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 检测题及答案(多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一、填空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① , 。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
哪能 是日更定.
全 余拏.一小船 一道 上下一.白 完了,结束 长堤一.

消失 焉得..
更有此人
撑,划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到亭上,,。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
,又号,(朝)人。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3.补全文中空白。

参考答案:
一、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三、①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②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

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④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四、1.陶庵梦忆张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
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

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2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②拥毳衣炉火③雾凇④芥
2.解释加粗词。

①是日更定:②余拏一小舟:
③上下一白:④焉得更有此人:
3.填空。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________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

4.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不少于4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读了这些写“知己”的诗,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
你在外出旅游时看见过雪景或雨景吗?试用30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一下你所见到的景色。

参考答案:
一、
1.①gēng ②cuì ③sōng ④jiè
2.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全白④哪能 3.张岱
4.参考答案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运用描写及修辞,语言流畅即可。

《12 湖心亭看雪》一课一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拏.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
⑦焉得
..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 , 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写作
14.题目:雪后美景
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客客于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三、14.(略)
《12 湖心亭看雪》基础练习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二、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
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二)
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
10.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1.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2.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13.具体描写“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5.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参考答案:
一、1.(1)全 (2)这,在此意为“那” (3)只有 (4)罢了 (5)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6)等到 (7)哪还
2.(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3.
4.略
5.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6.(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7.不多余。

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

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8.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二、9.C
10.(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2)绿柳如烟,桃花似雾,一片浓艳,长达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语形容。

11.春景:今岁春雪甚盛……尤为奇观,由断桥至苏堤……艳冶极矣。

月景: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

12.“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

“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

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愤世嫉俗的感情。

13.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ɡ)末下,始极其浓媚
14.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

15.略
《12 湖心亭看雪》练习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余拏.一小船
2. 拥毳.衣炉火
3. 雾凇沆砀
.. 4. 上下一.白.
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 简答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
一. 答案略。

二. 1. 撑、划 2. 鸟兽的细毛 3. 白气弥漫的样子 4. 全白
三. 1. 看见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拉了我一起饮酒。

2. 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
四. 赏雪时的惊喜、畅快,又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以及淡淡的愁绪。

《12 湖心亭看雪》达标训练
一、课堂讨论:
对“西湖”诗文的认识有哪些?
二、自测题。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拏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
A、顾之,客.请与予对局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以河为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D、有两人铺毡对.坐
3、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附达标训练答案:
二、1、C 2、C
3、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

4、描写手法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12 湖心亭看雪》自测练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 ) 拏.( ) 更.定( )
一芥.( ) 毳.衣( ) 雾凇.( )
铺毡.( ) 沆砀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
(2)拥.毳衣炉火拥:
(3)雾凇沆砀
..沆砀:
(4)焉得更
...有此人焉得:更: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今义:白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
..三日( )
(2)与余舟一芥
..( )
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湖中人鸟声俱.绝( )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5)惟.长堤一痕( )
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
句:,。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课文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10.“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03 拓展阅读
莲花洞①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②须眉:指男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

南屏:在西湖正南岸。

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

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

⑦挽:牵引。

13.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为:动词,是)
B.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
..处也(绝胜:远远胜过)
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尝:曾经)
D.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安:怎么)
(解析:B.绝胜:景色最优美。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15.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写石头,用
“”。

16.“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国学讲坛
古代酒器名称
1.觥:盖作兽头形。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罍:形状像壶。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3.樽: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4.觞: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
5.钟: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6.斗:也叫羹斗。

有柄。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7.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饮觞满酌,颓然就醉。


8.爵:《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
10.觯: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

戴圣《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爵。


11.壶:李白《月下独酌》:戴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2湖心亭看雪自测练习参考答案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拏.(ná)更.定(gēng)
一芥.(jiè) 毳.衣(cuì) 雾凇.(sōng)
铺毡.(zhān) 沆砀
..(hàng dà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
(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
...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
..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
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课文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超凡脱俗),为下文做铺垫。

1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1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03 拓展阅读
莲花洞①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②须眉:指男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

南屏:在西湖正南岸。

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

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

⑦挽:牵引。

13.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为:动词,是)
B.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
..处也(绝胜:远远胜过)
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尝:曾经)
D.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安:怎么)
(解析:B.绝胜:景色最优美。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亭子开阔,可以远眺。

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15.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亭轩豁可望”;写石头,用“玲珑若
生,巧逾雕镂”。

16.“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

附参考译文:
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

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

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

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

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多。

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

噫!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国学讲坛
古代酒器名称
1.觥:盖作兽头形。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罍:形状像壶。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3.樽: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4.觞: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
5.钟: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6.斗:也叫羹斗。

有柄。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
下。


7.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饮觞满酌,颓然就醉。


8.爵:《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
10.觯: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

戴圣《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爵。


11.壶:李白《月下独酌》:戴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2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