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扇子的历史沿革和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扇
——浅述扇子的历史沿革和制作工艺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zhǔ)尾斑非疋(pǐ),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首《白羽扇》将扇子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抒发出了自己如扇子般素洁高雅的情怀。

扇子为引风纳凉、遮日蔽尘之物,汉代曾名之为“障翳”。

其历史悠久,根源可上溯至三皇五帝时期;文化底蕴丰富,古往今来以扇为题、传情达意的诗词书画作品举不胜举;分支品种繁多,光越扇就分纸折扇、草编团扇、绢扇、挂扇四大类;制作工艺复杂,集造型、雕刻、镶嵌、装裱、上漆、铲贴、手绘、刺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

扇子作为中华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多姿的一页,也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本片将简述以中国传统扇子为背景的历史故事,侧重介绍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收藏方法。

扇子简史
据传说黄帝时代已有“五明扇”,如考古确凿,扇之历史约有5000年以上了。

在公元300年前后,中国就有关于扇子的记载。

目前所见最早实物扇为春秋战国的扇子,系1982年3月出土于湖北沙洋县十里铺镇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之竹扇。

其扇形如古代之单边门扇,有如今之菜刀形。

该扇距今已逾2000年以上,制作之精良,工艺之完美,已令人叹服,可见所传黄帝时代既有扇制,并非捕风捉影。

古代皇帝用长柄大扇显示他们尊贵的地位。

纨(wán)扇的扇面是用丝绸做的,它的出现晚于羽毛扇,流行于汉唐。

在唐代流传下来的图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手拿纨扇的古代美女。

羽扇和纨扇都不能折合,使用并不方便,故汉代名之为“障翳”。

汉代之扇形多为门扇形,但亦有纸扇出现。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位于绍兴城东北的蕺山脚下的老媪书六角扇。

王羲之为我国古代书圣,他的字在当时就为人所重,字值千金,许多人以能得到王字为莫大荣耀,所以传出了很多翰墨如宝的趣闻韵事,其中一则即为“题扇赠老姥”。

《晋书.王羲之传》本传载:“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竟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

扇子有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题词,不一会便销售一空。

以后就把这座桥名之为“题扇桥”。

这便是绍兴“题扇桥”与“躲婆弄”两处名胜之来历。

可见,其时扇形已多。

从汉代《怨歌行》中“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诗句来看,其时不仅有门扇形扇,且已出现团扇(纸扇)。

团扇之兴,或在南北朝之际,而盛于隋唐时代。

此可从大量古代壁画、绢画、出土文物及诗文记载上证之。

大约在北宋(960-1127 )时期有了折扇,但并不流行。

到了明代(1368-1644 )才开始大量使用。

而今世多见之折扇,则系从宋初由日本和朝鲜(高丽)传入,而盛行于明代。

于是,元、明、清折扇扇艺蔚成风气,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或书或画,集欣赏与实用于一体,渐成传统文化之奇珍异宝,为世人所重。

扇画之盛,首推两宋。

宋代尚文息武,故画学灿烂。

今日可见之宋代
扇画多为团扇,水墨丹青,雅韵欲流,山水、人物、花鸟俱臻佳境。

至明清,扇画几至泛滥,名流庸手争相为之,目不暇接矣。

逮至民国,以迄今日,人们于扇上书画仍热爱不减,或缘于其形制之玲珑而易收藏,或因乎其工艺精美而可把玩,至若名家书画之扇,则尤受宝爱珍藏。

言之有趣,后世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之折扇,原称为撒扇,其流入之初,曾被认为是下贱之物。

