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摄影 用镜头讲述水下神秘生物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hotographer
行摄记
编者按:
水下摄影师张帆,曾去过美国、加拉戈斯群岛、菲律宾、帕劳、日本等地拍摄黑水浮游生物,足迹遍布世界多个潜点。

多年来他致力于通过镜头向人们展现海平面下美轮美奂的世界,并讲述那个世界的奇幻故事。

A Photography for Underwater Creatures
Blackwater
文 图 张帆
用镜头讲述水下神秘生物的故事
黑水摄影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夏威夷摄影师约书亚·兰布斯创造了黑水拍摄方式。

黑水摄影是指潜水摄影师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域,拍摄夜间活跃的浮游生物的一种技术。

因为无数海洋生物会在夜幕降临时,向上迁移数百米到达海洋表面猎食或吸取氧气。

摄影师们趁此机会,通过灯光将浮游生物及捕食者聚集起来并进行悬浮拍摄。

黑水摄影装备一般选择全画幅单反相机,建议使用焦段较短的微距镜头,如60微、70微等。

深水下的环境多变,
随时都有突发情况,摄影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自由潜水能力,还得学会观察总结海洋生物的习性,才
能确保在水下有效捕捉到生物们的身影。

黑水拍摄多年,我记录了许多绚丽迷幻的水下物种,但我深知这些只是海底世界的冰山一角,暗夜中的生灵在很多方面尚未为人类所知,这也让我更有动力去水下了解不为人知的秘密,为大家讲述那些神秘生物的故事。

鮟鱇目鱼类
探秘鲜为人知的私生活
小时候常常听见这样一个故事:在深不见底的
漆黑大洋中,有一种会钓鱼的怪鱼,它们用头上吊
右上图为护卵的虫纹绒冠躄鱼,躄鱼是目鱼类的一种;右下图为海蛞蝓,是海兔科下的动物,橙色的触角如同兔耳。

圆点蝙蝠鱼
打哈欠的条纹躄鱼
亚成鱼期的大斑躄鱼
着的小钓竿,把猎物吸引到嘴边,然后张开血盆大口将它们吸进肚里。

这里说的怪鱼就是鮟鱇鱼。

鮟鱇目的鱼类分布范围非常广,大西洋和北冰洋都有分布,既有潜藏在深海的,也有栖息在浅水海床之上的。

鮟鱇鱼有11个科,其中有近100个种属于深海鮟鱇鱼,对于这些深海异形我们所知甚少,但是浅海的鮟鱇目鱼类却种类多样,易于观察,是水下摄影爱好者的挚爱。

浅海生活的鮟鱇目鱼类的雌雄个体差异不大,我们在潜水时就时常能够遇到其中一种奇特的鱼类,它们匍匐在珊瑚和礁石上,不会游动,却可以使用其进化独特的胸鳍一步步缓慢行走。

这种鱼领地意识较强,通常只在较小的地域栖息活动,鲜艳的体色通常容易引来攻击者,但因为它们体表有剧毒,想来猎杀它的生物往往只能“败兴而归”。

它们就是躄鱼,我们水下摄影圈喜欢称之为“蛙鱼”。

这类鱼时不时会慢悠悠地打个哈欠,整张嘴极度地扩张。

但在捕食的过程中,躄鱼则是另一幅“心狠手辣”的面孔。

一旦寻觅到猎物,不到一秒钟,它就可以迅速利用负压将猎物吸进口腔,死死咬住。

我几乎看不清楚它们“手起刀落”的全过程。

成年的躄鱼往往可以捕食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曾有摄影师记录到一条躄鱼吞食了一条至少比它体型大两倍的比目鱼,那样的场面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只要注意观察,有时还会发现躄鱼别的特殊行为。

例如它们会将卵带在身边,并将背鳍和尾鳍卷起将卵保护起来,并躲在石缝中等待幼鱼孵化。

这段时间它们几乎不会移动,对摄影师来说是绝佳的
鮟鱇鱼目鱼类的浮游幼体
大斑躄鱼成鱼副棘茄鱼
拍摄时机。

而鱼卵孵化之后成为幼鱼,将不得不独自进入凶残复杂的捕猎场,在缠斗中快速成长。

虽然栖息在深海的鮟鱇鱼成体我目前还无缘邂逅,但很幸运在去年用短短一周时间,记录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深海鮟鱇目鱼类幼体。

