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与老的比较主要有哪些的变化

合集下载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12-21 文章来源:职称在线文章作者:职称在线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我国修订的存货准则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主要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这一决定并不排除和后进先出法相似的能够反映存货流转的特殊成本法。

2、关于存货的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第十条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

)这一问题将由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予以规范,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1、母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第五条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第九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如何编制财务报表和披露信息的一套规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这就导致了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以及其影响。

1.核算方法的变化新旧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同。

旧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费用计入期间法,即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而收入则在实现时计入当期。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强调权责发生制,即将应计的费用和收入都计入当期。

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实时把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2.资产计量方法的变化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来计量资产,即以购入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依据。

而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市场价值和公允价值,通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资产。

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对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3.投资房地产的处理差异新旧会计准则在对投资房地产的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通常将投资房地产纳入固定资产,并按照历史成本法计量。

而新会计准则通常将投资房地产视为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房地产的价值会更加准确反映市场波动的影响。

4.外币货币兑换的处理差异新旧会计准则在外币货币兑换的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固定汇率法,即将外币货币兑换按固定汇率计入当期。

而新会计准则通常采用交易日期汇率法或最近交易日汇率法,即将外币货币兑换按当时市场汇率计入当期。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外币货币兑换的影响会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5.报表格式和披露要求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披露要求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新会计准则通常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比较性,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投资者的决策。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对一些重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重大的会计差错进行明确的披露。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会计新旧准则变化

会计新旧准则变化

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和分析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体现在6个方面第一个变化: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得到认可和运用在新基本准则中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其他基本原则如: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得到保留,这就为公允价值原则的运用打开了绿灯。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我国市场经济规则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很难取得,如何做到真正的公平?关键看评估机构如何评估。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能带来会计准则制定者所期望的政策效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1、公允价值与债务重组1998年到2001年,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获得利润,但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能产生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四种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

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对于沪深两市的业绩较差的公司来说,通过债务重组可获得巨额利润,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

2、公允价值与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科目也在逐渐改变和更新。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科目的分类、命名以及核算方法的差异。

首先,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分类方式有所不同。

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公式法进行科目分类,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五大类进行分类。

而新会计准则则采用更加细致的分类方式,科目更加多样和细分,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

其次,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命名方式也有一定的变化。

旧会计准则的科目命名通常比较简单明了,而新会计准则的科目命名更加规范和统一,更加符合会计原则和规范。

再次,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也有所差异。

旧会计准则强调实物计量和实物核算,即以实物的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注重货币计量和货币核算,即以货币的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此外,新准则还对一些特殊的科目设置了特殊的核算规定,例如有形资产的净值调整、增值税抵扣、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等。

另外,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计量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要求资产按其购买成本确认,负债按其发生时的金额确认。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原则,要求资产和负债按其市场价值或公允价值计量,以反映真实的经济实际情况。

最后,新旧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编制和披露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编制和披露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企业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的分类、命名、核算方法、计量要求以及编制和披露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准则更加精细和规范,更加符合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但是,旧准则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行业和企业来说,旧准则可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业务实质。

因此,企业在采用会计准则和编制会计科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并确保准确、真实和合规地表达财务信息。

新旧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主要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主要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主要差异(一)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1.结构发生了变化。

旧准则主要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形式,其结构一般包括引言、定义、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或有事项的披露、附则等部分内容。

新准则采用的是中国法律“章节加条文”的形式。

2.定义的内涵有增有减。

旧准则结构中单独列有“定义”部分内容,并对“或有事项”、“负债”、“资产”、“或有负债”、“或有资产”5个定义进行了阐述。

新准则未单独列示“定义”部分内容,其定义是与相关内容一同规范的。

不仅新旧准则定义的数量有变化,而且同一定义,新旧准则也有差异。

3.新准则增加的内容。

主要有:(1)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当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2)估计负债的范围更加详细。

关于估计负债,旧准则未明确提出此概念,只是给出了确认估计负债的条件,新准则除提出了“估计负债”概念外,还增加了估计负债的范围: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的,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意确认估计负债的条件,应当确认为一项估计负债;②企业担当的重组义务满意确认估计负债的条件,应当确认为估计负债。

