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第⼀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节什么是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个社会组织运⽤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段,同公众建⽴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
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
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
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
增进组织效益。
第⼆节公共关系产⽣的历史条件
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的客观条件是:
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
会化⽣产需要协调各⽅⾯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量是社会基础。
卖⽅转变为买⽅,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
⽀持,⼯⼈运动显⽰⼤众的强⼤⼒量,经济危机从反⾯证明了企业与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段,
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量,传播媒介确⽴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
物”到“重⼈”的转变,社会学、⾏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
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
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的标志,它的核⼼是“说真话”。
《原则真⾔》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当代西⽅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
1、在各国⼴泛流⾏。
2、公共关系的职能不断扩⼤。
3、公共关系的部门⽇益增多。
4、成为新兴职业。
5、公共关系学的教育开始普及。
6、公共关系活动趋于国际化。
第三节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兴起
我国公共关系的优良传统
1、创造了公共关系范例。
朱德军长的秋毫⽆犯。
刘伯承⼆喝“结盟”
酒。
西安事变危机公共关系范例。
2、涌现了⼤批公共关系⼈才。
⽑泽东、周恩来的公共关系事迹。
3、丰富了公共关系理论。
长期的⾰命⽃争中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思想理
论。
我国公共关系兴起的原因
1、经济需要合作。
2、政治民主化。
3、社会和谐化。
公共关系与拉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区别:
1、前者坚持本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为原则,后者以私利或⼩团体
利益为原则。
2、前者是组织同社会间的公开关系,后者是个⼈和组织中的个别⼈间
的私⼈关系。
3、前者运⽤的是科学⽅法和沟通⼿段,后者⽤的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
见不得⼈的⼿段。
4、前者是门科学,起促进社会协调的功能,后者是违反社会规范的⾏
为,起着危害经济建设与腐蚀风⽓的作⽤。
第⼆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节公共关系的构成
1、社会组织。
特点是,(1)具有明显的主体性,(2)公共关系通过
传播实现。
2、公众。
特征:同质性、⼴泛性、群体性、可变性。
类型:⾮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动公众。
3、传播。
⼈际传播、⼤众传播。
第⼆节组织形象
1、舆论是公众对某个共同关⼼的问题所持的意见和态度。
特征是时效快现实性
