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①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②英德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③英德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 ④德奥间进行的王朝战争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一战的背景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列强之间围绕着殖民地和霸权之间的斗争,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B正确;德奥间进行的王朝战争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④不正确,排除ACD。
【点睛】材料“英国既……又……"的结构表明前后同等重要,是并列关系,故考虑选项时一定要选择最全面的。
5。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然而日本也不是一无所获,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 英日同盟解散后形成了美英日法四国同盟
B。 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C。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水域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4。 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维护欧洲势力均衡,三国共同主宰世界
B。 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大陆
C。 利用法美矛盾,谋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D。 维护欧洲安全,阻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是为维护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是因为害怕欧洲大陆失去均势,故选B。英国是想要维护其自身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不想三国共同主宰世界,排除A;维护世界霸主地位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就是英国最大的国家利益,C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D项只能反映英国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的原因,不够全面,排除。
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0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 和冲突加剧,乃至爆发战争。以下史实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的是
10. 1918年法国的领导人这样说道:“我只有一句话,我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义,对回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表示—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法兰西的敬意”。实现这一“回归"的条约是
A。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和约》
C。 《四国条约》
D. 《五国海军协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之一就是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德国,故B符合题意;《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是1921年在华盛顿签订的,表面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实际是要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与阿尔萨斯与洛林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主要内容是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区域岛屿的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 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吨位比例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教育了各国人民,和平和进步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加速了第三地科技革命的到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二战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⑤错误,故选B,排除ACD项.
8.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2。 一战前某国外长叫嚣:“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满足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这里的“我们”应该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俄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一战前”、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可知该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国应该是德国,故选C项;英国、美国和俄国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当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故排除A、B、D项。
D。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他国正式承认
【答案】D
【解析】
【详解】1921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但《四国条约》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故D正确;材料强调“日本也不是一无所获”,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强调“日本也不是一无所获”,强调的是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得的利益,B是美国的目的,排除;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四国条约》限制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C错误。
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和约的签订,带来了一战后的“和平”;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英、法、德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故B项符合题意;《四国条约》是美、英、日、法四国在1921年签订的,不涉及德国,排除AC;《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排除D项。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二战
①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②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④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局面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②正确;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逐渐进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两极格局,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局面,④正确,故B选项正确;二战并没有消除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①错误,故A、D选项错误;二战之后世界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并不是帝国主义在世界殖民统治的终结,③错误,故C选项错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德国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故选A。
13.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14年6月塞尔维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
日本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地位
C
近卫文麿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D
“海狮计划"被迫不定期推迟
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A. A
B。 B
C. C
15. 对于《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 中国是国联 参加国
C.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D. 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英美与日本侵华问题上的矛盾.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正是为了遏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所以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3。 《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这规定
A. 使德国及同盟国得到应有的惩罚
B. 使德国受到最大限度制裁和宰割
C. 明显有“成王败寇"的特点
D. 是最公正的战争判决书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战胜国将全部战争罪责推到战败国的头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带有明显的“成王败寇”的特点,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排除。
14。 张伯伦(时任英国首相)在1938年9月 演说中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是指哪两个条约的签订
A. 《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B。 《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C. 《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D。 《慕尼黑协定》、《大西洋宪章》
11. 丘吉尔就这一危机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之下被分割,这无异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的危机是指
A。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 1937年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
C。 1938年慕尼黑协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下列英法美采取的哪些政策事实上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①英法控制的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
②实施经济制裁却把石油等战略物质未列入禁运范围
③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供意军使用
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英法控制的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这是站在了被侵略者一方,故并没有因此助长意大利的侵略气焰,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在经济制裁时没有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等于意大利依然可以得到相关的战略物资,苏伊士运河照样供意军使用则方便了其调动和运输军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使得意大利法西斯势力能够得到德国或者日本的支持,故②③④都会助长其侵略气焰,故选C.
考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点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到19世纪末,新起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超过了法国,接着又超过了英国。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考点: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英、德 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斗争最激烈
B. 英、德矛盾的发展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
C。 英、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 英、德关系的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0年9月, 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故D符合题意;1914年6月,波斯尼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A不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美国与英国处于同等地位,英国海上优势丧失,同时日本海军的扩大被限制,故B不符合题意;1936年“二二六”兵变以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下,广田弘毅出任内阁首相,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D。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涉及到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之下不得不进行妥协,反映的是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的“被分割”,排除;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中的“捷克斯洛伐克”不符,排除.