甚至在明代永乐年前,“惟妓女用撒扇”。

是永乐皇帝朱棣垂青于折扇,赏赐众臣,始获推广的。

看来,雅俗嬗变,个中有许多消息让人寒碜。

自明代中晚期后,折叠扇已风靡一时,大有取代团扇之势矣。

折扇的扇骨多为竹制,也有用红木、檀香木或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的。

折扇不仅实用而且是一种艺术品。

扇骨上可以刻书画,供人欣赏。

.若为名家制作,更为珍贵。

扇面上往往有画,我国的古代图画中,扇面画占有一定的地位。

名扇面也常有书法家的笔墨,常常是一个画家作画,一个诗人作诗,书画并重。

扇之形制概不外柄扇与折扇二类,其质地则竹、羽、纸、罗、绢、蒲、象牙等皆有。

若以今日眼光视之,又不妨分为工艺扇与书画扇二类。

工艺扇美在工艺,书画扇贵在书画,虽同为欣赏,但所欣赏之内容不同。

若扇骨工艺与书画艺术双美并臻,堪称完璧。

自民国以来,名流显要,文人墨客,士农工商,任何阶层均有嗜扇艺者,扇艺几乎已成中国人实用与欣赏之日常物。

在艺术界,虽然仍大量沿用传统工艺所制之成扇作书作画,然而更多的是采用其形式而不再用成扇作书画,直接在裁成团扇或折扇形式之宣纸上作书画,日渐成为风气,可见,利用扇面形式创作和欣赏书画艺术,已是普遍之事实。

如此,则艺术之欣赏功能已跃然而上,而其实用功能则日渐退居其次矣。

扇面书画,历代佳构如林,从两宋团扇以至明清折扇,从马远以至齐白石,工笔写意、白描泼彩、丹青水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莫不荟萃于盈尺之扇面上,予人以美的享受。

其赏心悦目处,又岂限于形制之细小乎?扇面作品,主要是采用团扇和折扇这两种传统表现样式,手法多样,风格不一。

在我国舞台上,扇子也是不可缺少的。

传统戏剧使用扇子的节目很多,起到增添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现代舞蹈也有利用扇子的,如大家熟悉的扇子舞、花鼓舞等。

还有用扇子作为强身健体的器械,如深受中老年喜爱的“太极功夫扇”等等。

扇子还是一种很好的礼物。

在城市里一般都有专卖扇子的商店。

在那里有价格非常便宜的纸扇,也有价钱昂贵的工艺扇。

纸扇是夏天人们出门旅行的必需品。

工艺扇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

所以不仅春夏季节进出扇店的人很多,就是到了秋冬季节也仍然有不少人在购买扇子,作为送礼的精品。

扇子的种类多,用途广。

从古到今,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开发。

现在,苏州的檀香扇、杭州的绢扇、绍兴的黑纸扇,湖州的羽毛扇等更因其质优形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看来,古老的扇子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走出人们的生活。

扇骨探源
明代盛行金面扇,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

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

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影像。

任何一把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

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换折扇欣赏品评。

倘若扇骨出奇,扇面出自名人之手,便会得到恭维称道。

所以,那时的一些文人墨
客乃至官宦决不敢轻易使用劣扇,免得被人瞧不起。

那时有专门的扇庄,经营各种扇子,并有多种服务。

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

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子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是满足不了的了,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骨的行列。

其实在折扇未出现之前,团扇,柄扇的扇柄装饰已开始有了豪华型。

如柄扇一般是竹木柄,这种材料俯拾即是。

但发展到后来,那些王公贵族使用的扇子,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象牙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样的扇柄所使用的材质可以说已是登峰造极。

然而,明清以后的折扇扇骨的豪华高雅程度不仅可与之并驾齐驱,甚至在工艺制作方面已大大超过以往。

首先,折扇扇骨在用竹方面可以说是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如斑竹、棕竹、湘妃竹、梅鹿竹、桃丝竹、芝麻竹、罗汉竹等。

在木质上,最初使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了扇骨上。

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鉄、珍珠玛瑙也都用在了扇骨上。

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

这还不算,扇骨运用了雕刻工艺的全部手段,在中国书画,民俗吉祥图案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使得这个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呈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色彩,并以独具的魅力辉映艺坛。

制作扇骨的材质大致可用“竹木牙角”四字概括。

竹为扇骨的首选之材,竹子在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

品种繁多,约250余种。

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柔韧性强,富有弹性,易于雕刻等特性,逐渐取代木制扇骨,成为制骨材质中的主流。

扇骨涉及的竹子种类较多,择其要介绍如下:
玉竹扇骨最常见的竹材便是玉竹。

所谓玉竹即是毛竹,毛竹是我国用途最广、利用价值最大的经济竹种,集材用、食用、观赏、药用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造纸、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以及城乡绿化等各个领域。