强、⾯⼴反应迅速、可塑性强。
2、组织形象是关于组织总体状态的舆论,是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反映了公众
的情感和意向。
特征有:客观性、反射性、多⾯性、相对性。
3、组织形象管理通过建⽴,维持和改变组织形象,以求得公众产⽣有利于组
织的情感和意向的活动。
第三节公众⼼理与⾏为
公众⼼理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理与传统相⽐具有明显的变异性、从众性和攀⽐性。
传播的⼼理机制:暗⽰(暗⽰有直接的、间接的、⾃我的、反暗⽰)、模仿和感染是公共关系活动得以实现的三⼤⼼理机制。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节事实性原则
事实性原则是指公共关系⼈员在其⼯作中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尊重客观事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事⾃⼰的⼯作。
1、公共关系要以事实为依据。
2、实事求是地开展公共关系⼯作。
做到⼋个字:真实、客观、公正、
全⾯。
3、依据事实调整组织政策和⾏为。
改正错误,取信于民。
第⼆节互惠互利原则
互惠互利原则不仅仅为维护组织的利益也能平等互利维护公众的利益。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内容有⽬的互惠互利、计划互惠互利、⾏为互惠
互利、效果互惠互利。
第三节全员PR原则
全员PR原则的要求:全体成员都要具有公共关系观念,都来为公共关系⼯作作贡献。
公共关系的动⼒来⾃上层。
全员价值观的培养:认同与归属
公共关系⼯作必须具有整体协调性。
公共关系的⽣命⼒:全体的⽀持和合作。
第四节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播的7C′S原则:
⑴可信性。
⑵归因性。
⑶有效性。
⑷清晰性。
⑸连续性和⼀致性。
⑹多样性。
⑺差异性。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第⼀节⼤众传播媒介的业务与特点
⼀、公共关系传播的三⼤⽀柱:报纸、⼴播、电视。
⼆、⼤众传播媒介的业务:编辑部、⼴告部、发⾏部。
三、电⼦媒介的业务有,新闻节⽬、现场直播节⽬、录制节⽬、对
话节⽬。
四、⼤众传播媒介的共同点:都是⼈体的延伸,有⼴⼤的听众,有
开放性、负有重⼤的社会责任、有时效性、由机电设备复制讯息。
第⼆节新闻敏感与新闻业务
新闻价值是⾜以构成新闻的事实给⼈们带来分量及其对读者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新闻敏感是迅速判断,对隐性新闻事件的认识。
新闻敏感的培养:
1、思维⽅式从封闭到开放。
2、思维⽅式从单⼀型到多向型。
3、思维
⽅式从求同型到求异型。
新闻业务能⼒:
1、⼤环境在本单位的⼩投影。
2、对⼩投影的三分法。
3、抓住投影,⾛出投影。
抓成就后⾯的苦衷、抓正常中的反常、抓过
程中的⽭盾、抓主⾓中的配⾓、抓物变中的⼈变、抓墙外的花⾹与墙
内的花。
第三节创造与借助
利⽤⼤众传媒提⾼组织知名度:
⼀、发挥创造性⑴创造事件。
⑵创造诱因
⼆、借助权威⑴借助社会权威。
⑵借助新闻权威。
⑶借助现场
权威。
产⽣逆反⼼理的传播因素:
1、捏造事实,⽆中⽣有。
2、抓住⼀点,过分渲染。
3、说⾦⾜⾚,说⼈完⼈。
4、细节失实,画蛇添⾜。
第四节公共关系⼴告
公共关系⼴告的⽬的:
1、让更多公众了解本组织。
2、争取公众对本组织的信任。
3、消除公众的误解或成见。
4、赢得良好的社会环境。
5、建⽴与发展合作关系。
6、期望公众接受某种观点。
公共关系⼴告的特点:推销组织、内容是计划经营⽅向、⽬的建⽴信誉扩⼤影响,
提⾼知名度、⼴告选择性强、策划刊登周期长。
公共关系⼴告的⼀般指导思想:
1、明确对象。
2、内容形式吸引⼈。
3、确定传播区域。
4、寻找特⾊。
第五章公共关系⼯作的基本程序
第⼀节调查分析
公共关系的调查的内容: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
2、公众意见的调查。
3、社会环境的调查(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问题、其他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调查)公共关系调查的⽅法:1、⽂献研究。
2、民意测验。
第⼆节制定计划
⼀、确定公共关系⽬标的原则:
1、“有效形象”的原则。
2、⽬标⼀致性原则。
3、⽬标可⾏性原则。
4、⽬标具体性原则。
⼆、制定公共关系计划。
包括项⽬、策略、时机。
第三节活动实施
包括:1、公共关系⼯具的选择。
⼤众传播和⼈际传播。
