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宁一中东校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出书太晚。

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古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具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

”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

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明“《老子》成书早于《论语》”。

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

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

《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
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
..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
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
..,且别立寝庙,
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
..,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
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
..》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凑按.治,杖杀之按:依照(法律)
B.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伏罪
C.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直:正直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出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商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商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请将上文中横线处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5分)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6分)
三、古诗阅读及默写(共1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11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②鸸:一种鸟。

8.请对颔联“乱”“平”字做简要赏析。

(6分)
9.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5分)
10.填出空缺处内容。

(每空1分,共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表达了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诗人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自己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四、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11、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1.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
曾颖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
我是到帝豪小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

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

这是我在这座富人住的小区中受到的最高礼遇。

这里的其他住户,通常是车进车出,像害怕掉出冰箱的冰激凌一样地小心呵护自己,而保姆们,也因为忙或别的什么原因,不怎么爱搭理人。

从相貌和装束上看,阿兰也是保姆,但也许是来城里很久了,她的举止言谈和衣着,并不像其
他小保姆那样,浑身上下要么是未谙世事的青涩感,要么就是急于摆脱以往的形象而用力过猛的装扮。

她始终穿着一件洁白干净的衣服,套一双价格低廉但样式还算好看的皮鞋,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桅子花,便是黄桷兰或茉莉。

她每次出现,都带着一个小男孩。

小家伙白白胖胖一脸营养过剩的样子,他的衣着,永远是最新最时尚的衣裤。

我的工作,是看护小区的花园。

花园占地几十亩,是小区的配套工程,里面有健身路径、游泳池、网球场,还有休闲娱乐广场和儿童游艺设施。

我主要负责看门,及时将那些妄图混进去的刷鞋匠破烂王小商小贩和非小区住户阻挡在门外。

每天下午六七点,阿兰就会带着小胖胖准时来公园。

阿兰永远穿着一身浅淡的衣服,而小胖胖,则像一个变身小精灵,身上的衣物和手中的玩具一天一个花样。

小胖胖一来,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滑滑板车或扮游戏,阿兰就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孩子,像看一幕精彩的电影,随着他的表现而变换着表情。

我问阿兰: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看把孩子带得多好!
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

几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阿兰也混成了熟人,小胖胖每次见面,隔很远就会喊叔叔,有时还会将口袋里的糖,掏一块送给我。

我们已将彼此的碰面作为一种习惯,如果偶有下雨或别的原因没看到他们,就会有怪怪的感觉。

有一天,保安队长对我说:最近有业主反映,外面时不时有非业主混入花园,极有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或小偷团伙的卧底。

一定要加强警惕性,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清除出去。

领令之后,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队长所说的可疑人物,但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向我举报线索,说有个女人,老是带个娃娃来和她孙子套近乎,她在小区里没见过这女人,深度怀疑其动机不纯。

她指的女人是阿兰。

这是我不愿认可的事情,但为了不让那女人继续向队长投诉,我决定悄悄查一查。

这天夜里,我换上便衣,跟在从花园里出来的阿兰身后,远远听见孩子叫阿兰妈妈。

阿兰赶紧制止住他,说:小声点,我给你说过多少遍,在这里不要叫妈妈,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你就不能来这玩了。

我悄悄跟着他们,左拐右拐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处城中村,这里是外来人口聚居地,我刚进城的时候,也住过类似的地方。

我跟着他们,从狭窄而杂乱的巷里穿过。

突然觉得前方夜色中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与周遭的环境是那样的不协调,像两朵花落入垃圾筒。

在一处小杂货店,他们停下,店里一位明显比阿兰大的男人没好气地说:又跑哪去了?你不嫌折腾?这孩子每月折腾的钱,够我们吃半年了!
阿兰进店,很快换了件蓝布衫,端着一个盛满碗的大锅,蹲在街边,一面洗一面说:折腾?你忍心让娃娃像咱这样混一辈子?我就是要让孩子去好一点的环境,和素质高的孩子玩!总不能让他跟咱们周围这些野孩子去交流怎么捡垃圾刨沙土?那样就永远完了!我不能给他好的环境,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男人没言语了,空气中只有小胖胖轻声哼着从别的孩予那里学来的英语儿歌。

我没有把所看到的情况向队长汇报。

每天仍努力以平静的神态,继续和阿兰母子打着招呼。

直到半年后,我被调去守会所,我还给后任的小徐招呼,请他好好照顾阿兰,我依稀记得,我的前任老吴,在交接工作时,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

不知道你能从中能听出点什么?反正我听完之后,接连两宿都没睡好觉,眼前,总闪着两母子的身影,耳朵里,冷不丁会回响起那声让人心碎的声音:在这里,你不要叫我妈妈!
(选自2011年11月13日《今晚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阿兰自己省吃俭用,却要给自己的孩子穿最时尚的衣裤,玩最好的玩具,并每天带他到富人区玩,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富人区中。

B.保安眼中的阿兰的形象,从相貌和装束上看,质朴整洁,像是保姆,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

C.阿兰的丈夫并没有阻拦阿兰的做法,但他对阿兰的那些没好气的话语,说明他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

D.保安和阿兰聊天的时候夸她把孩子带得很好,并猜测她工资很高的时候,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表现了阿兰质朴、不善言谈的个性。

E.这篇小说通过保安的讲述,塑造了一个想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环境影响的母亲形象,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发人深思。

(2)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阿兰这个人物形象。

(6分)
(3)请结合小说,分析“我”(保安)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4)“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

”你从这个故事中听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107岁。

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87年。

在这87年里,他有57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在这87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

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

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

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

大哥邵醉翁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

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

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

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7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

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
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

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

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

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

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

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

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

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TVB电视剧。

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

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逸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

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遍及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

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1亿港元。

他身体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相关链接:
①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

②一生钟情于通过综艺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逸夫,终于完成东方人生三段论:从富到贵再到雅——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仰。

有些人对致富目的迷惘,形成了全民性的急功近利和集体迷失,不断上演的“土豪”炫富肤浅狂欢,是这场迷失的真实写照。

从这个角度上说,逝去的邵逸夫留下生动的镜鉴——创业成功已经不易,但真正成长为财富的主人却弥足珍贵。

(石迷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
③邵逸夫驰骋影视圈80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仍每星期返回TVB开例会。

(查小欣《揭秘邵选夫真实的晚年生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

B.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江山美人》去进行拍摄,电影获得成功,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也因此站稳脚跟。

C.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使TVB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靡。

D.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都返回TVB开例会,一直坚持到100岁高龄。

E.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香港,并最终在香港建立起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

(2)为什么说“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请简要分析。

(6分)
(3)邵逸夫具有杰出的经商才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6分)
(4)“一代宗师”邵逸夫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79分)
五、表达题(共19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B.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功亏一篑
C.功败垂成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D.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