变为自为阶级,个人才成为有意识地表达共同利益并具有内聚力的阶级的一部分。
异化
含义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力量作为外部力量又反过来支配人类。
马克思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劳动领域中的异化,即人与他所制造的产品、与生产过程、与他自身和他社会的异化。
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
生产本身是能动的外化,同劳动对象和生产过程异化了的人也和自身异化了—他不能充分发展自己多方面的个性。
异化的人也从人类社会中,从他的“类存在”中异化出来。
在异化的社会,人类的全部精神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他们所处的条件以及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的反
映。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
进化:从相对模糊的、松散的和同质的状态向明确的、紧凑的和异质状态的转变是普遍的过程。
宇宙的各个部分,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
随着进化的发展,任何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都要发生变化;体积的增加也会导致分化的加剧。
这是他有机体相似论的最大成果。
增长、结构、分化
社会的成长有分离和聚合两种方式。
有时表现为总体的增长—“单纯的社会个体的增加”,有时是通过群体的结合以及再结合,使以前无关的个体联合起来。
成长的过程就是整合的过程,整合就必须引起结构和功能进化的分化,随着分化的发展,各部分的相互依赖性亦增大,其结果产生整合。
在社会整体各部分进一步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人角色进一步分化的同时,各部分之间的依赖性增强了。
低级集合体中依赖程度低。
高级集合体中程度高。
在复杂社会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的脆弱性亦越来越大。
社会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特性军事社会工业社会
工业服务的和平的,相互作用支配性的功能和活动为保存和扩张实力进行的合
作性防御和进攻性活动
社会协调的原则强制合作自愿合作
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个人为国家利益国家为个人利益
国家的结构中央集权分散权力
社会分层的结构地位固定化,世袭地位弹性且开放,等级流动
缺乏经济自治,自由贸易
经济活动的类型经济自治和自足,外贸少,保
护主义
主要的社会和个人品质爱国主义独立,尊重他人
单线的还是多线的进化
人类直线进化:人类经过的各个发展阶段就像人从童年进入成年一样是严格确定的。
在社会生活的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间也必须经历各个短暂而连续的阶段,这个过程不能省略,只能耐心过渡。
虽然整个人类的进化是肯定的,但某些社会既会出现进步也会出现退步,也会出现停滞。
功能主义
在分析社会机构的时候,总是联系他们产生的环境。
社会机构是功能和机构迫切需求的结果。
个人主义和有机体学说
不仅从个人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认识社会的起源,而且把社会看做是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社会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组成社会的个人的性质决定。
生物有机体是靠皮肤维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则是通过语言媒介保持团结的。
语言媒介可以使抽象单位形成的社会体现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持久关系,但是生物和社会有机体存在着更重要的差别。
不干涉主义和适者生存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斯宾塞则认为研究社会规律的目的不是为了集体行动,坚持社会学家应使公众确信社会必须摆脱政府和改革者的束缚,主张让事物自由发展,国家的唯一权力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抵御外部侵略。
一个好的社会是基于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之间的契约。
不管出自社会福利或其他什么理由,国家一旦干预,就会破坏社会秩序,或者导致工业社会退化到专制和军事社会。
生育过多会刺激更大的行动,因为人越多,就越需要聪明才智。
智力低下的群体和个人将被淘汰,从而整个智力水平比人逐渐上升。
客观性的障碍:研究人员在亲身调查社会世界时产生的特殊的客观性问题,其中存在着自然现象中所没有的复杂性,社会学家必须尽力摆脱那些偏见和情感。
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法
一般方法
当社会事实,特别是道德规范,继续独立于个人而存在时,它们只有在转变成个人的内在意识之后才能有效地指导和控制个人行为。
群体特征独立于个别属性,因此必须把群体特征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内聚力或整合的一般概念可以说明很多群体的不同自杀率,自杀率与群体整合程度呈反比,影响整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群体中不同成员相互作用的程度。