2、传播界的联络。
发布新闻稿、召开记者会、邀请记者参观。
第四节评估结果
评估的态度有:赞同、反对、中间态度(敌意、偏见、冷漠、⽆知)
⼀个企业可以有三种形象:理想形象、⾃我形象、公众评价形象。
评估的⽅式有:个⼈观察反馈法、⽬标管理法、舆论调查法、内外部监察法。
第六章公共关系⼈员的素质及其培养
第⼀节对公共关系⼈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1、性格特征。
2、知识结构。
3、风度仪表。
4、阅历。
5、智慧。
管理⼈才的知识结构图:
1、“蜘蛛⽹”结构。
2、“帷幕式”结构。
3、“飞机型”结构。
第⼆节对公共关系⼈员的基本技能要求
1、组织能⼒的要求。
2、社交的能⼒。
3、宣传推⼴能⼒的要求。
4、表
达能⼒的要求。
5、应变能⼒的要求。
6、调研能⼒的要求。
对公关⼈员组织能⼒的要求:1、好的思想政策⽔平。
2、计划和决策能⼒。
3、和外部协作的能⼒。
第三节对公关⼈员的品德要求
对公关⼈员的职业道德:
1、以服务全社会和公众作为出发点。
2、诚实可信,实事求是。
3、讲究信⽤。
4、豁达⼤度、礼貌谦虚。
5、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公共关系的基本宗旨:
1、遵守宪法规定的各项原则。
2、遵守地⽅法规。
3、促进物质和精神⽂明和制度⽂明。
4、向社会传播公关要旨,即“真实、公开、民主”。
公关⼈员的个⼈品质:
1、廉洁公开,奉公守法。
2、⾸先为他⼈利益着想,乐于助⼈。
3、坚忍不拔,⼀丝不苟,负责到底。
公共关系⼯作原则:
1、为组织和公众传播真实信息,抵制不真实⾏为。
2、在不损公众利益和公德下,维护委托⼈利益。
3、处理公务时,不隐瞒⾃⼰真实看法,不为第三者私利服务。
4、收费公开明确,不得另获馈赠。
第四节公关⼈员的选拔、培训和考评
招聘的三个过程:1、征聘。
2、测评。
3、筛选。
演讲时应该注意事项:
开场⽩:提纲式、提问式、倒叙式、对⽐式。
结尾:名句式、幽默式、总结式。
组织能⼒的培养的基本⽅法:⑴会议的主持。
⑵活动的筹备。
⑶活动组织者注意
处理事务要坚定、谦和。
公关⼈员的考核评定:
按内容分:成绩和素质(学识、能⼒、职业道德)
公关考核⽅法还有:1、领导臆断法。
2、分项决定法。
3、配对⽐较法。
4、⼯作
标准法。
5、⼈尽其才检核法。
第七章企业管理公共关系
第⼀节企业管理与内部公共关系
早期的企业管理理论:古典学派,⾏为科学学派。
公共关系理论的新贡献:在于不仅注重内部公众之间的平等沟通,还扩展到企业
外部的理论。
企业内部公众: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内部各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企业内部公关的必要性:
1、提⾼企业管理⽔平和⼯作效率。
2、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第⼆节职⼯沟通
职⼯沟通的⽬标:1、促进企业精神的形成,增强内聚⼒。
2、创造最佳⼈事环境。
3、情感交流,融洽⽓氛。
4、动员⼈⼈参加企业的公共关
系⼯作。
职⼯沟通的⽅法:1、编制内部刊物和⿊板报。
2、赠职⼯⼿册。
3、协商对话,
⿎励合理化建议。
4、完善奖励制度,物质和精神的。
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第⼆节股东沟通
股东关系的历史是随股份制的产⽣⽽出现的。
是企业与投资者关系,⼜称“⾦融
公共关系”或“财务公共关系”。
股东沟通的⼯作内容:1、加强与股东的沟通,经常向股东通报企业情况。
2、了
解股东的要求,争取股东的合作。
3、加强与重要的股东的联络。
他们是“舆论
领袖”影响其他的股东。
第⼋章市场营销公共关系
第⼀节市场营销与外部公关
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它⼀⽅⾯帮助销售,同时指导决策。
第⼆节企业与消费者关系
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性:它是由消费者在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皇帝”的位置决
定的。
消费者⼯作的基本⽅法:1、树⽴消费者⾄上意识,塑造为消费者服务的形象。
2、产品是关系的物质基础,服务是关系的重要保证。
3、开展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头、印刷品、视听⼿段)。
第三节企业与供销部门的关系
供销公关的重要性:节省推销费⽤。
2、是企业了解顾客的窗⼝。
3、减少企业的风险。