并规定了企业担当重组义务的标准以及确定估计负债金额的内容。

表明企业担当重组义务的标准是:第一,有具体、正式的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员工人数及其岗位性质、估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第二,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布。

企业担当重组义务而确认的估计负债金额是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

而不包括留用员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③新准则规定,企业不应当就将来经营亏损确认为估计负债。

4.披露内容的变化。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关于披露部分,其内容清楚,表述简练并概括,重点更为突出,主要变化在于对估计负债的披露。

旧准则并未详细说明应披露的内容,而新准则对估计负债披露的内容做出详细要求,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估计负债有关的下列信息:估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估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状况;与估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变化:在其他货币资金中增加“信用卡”和“存出投资款”项目,未明确“在途资金”货币资金对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会计法》和《会计基础规范》还强化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增加了可用债务重组方式回收债权扩大了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有确凿证据的均可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不再作统一规定,由企业自行确定(超过40%要说明)缩小了坏账核算方法,必须用备抵法,不能采用直接转销法增加了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存货的计价方法和核算方法存货增加了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取得的存货的计价与核算方法增加了全面注销存货账面价值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标准和方法除了对股票、债券进行规范外,还对基金投资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投资股利和债券利息,改变原将其作为投资收益的做法,而是冲减投资账面价值规范了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投资的会计核算和非货币交易换入投资的核算增加了委托贷款投资的核算增加了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无偿调入等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等内容融资租入、接受捐赠、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内容做了调整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费用是否计入固资的标准规范固资捐赠、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无偿调出的核算方法规定了固定资产期末价值确定原则和减值准备明确各种方式下取得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如何确定无形资产提出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和核算方法其他资产增加了长期待摊费用及处理方法对到期无力清偿的带息票据,按账面价值转入应付账款后不再计提利息流动负债增加了债务重组的内容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或有事项相关义务,确认为负债,专设预计负债账户核算规范了借款费用的核算增加了债务重组的内容明确发行债券期间冻结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应先冲减发行费用长期负债增加专项应付款,规定收到的专项拨款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资产对应公积)规定融资租赁按最低额入账,资产入账价值为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现值的孰低者;固资与应付融资费差额作为“未确定融资费用”处理增加了外资所有者权益核算的会计规范所有者权益调整盈余公积的明细科目和核算方法调整资本公积项目并规定相应的核算方法营业收入确认——以前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取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证时,确认营业收入实现;新会计制度规定:根据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建造合同等交易特点着眼于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收入与成本能可靠地计量等,判断收入能否收入实现,并分别规定了确认条件;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营业收入计量——过去行业会计制度规定:通过“折扣与折让”账户反映销售中发生的现金折扣与销售折让,而新制度不再设“折扣与折让”账户,将销售业务中的上述行为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接冲减当期收入;不分行业——将过去不同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产品销售费用”等统一为“营业××”等不分行业;不再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直接转入“本年利润”,而是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账户。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一、资产类科目1.货币资金新会计准则对货币资金的界定更加明确,规定了包括现金、存款在银行等性质的资产。

2.应收账款新会计准则将应收账款的界定范围扩大,不仅包括应收货款、应收票据等,还包括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等。

同时,新会计准则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明确其特定目的。

3.存货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的界定更加详细,规定了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存货。

4.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与筹资活动相关的股权投资进行了分类,包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分类。

旧会计准则只对股权投资进行了简单的界定,没有进行分类。

二、负债类科目1.应付账款新会计准则将应付账款的界定范围扩大,不仅包括应付票据、应付工资等,还包括其他应付款项、预收款项等。

同时,新会计准则要求对应付账款进行分类,明确其特定目的。

2.预收账款旧会计准则中没有对预收账款进行单独的界定,而新会计准则对预收账款进行了界定,并要求进行分类。

3.长期借款新会计准则对长期借款的界定更加明确,要求将长期借款的本币金额和外币金额进行分别列示,并要求披露借款的币种、起息日、到期日等相关信息。

三、权益类科目1.股本新会计准则对股本的界定更加明确,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要求对股本进行分类,明确其特定目的。

