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情调研2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学情调研2
命题人:李睿审题人:李颖颖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依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4分)
文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加缪说:“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文学使我们活得更多。
”文学让我们插上想象之翼,飞过yū泥险滩;让我们感受喜怒嗔.痴,体会多样情感;让我们丰富自身阅历,装shì平凡生活。
让我们驾文学之舟,做自己人生的duò手吧!
(1)yū()泥(2)喜怒嗔.痴()(3)装shì()(4)duò()手
2.古诗文默写(8分)
一篇诗文,方寸大小;一阙佳词,寥寥数行。
反复吟诵中,潜藏在诗词里的内蕴情致流入心田:面对义与利的冲突,孟子高声放言:“①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酒入愁肠,思念满溢,然功业未成,回乡无期,范仲淹以“②________,③________”(《渔家傲·秋思》)诉说将士们的矛盾心理;苏轼箭指西夏,以“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杀敌报国之志;秋瑾疾呼“⑦________,⑧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谐音双关是双关修辞的一种类型,即利用字音相同、相近而字义不同的条件形成双关,构成双重语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语言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还需要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适度的规范和引导,营造和谐的语言环境。
①谐音双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在汉魏诗歌中有大量的例子
②谐音双关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普遍,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③这种修辞能让表达生动有趣,让人们产生语音和与此相关的语义联想,激发跳跃性思维
④在唐宋以来的通俗文学中也比较多见
⑤谐音双关如今常见于宣传活动、民俗节庆活动等语境中,如“吉庆有鱼(余)”“牛(扭)转乾坤”“大展宏兔(图)”等
A.①④⑤③②B.③①④⑤②C.③①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
到了郑州,没有什么问题是一句“中”解决不了的。
一声“中”,是认可,是赞美!透着干脆,透着信任,透着不矫情。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4~5小题。
(共7分)
【材料一】郑州是高原到平原的咽喉,它左拥嵩山,右抱黄河,头戴太行,步履秦岭。
黄河说:“有养分,郑州先吃”,嵩山说:“有水汽,我来聚拢!”。
测量出“天地之中”的周公测景台在郑州登封,龙山文化在这里走向巅峰,大禹在这里定都。
郑州商城发掘的城墙、水渠与青铜器,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往昔的繁华和至今繁荣的秘密。
郑州1282万常住人口卷起1.29万亿生产总值。
郑州设
有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由贸易实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不仅聚集着全国各地的资源,也是新经济的试验田。
【材料二】
【材料三】
4.根据前两则材料分析,为什么说郑州是一座来了都说“中”的城市?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原因。
(4分)
5.材料三为郑州地铁标识,请你说说它主体图形构思的妙处。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共16分)
推开那扇窗
①小区保安王刚接受一对中年夫妇的委托,每天关注一下他们家的窗户。
这个家里住着他们上了岁数的老爷子,夫妇二人怕独居的老人出问题,就请王刚每天留意一下,窗户推开表示平安,反之则马上联系他们。
②王刚觉得每天看看窗户,也不算多费神,就应承下来。
可一个月刚过,那对夫妇却发来2000元的微信红包,说是照看他们父亲的酬劳,而且今后每个月都会支付。
王刚想拒收,可对方更执着:“如果你不收下,我们担心你对我们父亲的关心会打折扣。
我们是真心感谢你在一定程度上替我们照顾了父亲,请你一定不要推辞。
”王刚想了想,暂时也找不到回绝的办法,就给这对夫妇回了一个笑脸。
③时间一天天过去。
这一天,王刚突然发现,那扇定时推开的窗户失约了,他来不及细想,马上微信通知中年夫妇,不巧这二人正在外地出差,赶回来是不可能的,他们告诉了王刚智能锁的密码,请他马上进去帮忙查看。
④王刚按照中年夫妇提供的密码打开了门。
让人意外的是,老人身体如常,正在阳台上费力地揉一大团泥巴。
已是冬天,窗外寒风凛冽;老人双手冻得通红,却很专注地揉着泥巴,甚至对王刚的突然出现也不惊讶。
(5)王刚连忙解释:“老人家,您今天没有开窗,您儿子儿媳很担心,特意让我来看看。
”
(6)老人说:“担心什么呢,我没啥事儿。
”
(7)王刚说:“儿女们特别担心您。
这么冷的天,您还揉泥巴,揉来干什么呢?”