第四节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社区的关系:指企业与所在地的政府、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居民之间的睦邻关系。
社区与企业的关系:
1、从企业的投⼊看,企业为地⽅提供就业机会。
2、从市场营销⾓度看,社区公众是最稳定贴近的顾客。
3、企业不仅是法⼈,也是重要的“公民”。
社区化:是指企业通过接受、吸取社会⽂化,并以⾃⼰的⾏动反作⽤于社区的规范和准则,从⽽使⾃⼰逐渐为社区公众所承认和接纳,最后达到相互同化,融为⼀体。
第五节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
⼗三⼤重新明确政府对企业的职责是为企业服务并监督。
1、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
2、政府主管部门的特点和职能:指导职能、管理职能、监督职能、协
调职能、服务职能、保卫职能。
3、正确处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⑴统⼀性。
遵守经济法规,接受指导
处理国家和企业关系。
⑵灵活性。
企业可主动向主管提供决策依据。
涉及政府公关的具体内容:
1、及时了解国家经济⼯作计划,收集各级⽂件,分析变动原因,调整经
营策略。
2、了解政府机构设置,⼯作范围,办事程序,经常联系促进办事效率。
3、主动向政府提供信息,通报⽣产情况。
4、遵纪守法,坚决制⽌有损企业形象事件。
5、公关⼈员要经常代表企业参加政府部门活动,听取意见。
参加公益
活动,赢得信赖。
第九章危机处理
第⼀节危机应变
企业的危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段不稳定的时间和不稳定的状态,表现为突发事件严重影响⽣产的正常进⾏,形象受损,甚⾄是企业的⽣存。
危机的征兆:1、遭遇的问题⽇益严重。
2、受到新闻界和政府的监督。
3、影响企业的正常营运。
危害企业及主管的良好形象。
5、最后影响到企业的⽣存。
危机的种类:1、灾变危机。
⾃然和社会⽅⾯。
2、商业信誉危机。
3、经营决策危机。
4、信贷危机。
5、素质危机(竞争⼒差)。
6、形象危机(内部丑闻)。
危机的四个阶段:1、潜伏期。
2、爆发期。
3、后遗症期。
4、解决期。
危机预警的内容:1、应变的⼼理。
要有思想准备。
2、建⽴危机预警系统以及捕捉预兆。
设⽴警报线。
危机应变计划:1、成⽴应变⼩组。
2、拟订计划。
3、举⾏危机模拟训练。
美.菲克形象地把危机应变计划⽐喻为“⼿电筒”。
第⼆节危机处理
控制危机传播的⽅法:
1、向新闻界和公众开放信息传播的通道。
2、确⽴公司发⾔⼈。
3、建⽴⼀个新闻站。
4、控制新闻的⾛向。
5、注意⼀些特殊的发⾔。
危机处理的⼀般程序:
1、辨别危机。
2、控制危机。
3、危机调查。
4、处理危机。
第⼆节形象重建
重建企业形象的⽬标:
1、使家属得到最⼤的安慰和谅解。
2、使怀疑者重新成为忠诚的合作者。
3、使利益受损者重新获得信⼼。
4、吸引新的⽀持者。
重建企业形象的途径:
建⽴有效沟通:1、安排交流活动,形成企业与职⼯合作关系,强⼤凝聚⼒。
2、交流要制度化,以强调企业与职⼯相互依赖关系。
3、特别做好中层管理者的沟通⼯作。
4、企业和职⼯交流必须坦诚。
建⽴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通道。
第⼗章政党公共关系
第⼀节政党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政党公共关系的特点;
1、是研究如何协调、沟通政党组织内部、与社会公众之间、党之间关
系的学问。
2、⽬的是提⾼党组织的信誉,使⼈产⽣依赖感。
3、在⽅式上⼀⽅⾯是靠⼤众传播媒介宣传⾃⼰的政策、⽅针,另⼀⽅
⾯提⾼党员素质,发挥模范作⽤。
4、政党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全体党员,所以是全员公关。
政党公关的必要性:
党内团结⼀致,是党的⽣命⼒量所在,协调党内⼈际关系促进党内团结。
从党群关系看,是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使全国⼈民团结在党的周围。
政党公关的作⽤:
1、团结党群关系,增进感情⽽增强党的凝聚⼒和战⽃⼒。
2、通过公关了解呼声,获得⽀持理解,便于政策的实施。
3、提⾼并维护威望,赢得⽀持。
第⼆节党内公关的内容:
1、发扬民主的原则。
2、发扬批评与⾃我批评的作风。
3、正确处理党内⽃争和内部⽭盾。
第三节党外公关的内容:
1、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沟通党群关系。
2、惩治腐败,端正党风,树⽴良好形象。
3、完善信访制度,重视⼈民来信,加强党群关系。
第⼗⼀章政府公共关系
第⼀节政府公关的发展
1907年,美乔治.克⾥尔成⽴公众咨询委员会,标志政府公关的开始。