2.其他综合收益旧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其他综合收益的科目,而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其他综合收益的界定范围。

四、成本类科目1.营业收入新会计准则对营业收入的计量和确认方式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包括明确了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资产等的计量和确认原则。

2.营业成本新会计准则对营业成本的界定更加明确,规定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营业成本。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的界定和分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一些科目进行了更加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进行分类,并要求对特定目的的科目进行单独披露。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与原基本会计准则相比,新基本准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整体结构的变化:原基本准则为十章,分别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以及附则等。

新基本准则为十一章,除新增了第九章"会计计量"之外,将第二章的名称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

2、修改了基本准则的目标。

原基本准则的目标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新基本准则则将目标修改为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也就是说增加了"规范会计行为".3、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旧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并未作明确的规定。

新基本会计即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4、对会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不仅表现在基本准则章节名称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具体的内容上。

新会计准则将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章节变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基本准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及谨慎性原则)。

新基本准则则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将会计原则修改为8个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新会计准则的十个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十个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十个变化新会计准则(新准则)是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过去几年中出台的一系列更新和修订。

这些新准则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方式进行了重大变革,对会计规则、计量方法和财务报表展示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下将介绍新会计准则的十个主要变化。

1.收入认证准则的变化新准则将收入的认证处理方式从“完成度”改为“履约过程”。

传统准则将收入视为交易的数字结果,然而新准则认识到收入是交易的过程,要求企业根据履约过程和利益转移来确认收入。

2.租赁准则的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将租赁协议中涉及到的所有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都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披露,以提高租赁协议的透明度。

3.金融工具计量和分类的变化新准则调整了对金融工具的计量和分类规则,更加注重工具的本质特征和商务实质,使财务报表更具公允价值和市场导向性。

4.长期合同的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对长期合同进行更加详细的披露,包括对合同和风险管理措施的解释。

5.减值测试的变化新准则对减值测试的要求更加详细,强调减值测试时需要结合市场情况和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6.金融参与权益的变化新准则引入了金融参与权益的概念,要求企业对金融资本的规模和结构进行更详尽的披露。

7.业务组合的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在发生业务组合时,必须将该组合中的所有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进行全面披露,并对此进行相应的说明和解释。

8.退休福利的变化新准则对企业的退休福利计划进行了修订,要求企业根据公允价值计量退休福利负债,以提高福利计划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9.关联方交易的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对与关联方的交易进行更加详细的披露,并强调企业在与关联方进行交易时应遵守公允交易原则。

10.运营流动资本的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对运营流动资本的管理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并提供相应的披露和解释,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新准则的推出将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比性,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增强市场的信心和透明度。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1.会计准则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中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就是会计准则的变化。

旧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现金制会计,即只记录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而新会计制度则更注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

新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即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权利和责任都进行记录和核算。

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在一些重要领域,如金融工具会计、收益确认等方面做出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

2.会计报表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编制附注和其他附属报表,以提供企业的详细财务信息,如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3.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比较灵活,对一些预计损失和资产价值的调整比较宽松,而新会计制度更加强调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和谨慎性。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权益、收入和费用都进行明确和详细地确定和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4.会计审计要求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进行财务审计,即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5.会计信息披露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公开披露,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对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进行披露,以提高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

总的来说,新旧会计制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审计要求和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要求。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方向,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

新旧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有所差异,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

1.目标和原则旧会计准则主要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追求可比性和稳定性。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市场价值,追求更真实和准确的信息披露。

新会计准则更注重用户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实质性理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用性。

2.计量方法在计量方法方面,旧会计准则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即以购买或者生产物品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

而新会计准则则允许使用公允价值法,即以市场价格作为计量依据。

这样,新会计准则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供更具信息量的财务报表。

3.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与负债大多按照历史成本或可实现的净现值计量,公允价值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广泛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对于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了主要的计量方法。