社会团结:是指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感情、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机械团结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社会团结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社会分工为个人意识和个性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了集体意识;其次,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二等相互依赖。
这两方面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提供了条件。
即使是高度发展的有机性团结系统也需要共同的信仰和群体意识。
个人与社会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需求只能受外界即社会的控制。
社会强制地约束人的需求,并构成一种必要的、像有机体作用于身体需求一样的作用于精神需求的控制力。
失范是指一个指道德规范在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之中处于相对紊乱状况的术语。
社会变迁可能形成影响社会或其局部的失范状态。
任何动摇以往生活方式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都会为失范创造条件。
经济繁荣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从而引起失范的危险。
自杀可以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
自杀率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呈曲线型,高自杀率伴随着过度的个人自由和过度的控制。
认为人具有双重人格即人是拥有身体、意愿、欲望的人和社会化的人。
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具有社会化个性;而只有处于社会之中并经过社会的磨炼,人才成为完整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安定依赖而不是压制个人行为的独立性。
宗教社会学
宗教将人们从日常生活的功利性偏见中解脱出来,鼓励他们为超越个人的道德目标做出牺牲。
宗教现象是共同的而非个人的现象。
只要划分出亵渎和神圣的范围,即世俗功利活动领域和超自然领域之间的界限,宗教现象就会出现。
任何事物之所以是神圣的或是亵渎的,取决于人们对它的实用价值的考虑或与此无关的它的某种内在属性。
宗教不仅是宗教的产物,而且实际上是被神化了的社会。
人们共同崇拜的神不过是社会力量的化身,当人们歌颂某种神圣的事物时,他们往往只是在赞美某种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远远超越了人的存在,因此人们不得不赋予它神圣的含义以使其形象化。
倘若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力量的超自然反映,那么传统宗教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社会的消失。
现代社会的成员只需直接去认识以前仅仅通过宗教这一媒介所了解的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
宗教的四个主要作用分为:惩戒性、聚合性、激发性、振作性。
知识社会学
与原始社会组织相似,空间、时间和其他思维类型,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
首要的类型是人的类型,自然界物体的分类是已建立的社会分类的延伸。
人类思维不仅是由社会来传递的,而且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产生了概念,概念形成了逻辑思维,因此在逻辑思维的起源中,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功能分析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立的,他明确地划分出历史探讨模式与功能探讨模式、功能结果与个人动机之间的区别。
对社会现象进行完整的分析,历史分析和功能分析缺一不可。
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其局部运动带来的结果;而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何恰是这个而非其他社会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
社会学研究者必须把产生某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和现象发挥的确切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就犯罪行为而言,犯罪是正常的,甚至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社会不能强迫全体社会成员一致服从社会指令,否则社会就会压抑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要适应新的变革,就必然会出现违反社会规范的现象。
犯罪行为激起公众反对侵犯社会规范的情感,从而引出社会禁令,犯罪唤起并吸引了公正意识。
格奥尔格·西美尔(1858—1918)德
学说
社会是由相互作用的网构成的,当相互作用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反复出现时,对其进行研究正是社会学家的任务。
社会,即人们相互作用和联系起来的特定方式,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所面临的情况;他们的行为规律。
社会学要阐明由于相互作用的个人形成了群体,同时又被群体所决定这样一个事实。
他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研究构成较大社会结构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微观社会学)上,并认为就是这些基本模式支撑了更大的社会结构。