誉享海内外的绍兴“毛全本”黑纸扇就是以玉竹为扇骨材料的。

玉竹是带竹青的毛竹,而以陈竹为贵,因竹子经加工后洁净呈清白色,所以称之为玉竹,用太阳光晒成象牙白色的玉竹制作的扇骨雅称全玉扇骨。

想找上好的竹材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绍兴南部会稽山,因其土沃而竹壮。

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六年龄的竹子为佳。

采伐时还要注意季节入冬为宜,因为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收而少虫蛀。

做扇骨的竹材很讲究外皮,所谓的“货卖一张皮”,在这一点上很适用竹材。

譬如竹材自未干透之前,表皮清筠不能有丝毫损伤,有一点擦痕就如美人面上有疤,所以,扇骨艺人常自己亲入山中竹林精挑细选,选好后截成小段,用纸包好携运出山。

玉竹之所以莹透如玉,除选材精心外,尚需要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

即使同一产地的竹子,不经过细细的水磨打光,也不会有灵透光熟之感。

所以,我们常见的扇骨中,而有的则是蛀、笨、愚、鲁、粗糙不忍睹,这其中就有一个选材和加工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钱一分货。

油竹毛竹经过水磨打光,揩磨擦蜡,然后光泽焕生,此即为玉竹。

而毛竹经过油炸加工成为褐色如旧竹者,称为油竹。

油竹扇骨色调沉重,给人以浑厚凝重之感。

近年来仿古之风尢盛,油竹扇骨有热销之势。

但就扇骨的品位而言,玉竹之冰清玉洁更为文人雅士青昧,油竹扇骨的颜色虽然似旧扇骨,但细观,怎比得上那年深日久、经过手抚掌磨的包浆来得自然典雅,故而,油竹扇骨从民国时
期直到现在,依然在商店的“行货”之列,而难登大雅之堂。

湘妃竹用湘妃竹作扇骨注重的是他自身的斑点。

湘妃竹又称“香妃竹”、“斑竹”等。

湘妃竹的名称来自《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

斑竹为湖南特产,在君山,它集中生长在斑竹山上。

斑竹是一种极富人观赏价值的珍奇植物,有着优美的神话故事。

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给舜为妃。

舜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

斑竹,即越地称湘妃竹者。

其斑如泪痕。

就是竹子上有斑斑点点的、形似泪迹,其名称也由此借意而来。

湘妃竹是做扇骨的上佳材质,湘妃竹自身的斑痕就是最自然的装饰。

据说当年好多湘妃竹,计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上称,与黄金的价值相等。

湘妃竹竹竿高5米至15米,竹壁厚度中等,节间长三十厘米左右,正好做扇骨用。

但湘妃竹上的竹斑大有讲究,上面的竹斑一种是天然而生,这种斑痕很自然;还有是在斑竹生长时,点上蜡模封之甚固,等斑纹成型后去掉蜡模,竹上的紫晕则驳可挚爱;还有以普通的竹子制成湘妃竹,仿制湘妃竹,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在竹子上用毛笔沾上预先溶化了的蜡液,待其冷却后在竹子上涂上硫酸,然后放在煤球炉上烘烤,边烤边用抹布在竹子上抹,以抹掉溶化而淌下来的蜡。

这时,竹子表面层受酸的作用,又经高温,加速了腐蚀,形成焦黄色。

而点蜡的部份,酸蚀未致,仍呈青色,看起来,斑斑点点很是好看。

以上三种以前者为佳。

自然生成的斑点大小不一,分布极不规则,以斑点多、且斑点清晰分明者为上佳之品。

不过也有奇而佳者。

至于是否为烙烫的斑点,一般是一望即知。

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

据老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

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劈开做扇子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状。

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

在湘妃竹扇骨群落中,也偶尔能见到用湘妃竹作的小骨,这也自成一番风韵。

梅鹿竹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鹿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其竹地有点偏青灰色,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所以称之为“梅鹿竹”。

梅鹿竹较湘妃竹稀少,好的梅竹骨更始稀见,整个竹骨犹如一层兽皮,上面灰青色的斑点大大小小,扁扁圆圆遍布上下,尤其难得的是,在最根部忽显竹子本色,愈发衬托得上面的“兽斑”活灵活现。