政府公关的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政府存在制约能⼒之后产⽣的。
政府公关的特点:⑴⽬标的多维性。
⑵公众的复杂性。
⑶形象的长期性。
⑷⽅法的全⾯性。
第⼆章政府公关的功能
1、维持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
2、树⽴良好政府形象,促进国内政治和谐。
3、保证正确决策,推动政策实⾏。
4、克服官僚主义,提⾼⼯作效率。
5、协调对外关系,维护国家利益。
政府公关的主体分类:⑴政府总体,即每⼈都公关。
⑵政府专门公关部门。
⑶政府⾸脑。
根据政府公关的⽬的分类:⑴常规性公关。
⑵针对性公关。
⑶应急性公关。
第⼆节政府公关的⽅式
1、通过制度建设,疏通交流渠道。
建⽴民主政治,利⽤多渠道,新闻发⾔⼈制
度,对话、
信访制度。
2、同公众直接接触。
下基层了解实情,领导看望群众,参加群众集会
和座谈。
3、同公众的间接接触。
制定政策,书信来往,热线电话。
4、利⽤新闻传播媒体。
维持与新闻界关系。
领导接受采访,利⽤媒体宣
传、介绍。
第三节政治家在公众中的形象塑造
政治家在公众中的形象塑造,最根本的基础是政绩与清廉
领导⼈的“公关”形象设计的注意点:
1、接近⽣活,亲切可信。
2、重视屏幕形象的塑造。
3、遇到困难,及时交底。
4、实事求是地传播政绩。
第⼗⼆章社团公共关系
第⼀节社团公关的必要性
1、组织⾃⾝性质的需要。
2、组织⾃⾝发展的需要。
3、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4、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社团公共关系的特点:
1、群众性。
2、利益性(维护⾃⾝的利益)。
3、包容性(成员存在较⼤的差异)。
4、交叉性(各组织间成员相互交叉)。
社团公共关系的优势:
1、联系⼴泛。
2、信息畅通。
3、⼈才众多。
4、资源丰富。
5、宣传便利。
第⼆节社团公共关系的对象:
内容:
1、争取党和政府的⽀持。
对外原则:对内原则:
2、协调内部公共关系。
1、⾼尚⽬标原则。
1、确定共同奋⽃⽬标。
3、争取其他社会组织配合。
2、良好榜样原则。
2、尊重成员。
4、争取各界公众的⽀持和理解。
3、有益原则。
3、沟通感情。
社团公共关系外部途径:
1、畅通民主对话渠道。
2、运⽤新闻媒介传播组织形象。
3、开展公益、福利事业。
4、建⽴⽹状信息渠道。
5、争取社会赞助。
6、举办展览与陈列活动。
社团公共关系内部途径:
1、⾃控媒介。
2、会议。
3、⾯谈。
4、编写宣传材料。
5、举办各种活动。
⼯会公共关系:共青团公共关系职能:
1、协调与政党关系。
1、发挥团的突击作⽤。
2、沟通各种联系。
2、传播形象,树⽴先进典型。
3、参与咨询决策。
3、参与社会协商对话,建⽴上下沟通桥梁。
4、缓解社会⽭盾。
4、开展丰富活动,增强组织内部团结。
5、处理各种危机。
5、搞好赞助活动,创造活动条件。
6、建设企业⽂化。
妇联公共关系职能:学术团体公共关系特点:
1、提⾼妇⼥形象。
1、社会名流牵头
2、反映妇⼥呼声。
2、专业⼈才集中
3、加强协作联系。
3、信息⼴泛。
4、开展公益福利活动。
4、开展活动灵活。
5、利⽤传播媒介。
学术团体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
1、争取有影响的⼈参加。
2、争取经费赞助。
3、争取各种活动条件。
4、争取共同举办活动。
第⼗三章学校公共关系
第⼀节学校公共关系的任务
1、调查研究,明确学校所处的形势和地位。
2、制定计划,决定学校发展的⽅向与步骤。
3、实施计划,保证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
4、反馈评估,经常检阅公共关系的成果。
学校公共关系的⼯作⽬标:
1、建⽴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2、提⾼⼈才培养素质和科研⽔平。
3、求得各⽅⽀持。
4、履⾏社会职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5、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个和谐与安定的环境。
第⼆节学校公共关系的⼯作范围:
有学校内部与外部公共关系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的两项⼯作:
1、领导要经常向师⽣员⼯通报情况。
2、经常征求师⽣员⼯的办学意见。
学校外部公共关系:
1、政府关系。
2、新闻媒介关系。
3、社区关系。
4、⽣源关系。
5、⽤⼈单位关
系。
6、校友关系。
学校推⼴公共关系主要存在的困难:
1、我国现有教育体制和结构限制。
2、我国的传统观念的某种抵制。
