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外国语学校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外国语学校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节选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

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
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大王加惠加惠:________
②以大易小,甚善易:________
③故不错意也错意:________
④秦王色挠挠:________
⑤长跪而谢之谢: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4)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5)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释】①佚(yì):同“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乡寡人曰
②昔者舜工于使人
③然犹策之不已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 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 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5.文言文阅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①。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注释】①钞,通“抄”,抄写。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③溥幼即嗜学________
④后名读书之斋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B.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C.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D.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4)甲乙两文都写到到“钞书”,“钞书”的目的和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7.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①,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②而自牧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④,则思三驱⑤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⑥,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⑦,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⑧游之乐,可以养松乔⑨之寿,鸣琴垂拱⑩,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注】①作:兴作,建筑。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一类事情。

②谦冲:谦虚。

③自牧:自我修养。

④盘游:打猎游乐。

⑤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⑥壅:堵塞,蒙蔽。

⑦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⑧豫:快乐。

⑨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⑩垂拱:垂衣拱手。

比喻天下很轻易就实现大治了。

(1)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宏兹九德
④仁者播其惠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3)用原文回答魏征的哪些建议与诸葛亮提出的建议一致?
8.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宣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宣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韩、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鬼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常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英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②?今吾以美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③之可乎?贤士大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④下相国,相国酂候⑤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暑行义年⑥。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汉书》)(注)①伯:称霸,②由进:被进用。

③安利:享受太平。

④昌:人名,指周昌。

⑤酂(zàn)候:指萧何。

⑥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就和年龄。

⑦癃(lóng)身体衰弱,病情严重。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________
②性行淑均:________
③世世奉宗庙亡绝也:________
④患在人主不交故也: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两条建议。

(每空限4字)(4)甲、乙两文在选用人才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师旷劝学》,完成小题。

师旷①劝学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师旷:晋国乐师,目盲。

②晋平公:晋国国君。

③炳烛:点燃灯烛。

④昧:昏暗,黑暗。

(1)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文章虽短,但说理清楚,这得益于写作技巧。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4)本文让你想起了学过的哪篇文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10.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划线部分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稀、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

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邻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

条谓其众日:“大将军自来,吾
原早降耳。

”遂自缚出。

三郡皆平。

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明年春,亮果
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

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

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

真薨,谥日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1)解释下列子句中画线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躬: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
③帝遣真督诸军军郿军:________
④迁大司马迁: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不以物喜
B.以伤先帝之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主以亮惩于祁山行者休于树
D.帝从其计其真无马邪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做法?请根据乙文作答。

(5)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
①,寇不可玩②,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日:“大伯、虞仲,大王之昭③也。

大伯不从④,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紧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节选自《左传·僖公》)【注】①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②玩:这里是轻视的意思。

③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

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

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

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表主之昭。

④不从:指不从父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C. 公将驰之邃许先帝以驱驰
D. 一鼓作气其中往来种作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4)鲁庄公和虞公都认为自己上贡祭品,神明会保佑自己得胜,分析曹刿和宫之奇分别是怎么劝说的,结果如何。

13.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惠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日:‘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予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注】①予:给,送。

②子:你,代词。

③履:鞋子。

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