梅鹿竹不同于湘妃竹,它们虽然属于近似的品种,但外表的斑痕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般来说,湘妃竹以竹斑的清晰和竹地的反差构成视觉美;而梅鹿竹却是在千变万化的竹面上突然浮出一个个兽斑,从而愈显得高雅奇崛。

棕竹棕竹又叫观音棕竹、棕榈竹、筋头竹,常绿丛生灌木。

体形略似棕榈,但质薄、尖细如竹叶。

棕竹原产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日本等国也有分布。

棕竹属丛生灌木,高1~3m,茎圆柱形,色绿如竹,不分枝,上部具有褐色粗纤维质叶鞘。

棕竹秀丽青翠,四季常青叶形优美,株丛紧凑。

适宜中庭、花坛、窗外植之,北方则可摆放在厅堂、居室内或宾馆餐厅门口,颇为雅致美观,其热带风韵给人以清凉愉快之感。

若于浅盆中栽3~5株矮生细叶品种,使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旁边另配以秀石,将更有雅趣。

以棕竹作扇骨是颇为常见的,例如绍兴特有的全棕本(青灰)黑纸扇的扇骨就是用棕竹为材料。

棕竹的扇骨很少带刻工,这大概和他自身的颜色有关,本身就颜色暗淡,再刻上什么也不明显,其上面规则的羽毛条纹与刻工交混在一起反而显得乱。

棕竹扇骨上只见过一些很简单的刻工。

明末之时棕竹扇骨曾被视为怀袖雅物。

那些紫檀、象牙、乌木扇骨
反而被视为俗物。

棕竹扇骨被制成九档、十一档、十六档大扇骨的不多见,最常见的是三十档以上的扇骨,如四十档、六十档的黑纸扇,几乎一律用棕竹作扇骨。

这与棕竹自身的材质有关系。

棕竹较细,一旦破开后作大骨,中间已露凹芯,所以找宽骨之材较难,但做小骨,其弹性韧性俱佳。

棕竹常与象牙相配,如象牙大骨配棕竹小骨,也显得黑白分明,甚觉妍丽。

罗汉竹罗汉竹也叫佛肚竹。

特点是竹节相距较近,中间圆凸,就像肥人腹,让人想起大肚弥勒佛的肚子,故称佛肚竹。

罗汉竹竹竿较细,且造型奇特又十分稀少,故而扇骨价值比一般竹骨为昂。

较细的罗汉竹竹竿,对剖后恰为两片对称的大骨材料。

一般用做十六档扇骨。

由于罗汉竹造型奇特,别具天趣,材料又很难得,故为竹骨家族中的名品。

凤眼竹凤眼竹与湘妃、梅鹿都是以自身的花斑显示高雅的,三者花斑各有各的特色。

凤眼竹的花斑皆呈长圆形,像凤眼一样,所以得名。

凤眼竹一说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怪斑'”。

也有说是专们产于南方某地。

凤眼竹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

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在略呈浅褐的竹面上,一圈套一圈的如树木年轮状,分外好看,不失为做扇骨的好材料。

木制扇骨的使用虽不如竹骨普遍,但它的产生年代要远远早于竹骨。

最早的木骨为松木和桧木。

其后,木骨家族不断壮大,出现乌木、鸡翅木、花梨、紫檀等。

乌木乌木是川人对阴沉木的俗称,并非是非洲大陆地面上活的黑色木料。

它是两千年至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

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炭化木”。

乌木木质坚硬,乌黑,富有光泽,重硬细致,纹理几不可辨。

市场上常见的乌木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

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木质已近似紫檀。

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乌木是木质扇骨中最常用的材料,自明代起用于扇骨制做,俗称“黑紫檀”。

乌木骨有工有素,素者居多。

但清代乌木骨大多有工。

乌木骨常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如乌木大骨,玉竹小骨。

乌木很少用于坤扇扇骨,大多用于直式方头的十三档男扇。

鸡翅木鸡翅木源产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区。

全球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南美也有分布,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

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鸡翅木即“鸂鶒木”,又写作“杞梓木”,是木材心材的弦切面上有鸡翅(“V”字形)花纹的一类红木。