形式社会学
社会学要研究的重点是各种互动形式,只有把大量性质不同的人类现象,和同一形式概念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他承认特殊历史事件具有唯一性,但如果人们借助于社会学去观察历史,他们就可以抛开历史事件的特殊性,而只注意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
他主张抽象地研究具体内容,并且致力于探讨社会生活的形式,因此人们把他的理论称之为“形式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把形式从人类社会复杂的内容中分离出来,它力图表明,虽然不同的利益和目的使人类社会产生出各种特殊的群体,但是实现这些目的和利益的社会互动形式可能是相同的。
不采用形式分析方法,我们就很难观察到某些具体现象的特征。
而形式分析方法可以把这些特征从事实中提取出来。
在社会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每一种社会现象都包含着复杂的形式:合作与冲突、统治和服从、亲密和疏远。
社会类型
他认为每一个独特的社会类型都是他人特殊反应和期望的投射,个体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位置,并在他人对自我行为的期许中成就类型本身。
西美尔社会学中的辩证法
他运用辩证法阐释社会团体之间动态的联系和冲突。
他强调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冲突,认为个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过程的环节。
社会化了的个人和社会总是保持着一种双重的关系:他被结合在社会里面,又和社会对立;他是社会里的人,同时又是社会外的人;他为社会而存在,也为自己而存在。
社会人的形成是由一个基本的统一体所决定的。
人既是社会的环节,又是他自己本身;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自主生活的产物。
当一个人作出决定的同时,他已被社会所决定;当他准备采取行动时,他只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在行动。
社会总是一个包含着协调和冲突、吸引和排斥、爱和恨的统一体。
完全协调一致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社会应该允许不满情绪的发泄,这种发泄具有安全阀的作用,如果没有,很多社会关系不可能持久。
社会冲突必然涉及相互的作用,冲突是建立在相互作用而不是单方面意志的基础上。
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发泄,有利于建立更进一步的关系,还可以增强一方或多方面在关系
中的地位,从而提高个人的尊严和自尊心。
冲突是社会生活的精髓,是神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控制不是统治者单方面把自己意志强加于被统治者的情况,而是一种相互的作用。
支配控制是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如果某些人受一个人同等的支配,那么这些人之间是平等的。
数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成员的纯粹数目是群体最抽象的特征之一。
两人群体在性质上和其他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只同另一方接触,而不是同一个集体接触。
两人群体的存在取决于双方,它的生存需要双方的维系,只要一方撤出,它就不存在了。
在三人群体中,可能出现少数被多数所否定。
作为一种简单的结构,三人群体可以支配自己的成员。
它的社会结构可以约束群体成员,去实现共同的目的。
二人群体直接依靠关系的双方,而三人群体却可以通过某两人的结盟,而把意志强加于另一个人。
这样,在最简单的三人群体中就会表现出全部的社会生活:自由和约束、自治和他治这种辩证的社会学情势。
在三人群体中,第三者可以充当公正的中间人,也可以从两人的不和中渔利,也可以分而治之以获取利益。
在小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机会直接相互作用。
一旦规模超出一定限度,就必须通过正式的管理而使相互作用得到协调。
为了控制,群体必须创造出特殊的制度把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纳入轨道。
大群体就必须进行结构上的变革,由此形成等级社会。
西美尔关于现代文化的矛盾观点
虽然人类创造的文化加强了对人本身的控制,但个人从契约的依附中得到逐步解放,是现代历史的潮流。
现代社会的组织原则和前现代社会根本不同:现代社会①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很多性质不同的集团的成员,没有哪一个集团可以拥有和支配个人的一切,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在众多的相互交错的组织中占有一个与其他成员不同的职位②现在的无论何种统治在功能上都具有专一性,并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③个人具有多重身份,个性已被高度的分化。
历史模式的自由观点:演变就是从同质向异质、从共性向个性转变,从个人由传统的小范围的可预见行动向多重关系和开放性机遇的大范围的活动的转变。
从地位关系到契约关系,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从妨碍个性发展向自治发展。
植根于个人和客观文化价值关系之间的、根深蒂固的二元性。
个人在他所生活的文化环境中只能接受该文化价值观念的教育,同时又受到它的制约和影响。
货币哲学
可以把经济交换看作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当货币交换形式取代了以前的实物交换形式时,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也就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货币有助于人类事务的理性计算,并能促成现代社会的特点——理性化。
