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第30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比喻、拟人加上精彩引用,营造一种朦胧, 一种诗意,一种灵动。读后,满口余香。
• ②善用排比,强化语气,增强气势。排比是 将有魅力的句子集中,创造出作文璀璨的亮 点,有人称排比是句子“集束炸弹”,中考 作文中排比无疑会给阅卷老师于惊喜。
•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 1.立意高远,情感真挚。这是一篇弥漫着古 典音乐与古典文学芳香的文章。文首,营造 空灵静谧的艺术氛围,无论是对箫声描写, 还在聆听箫声内心感受,只能用“地道”二 字评价;在“箫声渐起,如泣如诉”中,不 由自主地联想黛玉,为黛玉悲苦命运的哀伤, 为她寄人篱下处境,为她的红颜薄命……
•聆听音乐,心灵就弥漫着真挚的情感,浸满善 良与怜悯,心灵的污垢被一点点洗涤,美好的 情感就会充溢在心,弥漫着艺术的、文化的气 息。
• 2.多种修辞,语言灵动。文章灵活运用 了比喻、引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特别 是多处古诗文名句的灵活引用,使语言充满了 诗情画意,厚实文化底蕴。
• 【学生范文二】
• 在宁静中享受诗意人生
• 风起云涌下,花开花落里,我们感受着造物 者的无尽宝藏。那是怎样的一种宁静与安详, 生命,在这宁静中悄然怒放。
• 最后一声箫音如一只钢针抛入天际,映亮天 空,如血泪,如控诉,撕心裂肺一般,向远 处传播……
• 一轮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
• 我渐渐从音乐中苏醒过来,那片草地早已不 复存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前仍是竹席竹箫,只是茶已凉。 品一口凉茶,却深深被感动了,那是对音乐 至真至纯的感悟,是心灵的共鸣,是诗意的 享受。
• 【点评】
• 请以“感受生活诗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
• (选自《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作文题》)
• 【解析】 ①巧择内容,将立意雅气、诗意。 话题诗意,写作内容就要尽可能的雅化、诗 意化。可从名著感受诗意。名著是人类思想、 智慧的精华。《红楼梦》的凄清哀婉、《阿 Q正传》的热血冷眼……用心阅读名著,就 走进如诗世界,感受到醇厚的诗意;从名人 中感受诗意。文化艺术名人的人生,充满诗 意。不论他们一帆风顺,还是连遭坎坷,留 给后人的,是充满诗意的人生画卷。
• 有人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可并非 所有人都诗意地栖居着,诗意,只不过是一 个目标或者一种梦想。对物质的过度要求吞 噬了精神的纯洁,人,越来越迷失在物欲横 流的世界里。宁静成了一朵睡莲,被呼唤着, 来涤清这个世界。
• 可曾看到一只海鸥,它在岸边,头微抬,静 静的,无欲无求。它在栖居,以一种超越物 质的心志。立的时间长了,双腿一蹬,轻轻 地飞向蓝天。在天空中,它上升,它划过一 条完美弧线而后消失在海天之间。然后,一 道白光划破宁静的空气,空气分子开始热烈 的冲接,它开始在海天之间自由翱翔,有时 它看细细的细沙,有时它看夹岸的桃花,有 时它毫无顾忌地一跃千里。
• (1)巧用佳句,让文章灵活多变。整句与散句, 长句与短句,各有所长,各有其妙。
• ①整散结合,舒卷自如。所谓整句是指字数 相近,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一组句子;而 散句是相对于整句而言,它不太注重句子的 整齐对称,长短自由,结构多样,灵活诗意。 整中有散,语气舒缓;散中有整,诗意灵动。 如:
• 记得有一种思念,叫作魂牵梦绕;记得有一 种关怀,叫作无微不至;记得有一种分别, 叫作刻骨铭心。
• 又是一个寒冬,雪儿落了,从灰蒙蒙的苍穹, 透过刺鼻的寒气,和着西风,卷起一股白茫 茫的擎天柱。轻轻抬头仰望飞雪,我仿佛在 迷乱的雪花中看到了母亲。
• 三个排比式整句,不仅在视觉上有赏心悦目 之感,而且给人诗意灵动中增加厚实感,而 后面的散句,语句舒缓,颇有韵味。
• ②长短交替,错落有致。长句句子长,字数 多,结构复杂,信息丰富;短句字少,句短, 生动活泼。长句悠扬,余音袅袅;短句铿锵, 珠落玉盘,将长句和短句交替使用,可使句 子错落有致,在视角上表现出参差美。如:
•举起花锄,她在为落花掘一座坟,可花锄未落 泪先流!她没有拭,蹲下身,轻掬起零零花瓣, 培上一抔净土。拂袖拭泪泪更流,洒上空枝见 血痕。时空凝滞,只有悠扬的箫声还在继续, 凄清,凄楚,凄凉,如泣如诉。
• “杜鹃无语正黄昏”,葬花人荷锄归去, 留下一个高高的坟茔。“已觉秋窗秋不尽,那 堪风雨助凄凉!”