我的朋友Suzan是第一个在弗洛里达黑水潜水中拍摄到副棘茄鱼的摄影师。

副棘茄鱼是鮟鱇目棘茄鱼科的鱼类,分布于西大西洋、北卡罗莱纳、墨西哥湾北岸至南美洲北部。

她第一次拍到副棘茄鱼大概是4年前,之后有几人零零星星拍到过,但今年夏天它出现的频率似乎有点高,在我行程第七天晚上潜水时,大老远便发现摄影师Linda在拍一条尾巴后面拉着长长丝线的鱼,我马上意识到,那是条副棘茄鱼,于是我关掉了身上所有亮光的灯,想等她拍完接着拍,过了一阵她发现了我,于是示意让给我来拍,我有点不好意思,确认她拍好之后,我游过去开始观察这条神奇的小家伙。

这是一条非常诡异的鱼,长得真的很像月饼,也像《机器猫》里的铜锣烧长了两只脚的样子。

它的泳姿滑稽,尾鳍上还拉着一根长长的天线,看起来活像外星来的小妖怪。

当天我拍到了人生中第一张鮟鱇的照片,内心极其激动以至于拍摄的照片有一半竟是失焦的。

但我仍迫不及待地以最快速度开车回去,连夜修图,最满意的还是它正面张嘴的一张,看起来呆萌极了!
之后几天“月饼”频繁出现,而且每一天看到的个头都比之前更大一些,我能感到它们为了生存在以极快的速度觅食、成长。

一周后的一天,在我
左上图,在印尼
蓝碧海峡海底的
黑色火山灰上,
刚完成捕食肚大
溜圆的大斑躄鱼
成鱼正在奔跑;
左下图,鮟鱇鱼
目鱼类的浮游幼
体,摄于菲律宾
阿尼洛。

本页中图为血红六鳃
海牛的弗拉门戈,如裙摆摇曳的热情西班牙舞娘;本页下图为菱鳍乌贼;右页图为摄影师2017年拍摄于哥伦比亚,晶莹梦幻的南美湿地生境。

们快要结束潜水时,我在10米左右的深度发现了一条比第一天大一些的副棘茄鱼,这一条副棘茄鱼尾鳍上的天线已经消失,意味着它更接近成体。

而之后的几天我们再没有遇见鮟鱇的身影,我想这些长大的孩子恐怕已经回到了我们无法到达的深渊。

多年潜水经验告诉我,在特定的月份,海洋里有时会集中出现鮟鱇鱼幼体,而神奇的是,在三到五天时间内它们出现得非常频繁。

成年的深海鮟鱇鱼会回到潜水员去不到的深海,且一辈子再不会回到浅海,因此很难找到它们的影像资料,我们只能通过采集到的标本和由潜水艇搜集到的零星活体影像资料,一窥它们的真容。

关于它们的生活和繁衍后代的细节,仍然有很多谜团有待我们解开。

头足类海洋生物
“被神亲吻过的族群”
头足类海洋生物是我接触黑水摄影以来,最吸引我的拍摄对象。

因为它们拥有匪夷所思的智慧,被称之为“被神亲吻过的族群”。

不管是热带的珊瑚海、温带的海藻森林还是在大洋深处,都能发现它们生活的领地。

头足类的现生种类有近800种,化石种类在10000种以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

头足纲下不同目、科的生物有着各异的魅力与精彩。

乌贼目下有我们熟悉的异针乌贼、白斑乌贼、澳大利亚巨乌贼、还有柏氏四盘耳乌贼等等。

异针乌贼,台湾名为“火焰花枝”,又名“火焰墨鱼”“火焰乌贼”等。

1874年10月9日,一只雌性的异针
乌贼在阿拉弗拉海被英国皇家学会的挑战者探险队所捕获,开启了科学界对异针乌贼的研究。

这只最早的异针乌贼标本目前仍然存放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也就是说,人类认识它们已经146年了。