4.资产减值测试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测试主要基于固定线性测试,即根据一些固定法则或比例进行测试,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强调个案评估。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基于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减值测试,通过对收益流量产生潜在影响的风险进行评估,更加准确地评估资产减值。

5.连续经营前提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默认为连续经营。

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仅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终止经营的假设,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6.新项目的规范新会计准则还引入了新的会计项目和新的核算要求。

比如,准则引入了商誉和金融工具等新的会计项目,要求更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和风险。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租赁、收入和金融租赁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大。

总体来说,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计量方法、资产减值测试、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市场价值。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首先,新旧会计准则在编制原则上存在一些差异。

旧会计准则强调以税务为依据,对偿付能力、续经营能力等要求较高;而新会计准则更注重信息披露,强调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对确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其次,在会计处理方面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实物计量和历史成本原则,计入营业收入时通常以货币形态的实物或货币等价物作为衡量依据。

新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公允价值,尤其是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等交易性金融工具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利润表。

此外,新旧会计准则还存在在财务报表的结构和格式上的差异。

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新会计准则将资产负债表分为两个部分,即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经营性)和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金融性)。

此外,旧会计准则对几个特殊经济事务处理的规定与新会计准则也有差异。

例如,旧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出租资产时的会计处理,要求将资产负债表的出租资产调整为“出租资产”和“出租负债”,而新会计准则则将其视为经营租赁并按照租赁合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和会计处理。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会计处理细节上,更涉及到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新会计准则更注重准确性和可比性,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使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可信。

总而言之,新旧会计准则在编制原则、会计处理、财务报表结构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适用的会计
准则,并确保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变化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调整了合并范围旧准则规定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小规模子公司和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营企业采用比例合并法进行合并。

新准则规定小规模的子公司、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原采用比例合并法的合营企业应当改用权益法核算。

2.改变了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列示旧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单列一类反映;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之前列示。

新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在“所有者权益”类之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的组成部分单独列示。

3.取消了“合并价差”项目旧准则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进行抵消,如有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贷方余额时以负数反映)。

对于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也应当作为合并价差处理。

新准则取消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项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大于其在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在“商誉”项目列示。

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或“财务费用”项目列示。

4.资不抵债子公司超额亏损承担问题旧准则规定,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发生的亏损,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承担的份额,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一般以长期股权投资减记至零为限。

其未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分担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同时,在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反映,这两个项目反映母公司未确认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解读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解读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解读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的规则和标准。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是指旧准则(原有准则)和新准则(修改或修订后的准则)之间的比较。

在国内,中国会计准则的修订是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而国际上则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IASB”)负责修订国际会计准则(IFRS)。

1.归类标准: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新准则在数字体系、计算处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方面进行了合并和简化。

新准则采用“多功能模板”以替代旧准则的各种分类,使会计处于同一资产负债表分类下的债务和权益性工具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计量和披露。

2.会计估计方法:旧准则中存在较多的可选择的会计估计方法,而新准则中则更加强调基于市场价格和市场交易的公允价值计量。

新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交易为核心原则,对涉及多个相关方的交易和经济行为进行管理和确认。

3.信息披露要求:新准则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加严格。

新准则强调披露的完整性和内容的重要性,增加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全面性。

4.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对不同业务、交易和经济行为的会计处理要求更加明确。

新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报告过程中要强化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和成本的定义和确认,统一会计处理方法。

5.会计政策选择:新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新准则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会计政策选择要求,规定了对财务报表编制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要求。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主要体现了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即走向全球一致的会计准则。

新准则以市场为导向,更加强调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透明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性。

这也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提高决策者的信息获取与判断能力。

而旧准则相对较为复杂,存在较多可选择的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较高,会计处理上的灵活性也较大。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性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现就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如下。