• 可曾从中感到一丝心动,一丝震颤,那是在 宁静中绽放的力量。
• 可曾想起宋朝那个大文豪,那个拣尽寒枝不 肯栖的苏东坡。乌告诗案后,被贬黄洲,离 开了官场的黑暗和那些玩厌了的勾心斗角的 游戏。在到黄州的那一夜,它的泪被黄州的 夜晚淋湿。然而,迎来的不只是一个雨后的 清晨,更是一个旷达的苏轼。
• 他睡在了黄州这片土地上,诗意地睡着了。 他看东壁,看人生;看日出,看日没,看花 开看花落,看大雁的影子错过长长的碧落。
• 如泣如诉《葬花吟》
• 欣赏音乐,水一样的心,水一样的眼,望着 水一样的天,任凭一串串音符如山间轻吟浅 唱的小溪,轻轻地冲刷心灵,让人感受到生 活的诗意。
• 夜幕笼罩,当一切都归于寂静时,静卧床上, 塞好耳机,我便飘入一个绝美的声音世界。 闭上眼睛,任思绪随音乐去追寻,追寻那绿 草从中翩翩飞舞的彩蝶,追寻那东南双飞、
• 宁静中,苏轼成了诗意的化身。
• 一杯白水要比一杯糖水更解渴,一杯碧螺春 要比一瓶可口可乐更解暑,一句轻轻的问候 要比百句谄媚的奉迎更温暖人心。宁静总比 躁动更有力量。以静制动,方能百战不殆。
• 写意宁静,就像是在写诗,沏一壶淡茶,守 一盏孤灯,任笔尖游走在九霄云外。写那宫 殿,那片海,那个小巷中打着油纸伞的姑 娘……
例题解析
•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 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德国著名诗人荷尔 德林,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曾写下这样诗 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之上。
• 人生的诗意,诗意的人生,在有些人眼里, 诗意是那么的高深莫测,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其实,诗意之花就开在生活中:月光下的散 步,夕阳下的牵手,清晨的书声琅琅……无 不蕴涵着诗意,只是我们缺少一双慧眼,难 以发现生活中诗意之美。
• 常忆《诗经》中的《蒹葭》一文:“蒹葭苍 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古往今来,人们所苦苦追求的那位佳人,不 就是诗意的生活么?宁静,让我们坐享诗意 人生。
• 【点评】
• 1.想象丰富,画面灵动。这是一篇散发着文 化气息的作文。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在 喧嚣的世界中追寻宁静诗意的生活,蓝天中 飞翔的海鸥,夹岸的桃花,在诗意的人眼中 就是绝美的画面;那屡屡受贬、屡屡受挫却 始终诗情不减、豪情不减的苏轼,宁静中 “成了诗意的化身”;那幽深的小巷,那 “打着油纸伞的姑娘”像“丁香花一 样”“愁怨”的姑娘;《诗经》中的《蒹
•适时引用,诗意灵动。古诗中的名句已经积淀 为语言中的精品,是语言宝库中珍珠和钻石, 灵活引用诗词佳句,正像戒指镶嵌光彩夺目的 钻石,顿时会身价倍增。融入思考,让语言散 发出哲理美。把对事的深刻的思考融入作文, 用或精练、或生动、或形象、或俏皮的语言来 显现你的思考,文章就会意蕴优美,富有哲理。
• 【学生范文一】
• 箫声渐起,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 秋花惨淡秋草黄,是谁薄衣荷锄出绣门?是 谁路寻落花收艳骨?是谁葬花抹泪洒香丘? 一阵秋风萧瑟,吹起了葬花人的衣裳,更吹 皱她的愁绪。“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 葬花人”。她捧起一把落花,紧紧贴在胸口。 花瓣早已失了昔日的明媚鲜姸,在风刀霜剑 中枯瘦。风乍起,地上落花四起,随风远去。 葬花人欲追花而去,但落花却是一朝漂泊难 寻觅。
• 阴雨。长途颠簸,终于到站。雨细而密,极 像我的心情。老妈牵着我的手,兴致勃勃, 雷厉风行,刚跨过门槛就急着去买香,置我 于不顾。我于是无目的地晃荡着闲逛。这应 该属于寺庙吧,低矮的房子,古朴素雅。寺 内游人络绎不绝。环顾四周,有一尊笑得极 开怀的佛像,人们不停地去摸它的身子,希 望得到保佑。
• 一连串的短句,清新活泼,读起来铿锵悦耳, 韵味十足,长句,读起来舒缓有致,长句和 短句交替使用,可使句子错落有致,在视角 上表现出参差美。
• 读书真好!她使足不出户的我不出门便可以 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欣赏高山流水, 小桥人家;读书真好,它让我穿越历史隧道: 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看火烧 赤壁,笑关羽败走麦城;读书真好,她让我 徜徉于想象的时空,和李白举杯邀明月,与 李商隐共剪西窗烛……
• 灵活化用杜甫、王维、辛弃疾等人诗句,引 用自然贴切,不露斧痕,又增加了文采。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 洁。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的豪壮。
