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
①手工工场一工厂制②手工生产一机器生产
③政府压制f历届政府一贯支持④国内市场一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
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3.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4.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是()A.自耕农经营B .田庄式经营C .租佃式经营D .雇工式经营
5•《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6.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B .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D .自给自足7.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人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情景,这一情景()
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B •可能出现在明代或清代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 .早在秦朝就已出现
8.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材料中的“惠商”政策()
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B .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
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D .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
9.2019 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青花瓷礼服惊艳世界,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在西方的名片。

关于我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列B . 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
C. 清朝“闭关锁国”瓷器没有出口D . 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被人们奉为精品
10.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

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 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 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1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明朝的经济措施 B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 D .对外贸易繁荣
12.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

对违
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

此举的作用包括()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②加强了经济调控③强化了“工官”制度④打击了商人势力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经济的产物②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③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④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4.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

富者财产满布州域,
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 。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井田制遭到破坏B.均田制的实施
C.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15.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路,而现代的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民主的价值规范。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民为国之本,但却从未提及人民自
身的政治权利。

材料主要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A.是现代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的根本区别
B.使民主的价值规范缺乏历史的积淀
C.对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D.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16.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朦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C.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D.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
17.乾隆帝曾致信英王乔治三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B.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战争打破此种局面D.当时中国社会制度优于英国
18.18 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 .中国是英国主要的对外贸易顺差

C.工业革命前中国商品在西方畅销 D .自然经济基本隔绝了外国商品的输

19.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
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

材料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 •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官府垄断外贸 D •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20.高晋在其《奏请海疆禾棉兼种疏》中说到乾隆十四年时江苏松江、太仓为中心的江南滨海地区“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因棉多稻少,每年口食全赖客商贩运,以致粮价常贵,无所底止。

”这不能反映()
A.清前期这一带棉花种植进一步发展B •清朝前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C.清前期经济作物
的种植进一步发展D •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
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
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
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
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
破” 。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
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
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答案
1.D2.C3.D4.C5.D6.C7.B8.C9.C10.A11.C12.B13.C14.D15.B16.D17.D 18.C19.B20.D
21.(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战国时战争不断,商业影响兵源。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3)状况: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