①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②英德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③英德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 ④德奥间进行的王朝战争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一战的背景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列强之间围绕着殖民地和霸权之间的斗争,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B正确;德奥间进行的王朝战争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④不正确,排除ACD。
【点睛】材料“英国既……又……"的结构表明前后同等重要,是并列关系,故考虑选项时一定要选择最全面的。
5。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然而日本也不是一无所获,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 英日同盟解散后形成了美英日法四国同盟
B。 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C。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水域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4。 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维护欧洲势力均衡,三国共同主宰世界
B。 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大陆
C。 利用法美矛盾,谋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D。 维护欧洲安全,阻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是为维护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是因为害怕欧洲大陆失去均势,故选B。英国是想要维护其自身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不想三国共同主宰世界,排除A;维护世界霸主地位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就是英国最大的国家利益,C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D项只能反映英国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的原因,不够全面,排除。
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0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 和冲突加剧,乃至爆发战争。以下史实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的是
10. 1918年法国的领导人这样说道:“我只有一句话,我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义,对回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表示—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法兰西的敬意”。实现这一“回归"的条约是
A。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和约》
C。 《四国条约》
D. 《五国海军协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之一就是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德国,故B符合题意;《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是1921年在华盛顿签订的,表面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实际是要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与阿尔萨斯与洛林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主要内容是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区域岛屿的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 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吨位比例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教育了各国人民,和平和进步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加速了第三地科技革命的到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二战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⑤错误,故选B,排除ACD项.
8.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2。 一战前某国外长叫嚣:“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满足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这里的“我们”应该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俄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一战前”、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可知该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国应该是德国,故选C项;英国、美国和俄国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当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故排除A、B、D项。
D。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他国正式承认
【答案】D
【解析】
【详解】1921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但《四国条约》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故D正确;材料强调“日本也不是一无所获”,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强调“日本也不是一无所获”,强调的是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得的利益,B是美国的目的,排除;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四国条约》限制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C错误。
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和约的签订,带来了一战后的“和平”;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英、法、德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故B项符合题意;《四国条约》是美、英、日、法四国在1921年签订的,不涉及德国,排除AC;《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排除D项。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二战
①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②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④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局面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②正确;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逐渐进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两极格局,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局面,④正确,故B选项正确;二战并没有消除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①错误,故A、D选项错误;二战之后世界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并不是帝国主义在世界殖民统治的终结,③错误,故C选项错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德国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故选A。
13.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14年6月塞尔维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
日本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地位
C
近卫文麿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D
“海狮计划"被迫不定期推迟
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A. A
B。 B
C. C
15. 对于《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 中国是国联 参加国
C.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D. 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英美与日本侵华问题上的矛盾.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正是为了遏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所以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3。 《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这规定
A. 使德国及同盟国得到应有的惩罚
B. 使德国受到最大限度制裁和宰割
C. 明显有“成王败寇"的特点
D. 是最公正的战争判决书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战胜国将全部战争罪责推到战败国的头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带有明显的“成王败寇”的特点,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排除。
14。 张伯伦(时任英国首相)在1938年9月 演说中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是指哪两个条约的签订
A. 《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B。 《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C. 《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D。 《慕尼黑协定》、《大西洋宪章》
11. 丘吉尔就这一危机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之下被分割,这无异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的危机是指
A。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 1937年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
C。 1938年慕尼黑协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下列英法美采取的哪些政策事实上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①英法控制的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
②实施经济制裁却把石油等战略物质未列入禁运范围
③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供意军使用
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英法控制的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这是站在了被侵略者一方,故并没有因此助长意大利的侵略气焰,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在经济制裁时没有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等于意大利依然可以得到相关的战略物资,苏伊士运河照样供意军使用则方便了其调动和运输军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使得意大利法西斯势力能够得到德国或者日本的支持,故②③④都会助长其侵略气焰,故选C.
考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点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到19世纪末,新起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超过了法国,接着又超过了英国。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考点: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英、德 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斗争最激烈
B. 英、德矛盾的发展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
C。 英、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 英、德关系的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0年9月, 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故D符合题意;1914年6月,波斯尼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A不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美国与英国处于同等地位,英国海上优势丧失,同时日本海军的扩大被限制,故B不符合题意;1936年“二二六”兵变以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下,广田弘毅出任内阁首相,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D。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涉及到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之下不得不进行妥协,反映的是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的“被分割”,排除;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中的“捷克斯洛伐克”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