(8)老人说:“人活着,得找活着的事干。
我心里总想着从前,想着我们班牺牲的战友,我想做点事纪念他们。
我小时候喜欢捏泥人,现在就想把牺牲的战友一一捏成像,让他们重新活在我的面前。
”
⑨老人把王刚带到书房,在一个书柜里,摆放着七尊泥巴捏成的军人塑像,有挺立站岗的,有持枪射击的,有往前冲锋的,还有投掷手榴弹的……总之七尊塑像形态各异,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军人风姿。
⑩老人指着“他们”说:“他们都是我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我们一个班,十个人,一场阻击战下来,牺牲了八个,包括班长。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一直活在我心里,我已经塑了七个牺牲战友的泥像,还差一个正在做的,就是我们班长,我还没想好如何去展现他!”
⑪王刚听到这儿,连忙退后两步,对老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王刚说:“老人家,我也当过兵,但您是老兵,请允许我在这儿,向您和您的战友,敬礼!另外我还想请您,每天按时开窗,您保持健康,我们才放心!”
⑫从这之后,老人每天定时开窗,王刚每天察看,彼此间成了一种默契。
可过了一阵,问题又来了,老人开着的窗户有两天只开不关,这又让王刚作难了:大冬天的,晚上不关窗,也不正常啊。
⑬想到这里,王刚立刻
..用上次记下的密码打开了门。
进
..来到老人家门前,敲门没人应,他立刻
门一看,老人躺在床上,因为感冒发烧,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喝了。
王刚急切问道:“您生病了,为什么还一直推开窗户呢?”
⑭老人________地说:“又不是什么大病,推开窗,就是不想让你们担心呢!”
⑮王刚见老人精神不振,立马呼来了“120”,把老人接到医院,一查,已经是肺炎。
不过因为送得及时,治疗几天,老人已无大碍。
老人的儿女也立马赶到医院,精神好转的父亲却告诉他们,此刻他想见一个人,就是保安王刚。
⑯老人说:“其实我要感谢王刚,上次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给了我启发。
我刚进部队时,班长第一次带我,也是对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要我一生都要有军人的骨气,不管战场上还是战场下,都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
王刚那次敬礼,让我想到了班长,我要为他塑造一尊军人行标准军礼的塑像!”
⑰几天后,老人出院,刚回到家,发现新安装的暖气片让整个屋子像春天一样温暖起来。
老人扭头问儿子:“住了两周医院,你们啥时候把暖气片安上了?”
⑱儿子也奇怪:“听工人说,不是您让安装的吗?”
⑲说到这儿,儿子悟出点什么,急忙打开微信询问。
果然王刚回道:“你们每个月打给我2000元,退还你们又不行,我就寻思着要用这笔钱为老人做点什么。
他和小区的许多老人一样,为社会奉献了一辈子,作为后辈,我们也理应让他们享受越来越美好的晚年生活!”
⑳老人一听,抓过儿子的手机说:“好好好,等我把班长的塑像做好,我要把你请来,让我们老少军人一起,为创造今天幸福生活而流血牺牲的军人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㉑王刚一个劲应承:“也希望您记住推开那扇窗,让我们一起见证美好幸福的每一天!”
