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综述作者:韦金凤
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7期
韦金凤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中国学者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
对外译介和传播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搜集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作品的对外译介或对外传播为主题的论文,并从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进行
梳理与分析,发掘其特点和问题,为后续的翻译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翻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多元民族文化图景。
少数
民族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播民族文化、扩大民族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
要意义。
外译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有利于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对外宣传、交流和合作,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
目前学者的焦点多放在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翻
译上,关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外译研究却比较少见。
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搜集最近30年(1979年-2019年)发表的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或对外传播为主题的论文,并从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为后发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逐渐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010年至2019年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爆发式发展的9年。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经过全面的专
业检索后发现,截至2019年10月1日,以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为主题的论文共有66篇,其中包含2篇访谈录和2篇会议综述,有65篇是2010年之后发表的作品。
二.研究主题
具体主题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的问题与对策、在国外的影响力、少数民族文
学作品外译策略、民族心理、民族形象、跨文化交流、海外出版现状、传播成效、美学研究、
译者主体性、人才培养、译者与作者的合译模式等。
从以上图表可见,目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以上10个领域中,其中翻译的路径与策略是最热门的研究主题,其次是问题与对策,翻译中的文化处理位列第三。
魏清光全面地分析了少
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的问题,并从翻译策略、翻译主体和尊重他者等方面提出了整改意见[1]。
潘秋阳等学者从资源、渠道、核心价值观、语种和翻译策略方面指出五点“走出去”的策略[2]。
学者黄立认为,民族文学研究作品英译本的出版有待加强[3]。
黄立等学者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海外的出版现状,提出了具有价值的意见。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存。
宏观研究是从大的方面对翻译现象或者翻译活动全局性或整
体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微观研究是指精细深入地对翻译活动内部结构中的局部性技术性问题进
行的研究[4]。
宏观研究有助于把握大方向,微观研究有利于抓准小细节。
王治国指出,当前要
重点处理好书面文学翻译与口传文学翻译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翻译的关系、海外
华语文学翻译史与中华本土翻译史全景的关系[5]。
杨翠翠从提升译者的数量和翻译素养、加强理论研究和翻译批评、文本选择多样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6]。
以上均为宏观研究,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方略与指南。
而微观研究则主要是对翻译的策略与方法、翻译的合作模式、文
化意象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微观研究中,个案研究占多数。
个案研究多聚焦于藏族、彝族和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文
学作品。
研究当代彝族和藏族文学作品之对外译介的论文分别有5篇,有关当代羌族文学作品
的外译问题的论文有2篇。
例如,陈玉堂梳理了羌族史诗《羌戈大战》人名英译实践中的翻译
生态环境[7]。
然而,对壮族、满族、维吾尔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当代文学作品之对外译介研究少之又少。
个案研究往往集中于几部知名作品上,例如《阿诗玛》《狼图腾》《尘埃落定》等。
个案研究有利于从特殊案例中寻找普遍规律,从成功案例中借鉴并推广有益经验。
但当前
的个案研究不应局限于个别作品和民族,应丰富研究成果,使其更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意义。
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较少。
在66篇论文中,只有一篇论文是定量研究,即穆雷教授的《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现状分析》,该文考察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成果的
所占比例、学科分布、研究主题、地域分布等,分析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及其研究中的问题[8]。
该研究也包含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和民族典籍的汉译等内容,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展示少数民族
语言翻译的发展历程、成果与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见解。
描述性研究多于规定性研究。
在66篇论文中,36篇论文属于描述性研究,24篇属于规
定性研究的范畴,6篇兼具有描述性与规定性。
在笔者所搜集到的个案研究论文中,大部分属
于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的策略、方法、译介模式、在国外的影响力进
行解释说明,抑或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民族心理和国家形象进行阐释。
规
定性研究则主要分析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困难与挑战,并分析应对的方法与出路,抑或是对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具体的翻译策略和途径。
规定性研究有利于明辨正误,描述
性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看待事实与现象,两者相辅相成。
跨学科研究较少。
本次搜集到的所有论文中,只有两篇论文是跨学科研究。
张敏等通过
网络爬虫收集西方主要购书网站和书评网站针对相关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评论数据,并对这些
评论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情感分析,以期找到少数民族文学对外传播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9]刘丽娜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民族文化心理主轴和心理场两方面做出进一步论述[10]。
进行少数民族文学外译研究,需要其他相关学科的指导与支撑,拓宽研
究思路与范畴,创新研究方法与图式。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少数民族文学的对外
译介问题。
据分析,当前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研究成果的年份较为集中、微观和宏观研究并存、跨学科研究较少、定量研究少、集中于某几个民族、描述性和规定性研究并驾齐驱等特点。
往后的研究者还需扩大研究范围、借入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以数据说话,充分利用现有的研
究成果,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魏清光、曾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机遇、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文坛,2016(2).
[2]潘秋阳,衣莉莉,于鹏,王君.基于译介学视域下中国民族文学“走出去”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8):188-189.
[3]黄立: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海外出版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6(21).
[4]穆雷.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5]王治国.中国翻译史书写的民族文学之维——朝向建构中华多民族翻译史观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4):18-22.
[6]杨翠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民族文学翻译[J].贵州民族研
究,2018,39(03):145-148.
[7]陈玉堂:羌族史诗《羌戈大战》人名英译研究[J].民族翻译,2017(2).
[8]穆雷.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1):130-
140+161.
[9]张敏,李野.基于网络爬虫的少数民族文学对外传播成效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5(02):173-177.
[10]刘丽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及其民族文化心理透视[J].心理研
究,2016,9(02):16-20.
注释
[1]魏清光、曾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机遇、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文坛,2016(2).
[2]潘秋阳,衣莉莉,于鹏,王君.基于译介学视域下中国民族文学“走出去”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8):188-189.
[3]黄立: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海外出版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6(21).
[4]穆雷.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5]王治国.中国翻译史书写的民族文学之维——朝向建构中华多民族翻译史观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4):18-22.
[6]杨翠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民族文学翻译[J].贵州民族研
究,2018,39(03):145-148.
[7]陈玉堂:羌族史诗《羌戈大战》人名英译研究[J].民族翻译,2017(2).
[8]穆雷.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1):130-
140+161.
[9]张敏,李野.基于网络爬虫的少数民族文学对外传播成效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5(02):173-177.
[10]刘丽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及其民族文化心理透视[J].心理研
究,2016,9(02):16-20.
此文为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南丹白裤瑶特色文化的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18KY0775.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