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6)
一. 教材分析
《4.1 登月之旅》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技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特点,以及人类在登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航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

但同时,学生对于航天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了解不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技的发
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
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月球的特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技的发展。

2.难点:人类在登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教材。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
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月球的特点。

然后,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技的发展。

3.讲解:教师讲解人类在登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登月方案,包括解决登月过程
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5.展示: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登月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7.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

七. 说板书设计
1.板书内容:月球特点、人类登月历史、登月科技发展、我国航天成就。

2.板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上述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
整的知识体系。

八. 说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态。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
识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讲解人类登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宣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课后,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点儿整理:
《4.1 登月之旅》这一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月球的基本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400公里。

它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撞击坑,这是由于宇宙中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月球表面所形成的。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因此它始终有一面朝向地球,这被称为潮汐锁定。

月球的表面温度在白天非常炎热,可以达到127摄氏度,而在夜晚则会极度寒
冷,降至-180摄氏度左右。

2.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月球充满了好奇。

自从
1959年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成功撞击月球以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将人类首次送上月
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第一批踏上月球表面的人
类。

此后,美国又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登月任务。

而我国也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迈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一步。

3.登月科技的发展:为了实现登月,人类研发了一系列高科技。

首先是
月球探测器,它能够收集月球表面的数据,为后续的登月任务提供重要信息。

然后是载人飞船,它需要具备足够的速度逃离地球引力,同时还要能够在大气层外生存。

此外,还需要研发出能够在月球表面行走的宇航服,以及提供宇航员生活所需的生命维持系统。

4.人类在登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在登月过程中,人类面临了许多挑
战。

首先是发射过程中的巨大推力需求,这需要强大的火箭发动机。

然后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存问题,包括氧气供应、食物和水供应以及温度控制等。

此外,还要解决在月球表面的行走和作业问题,包括月球车的设计和登月工具的研制。

5.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致力于航
天事业的发展。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了太空。

2007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探测零的突破。

此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探测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特别是在202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以上是对《4.1 登月之旅》这一课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到月球的基本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以下关于月球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A.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B. 月球距离地球约384,400公里
C. 月球的表面温度在白天非常寒冷,夜晚非常炎热
D.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
答案:A、B、D
2.以下哪个事件是人类登月的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A. 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
B. 美国的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
C.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器
D.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
3.以下哪个设备是登月任务中必须的?
B. 载人飞船
C. 生命维持系统
答案:B、C、D
1.月球距离地球大约______公里。

2.人类首次登月是在______年。

3.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______一号。

4.384,400
5.1969
6.请简要描述一下月球的特点。

7.请列举出人类登月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8.请解释一下潮汐锁定的概念。

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400公里。

它是太阳系中第五
大的卫星,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撞击坑,这是由于宇宙中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月球表面所形成的。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因此它始终有一面朝向地球。

月球的表面温度在白天非常炎热,可以达到127摄氏度,而在夜晚则会极度寒冷,降至-180摄氏度左右。

10.人类登月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成功撞击
月球,美国的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器等。

11.潮汐锁定是指一个天体(如月球)在轨道上的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
相同,使得它始终有一面朝向另一个天体(如地球)。

这是由于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的。

请谈谈你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
我国航天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探测器。

我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未来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我国可以进一步加强深空探测,例如对火星、木星等行星进行探测。

此外,我国还可以发展更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建设空间站,开展更为深入的太空科学研究。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将会更加辉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