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数字城市赛跑赢在智慧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数字城市赛跑赢

在智慧应用

数字城市“赛跑”赢于“智慧”应用

未来的数字城市,能够真实再现城市的各个细节信息。

编者按:

“数字中国”概念自1998年被提出,如今已于构建地理空间框架、提高测绘保障能力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于推广应用层面,伴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以及壹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搭建完成,信息资源分布不均、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正于成为中国城市化、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本报记者张林

让每壹个有形城市的背后均有壹个数字神经系统——这是神州数码集团涉足数字城市建设的初衷和愿景。

今年年底,于神州数码首批开展市民卡业务的江苏省扬州市,将完成20万张市民卡的换发工作。市民卡广受青睐的原因于于:它将可能囊括当下及未来所有IC卡的功能。即壹卡多功能,仍能实现互联互通。扬州市民卡不仅集合了政府公共管理、公用事业服务和金融支付结算等功能,仍继承了原来的社保卡、公交卡的功能。

目前,于长三角、珠三角的许多城市均已开展各具特色的市民卡工程。其中,推进速度较快的无锡市已累计发放市民卡100多万张。某些城市的市民卡于经济圈内的城市之间甚至能够互相使用。这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区域壹体化发展带来的实际便利。

于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业务中,约占1/3份额的市民卡业务正于成为企业从城市化进程中获益的重要载体。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数字城市业务本部副总经理刘小红于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卡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壹个很好的切入点,以“用”促“建”,才能保障数字城市、数字中国建设少走弯路。

“数字中国”概念自1998年被提出,如今已于构建地理空间框架、提高测绘保障能力

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然而于推广应用层面,伴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以及壹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搭建完成,信息资源分布不均、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正于成为中国城市化、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从“数字”到“智慧”

“当中国仍于提‘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时候,欧美国家已经于发展‘智慧地球’了。这不仅是概念的变化,也是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寄予的美好期待。”

于日前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2010全国数字城市经验交流会上,和会专家就我国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城市建设初级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如此描述。有专家仍预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变迁,将诞生更具诱惑力的智慧产业。

来自测绘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壹五”期间,我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0多个城市(区)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40个城市已经建成,带动各地基础测绘投入约12亿元,于30多个领域的600多个专业部门广泛应用,综合效益显著。

同时,我国已形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航定位、地图出版以及测量于内的地理信息产业结构体系。2009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近些年均保持20%之上的增速。

“这将是壹个大感知的时代。”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于会上说,“作为这种联系的基础——位置服务业或地理信息产业将承担重要的功能。智慧中国不仅是中国IT产业的发展机会,也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良机。”

如果说传统的数字城市是壹种基于宽带通信基础设施和面向服务的计算资源基础设施,提供创新型管理和服务的互联共同体,智慧城市就是以大系统整合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

互下的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管理更加精细、环境更加和谐、经济更加高端、生活更加宜居。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于会上表示,利用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开发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是现代城市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也是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诸多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

据介绍,于数字全球的背景下,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遇首先来自于技术进步为数字全球提供的种种可能。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引进,以及带宽不断扩大、终端技术日益提升,使得音视频能够集中于个人终端,这让社会公众切实享受到了数字全球带来的便利。

其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更多可能性进壹步激发了市场需求。而市场的内生需求才是数字全球持续发展的动力。此外,跨国公司的介入也加速了我国的信息化步伐。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地球,虽然内涵有所不同,途径各有差异,但对于“五化”发展要求下的中国城市而言,则意味着找到了城市建设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及民生状态改变、提升的壹个有力杠杆。

最为关键的是,把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的壹系列功能打造成壹个强有力的产业,形成未来5~10年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支撑中国长远发展——这壹观点,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技术主导转向需求主导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推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政务开支加大、能源供给紧张等壹系列城市病变得日益突出,现有城市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城市必须寻求新的理念、科技和措施,以信息化手段改善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无疑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城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和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存于种种距离,进而大大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这种距离感壹方面是由于技术发展始终滞后于公众多样化

需求的现状,另壹方面也是技术主导下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大众需求的忽视。对数字城市建设而言,则是技术导向仍是需求导向的选择问题。

于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范围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此,很多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且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和城市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当电子政务成为各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必做功课时,壹些问题也随即显现出来。

“电子政务正朝向俩个极端发展,壹个是无序化,缺乏整体规划;另壹个是其范围拓展得太早、太快,服务内容上存于盲目性。”高新民说。

高新民认为,数字城市需要作好全面规划,规划的路径于于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以电子政务为立足点的公共服务,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对于城市病的治理。

作为我国推行电子政务最早、取得成效明显的城市之壹,北京市已初步建成基于首均公用信息平台政务信息网络体系,有100多个市属机关、单位于“首均之窗”上建立了网站;40多个部门和16个区县机关初步建成业务应用系统或领导决策服务系统。

目前,北京市的电子政务正处于从核心业务建设向应用融合迈进的阶段,但和真正面向社会公众、企业的服务仍有较大差距。例如备受关注的首均交通拥堵问题,只要提及“数字北京”建设,无不被认为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城市病之壹。

“数字城市建设应该由以技术为主导转向以需求和解决城镇化发展重大问题为主导。许多数字城市的规划之所以缺乏特点,均是因为没有聚焦城市的特定环境和需求。”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宁家骏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宁家骏认为,信息化必须和城镇化紧密结合,推动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特别是于民生领域,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应成为未来信息化应用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