(作者:杨力。
有删改)6.小说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又一一解除悬念,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
(4分)
7.阅读下面语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想到这里,王刚立刻来到老人家门前,敲门没人应,他立刻用上次记下的密码打开了门。
(连用两个“立刻”有何表达效果?)(2分)
(2)老人地说:“又不是什么大病,推开窗,就是不想让你们担心呢!”(联系上下文语境,在横线上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或短语,并说明理由。
)(2分)
8.文章第⑧~⑩段是如何表现老人对战友的怀念的?请结合内容分析。
(4分)
9.读完这篇小说,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责任、温暖、致敬。
请结合内容和主旨,围绕其中一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
(共11分)
【文本一】
①为什么文言文学习要以诵读为主?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培养语感。
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
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
②语感是人皆有之,只是有优劣强弱之分。
最初的语感表现在辨声知意上,例如幼儿听大人说话能辨声而又心知其意,即有了语感,但这是不完全的,待到幼儿经过千百次重复,逐渐熟悉了某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并能自由地按照这样的方式和习惯来进行表达,这才有了比较完全的语感。
这一过程说明:语感的培养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才是说。
古人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们在“活”的语境中之所以能较快地学好另一种语言,首先是因为听得多的缘故。
③但是现在人们生活中已经不再用文言文交流了,也就无从听到,也就没有“活”的语境了。
那怎么办呢?文言文较强的可读性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诵读。
因为十几个、几十个人一起诵读,每天都读上二三十分钟,读给自己听,又听他人读,就创造出了课堂上的“活”的语境。
读得多了,许多词语、句、篇都成了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个部分,对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定能逐步熟悉起来,语感也会越来越完全了。
可见,学文言文非诵读不可。
④也许有人不同意上面的说法。
在他们看来文白对译和语法分析可使学生迅速了解文意,并掌握造句的规律,一通百通,这本身就包含着语感的培养,用不着加强诵读。
这动机自然是好的,然而理论脱离实际,因为他们忽略了初学者的心态和接受能力。
译几个难句固属必要,但通篇一句不落地译了出来,往往使初学者“得鱼忘筌”,把注意力倾注在译文上。
而讲所谓“动宾倒置”,“定语后置”,“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类的规则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讲曲式结构和共鸣原理一样,只能使初学者如坠雾中。
因为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不熟悉具体语言现象,即使你讲得正确无误,学生也未必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实际运用。
老实说,要融会贯通上面那些术语不仅需要几十篇文言文作基础,甚至还需要一点外文常识。
这样来教文言文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对培养语感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⑤诵读,才是学习文言文的正确途径。
(作者:张必锟。
有删改)【文本二】
语感作为直觉思维,能够帮人们在语言活动中直接迅速地获取结论,但却通常不能使人们清晰地意识到获取结论过程中所需要的原理,方法,规律等因素。
语文的学习更多要依靠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以及大量的语文知识和有关的经验、理论。
同时渊博的语文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娴熟的语言实践方法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
如果语文是一座大厦,那么它们才是这座高楼大厦的材料和地基。
可见,语感并不是语文学习的本质和核心。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第①段画横线处的语句强调了语感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B.文本一第②段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论证了最初的语感表现在辨声知意上,而且语感培
养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才是说。
C.文本一认为,要将“动宾倒置”,“定语后置”,“取消句子独立性”等术语融会贯通,不仅需要几十篇文言文做基础,还需要一些外文常识。
D.文本二认为,语感作为直觉思维,在获取结论的过程中,会干扰人们对原理、方法、规律等因素的意识。
11.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
请结合文本一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句具体分析。
(4分)
12.小语同学认为要想学好文言文,只需要加强诵读就可以。
小文同学不认同这种观点。
请你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为小文寻找依据。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
(共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①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②,削荆③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④以照。
观书有合意处,书其衣,以记其事。
同学者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节选自《拾遗记》)【注】①笈:书箱。
②庵:茅草小屋。
③荆:一种有刺的灌木。
④蒿:野草。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15.甲文段中作者写同舍生有什么用意?(3分)
16.宋濂和任末有什么相同的品质?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7~18题。
(共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7.下面诗句与“可怜白发生”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B.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18.“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霍松林对“醉里挑灯看剑”的点评,请你结合上述点评谈谈对这句词的理解。
(2分)
四、名著阅读(4分)
19.“高光时刻”可以理解为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瞬间。