鸡翅木以显著、独特的纹理著称,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和广大消费者喜爱。

鸡翅木很容易与其他红木种类区分,但实际市场上鸡翅木却是优劣混杂、真伪难辨。

古旧家具有老鸡翅木、新鸡翅木、相思木之称,红木家具又有缅甸鸡翅木、非洲鸡翅木之分。

老鸡翅木肌理致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纹,尤其是纵切而微斜的剖面,纤细浮动,予人一种羽毛璀璨闪耀的感觉。

”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往往浑浊不清,僵直无旋转之势,而且木丝有时容易翘裂起茬。

鸡翅木常用做十六档至二十档书画扇。

与之搭配使用的多为竹骨。

鸡翅木柔韧性差,易折断,在收藏保存时需特别注意。

黄杨木黄杨分布于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现各省均有栽培作观赏用。

黄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

树皮灰
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茎枝均呈四棱,小枝和冬芽的外鳞有短毛。

生长于山地和多石的地方,木材坚韧致密,可供雕刻和制木梳等。

材质坚韧细密,富有光泽,无鬃眼。

黄杨木扇骨十分少见,所见者皆有雕工,一般为阳文图案或透雕。

紫檀紫檀最早是在印度热带森林和岛屿上发现的。

分布于亚洲热带,印度、印尼、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非洲、南美洲等都生长紫檀。

我国南部亦有栽培。

紫檀质地坚硬,色泽从深黑到红工,变幻多样,纹理细密。

紫檀奇重,比重几乎是水的两倍。

紫檀有许多种类,金星紫檀、鸡血紫檀、牛毛紫檀、花梨紫檀、黑檀木、红檀木等等。

黑檀木其木质呈黑色,且密度高,含油脂,生长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赤道两旁,斜坡峻硝石头上。

生长速度缓慢,5年才一年轮,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为木材之首,系称“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紫檀素有木中极品之称,木质坚硬,密度大,放入水中立刻下沉。

紫檀颜色基本为棕紫色至黑紫色,上面布有细小的鬃眼。

紫檀多用做九档、十三档、十八档男扇。

因其木质名贵,极少施工。

紫檀还常用做聚头处的装饰。

檀香木檀香主产于印度东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东南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

其中又以产自印度的老山檀为上乘之品。

印度檀香木的特点是其色白偏黄,油质大,散发的香味恒久。

而澳大利亚、印尼、缅甸等地所产檀香其质地、色泽、香度均有逊色。

多数新砍伐的檀香近闻常带有刺鼻的香味和特殊的腥气,所以制香时往往要先搁置一段时间,待气息沉稳醇和之後再使用,有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檀香,这时檀香木的香味已经非常温润、醇和可谓檀香极品之极品。

又有称其名为“老山檀”,而砍伐之後随即使用的称为“柔佛巴鲁檀”。

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数十年才能成材。

是生长最慢的树种之一,成熟的檀树可高达十米。

檀香树非常娇贵,在幼苗期还必须寄生在凤凰树、红豆树、相思树等植物上才能成活。

因而檀香的产量很受限制,人们对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从古至今,它一直都是既珍稀又昂贵的木材。

制作扇骨用的檀香木专指印度老山香,也称白皮老山香或印度香。

老山香质地松软,有一种强烈而持久的独特香味,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能防虫防蛀。

檀香木既可用于坤扇(女士扇,如三十档拉花檀香扇)也被用于十六档男扇,或工或素,有时也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

檀香木极其珍贵。

品质好的檀香木现在的市价每500克已达千元以上。

由于檀香的珍贵,市场上用檀香属其他木材或者其他有香味的木材来冒充檀香木。

我国的一些厂家多以白色椴木、柏木、黄芸香、桦木、陆均松经过除色、染色,然后用人工香精浸泡、喷洒来冒充檀香木。

楠木渐危树种,常绿阔叶,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

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

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

楠木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

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

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

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

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

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

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

楠木是制作高档男扇扇骨的上乘材料。

牙角类扇骨为中国扇子王国中的精品,其制作工艺复杂,磨、雕、镶、嵌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象牙象牙是指雄性象的獠牙,象牙色调柔和,质地细密,宜于施雕,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工艺品原材料。

象牙是扇骨材质中最为名贵的。

它的实用意义往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