3、对公共关系的误解。
为进⼀步发展公共关系,学校的措施应该采取:
1、将公共关系的建⽴与发展同内部机构改⾰结合起来。
2、主要负责⼈分管公共关系。
3、给予⼀定的⼈、财、物保证。
第⼗四章旅游服务公共关系
开展导游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
1、开展导游公共关系,树⽴良好形象。
2、开展导游公关,促进经济发展。
3、开展导游公关,推动民间交往。
素质:
1、⾼尚的思想品德。
2、⽂明礼貌。
3、渊博的知识。
4、语⾔表达能⼒。
5、独⽴的⼯作能⼒。
导游的公共关系⽅法:
1、关⼼宾客,开展服务性公关。
2、⼴泛交往,进⾏交际性公关。
3、预防事故,搞好防御性。
第⼆节旅游饭店公共关系
公关部在饭店中的地位和作⽤:
1、代表饭店进⾏⼯作。
⼀⽅⾯以主⼈参加活动,另外⼀⽅⾯代表饭店领导处理
内部关系。
2、它的⼯作渗透到饭店经营的全过程。
它的负责⼈地位重要。
饭店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结构类型:分⼤、中、⼩三种。
公关⼈员的内部分⼯:⑴对内关系。
⑵对外关系。
⑶专业技术。
饭店公共关系部的职能:
1、采集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2、传播沟通,提⾼信誉和知名度。
3、教育引导,使⼈⼈重视公共关系。
4、处理杂务,使领导能提⾼⼯作效率。
饭店公共关系的内容:
1、开幕仪式。
2、社交活动。
3、员⼯关系。
第⼗五章国际公共关系
第⼀节国际公共关系概述
国际公共关系是指本国的社会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社会⽂化事务中所遵循的⼀般公共关系原则,针对⼀定范围内国际公众,通过国际间的信息沟通和传播,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1947年美国、加拿⼤,1948年英国公共关系协会成⽴。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
国际公共关系发展迅速的原因:
1、战后的政治稳定。
2、国际贸易的成倍增长。
3、消费⽔平的提⾼。
4、通信事业的发达。
我国⼤⼒发展国际公共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国际公共关系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总之,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国际公共关系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化的交流。
第⼆节国际公共关系活动
的要素可以分为:本国组织、国际组织、沟通和传播
国际公共关系的对象有:
1、国际⾦融及投资公众。
2、外商和本国产品的外国消费公众。
3、外国旅游公众。
国际公共关系的两项业务:
1、收集信息,促进本国组织推销商品和服务,开拓国外市场。
信息有经济变量、
政治因素、社会⽂化环境。
2、提供信息,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本国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推销。
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的特点:
1、双向性。
互利是保证公共关系顺利进⾏的原则之⼀。
2、针对性。
语⾔、风俗、⽣活⽅式和宗教信仰的差别,注意区别对待,灵活制
订不同策略。
国际公共关系通过下列渠道进⾏沟通和传播的:
1、国际⼤众传播媒介。
2、国际公共关系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
3、本国驻外机构,⼤使馆和领事馆的商务处。
4、国内的外资伙伴。
5、本国在国外的杰出移民后裔或有影响⼒的侨民组织。
6、地⽅性的商品和服务宣传资料。
第三节成功的国际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法国⽩兰地打进美国市场,说明了在国际公共关系中收集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公关⽅案的重要性。
此案例分析:1、⼤量收集美国信息。
2、⽅案新颖独到。
3、酒和友谊联系,缩⼩⼼理差距。
“长城饭店”⾛向世界的经历表明,1、努⼒运⽤国际沟通和传播媒介来扩⼤宣传效果对旅游服务业的成功起着关键作⽤,2、当然,公关⼈员必须牢记“最⼩费⽤,最⼤效果”的原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