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PPT课件(20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
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
虽明知纸片裱糊,然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有小风小雨,打成
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支吾对付。乃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修葺
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
负其责?”
——李鸿章语
严 复
材料中体现了维新变法宣传的特点?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 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 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 出历史的新场面。”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其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有一定的关系.
实战检验
1.(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 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 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 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制过于推崇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金田起义
1.图说时代背景?
内危 忧机 外加 患深 !!
材料一:所谓 “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为主 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材料二:“我办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
课堂小结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19世纪40年代 层面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60-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思想
制度 层面
19世纪90年代
知识升华: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 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评析“冲击—反应 ”模式(要求:对该模 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 点均可,观点明确;运 用史实进行评析,史论 结合;最后要有理论提升
——郑观应《盛世危言》
只知选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未知富强之本。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商战为本,兵战为末。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
2.维新思想发展的时代背景?
亡国灭种!
甲午 战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哪些“梦想”?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C
3.(2015•海南单科•2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 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强弱
B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 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 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 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B
4.(2014•北京文综•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 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
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已有所涉及
B.对西方政治体制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了理论基础
D.为戊戌变法提供
19
探究:结合材料及前面所学讨论评价维新变法:
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起源泉乃康、梁二先生
之赐,为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材料二 不完全统计,这时期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种类之
多,范围之广,为所罕见,封建传统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社
会风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通史》
1、思想启蒙,思想解放运动 2、爱国运动 3、冲击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 4、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文明碰撞下的中国近代思想史
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 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 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的新式水师。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 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 制夷而作。 ——魏源
B.郭嵩焘对西方体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发生了变化
D.清廷的对外政策
C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 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 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 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材料分析: 他们主要向西方学什么?目的?影响?
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 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 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很少把“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 践的是在19世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 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洋务运动。
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
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 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 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探寻救亡图存的“梦想”
课标要求: 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中所起的作用.
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1、材料一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教材,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思想内容、实质。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思想
三: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 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 重道德,改良政治。
情感升华: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
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
课后巩固:
1、 学考评习题 2、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点及原因? (可以利用媒体资源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