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含答案):23 三顾茅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三顾茅庐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存恤.(xù)鄙.贱(bǐ)拜谒.(jié)应诺.(nuò)
B.昼寝.(qǐn)侍.立(sì)傲.慢(ào)犹.然(yóu)
C.鹤氅.(chǎng)愧赧.(nǎn)疏懒.(lǎn)赐.教(cì)
D.纶.巾(lún)末胄.(zhòu)霸.业(bà)鼎.足(dǐ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窃命豪杰存恤箪食壶桨
B.通报草堂衣冠如雷惯耳
C.鄙贱教悔谬举忧民忧国
D.虚名村夫叩门飘然自去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拜访)
B.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C.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怨恨)
D.箪.食壶浆(用箪装着)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
自去了!”
B.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
C.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D.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
A.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B.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C.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译文: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信义等著作在四海发行。
D.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6.(2019甘肃兰州外国语学校、兰州八中、兰州五十六中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
一项是()
A.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以上,
刷新世界经贸合作新纪录。
B.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C.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D.中国不仅有践行“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二、填空题
7.(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
人,小说家。
《三国演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
请你写出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三顾茅庐》的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3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玄德第三番访孔明,已无阻隔,然使一去便见,一见便允,又径直没趣矣。
妙在诸葛均不肯引见,待玄德自去,于此作一曲。
及令童子通报,正值先生昼眠,则又一曲。
玄德不敢惊动,待其自醒,而先生只是不醒,则又一曲。
及半晌方醒,只不起身,却自吟诗,则又一曲。
童子不即传言,直待先生问,有俗客来否,然后说知,则又一曲。
及既知之,却不即见,直待入内更衣,然后出迎,则又一曲。
此未见以前之曲折也。
及初见时,玄德称誉再三,孔明谦让再三,只不肯赐教,于此作一曲。
及玄德又恳,方问其志若何。
直待玄德促坐,细陈衷悃,然后为之画策,则又一曲。
及孔明既画策,而玄德不忍取二刘,孔明复决言之,而后玄德始谢教,则又一曲。
孔明虽代为画策,却不肯出山,直待玄德涕泣以请,然后许诺,则又一曲。
既已许诺,却复固辞聘物,直待玄德殷勤致意,然后肯受,则又一曲。
及既受聘,却不即行,直待留宿一宵,然后同归新野,则又一曲。
此既见以后之曲折也。
文之曲折至此,虽曲折武夷,不足拟之。
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一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在做人方面,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
3
“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11.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画线词“韬晦之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曹操派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三顾茅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A.谒yè。
B.侍shì。
D.纶guān。
2.答案 D A.桨→浆。
B.惯→贯。
C.悔→诲。
3.答案 C恨:遗憾。
4.答案 C句中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5.答案 C 正确的翻译是: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
6.答案 D A.词语重复,“超过”与“以上”去掉一个。
B.语序不当,改为“推举、讨论、
表决”。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措施”。
二、填空题
7.答案(1)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通俗简练明快
(2)(示例)三顾茅庐鼎足三分舌战群儒锦囊妙计
(3)刘玄德三顾茅庐
解析(1)积累古代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作者生活的朝代和作者的字、号等。
(2)课后要多阅读名著,积累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3)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三、阅读理解
8.答案文之曲折至此,虽曲折武夷,不足拟之。
解析注意筛选关键句。
本文的主要观点在文末已经点明。
9.答案提挈下文,引出评议。
解析这个句子在文章的开头,作用是领起下文。
3
10.答案第一问:语言简洁,整散结合。
分析细致入微,文曲才能生情。
第二问:若一生坦途,便觉平淡无奇,寡而无味;若一生坎坎坷坷,经历许多挫折,便有诸多感触,情感也极为丰富,人生亦摇曳多姿。
人生多些曲折,对人生的感触才会更加深刻。
解析可从语言、结构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切入点分析文章写法上的启示。
谈人生启示,要在“文曲才能生情”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文曲”寓意为人生的曲折。
11.答案指刘备特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以防曹操加害。
解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语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语的表层意思,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韬晦之计”是指刘备特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以防曹操加害。
12.答案是为了试探刘备,察看其是否有野心对自己构成威胁。
表现了曹操老奸巨猾的性
格特征。
解析答题时,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分析。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是为了试探刘备,察看其是否有野心,结果被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
表现了曹操的老奸巨猾。
13.答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让读者不禁猜想:曹操趁关、张不在派人来请刘
备,不知是何居心。
解析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情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
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
在分析时,一定要看该情节在文中的具体位置,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其作用。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令读者猜想曹操趁关、张不在派人来请刘备,定是居心不良,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4.答案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
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特征。
解析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
答题时,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分析。
根据第③段中的“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可知刘备的反应。
他说是被雷声所吓,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是掩饰之言罢了。
由此可见刘备反应速度,机智聪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