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额窦手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年代中期蓬勃发展的鼻内镜外科技术和高分辨率 :; 影 像技术, 促进了鼻内径路额窦手术的发展。进入 <" 年代, 开
[$] 报道 始了经鼻内镜额窦手术的时代。!<9< 年, =>//>?@ 等 [C] 在鼻内镜下成功治疗额窦黏液囊肿。!<<" 年, A6.’>B>3 等
报道对 $D 例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随访 $" 个月以上的结果,
表 !"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分型
0 0 手术分型 !"#$ !型和 ;-1!型 !"#$ "1 型和 ;-1"型 !"#$"2 型 ;-1#型 !"#$ #型 ;-1$型 0 0 0 0 0 手术范围 额窦口原有解剖结构不变; 去除位于 额窦口下方阻塞引流通路的筛房 在中鼻甲和纸样板间扩大额窦口; 去 除突入额窦的筛房 在鼻中隔和眶纸板间扩大额窦口; 去 除单侧额窦底壁 在双侧眶纸板间建立双侧贯通的额 窦引流通道; 去除双侧额窦底壁以及 部分鼻中隔
手术密切相关。 随着相关解剖和影像学的进步, 外科操作水平也在提
[ 8$ ] 高。!<<C 年, :),4> 等 改良了 *,2.3,H 在 !9<< 年介绍的鼻
外径路额窦底壁切除术, 报道 !! 例经鼻内镜额窦底壁切除
[ 8C , 8G ] 术的结果, 这一术式在 !<<G 年被 K3,44 等 正式命名为
[ ?& ] .LM) 或垂直板 ( NE"5HC#K )#", 巴西的 .5#== 命名, 图 %$ ) ,
窦病变, 如额窦口前后径或最小径较小 ( < % == ) 、 前期手术 ( !"#$ "型手术) 失败, 以及去除侵及额窦的骨瘤或内翻乳 头状瘤等广泛病变 ( 图 >) 。 手术径路和主要步骤 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主要操作范围是额隐窝区域, 前 方为鼻丘, 内侧为中鼻甲前端的外侧面 ( 钩突上端附着至中 鼻甲或颅底时, 其融合部前端成为额隐窝的内界) , 外界可能 由眶纸板或鼻丘构成 ( 钩突上端附着于眶纸板时, 额隐窝外 界由钩突构成) , 后方为筛泡前壁, 后上远至筛前动脉, 下方 由钩突最前部构成。根据手术中的解剖参考标志和操作方 向不同, 可大致将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的径路分为从前 ( 下) 向后 ( 上) 的 “ 鼻丘径路” 和从 ( 后) 下向 ( 前) 上的 “ 钩突
板作为判断额窦引流通道位置, 即所谓 “ 钩突径路” 手术。 当钩突向外附着于纸样板时, 筛漏斗上端封闭形成终末隐 窝, 额窦经筛漏斗内侧引流至中鼻道。术中首先在钩突的后 外侧与筛泡间的上方找到筛漏斗顶端的终末隐窝 ( 图 %) ) , 然后向上去除终末隐窝的前壁直至泪骨, 术野外界为眶纸 板, 内界为中鼻甲, 最后向上去除终末隐窝的后壁, 直至去除
[!] 窦引流至共同的通路 。与经典术式相比, %J*P 的特点在
气房、 额气房、 眶上筛房、 额窦间隔气房、 筛泡上气房和额泡 气房等在内的额筛气房, 可引起额窦引流通道狭窄。!<<C 年, =+./
[ !" ]
将 额 气 房 分 为 四 型, 近 年 来 J>@>3 等
[ !! ]
、 *>>
[ !8 ] [ !$ ] 等 和 F>)K’+?(, 等 通过额窦 :; 研究, 深入了解各种额
。8" 世纪
经 鼻 内 镜 改 良 *,2.3,H 术 式 ( >/?,46,H(6 &,?(B(>? *,2.3,H H3,6>?+3>,%J*P) 。此后, 成功的经验报道屡见不鲜, 例如:
[ 8D ] :’4(’/, 等 报道成功治疗 8! 例有前期手术史患者, 症状缓 [ 8# ] 报道 !$ 例, 随访近 $ 年 解率达 9DE ; 8""8 年, A6.+)-> 等 [ 89 ] 后窦口开放率达 ##E ; 8""$ 年, I,3&’)? 等 报道 9$ 例, 随 [ 8< ] 访近 8 年后额窦口开放率达 <$E ; 同年, A2’/Q(>R(6- 等 以 [ $" ] 及 I,3&’)? 等 分别报道采用经鼻内镜改良 *,2.3,H 术式
筛气房的出现率。解剖学研究的临床价值渐显, 其中钩突较 早引起重视, A2’&&L>30>3 等