• 排比句抒写了对幸福的定义和感受,引 用古诗文又彰显作者深厚文字功底,读时,如 沐春风,语气铿锵有力;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 一杯淡茶,一简竹席,一筒竹箫,一轮明月。
• 我爱箫,爱它穿透历史犹如暮鼓晨钟的沧桑, 爱它如泣如诉悲悲切切的凄美。抚摸着那排 排竹节,重,如触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轻,如一缕丝袖拂过烛台,带去一抹灰尘。 当心再一次忘记一切,平静如水时,我正坐 在一片无垠的草地上。
•背后是山,面前是水,头上是天,足下是地, 中间是一颗澎湃着的心和一筒竹萧。“花谢花 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眼前浮现出那 一行行熟悉的诗句和一幅幅凄凉的图画。耳畔, 传来一阵阵略带呻吟的忧愁。
•忠贞爱国的屈原、傲岸洒脱的李白、寄情田园 的陶潜、一蓑烟雨的苏轼……可从音乐中感受 诗意。音乐是旋律和节奏的艺术。优美的音乐 是对世事人生的诗意表达。用心聆听音乐,就 能从中感受到诗意。《梁祝》缠绵哀婉、《二 泉映月》沧桑坚韧、《命运交响曲》激昂悲 壮……
• ②多用修辞,让语言诗意灵动。修辞是语言 中的盐,有了修辞,语言才鲜活,才有生命 力。善用修辞,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静为 动,使你的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 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精彩比喻像是童话中魔棒,碰到哪儿,哪 儿就发生神气的变化。”善用排比,强化气 势。排比将有魅力句子集中,是创造作文亮 点的“多面手”;
第三章 写作
第三十单元 学会言语,创意表 达
考点梳理 例题解析 能力提升 积累拓展
考点梳理
• 1.考点精解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考作文的语言不仅要
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诗意、灵动。
• 2.方法指津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丰美的词语,飞 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读起来如风行水上, 给文章增添了无穷魅力。
• (3)巧借诗文,包装思想,让文章诗意有韵味。 语言书卷气指作者文化底蕴。而恰当引用名 诗句,可使文章增色添彩,展现了作者的知 识面和文化修养。
• ①直接引用,映日荷花别样红。借用一组排 比句,在排比句中巧妙镶嵌你要引用的古诗 名句,这种方法明快、显豁,使句子更有书 卷气更有诗意,以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如:
• (2)善用修辞,文章语言灵动飞扬。修辞是语 言中的盐,有了修辞,语言才鲜活,才有生 命力。
• ①巧用比喻,生动形象。行文中善用比喻, 文章生动形象,满文生辉。
• 春天的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 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 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 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 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 一阵秋雨打在脸上,她辨不清是雨还是泪。 远离他乡,寄人篱下,这秋窗外的残景,不 正如她自己一样萧条冷淡吗?她觉一丝凉意, 转身关好窗子。躺在床上,被,冷冷的。 “报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泪烛 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那夜,她 睡得很晚。梦中,她生出两支翅膀,跟着落 花,翻滚着,飞向天尽头……
• 读惯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窈窕,“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 是不是如羽调商声转成黄钟大吕般出人意料 呢?
• ②灵活化用,她在丛中笑。灵活化用,引用 时对原诗原文巧妙化用,将古代诗词名句中 只言片语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使之 和自己的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兼容古今,变 引思接千载,语言典雅,意境悠远,常能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