除了它的经济功能,货币还象征并体现了现代精神的合理性、不可靠性和非人格性。
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
学说
他把社会学设想为一门探讨社会行动的综合性学科,把分析的中心放在人类个体行动这上面,主要研究的是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类行动者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的主观目的,凡缺乏主观目的的行动都不在社会学的视野之内。
社会行动类型主要有四种:目的的合理性、价值上的合理性、情感行动、传统行动。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或法律范围,甚至是人际关系,手段的有效性已成为决定一切的了,它取代了其他社会行动动机。
他始终把具体行动者作为基本分析单位。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价值关联
科学的方法无论其对象是物还是人,总是以抽象和概括为手段的。
人与物不同,要理解人不仅能从外部表现即人的行动去研究,还要研究内在的动机。
他强调指出,研究者要选择与价
值有关的问题,社会的研究则要使用价值中立的方法。
通过移情,通过亲身体会所分析的经验,就能更容易地把握住行动的主观目的。
但任何直觉性解释,如要成为科学的判断,都必须首先变成因果性解释。
价值因素不可避免地要影响研究者选择什么课题。
伦理上的中立是指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而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
他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有利还是不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事科研的人应该作为科学家受科学精神的支配,而绝不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公民。
这是价值中立的第一个含义。
另一个含义是事实与价值观念是两个领域,不可能从“实然的陈述”中抽出“应然的陈述”。
韦伯认为,一种经验性的科学决不能劝导任何人应该做什么,尽管有时它会帮助人们搞清楚自己能够或希望做什么。
理想类型
一个理想类型就是一种分析结构,提供了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
理想类型包含着强调典型行动过程的意思。
理性类型永远不会对应于具体的现实,而总是有所偏离。
它是由现实的某些因素构成的一个逻辑上准确而连贯的整体,这种整体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
理想类型分为三种,以抽象化程度不同为特征,第一种理想类型来自历史特殊性,指仅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区域的现象;第二种包含社会现实抽象因素,可能存在于多种历史的和文化的背景之下;第三种就是一种具体行动的合理化假设,如果人们单单受到经济动机的推动,如果人们是纯粹经济性的人,他们就会按照那些方式行动。
因果性和必然性
他的或然性观念不是建立在某种关于自由意志的抽象理论上,而是他承认要找出全部因果关系是极端困难的。
社会科学中要达到客观的确定性是几乎不可能的。
至多只能抓住多种因果性的环节,这会有助于搞清楚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因果性则表现为确定两个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权威类型
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法理型统治,其基础是合理的,只依靠法理和契约行事。
第二种是传统统治,它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之前的阶段,其基础是相信传统的神圣性。
权力属于个人,其权利或是继承或是来自更高统治者的授予。
第三种是卡里斯玛统治,其基础是统治者个人的魅力,他们都具有非凡的才能。
理念的功能
现代文化向人们提出的问题占着首要地位,在这点上从传统性行动向合理性行动的转化是个关键。
处于一个法理型统治体系中的合理行动在现代合理化经济即资本主义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只有在一个合理化的结构经济中,行动着的个人才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权衡得失。
只有当传统的公平价格和公平工资的观念被抛弃,当一种实证主义的道德制裁产生出来以对付行动者无限度地谋取个人利益的行动,只有这时,才能实现经济行动的合理化。
意识系统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其因果关系是双向的,而非仅仅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一个方向。
阶级、地位、权力
一个阶级就是这么一些人,他们在生存机会上有着共同的特殊因素,而且这些原因仅仅体现于他们所占有的商品和收入等经济利益上,而且这种体现发生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条件下,阶级地位并不一定导致由阶级地位决定的经济行动或政治行动。
只有当一个地位群体的成员受到其他社会行动者的尊敬或鄙视,从而在其成员与其他社会行动者之间产生了社会间距,这时这个地位群体才会产生。
任何社会均可划分成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和世界观的一些群体和层次,正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一样。
不同社会群体也和不同阶级一样,有时安于现状,有时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