一、补充新准则,形成系统化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增添了若干新准则,例如: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准则《投资性房地产》(No.3),涉及农业的准则《生物资产》(No.5),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No.22)、《金融资产转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报》(No.37)等,涉及保险企业的准则《原保险合同》(No.25)和《再保险合同》(No.26),涉及能源企业的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No.27),涉及外贸企业的准则《外币折算》(No.19)以及涉及薪酬和个人收入的准则《职工薪酬》(No.9)、《企业年金基金》(No.10)、《股份支付》(No.11)及《政府补助》(No.16)等,使我国不同行业企业在遇到具有行业特色的特殊性问题时直接有据可依。

另外,新准则中还增添了《每股收益》(No.34)和《分部报告》(No.35)等准则,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分部报告的具体披露内容与方法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

对于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o.38)中进行了相应规范。

二、核算一般原则的变动,操作性更强与现行基本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基本准则中取消了对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明确规定,并且对于配比原则也未在“总则”中单独列项反映,而是在“费用”第35条中规定:“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期,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就是现行准则中所谓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可比”,但新的说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会计准则是规定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的原则和规则,用于指导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会计准则逐渐取代了旧的会计准则。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对照比较来进行分析。

以下是新旧会计准则差异的分析对照。

一、资产计价差异1.固定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折旧后的剩余价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已减值后的净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

2.无形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购置或建造成本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取得成本进行计价。

二、收入确认差异1.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交货时点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2.服务收入的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服务收入一般按照实际完成或传输服务的进度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服务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三、成本计量差异1.存货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或生产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可变现净值。

2.金融工具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公允价值。

四、财务报表展示差异1.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一般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项目;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更加细致,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等项目。

2.财务报表格式的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一般较为传统,呈现形式相对固定;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

首先介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旧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然后对它们进行了区别对比。

接着探讨了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以及影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因素。

在总结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并探讨了未来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

最后为企业如何合理选择会计准则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主要特点、区别对比、实施意义、影响因素、结论、发展方向、合理选择会计准则。

1. 引言1.1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会计准则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成了重要的课题之一。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包括更加注重市场化、国际化以及透明度等方面,强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而旧企业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传统的会计原则和规范,对于企业的监管和约束更为严格。

在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对比中,可以看到两者在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确认原则、会计科目分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在于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影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等方面。

通过比较分析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得出结论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准则提供指导。

2. 正文2.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是与旧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具有更加规范、透明和国际化的特点。

新企业会计准则更加规范,具有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流程规定,能够更好地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性。

新旧会计准则科目区别

新旧会计准则科目区别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作出如下调整:1.“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了“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物资采购”科目改为“材料采购”科目。

4.“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科目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按新准则《应用指南》的讲解,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单设“包装物”科目、“低值易耗品”科目或“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科目。

5.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新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6.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并存而持有的房地产。

7.新准则增加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核算内容。

核算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

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现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8.新准则调整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9.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

摊销无形资产时,借:管理费用或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10.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

11.新准则取消了“递延税款”科目,而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准则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2.新准则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word版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word版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处理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1.会计处理对象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对象上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主要关注资金流量及货币资金的支配权,而新会计准则更注重于账面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匹配。

这使得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2.计量基础不同新旧会计准则中计量基础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交易发生时的成本记录在账簿中。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即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与负债的真实价值。

3.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发生变化新旧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也存在不同。

旧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比较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限制,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时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4.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也存在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加细化,提出了更多的披露项目,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与此相比,旧会计准则则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相对简单。

三、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1.财务报表准确性提高新会计准则要求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财务报表。

通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和更为细化的会计政策要求,新准则使企业财务报表更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内部控制要求增加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有所增加。

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会计人员技能要求提升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会计人员需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以适应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4.财务分析方法需调整由于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表现形式和计量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也需要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会计准则与老的比较主要有哪些的变化
日前,历经三年终于出台的新会计准则终于破茧而出。

这份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新规,将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由1个基本准则和16个具体准则组成,大部分于1996年至2001年期间发布。

准则与国际趋同的目标要求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整合到国内准则中,因此在修订所有现行准则的同时,22个新的具体准则又接踵而至。

新准则体系虽然是中文的表述,但依据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精神,在框架结构上也是一样的。

