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闻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闻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CO2和CH4都是造成温室效应气体
C.蔗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
D.苯酚和甲苯遇FeCl3均显紫色ks5u
参考答案:
B
2.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F键。
已知S8(s)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断裂
1mol S—S、1molF—F 、1mo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280kJ 、160kJ、330kJ.则:
的反应热ΔH为()
A.-1780kJ·mol-1 B.-1220kJ·mol-1 C.-450 kJ·mol-1 D.+430kJ·mol-1
参考答案:
B
3. 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略4. 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的总反应如下: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
B.还原剂是氧化剂是和
C.每生成1 mol 转移3 mol电子
D.当转移1 mol电子时,消耗56 g
参考答案:
D
略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 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 HCO3结晶析出
参考答案:
D
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解析: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得到Ca(HCO3)2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二者不反应无有CaCO3沉淀生成
,故A错误;B、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得到NaHCO3和NaCl混合溶液,无CO2生成,故B错误;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而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不相同,故C错误;D、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得到NaHCO3的质量比Na2 CO3大,且NaHCO3溶解度比Na2 CO3小,所以会有Na HCO3结晶析出,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注意向碳酸的酸式盐中滴加强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酸
式盐,当酸过量时才放出CO2。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H一)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常温下,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电解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产物不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弱电解质
参考答案:
A
略
7. 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
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参考答案:
答案:B
8. 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B.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C.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中有白雾产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铜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加水溶解后可得到绿色溶液
D.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钾粉未在酒精灯上灼烧,可观察到明亮的紫色火焰参考答案:
A
略
10.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
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参考答案:
A
略
11.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C6H14中所含碳碳单键数目为0.5N A
B. 25℃时,1L 0.1mol·L-1CH3COOH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为0.1 N A
C. 常温常压下,1.4 g N2与CO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0.1 N A
D. 50 mL12 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 A
参考答案:
C
A.标准状况下,C6H14为液体,无法用标准气体摩尔体积换算,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
0.1molCH3COOH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小于0.1 N A,B错误;C. N2与CO的摩尔质量相等,且都是双原子分子,1.4gN2与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此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
0.1N A,C正确;D.因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随反应进行浓度下降,停止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 N A,D错误。
答案选C。
12. 分子式为的醇催化氧化得到的有机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醇有
A.8种
B.7种
C.5种
D.3种
参考答案:
C
13. 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2) 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 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参考答案:
答案:A
14. 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氟气通入水中:F2+ H2O=H++F++HFO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2Fe3++Fe2++4H2O
C.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g++NH3·H2〇=AgOH↓+NH4+
D.往K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
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〇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将氟气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为F2+ 2H2O=4HF+O2,故A错误;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3O4+8H+=2Fe3++Fe2++4H2O,故B正确;C.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的是银氨溶液,无沉淀生成,故C错误;D.往K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是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Al3++3SO42-+3Ba2++6OH-=Al(OH)3+2BaSO4↓+2H2O,故D错误;答案为B。
15. 某氖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g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B.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为W/aN A mol
C.Wg 该氖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0W/a个
D.氖元素的摩尔质量为aN A g/mol
参考答案:
D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A.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
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B.已知质量求物质的量,运用公式n=计算;
C.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1个氖原子含有10个质子;
D.根据n==计算,注意原子的摩尔质量不等于元素的原子质量.
解答:解:A.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因中子数不同,有多种原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元素的同位素按其丰度计算的平均值.氖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故A正确;
B.根据公式n=,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则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 A)
g/mol,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mol.故B正确;
C.Wg 该氖原子的个数为,含有的质子数为,故C正确;
D.已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但不能确定元素的摩尔质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该题概念辨析要求高,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平时学习是需理解这些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深棕红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该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A是化合物,B是单质,它们之间相互反应以及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E溶液跟某常见有机物混合时,溶液呈紫色.请回答:
(1)B和A的浓溶液反应的条件是,过量B和A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写出G和F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G→F.
(3)L转化成I的现象
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参考答案:
(1)加热;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2)2NO+O2=2NO2;
(3)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解:A、B是中学化学里常用的物质,其中B是单质,A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相互反应以及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E溶液跟NH4SCN的稀溶液混合时,溶液呈血红色,说明E含有Fe3+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I为Fe(OH)3,L为Fe(OH)2,H为含Fe2+离子的溶液;K为推断B 为Fe,D为H2O,J为O2,依据B和A的浓溶液反应生成的F和D反应生成G和A,判断F为NO2,A为HNO3,G为NO,所以推断出E为Fe(NO3)3,H为Fe(NO3)2,
(1)Fe和浓硝酸反应条件是加热,过量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一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故答案为:加热;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2)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故答案为:2NO+O2=2NO2;
(3)Fe(OH)2与氧气反应生成Fe(OH)3,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18. (10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12、O2、C1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 + a Na2O2 = 2Na2FeO4 + b X + 2Na2SO4 + c O2↑
①该反应中物质X应是,a与c的关系是。
②简要说明K2FeO4作为水处理剂时,在水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数粒:Fe(OH)3、C1O-、OH-、FeO42-、C1-、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每生成1mol FeO42-转移 mo1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1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1。
③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 ①Na2O (1分) a=4+2c (2分)
②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消毒过程中自身被还原为Fe3+,Fe3+水解生成
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2分)
(2) ①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 + 3Cl- + 5H2O (2分)
②3(1分) 0.15(1分)
③该温度下K2FeO4比Na2FeO4的溶解度小(1分)
略
19.
⑴B的空间结构为⑵I的化学式为
⑶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反应②
⑷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③ B和H反应
⑸物质A~I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种
⑹若题中的HCl(aq)改为稀H2SO4,则D和H的反应与之前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填“相同”或“不相同”)。
参考答案:
(15分)⑴三角锥形 (2分) ⑵BaCl2 (2分)
⑶反应①2NH4Al(S04)2 + 5Ba(OH)2 = 2NH3↑+ 4BaSO4↓+ Ba(AlO2)2 + 6H2O (2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