请从以下所给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叙述这一形象的高光时刻。
(4分)
①鲁智深(《水浒传》)②武松(《水浒传》)
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高光时刻”是大闹天宫。
孙悟空镜毁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偷太上老君的金丹后,返回花果山。
玉帝暴怒,将他捉回,交战中被骗至炼丹炉,不但没有烧死,反而使他神力无比。
孙悟空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玉帝请来如来佛祖才将他压在五行山下。
孙悟空反抗天庭,不畏强权,可亲可佩。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手不仅仅是肢体的一部分,它也是我们身体和精神之间的桥梁。
(1)手,伸出是温暖的帮助,高擎是放飞的希望,紧握是奋斗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放开是释怀的通达……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回忆和感悟?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有人说:“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有时,放弃看似是舍,实为得。
适时的放手能让你更从容、更开阔、更睿智。
这段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学情调研2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1.(1)淤(2)chēn(3)饰(4)舵(每空1分,共4分)
2.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西北望⑥射天狼
⑦算平生肝胆⑧因人常热(每空1分,共8分)
3.B(3分)
4.郑州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或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每点1分,共4分)5.郑州地铁标志构思巧妙。
标识以轨道形态构成的“中”字(1分),喻示郑州地处中原,从古至今都是华夏的“天地之中”,“中”也表达了对郑州地铁的认可;(任意写其中一个寓意,1分)“中”字形态的运行轨道,彰显郑州地铁四通八达(1分)。
(共3分)
二、现代文阅读
6.①独居老人失约未开窗,异于寻常;②老人为曾经牺牲的战友一一捏泥像,纪念他们;③老人生病卧床不起,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一直开着窗;④王刚用中年夫妇之前每个月给的报酬给老人装上了暖气,让老人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每条1分,共4分)
7.(1)“立刻”是马上的意思,连用两个“立刻”,形象地写出王刚对老人的担心,突出他尽职尽责、关爱他人的形象。
(2分)
(2)示例一:虚弱。
因为老人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喝,身患肺炎,此时身体比较虚弱;
示例二:故作轻松。
“故作轻松”一词和老人不想别人为他担心的心境吻合。
(补充合适的词语1分,说明理由1分,共2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
8.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通过“我心里总想着从前,想着我们班牺牲的战友,我想做点事纪念他们”“他们一直活在我心里”等老人的语言描写,直接表达他对战友的怀念;侧面描写:文中第⑨细致描写了七尊形态各异的塑像,展现老人战友的大无畏军人风姿,侧面表现老人泥塑时的用心,突出他对战友的怀念。
(每个方面2分,共4分)
9.“责任”示例:中年夫妇担心独居老人的安危,拜托王刚照顾。
在老人生病时第一时间到达医院照看,承担起了作为子女照顾父母的责任;王刚受夫妇之托,就用心关注老人动态,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老人为牺牲的战友塑像,不忘军人职责。
本文通过这些内容赞美了承担责任,尽职尽责,时刻谨记责任的美好品质。
“温暖”示例:子女对老人的担心关心、王刚对老人的关注照顾、老人对子女的心疼理解,老人对战友的怀念致敬,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文本通过这些内容,歌颂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温暖的美好情谊。
“致敬”示例:老人曾因军礼而受班长教育,努力成为真正的军人,年老后,用心制作塑像表达对牺牲战友的致敬;王刚用军礼向老人及他的战友致敬;老人准备和王刚一起向为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军人们致敬。
本文通过这些致敬歌颂了军人的优良品质,对这种精神品质代代相传加以赞美。
(内容2分,主旨2分,共4分)
10.D(3分)
11.第②段论述人们在“活”的语境中,因为听得多,所以能较快学好另一种语言,第③段开头,用“但是”一词,引出现在学习文言文没有“活”的语境的困境;接着用“那怎么办呢?”这一问句引出解决办法——诵读。
之后用“因为”引领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的原因,进一步推进论证。
最后用“可见”得出结论:学文言非诵读不可。
(4分)
12.加强诵读的确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有益于文言文的学习。
(1分)但是想要学好文言文,不能只依靠诵读,还要依靠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以及大量的语文知识和有关的经验、理论(2分)。
只有将这些结合,才能学好文言文。
(1分)
三、古诗文阅读
13.(1)两次(2)①(3)交换(每空1分,共3分)
14.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
(3分)
15.写同舍生豪华的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作者认真求学、以学为乐的精
神以及内心的充实与强大(2分)。
(共3分)
16.勤奋好学,不怕困难(2分)。
宋濂“余幼时即嗜学”,不畏天寒,勤奋抄书、不畏艰辛涉远求师;任末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勤奋苦读,克服困难,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以星月、燃野草来照明读书(2分)。
(共4分)
17.C(2分)
18.“挑、看”两个无言的动作,描绘了词人在夜里醉酒后挑亮灯芯看宝剑的画面,展现了词人内心渴望早日奔赴战场杀敌的急切心情。
(共2分)
四、名著阅读
19.示例一:鲁智深的高光时刻是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在酒楼上听到有人啼哭,得知金家父女被恶霸郑屠欺压,于是资助金家父女银两,助其离开酒楼;三次戏耍郑屠,激怒他找借口教训他,最终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逃走。
鲁智深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可敬可佩。
示例二:武松的高光时刻是景阳冈打虎。
武松在景阳冈连喝十几碗酒后,醉卧一块大青石上睡觉,遇到一只猛虎,在棒子打折后,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几十拳后,将老虎打死。
武松勇猛刚强,令人佩服。
(其他事件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参照中考作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