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园地教案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
2.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书法;
4.积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自学、交流、汇报、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热爱积累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汉字,热爱祖国的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
2.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积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六年的语文了,大家一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你都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交流平台。
2.学生读读交流平台,说说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每天读课外书;(2)边读边思考,旁批心得;(3)自己修改习作;(4)养成勤问勤查的好习惯。
3.除了这些,同学们一定还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交流自己好的学习习
4.学生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维,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词句段运用。
(一)推测词语的意思。
1.学生读这些词语,教师正音。
2.根据小泡泡的内容说说“赴汤蹈火”的意思。
赴:走,往;汤:热水;蹈:踏。
跳进滚水,踏着烈火。
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用这种方法交流其他词语的意思。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5.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后还不理解的词语。
(1)走马:骑着马跑。
走马观花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事物。
(2)弗:不。
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3)俱:都。
声泪俱下的意思是边诉说,边哭泣。
形容极其悲恸。
(4)然:对,不错。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5)不及:达不到。
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6.学生再读词语,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古文跟现代文相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言?和同学交流。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引用华罗庚的话,进一步告诉我们要想发现真理,必须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引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了人死的意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就比泰山
3.学生交流引用的好处。
4.教师总结归纳引用的好处: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5.说说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言。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引用名言更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
了解引用的作用,让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能用这种方法增强说服力。
三、书写提示。
1.欣赏书法:说说赵孟的楷书有什么特点?行书有什么特点?
2.课后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练字。
3.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的文化。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汉字,热爱祖国的文化。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读句子,教师抽生并帮助正音。
2.小组讨论,大致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不间断地求新,才能保持生命力。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意思是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俗。
这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向前推进。
4.学生多次朗读,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①每天读课外书;②边读边思考,旁批心得;③自己修改习作;④养成勤问勤查的好习惯。
(二)词句段运用。
1.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2.引用的好处:增强说服力。
(三)欣赏书法。
(四)日积月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15 夏天里的成长
第二课时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经验,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的道理。
1.相关植物的图片。
2.竹子、绿蔓、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那么围绕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柏油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
(一)品读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
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汇报。
(1)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过渡:你们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竹子林、高粱地: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过渡;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竹子果真长得那么快,那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呢?(指名读)
(3)苞蕾: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过渡: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得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昨天——今天——明天)
(4)石头、草坪菜畦等。
(欣赏图片)
(5)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过渡:“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
)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的一半大了,它们的长可真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
)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在夏天里飞快的长的事物呢?
4.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齐读第2自然段。
(二)品读第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2.学生汇报: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过渡: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
)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
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3.铁轨柏油路怎么也在长呢?有知道的吗?
(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是高起来了。
)
4.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
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那么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呢。
(三)品读第4自然段
1.的确,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人也是一样,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
)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
我们不仅是年级在增长,还有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
)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3.学生汇报不懂的地方。
(课件出示谚语:六月六,看谷秀。
) 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
(课件出示谚语: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阳历8月23日,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老牛了)。
4.是啊,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其实我们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5.这里的“赶时候,赶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说在青少年时期要利用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环境。
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积极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不能错失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在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看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典型事物,抓住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语言,浅显易懂,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词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
3.朗读文中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读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
4.拓展写诗。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水长瀑布长,河是一天一天地变深变大;
路长铁轨长,缝隙是一天天地变小;
长,长,是一天一天地;
人长知识长,能力是一天一天地变强。
啊,神奇的夏天,让我们快快地成长吧!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是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夏天都有力地生长着,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中的夏天同样有力地生长。
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感受夏天的生机勃勃。
夏天里的成长
本课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比较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用了自读与品读感悟的教学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40)
第5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并且能够做到不懂就问或者及时查资料。
2.懂得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阐述出来。
3.欣赏名家字帖,提高文字的书写能力。
4.积累名言警句,养成思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阐述出来。
【教学难点】
积累名言警句,养成思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天都在读书,六年的时光里,你养成哪些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感受读书的好方法和好习惯。
出示课题:语文园地
二、讲授新课
(一)交流平台
朗读“交流平台”平台的内容。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吧。
B.在学习中,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2.讨论、探究、回答。
(1)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吧。
学生1: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勤问勤查的习惯。
)
学生2: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3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4: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2.在学习中,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课前预习举手发言写日记按时完成作业……
(二)词句段运用
1.全班合作学习:
(1)互相朗读“词句段运用”的内容,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 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B.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
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人名言?和同学交流。
C.你在习作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引用呢?和同学讨论一下,举个例子吧。
D.概括引用的作用。
2.讨论、探究、回答。
(1)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两小儿辩日》中有一句“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有热水的意思,所以我推断“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古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是“跑”的意思,我推想“走马观花”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文言文《学弈》中的“弗若之矣”的“弗”是“不”的意思,我推想“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文言文《学弈》中的“虽与之俱学”的“俱”的意思的是“一起”的意思,我推想“声泪俱下”的意思是: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文言文《学弈》中的“非然也”的“然”的意思的是“这样”的意思,我推想“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中“及日中则如盘盂”的“及”是“到”的意思,我推断“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
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人名言?和同学交流。
正如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你认为这句话着重是在论述什么呢?这样引用有什么好处吗?
着重在论述科学的灵感需要我们发现、独立思考、探索、研究。
这样引用可以加强文章论点的说服力。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和比拟的修辞手法,人必定是要死的,(只是人的死)有的比泰山的还要重(伟大),有的却比一根小小的毛还要轻。
”这句话就是用来激励人们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价值观,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虚度时光。
希望对你有帮助。
(3)你在习作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引用呢?和同学讨论一下,举个例子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当取得成功时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给自己定下更高远的目标。
但却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这一点。
你或许经常会感到时间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干许多重要的事。
其实,这不过是找托词罢了。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
(4)引用的作用:
A.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B.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C.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
(三)书写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
探讨:A.介绍赵孟頫。
B. 字帖《三门记》,说一说书写特点?C.说一说,练习书法应注意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
2.探究、回答。
(1)简介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2)出示:赵孟頫图片
这是赵孟頫《三门记》,说一说书写特点?
这是书法中的楷体字。
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结构严谨端庄,字很平正,字体较宽,给人敦厚的感觉;整体上平稳大方,无矫揉造作之感。
(3)说一说,练习书法应注意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
练习书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A.书写要规范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字。
B.书写布局要求合理、美观。
C.养成书写完以后仔细检查的好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我知道:我们在熟练书写楷书紫的基础上,可以运笔更加连贯自然一些,书写时可以适当地连笔具有一些行书的笔意。
(四)日积月累
1.全班合作学习:
(1)阅读名句,读出韵律。
(2)探究:A.理解名句的意思?B.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呢?C.说出一句你知道的名句,及其含义。
D.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
2.探究、回答。
(1)理解句意。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
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2)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
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3)说出一句你知道的名句,及其含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4)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三、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2.说出你积累的名言警句(最少两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外阅读的循序渐进性,学习名著要多读多练多思考,同时积累了有关变通的名言警句。
同学们要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内容。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