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本地特色美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本地特色美食
中山市广东省辖地级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山当地的特色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中山本地特色美食介绍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圃腊味产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

2004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黄圃镇为“中国腊味食品名镇”。

特点:
黄圃腊味选料精、制作巧、色香味俱全,为广式腊味之名产。

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圃腊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生产情况:
据了解,黄圃镇现有200多家腊味生产企业及配套厂家。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黄圃腊味已由原来单一的腊肠品种发展到50多个系列品种,包括腊肠、腊润(肝)肠、腊金银润(肝)、腊肉、腊乳猪、腊鸭、腊鸭包、腊鸭肠、腊酱封鸭、腊猪利(舌)、腊猪腰、腊鸡、腊鹌鹑、各种腊鱼等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南美、东南亚等地。

2004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黄圃镇为“中国腊味食品名镇”,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居国内腊味市场第一。

产品荣誉:
黄圃腊味有各式品种60多个,以其选料精、制作巧、色香味独特而驰名中外,产品销往国内及港澳台、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已成为黄圃镇的一张名片。

市场销售长期稳占广式腊味60%以上的份额。

黄圃腊味的规模和声誉使黄圃镇在2004年获得“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和“中国腊味食品名镇”称号。

2006年,“黄圃腊味”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广东省着名商标”。

2009年8月“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名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

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9月25日起对黄圃腊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复函》(中府办函[2004]44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现辖行政区域。

咀香园杏仁饼
咀香园杏仁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属于粤菜系。

咀香园杏仁饼创始于一九一八年,产于广东中山市。

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杏仁饼。

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原属家庭自作自食;以后创制成为产品,外形改为圆形小饼。

先选取一级绿豆,经传统工艺精选制成绿豆粉;配以上等菊花精制而成。

特点:
饼身松脆,饼心香甜,入口松化,风味独特。

中山杏仁饼,以咀香园生产为正宗,规模最大,质量最佳,又称咀香园饼。

蕉蕾粥
蕉蕾粥是广东中山市的汉族传统小吃。

将蕉蕾去掉外层的壳,只用中间部分。

将蕉蕾切丝,用盐水泡一会儿,然后用力挤干净水分,以去掉它的涩味。

下米煮粥,烧开后加入蕉蕾丝及红枣丝,元贝,发菜一起烧开,文火煮到粥软烂适中,加点盐、鸡精调味就好了。

特点:
蕉蕾粥,粥色奶白,粥气清香,味感鲜甜,是一款沙田风味的靓粥。

新鲜爽口的蕉蕾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很高的食补功效,除了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外,还能解湿毒、润胃肠。

做法
材料:
蕉蕾2个,红枣适量,元贝适量,发菜适量,姜丝适量
做法:
1.将蕉蕾去掉外层的壳,只用中间部分。

2.将蕉蕾切丝,用盐水泡一会儿,然后用力挤干净水分,以去掉它的涩味。

3.下米煮粥,烧开后加入蕉蕾丝及红枣丝,元贝,发菜一起烧开,文火煮到粥软烂适中,加点盐、鸡精调味就好了。

沙溪扣肉
沙溪扣肉是广东中山沙溪镇所有酒楼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制作的汉族传统名莱,属于粤菜系。

这种菜式首先讲究选料,所选猪肉既不太肥也不太瘦,以偏肥的"五花腩"为首选。

制作时最花工花时间是漂油,即原大块肉清水煮熟后,用特制的“钉板”把有猪皮的一面拍打再浸水使肥油漂出,然后加配料腌制再红烧,直至肉面变黄而皮色和瘦肉部份变红,然后切件,每件夹一块已熟的粉葛(称葛扣)或香芋(称芋扣)或用青菜或梅菜垫底(称菜扣),排好上钵隔水炖约一小时。

这种扣肉味香肉滑虽肥而不腻,特别猪皮部份,其味更佳,以前怕吃肥肉的人,就算是试吃也会感到意外惊喜。

特点:
浓郁甘香,酥化不腻,是沙溪镇所有酒楼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制作的地方名菜。

沙溪扣肉肥而不腻,含在嘴里只感觉到一点点的不断在融化,以其独到的做法,享誉海内外。

历史文化
沙溪扣肉是“沙溪三件宝”其中之一,早已飘香大地。

在沙溪无论是大排档,还是高档的酒楼,如没有沙溪扣肉卖,可能就不是正宗沙溪饭店了,所以在沙溪不难找到“沙溪扣肉”的踪影。

传说“扣肉”源于南宋末年,据说当时宋帝逃难来到中山良都,村民将自养猪肉用酱料香料大块猪肉煮熟宴请将士,士兵见猪肉外表又大又肥不敢动筷,将领灵机一动,将抗金元帅岳飞的满江红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来形容大块猪肉就是元兵敌寇的肉,要杀敌立功强身健体就要大口吃敌寇的肉,于是“寇肉”的传说也就慢慢流传至今,名称也慢慢从谐音寇肉称为“扣肉”。

中山芦兜粽
中山芦兜粽,广东特产,芦兜粽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属于广东省端午节食俗。

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

配料也分甜咸两种。

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产品特色:
中山芦兜粽是圆筒状,两头交错一字平口,一般直径1 2厘米,长30厘米,酿入洗净的糯米(有微量精盐、生油、拌匀),夹以烧腩肉、咸蛋黄(洗净蛋白胶为宜),用圆水草绑扎。