[ !C ]
将钩突上端附着点的位置归
[ !G ]
于: 避 "全部采用鼻内径路; #保留鼻腔外侧壁的骨性结构, 免眶内容物向内侧塌陷而堵塞额窦引流通道。手术主要步 骤包括: "分别在两侧鼻腔的鼻中隔和眶纸板间扩大额窦口 ( F3’B$O 型手术) , 去除单侧额窦底壁; # 在去除额窦底部 内侧部分的同时, 去除与之相连的鼻中隔上部, 四方软骨和 筛骨垂直板交界处约 85 G 6& 左右; % 酌情向上去除额窦间 隔、 并以中鼻甲根部的前端为参照向前去除额嘴、 向后达嗅 神经 纤 维 最 靠 前 的 部 位; 必要时可置 & 术 后 常 规 填 塞, 管 ( $ S D 个月) 防止术后狭窄。 手术适用于治疗难治 性 额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8++& 年 ?8 月第 >? 卷第 ?8 期0 ’6HI R S54"6HI4K#"TIU4K VE#J ;ECW .G"U,!ECE=)E" 8++& ,N4K >? ,;4@ ?8 ・A&?・
图 !" !"#$!型手术 ( 女, %& 岁, 慢性鼻窦炎) 。 #: 冠状位 ’( 示右侧鼻丘气房 ( !) 及其上方的额窦; ): *+, 鼻内镜下去除鼻丘气房的下、 内和 后壁, 暴露额窦引流通道。-.: 额窦, 下同; /(: 中鼻甲, 下同0 0 图 #" !"#$ "1 型手术 ( 女, %& 岁, 慢性鼻窦炎) 。 #: 冠状位 ’( 示左侧鼻丘 气房 ( !) 及其上 方 的 额 窦, 钩 突 上端分支附着于颅底; ): *+, 鼻内镜下示在中鼻甲和眶纸板扩大额窦口, 箭头指向钩突残端 0 0 图 $ !"#$ "2 型手术 ( 女, %% 岁, 左鼻腔鼻窦复发性乳头状瘤) 。 #: 冠状位 ’( 示左侧额筛区域软组织影; ): *+, 鼻内镜下示在鼻中隔和眶纸板间 扩大额窦口 ( ")0 0 图 %" 鼻内镜下改良 3456"47 手术 ( !"#$ #型; 男, 89 岁, 左鼻腔鼻窦复发性乳头状瘤) 。 #: 术前冠状位 ’( 示双侧额筛 区占位病变; ): 术后 : 个月 *+, 鼻内镜下见术腔黏膜光滑。;.: 鼻中隔; 额窦间隔 ( #)
[G, $! ] [ $8 ] 型系统 (图 ! S C) , 以及 !<<G 年由美国的 J’@ 等 提
及 J>24,/
[#]
均报道了
各自在鼻内镜下进行额窦开放术的结果, 上述学者在早期鼻 内镜额窦手术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保证额窦引流通畅, 术后额 窦口狭窄是导致手术失败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全部手术失败 病例的 8GE
[9]
。额窦口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对额隐窝局
部解剖理解不够充分, 导致未能充分疏通额窦引流通道, 同 时盲目或过度地手术操作也可能引起术后引流通道的粘连 闭锁。随着局部解剖学和 :; 影像学研究的深入, 额窦引流
[<] 通道在解剖学和影像学上的复杂性逐渐显现 。包括鼻丘
出的鼻额径路 ( /’4,B3,/2’) ’HH3,’6.>4,TMU ) 手术分型, 但二 者存在对应关系 ( 表 !) , 前者更为常用。分型的级别越高, 手术涉及的范围越大。其中, F3’B !型手术与 %J*P 基本相 同。经典 *,2.3,H 术式以尽量扩大额窦通道为目的, 去除额 窦间隔、 额窦底壁的内侧部分, 以及鼻中隔的上部, 使双侧额
同时注意保护筛泡前壁的完整性。部分额窦引流通路堵塞 导致孤立额窦炎的患者, 可通过上述钩突切除手术疏通额窦
[ 99 ] 引流通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 [ ?* ] 8O “ 钩突径路” 和 “ 鼻丘径路” 开放额窦: -"HEJ=#I 等
提出以钩突上端附着点的位置作为探查额窦引流通道的标
[ ?& ] [ ?: ] 志, 与此类似的是 PH= 等 和 Q44I 等 提出的以漏斗上
纳为眶纸板型、 颅底型和中鼻甲型。 *’/?4L>30 等
的 :;
研究在细化上述分型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调钩突上端附着点
