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会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社会学教学大纲
文学社会学教学大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社会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逐渐受到了
广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培
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意识,制定一份完整的文学社会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
要的。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背
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思考能力。
通过课
程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将文学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进行有效结合。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在
团队中的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探讨文学
作品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
例如,通过研究《红楼梦》中的社会阶层结构,
了解清代社会的特点和文化传统。
2. 文学作品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
途径。
例如,通过研究《1984》中的极权主义,讨论当代社会的权力滥用和个
人自由的问题。
3. 文学作品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元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特点
和价值观念。
例如,通过研究《西游记》中的佛教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
传承和演变。
4. 文学作品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变革和社会意识的转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
变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老人与海》中的人性主题,
探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困境和价值观的转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2. 分析法: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所蕴含的
社会意义。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拓宽
学生的思维视野。
4. 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研,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等。
2. 作业:包括课后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作业,以及小组讨论和演讲的作业。
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社会问题进行
分析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
1. 文学作品: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和当代文学作品。
2.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通过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对文学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了解。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辅助教学。
通过以上的教学大纲,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意识。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在今
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成为有思想、有情感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