武火煲至水滚放入芦兜粽,文火煮4个小时,间中加些开水,收火留浸于汤内4小时。

味香腻,食之韧滑。

昔日,悦来南路琼芳茶楼,在马路旁当众裹粽,起了活广告作用。

据说,其所用的烧腩肉,还加上微量五香粉,粽的香味更浓郁。

有些家庭主妇,在煲芦兜粽的水中,放些菖蒲以增加“香”味。

是时,茶楼、饼店、小商贩纷纷做芦兜粽出售,供应给消费者及送礼者。

发展演变:
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

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

故此,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

历数百年而至今天,宾馆酒楼的茶市,每到农历四五月,仍有保留着切件芦兜棕供应给茶客,甚至在酒楼门前装饰宣传,色纸飘飘,大量销售芦兜粽。

石岐红烧乳鸽
石岐乳鸽是广东省中山市著名的汉族特色小吃,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

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烹制方法繁多,用乳鸽制作的茶肴,有红烧乳鸽、脆皮乳鸽、明烧乳鸽、松江乳鸽、江南白花鸽、油浸乳鸽、白切乳鸽、豉油王乳鸽等。

特点:
中山石岐乳鸽以体形大、胸肉厚、肉质嫩滑而驰名海外。

石岐红
烧乳鸽以其皮脆肉滑,甘香鲜美,幼嫩可口,油而不腻,色香味俱佳,被推为佳肴。

乳鸽:
石岐盛产乳鸽,以体形大、胸肉厚、肌肉饱满、肉质嫩滑爽口而饮誉省港澳市场。

石岐不少酒家饭馆所泡制的乳鸽,也极为食客所喜爱。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旅集团富华宫的红烧乳鸽,其色泽金黄,皮脆肉滑,骨软味美,真是吃后齿颊留香,最为食家所赞许;而淮杞炖鸽,除汤味鲜美可口外,鸽肉亦极为嫩滑。

不少酒家还各出奇招,使乳鸽制作花样百出,如吊烧鸽、生炸鸽、卤水鸽等等,都有不同风味,同受食客的欢迎。

乳鸽作为中山的名菜,除色、香、味俱全外,还在于可兼作药用食疗,因乳鸽肉性温平、入肾肺,有治肺肾伤损久患虚亏功效,还可治疗皮肤恶疮顽癣、癫疯瘰疬溃疡,故此菜式历久不衰。

石岐红烧乳鸽皮脆肉滑,甘香鲜美,幼嫩可口,油而不腻,色香味俱佳,被推为上品佳肴。

它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估计已有百年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澳门佛笑楼经营红烧石岐乳鸽而出了名,亦逾五十多年,为筵席珍品。

中山杏仁饼
中山杏仁饼是广东中山传统的汉族名点。

本为易味庐饼家创制于本世纪初,两三年后,又有咀香园饼家异军突起。

所制之杏仁饼与易味庐齐名,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为鼎盛期,产品远销至美洲和东南亚各国。

入口杏仁香味浓郁、酥化甘香,深受食客欢迎。

特点:
中山杏仁饼: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

原属家庭自作自食,以后仿制成为商品,外形改为圆形小饼。

饼身松脆,饼心香甜,肥而不腻,入口融化,风味独到。

分类:
杏仁饼: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白砂糖,绿豆粉,杏仁。

粒杏仁饼: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白砂糖,绿豆粉,杏仁。

杏仁肉心杏仁饼: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白砂糖,绿豆粉,杏仁,
猪肉。

黑芝麻杏仁饼: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白砂糖,绿豆粉,杏仁,黑芝麻。

肉松夹心杏仁饼: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白砂糖,绿豆粉,杏仁,肉松。

炒米饼: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炒米粉,杏仁,白芝麻,白砂糖。

紫菜杏仁饼:食用植物油,黄奶油,白砂糖,绿豆粉,杏仁,白芝麻,紫菜。

粉果金吒
中山粉果是中山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

此外还有角仔、叶仔、红枣饼等。

粉果以澄面、生粉、水、猪油、精盐拌匀搓皮,以叉烧、瘦肉、冬菇、笋、鲜虾配以生抽、白糖、味粉、蚝油等调味品为馅料,经精心包制而成。

特点:
清香、肉鲜皮脆、味道鲜味。

粉果的包制,要求满而不实,形似榄核,摇有声响,而馅料就要细。

由于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故深爱食家的喜爱。

吃法:
金吒吃法可要讲究:从尖端食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

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溅。

与中山邻近的澳门,把金吒叫做凿,其馅配以虾米、肉粒、冲菜粒。

“金吒”是中山最有乡土特色的食品。

历史文化
中山粉果,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

此外还有角仔、叶仔、红枣饼等。

也有一说,金吒粉果原先本无名,过去因有一学徒学做金吒,用米粉打壳打不成,搓来捏去都做不好,师傅在旁教他,边说边做手势示范,还用石岐话讲:"揸(谐音金吒),甘揸,甘样揸不是揸成甘样呀?"30年代,孙文西路李大中堂所制作的金吒闻名遐迩。

它是以猪腮肉(肉质不腻)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调料。

金吒的吃法可要讲究:从
尖端食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

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溅。

与中山邻近的澳门,把金吒叫做石凿,其馅配以虾米、肉粒、冲莱粒等。

广州特级点心师罗坤师傅1985年来石岐考察,回去后用鸡粒、瑶柱作料,用来招待来穗的日本客人,但吃不出金。

中山粉果,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它是用猪腮肉(肉质不腻)配南乳、花椒、八角等调料做成的。

金吒的吃法有窍门:从粉果的尖端食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如果一口咬下去,就会油沫便四溅。

名称由来:
粉果金吒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话说封神榜上有个托塔天王,名叫李靖,即金吒、木吒、哪吒之父。

父子们都持有神奇独特的兵器。

单讲那个金吒使的是件两头尖、中间椭圆,形状趣怪的武器。

因此便用米粉仿其武器形状而捏成粉果,就以"金吒"名之。

后来还配以肉类,逐步提高成为今天的美食金吒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