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解剖与损伤MRI影像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解剖与损伤
✓狭义的肩关节即盂肱关节,由于肱骨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盂浅而小,仅包绕肱骨头的1/3,关
节囊薄而松弛,因此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
最灵活的关节,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
关节
✓广义的肩关节是由六个关节组成:盂肱关节、肩峰下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喙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
解 剖
✓肱骨:关节面、大结
节、小结节、结节间
沟
✓肩胛骨:介于2-7肋之
间。
✓锁骨:横置S形,内
2/3凸向前,外1/3凸
向后,交接区易骨折。
解 剖—
骨骼结构
解剖—肩袖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关节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稳定性和肩 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冈上肌附着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部,经常受肩峰喙肩韧带的磨损,从解剖结构和承受的机械应力来看,该部位为肩袖的薄弱点
•正常的肩袖,在MR的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
4.冈上肌肌腱
5.冈下肌肌腱
6.小圆肌肌腱
7.肩胛下肌肌
腱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
面的狭小间隙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冈下肌起自冈下窝,肌束向肩关节后面,止于
肱骨大结节的中部。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经肩胛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解 剖— 肩胛下肌
小圆肌起始于肩胛骨的腋窝缘上三分之二背面,经肩关节后部,抵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
解 剖—小圆肌
•喙肩韧带
•喙锁韧带
斜方韧带(梯形韧带)
锥形韧带
•喙肱韧带
•肱横韧带
•孟肱韧带
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
盂肱下韧带前東孟肱下韧带后束
(1)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
(2)肩胛下肌上隐窝(滑囊)
(3)喙突下滑囊
(4)喙锁滑囊
(5)肩峰上滑囊
(6)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内侧
延伸
肩峰下 -三角肌下滑囊(subacromial-subdeltoid bursa)
肩胛下肌上隐窝(滑囊)( superior subscapularis recess)喙突下滑囊(subcoracoid bursa)
星号:superior subscapularis recess:肩胛下肌上隐窝箭头:
subcoracoid bursa:喙突下滑囊
小箭:middle glenohumeral ligament :盂肱中韧带
SSc:肩胛下肌腱
喙锁滑囊(coracoclavicular bursa)
subacromial/subdeltoid(SbA/SD):肩峰下/
三角肌下滑囊(SbA/SD),
subscapularis(SS):肩胛下肌上隐窝
subcoracoid (SC):喙突下滑囊
coracoclavicular(CC): 喙锁滑囊
supra-acromial(SpA): 肩峰上滑囊
肩峰下 -三角肌下滑囊内
侧延伸
红箭:肩峰下 -三角肌下滑囊内侧延伸
箭头:冈上肌肌腱撕裂
白箭:肩峰下 -三角肌下滑囊
肩胛盂是肩胛骨外侧的关节面。
它略凹,面积为6-8平
方厘米
-盂唇是关节盂边缘上起加深
关节盂作用的纤维软骨盘。
-盂唇使关节窝的深度增加
了
-关节盂唇还是一些韧带的
附着点。
•上盂唇:11-1点钟方向,肱二头肌长头腱和上盂肱韧带附着于此
•前盂唇:1-5点钟方向,中盂肱韧带和下盂肱韧带前束附着于此
•下盂唇:5-7点钟方向
•后盂唇:7-11点钟方向,下盂肱韧带后束
附着于此
•横断位显示前、后盂唇;斜冠状位显示上、下盂唇
•MR表现为低信号
上盂唇、下盂唇后盂唇、前盂唇、肩胛下肌腱
摄片法体位:患者坐位,检查侧肩的背面与暗盒紧密贴靠,同时有轻度倾斜, 使肩胛冈"后缘与暗盒之间成10°夹角。
同时,肩胛骨背侧皮肤与暗盒间呈12°
头侧倾斜角度。
X 线检查技术—肩关节前后位
✓摄影方法:被检者面向平板探测器站立,被检侧肩部紧贴平板探测器,身体冠状位与平板探测器成55°~ 65°夹角,被检侧上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0°~15°,经肩锁关节射入
✓影像质量控制:
•肱骨头中心重叠在肩胛骨“Y”字交叉点
•肩胛骨成切线位,内外缘重叠,成像于肋弓外侧
•
肱骨全长不与肋弓重叠
X线检查技术—冈上肌出口位
•轴位:范围自肩锁关节上方至腋窝水平
•斜冠状位:平行于冈上肌腱长轴,并垂直于盂肱关节,范围锁骨远端至肩峰•斜矢状位:平行于关节盂,包括肱骨头和关节盂
✓设备:1.5或3.0TMR
✓体位:取仰卧位,头先进,患肢靠近磁场中心,自然放于身体一侧并保持适度外旋
✓成像平面:常规扫描方向包括横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
✓成像序列:常规轴位MRI、斜冠状位MRI和斜矢状位MRI
✓轴位MRI可清晰显示肩关节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关节盂唇;斜冠状位MRI 可清晰显示肩袖及其肌群、肩峰下滑囊,对显示冈上肌肌腱损伤及其周围滑囊、脂肪层病变较敏感;矢状面对评估肩袖肌腱是有效的,特别是肩胛下肌腱足迹,肱二头肌腱、肩峰弓和肩膀肌肉组织的长头
MR 检查技术
Subchondral cysts of the humeral head and normal bare area.