我国政府推行会计国际趋同的态度既积极,又不乏现实。

新准则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针对特殊类别交易(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和特定类型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等)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并保留了一些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包括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

业内人士认为,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条款的变化,不但将对上市公司2007
年年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有些甚至会提前影响到上市公司2005年的年报,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重要变化条款一:会计要素的计量。

新的会计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相对国际会计准则来说,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程度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相对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作为基准计量基础而言,仍然有一定的保留。

所带来的影响:“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就拿非货币(即实物)交易来说,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

高价卖家当,是上市公司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

例如,上市公司的一块资产(或股权)账面值1000万元,却以2000万元或更高的价格出售,以前需现金交易时,证监会还规定,至少必须50%的转让款到账才能计算收益,现在好了,非货币交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利润了。

资产置换双方都将各自的非货币资产高估,然后互相交易,双方账面上都有利润,可谁都知道,这全是空的。

重要变化条款二:存货。

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

所带来的影响: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

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

可以说,“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

比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一旦使用了“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润下降。

又如在有色金属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在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则将增加利润。

另外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这将降低它们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会计利润。

重要变化条款三: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国际会计准则中,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但是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不可以转回的。

所带来的影响:这条新规定截断了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

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都在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特别是一些ST公司,往往在前一年
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又在第二年以种种理由进行转回,造成盈利假象,而其实公司的主营仍无起色。

新准则一实施,转回的准备无法体现为利润,这种手段无疑将失效。

由于2006年是将减值准备冲回利润的最后机会了,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注会孟冬由此推测,今年上市公司将出现大量转回减值准备的动作,表面上将提升公司利润,投资者应该加以注意。

重要变化条款四:债务重组。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例如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考虑换出、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要求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交易中考虑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并要求在利润表中确认相关损益。

这些规定将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地反映,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以低价资产换入高价资产,从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将不再可行。

所带来的影响: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债务重组收益不能作为利润、只能计入资本公积,是数年前财政部根据郑百文的个案而制定的。

三联重组郑百文前,后者仅欠建设银行的债务就达22亿元,为了确保重组成功,建行豁免了14亿元,如果这14亿元全部作为利润的话,小小的郑百文岂不一下子由每股亏损两三元,一跃而每股盈利五六元,股价不要炒上天了?财政部这才制定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事实证明,这一会计准则对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包装利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可如今,黑变成白、白又要变成黑了。

须知中国的银行多为国有(控股)银行,能否豁免债务常常取决于地方政府一句话。

再则,一些关联方还可以通过一面豁免债务、一面做高业绩来操纵股价、搞内幕交易,吃亏的又是小股民。

债务重组收益可以进利润的新规一来,包装利润不要太容易哦!岂非越是债台高筑,越是利润丰厚?
不过,为了避免关联方通过豁免债务方式输送利润,管理层很可能还将出台规定,将关联方豁免的债务仍计入公积金,而银行等债务豁免将计入损益。

重要变化条款五:合并报表。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

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

所带来的影响:这一变革,将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新准则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与此同时,新准则也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

重要变化条款六:投资性房产。

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产”项目,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

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种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值之间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

所带来的影响:原先上市公司拥有的物业都被计入了固定资产,因此,物业的升值与否,并没有体现在报表中。

近几年物业升值迅速,因此,如果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

不然而在此间,究竟什么样的价值才是公允价值,如何防止上市公司玩花样,是监管的难题。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正式奠定了NAV(重估净资产值)方法作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的核心地位。

这必将引导市场对该项方法进一步的认可。

而且随着投资性房地产物业的增多,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肯定会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各项投资性房地产物业的真实价值,并使NAV的估值方法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标准之一。

即使对以开发业务为主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也会导致投资者以更为稳健和客观的估值标准来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这无疑构成制度性的长期利好。

重要变化条款七:证券投资。

新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应按交
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所带来的影响:原来,上市公司的证券类投资如市价比成本低,必须计提减值准备,但如市价比成本价高,而公司并没有抛出实现收益,账面盈利并不能计入当期损益,但新准则却使得证券投资的账面盈利也能成为净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