[ !D ] 的位置对额窦引流通道走向的影响。 =(& 等 的尸头解剖 [ !# ] [ !9 ] 学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 M3(>?&’/ 等 以及 N,,/ 等 均
作者单位: !""#$"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通讯作者: 张罗, %&’():*+,-.’/01 23.,45 6,&
・<D"・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8""D 年 !8 月第 C! 卷第 !8 期7 :.(/ V W2,3.(/,)’3@/0,) X>’? T>6Q A+30,F>6>&L>3 8""D ,Y,) C! ,T,Z !8
・ 继续教育园地 ・
鼻内镜额窦手术
张罗7 韩德民
7 7 额隐窝的局部解剖学相对复杂、 对术者的操作技巧要求 较高、 对手术器械和图像监视设备的要求也较高, 处理不当 可导致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这些因素决定了经鼻内镜额窦 手术是当前鼻外科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鼻内镜额窦手 术在国外的发展简史、 手术分型、 手术径路和手术并发症等 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国外发展简史 现代额窦手术的发展历史大约一百余年, 大致分为初始 阶段、 鼻外径路流行阶段和鼻内径路流行阶段
径路” , 而钩突切除术是两种径路的起始步骤。 ?@ 钩突切除术: 完整的钩突分为三部分, 上部参与构成 鼻丘气房并向后上延展进入额隐窝; 中部附着于泪骨和纸样
[8, ?A ] 板 ( 图 %#) ; 下部 ( 水平部) 附着于下鼻甲筛突和腭骨 。
切除钩突的目的是暴露上颌窦自然口, 并为额窦开放术做准 备。经典钩突切除术的范围实际上是钩突的中下 8 B 9 部分: +, 鼻内镜下, 自上向下, 用镰状刀或电动微型吸引切割器去 除钩突; 或自下向上, 以反向咬切钳和吸引切割器去除钩突 ( 图 %)) , 暴露钩突上 ? B 9 部分的残缘 ( 图 %C D E ) , 常见其与 筛 泡 相 连, 形成所谓漏斗上板 ( FG7"#HI$GIJH)GK#" 7K#5E,
[!, 8]
强调钩突上端附着点的位置对于开放额窦的重要意义。近 年来澳大利亚的 I,3&’)? 在阐明额隐窝局部解剖和 :; 影像
[ !< ] 学特征的 基 础 上 , 强调鼻丘气房对于额窦手术的重要 [ 8" , 8! ] [ 88 ] 性 , O3’?)>@ 等 也指出, 忽视对鼻丘气房的处理与再
[G] 手术成功率近 9<E 。!<<! 年, F3’B 报道在显微镜和鼻内
镜下进行包括 *,2.3,H 术式在内的额窦开放手术, 并对额窦 手术进行了分型。同年, I(0’/? 等
[D]Leabharlann 成功治疗 !" 例和 !D 例前期采用骨成形瓣手术失败的病例, 表明经鼻内镜改良 *,2.3,H 术式可以作为治疗难治性额窦病 变, 包括有前期手术史患者的挽救性手段。 手术分型 从解剖结构上看, 额窦口从外向内依次为: 眶纸板、 前组 筛房、 中鼻甲垂直板和鼻中隔。病变范围不同, 相应手术操 作范围也不同, 由此产生相应的手术分型。常用鼻内镜额窦 开放术的分型系统有两个, 分别是 !<<! 年由 F3’B 提出的分
・?A-・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A 年 9- 月第 79 卷第 9- 期! 4BCD E 0F;<BCD;>$<GDH;> I3$+ J3*K LM<H,N3*3=)3< -%%A ,O;> 79 ,J;P 9-
图 #" 鼻内镜下右侧钩突切除术 ( 女, "# 岁) 。 $: %& 鼻内镜下 见右侧钩突 ( ’( ) 和 中 鼻 甲; ): 以 反 张 咬 钳 去 除 钩 突 下 部。 * 和 +: %& 和 ,%& 鼻内镜下见切除钩突中下 - . " 部分后, 暴露上 颌窦口 ( /0) 和终末隐窝 ( !) , 额窦引流通道 ( ") 位于漏斗 上板 ( #) 和中鼻甲之间, 筛泡 ( 12) 完整; 3: 冠状位 45 示鼻丘 气房 ( !) 及其上内侧的额窦引流通道 ( ") ; 6: ,%& 鼻内镜示一 颅骨右侧鼻腔, 钩突后缘上端与筛泡前壁上部形成骨性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