✓肩部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肩袖、 肱二头肌长头腱等结构在病理状态下受到摩擦、挤压、撞击引起炎症、损伤等的一种病理改变,以慢性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狭义的肩部撞击综合征,即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于肩峰下间隙, 以冈上肌腱损伤为主
✓广义的肩部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喙突下撞击综合征、内撞击综合征
肩峰形态
•I型为平直形,即肩峰下部平直
•II型为弧形,即肩峰下表面弧度与肱骨头表面大致平行•III型为钩形,肩峰前部有突起的钩状结构,此型最易
导致对冈上肌腱的撞击
平直形弧形钩形
•肩峰下间隙又被称为“第二肩关 节”,上界由肩峰、喙突、喙肩韧带及肩锁关节构成,下界是肱骨头,间隙内包含冈上肌肌腱、 冈下肌肌腱、二头肌腱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喙肱韧带及肩峰下滑囊等结构
•肩峰下间隙平均距离约9-10mm
肩部撞击综合征损伤机制
1、原发性撞击:Neer于1972年指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系肩部前屈、外展或内旋时,
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以及二头肌腱长头的病变,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
他特别指出,肱骨头并非与整个肩峰发生撞击,而是与肩峰前外缘发生撞击。
2、继发性撞击:Morrison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与三角肌相比,肩袖肌力的下降更为
明显。
肩部外展时,肩袖对肱骨头的压抑力量下降,肱骨头上移,肩峰下间隙变窄,肱骨头反复与肩峰前缘撞击。
3、肩关节不稳:一些学者认为盂肱关节不稳会导致肩峰下撞击,他们认为,关节过度
松弛会导致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发生撞击。
尤其常见于从事肩部训练的运动员,如游泳,棒垒球的投手等。
病因
•肩峰形态异常
•肩峰倾斜
•肩锁关节病变(如骨质增生,骨痂形成等)•肩峰下骨刺及喙肩弓增厚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多数有肩部过度活动的病史,部分有肩部外伤史
•肩痛和肩部无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肩部活动时有响声或有绞索感
•疼痛弧征:患臂上举60°-120°出现疼痛或症状加重
•Neer撞击征:检查者一手向下压迫患侧肩胛骨,另一手使患臂上举,直至患者诉疼痛或达到最大上举,肩关节前方或外侧疼痛,尤其是前屈90-140°时明显•其他临床检查方法:Hawkins撞击征、撞击注射试验、冈上肌肌力试验等
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主要依靠病史及体征。
Nikolaus等提出,满足以下五项标准中的三项,可以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肩峰前外缘压痛;
2、上肢外展时痛弧征阳性;
3、与被动活动相比,肩关节主动活动时疼痛明显;
4、Neer撞击试验阳性;
5、肩峰骨赘,肩袖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
水肿—出血—胶原变性或纤维化-—肌腱断裂—脂肪浸润
Neer将肩袖的慢性改变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 1期:肩袖的水肿或出血,尤其是冈上肌肌腱;11期:是炎性过程向纤维化过程转化:11期:肩袖撕裂(包括完全性和
部分性)。
肩部撞击综合征
肩袖撕裂—MRI表现
0级正常,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
1级T1或PD上见有线形的或散在性的信号增高,但形态正常;
11级T1或PD上见有信号增高并见肩袖变细或不规则;
111级高信号影涉及整个肌腱,肌腱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
部分撕裂
完全撕脱连续性中断,肌腱一肌腹结合部内缩,肌腹萎缩,肩峰下、三角肌下及关节积液
影像表现--X线
•拍摄的肩关节正位X线片、肩胛骨侧位X线片(即为肩峰出口位或 Y位片)和腋位X线
•肩峰过低及钩状肩峰
•肩峰一肱骨头(A-H)间距缩小,正常范围10-15mm,<10mm为狭窄,<5mm提示广泛性肩袖撕裂损伤
•肩锁关节退变、增生
•肩峰下面致密变、不规则或有骨赘形成
•肱骨大结节骨赘形成或肱骨大结节处关节面下囊性变
•影像表现--MR直接征象
•冈上肌腱的形态信号改变(若无冈上肌腱的变化,不能轻易诊断撞击综合征):
•早期(I、Ⅱ期)在T2WI上表现为冈上肌腱近肱骨大结节止点1cm处信号增高,这是早期SIS 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Ⅲ期:冈上肌肌腱正常低信号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撕裂处T1WI呈等信号,
•T2WI及PDWI呈高信号,完全性撕裂表现为断端回缩、肩关节囊与肩峰下滑囊相通,慢性者还有肌肉萎缩
•肌腱增厚和形态不规则有助于肌腱水肿、炎症的诊断,需与肌腱退变相鉴别
•影像表现--MR
•间接征象
•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改变•关节囊增厚、积液
•冈上肌-肌腱连接处挛缩
•盂唇撕裂,多发生于上盂唇
•盂肱关节不稳定 直接征象(同时有肩峰下滑囊炎和冈上肌损伤)
•肩峰下间隙狭窄,<7mm为狭窄•肩峰骨质结构异常
•肩锁关节病变
女 44岁 右肩疼痛
钩状肩峰导致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骨刺形成导致撞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