因为是浅海的种类,我们对异针乌贼相对更加了解。

在目前所记录的乌贼种类之中,异针乌贼是惟
一一种有毒的乌贼。

与它的兄弟物种蓝环章鱼、毒
蛸齐名,毒性可以与蓝环媲美,是目前已知头足纲
动物中少有的剧毒物种。

它的肌肉组织带有强烈毒
性,而亮丽鲜艳的体色正是一种警告色。

异针乌贼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乌贼,我在日
本、菲律宾、印尼、澳洲都曾见过它们的身影。


其他种类的乌贼不同,异针乌贼成年之后一般不会
像其他乌贼一样游泳,而是以步行为主:它们靠近
腹部的一对触手在海床表面行走,看起来十分诡异。

在遛弯儿的同时,异针乌贼会寻觅食物,可谓践行
着逛吃逛吃的悠闲生活方式。

当看到远处有食物出
现的时候,异针乌贼会喜形于色、满面红光,浑身
颜色变深,触手也开始闪烁,这时候它们会摆出大
炮发射的姿势,然后瞬间射出一条特化(物种适应
许多海洋生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异巨大,而黑水摄影拍摄对象多为生物幼体。

左上图二为锦葵船蛸雌性幼体;本页左下图为图氏异针乌贼浮游幼体。

本页右上图为被头足类捕食后丢弃的半条鱼。

某独特环境、形成局部器官过于发达的一种特异进化方式)的腕足抓住猎物送入嘴中,这看起来有点像捕食的变色龙。

枪形目下更是种类繁多,尤其是小头乌贼科和枪乌贼科有许多经典物种。

在菲律宾阿尼洛进行黑水拍摄时,我曾遇到过一种空灵梦幻的头足动物——玻璃乌贼。

玻璃乌贼是小头乌贼科成员的俗名,这个科里有60多个物种,个头小的几厘米,大的能有3米以上。

有些玻璃乌贼周身透明,还焕发着荧光。

由于透明的身体不易落下阴影,而身上的荧光可以让捕食者误以为那是水面上的光亮。

这样,它们在海
洋表层时,就能逃脱水底捕食者的视线。

我脑海中的玻璃乌贼,
理应是很微小精致的,然而眼前这只,足足有15厘米长!它通体透明,简直像是玻璃工艺品,不透明的只有一双大眼睛和一根雪茄似的消化
绚烂的雪振袖鱼,学名“横带粗鳍鱼”,在水层中轻甩舞袖,优雅翩跹。

138
CULTURAL GEOGRAPHY
环球人文地理
139
腺。

然而不到一秒钟,它就从完全透明切换为金光闪烁的状态:满身黄绿色荧光斑点和大眼睛都被点亮了。

只见它优雅地伸出修长的腕足,在近30米深的水层中游走,然后缓缓下潜。

我追随着它,直到34米深处,此刻潜水装备允许的水深已近极限,我不得不停下来,目送它隐没在黑暗之中……
莱氏拟乌贼是一种大型的枪乌贼,这种乌贼主要以甲壳类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它们最大的特征是椭圆形的夸张裙边。

莱氏拟乌贼背部颜色较深,体色可以随环境改变。

它们晚上一般栖息在50米以上的深水,但在月黑风高的夜晚会浮出水面觅食。

它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之一,长到1.3磅只需要不到半年时间,同时它们也是拟乌贼中寿命最短的生物,有记录的最长寿命仅有315天,还不到一年,想一想真是相当短促的一生啊!它也是我国近海最常见的食用种之一,
一般拟乌贼
多做鲜食,晒干多为尾枪乌贼属的中国枪乌贼、剑尖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等。

莱氏拟乌贼常见于东南亚海域,左下两图依次为其幼体与成体。

CULTURAL GEOGRAPHY
140
甲壳动物
呆萌面具下的袖珍杀手
方蟹总科的蟹类幼体长相呆萌,特别讨人喜欢,
有意思的是它们往往会戴着特别的“头饰”——寄
生在背上的藤壶,我曾遇见一只配戴着超级豪华版
的王冠,显然“家境殷实”的小家伙,我在水下20
多米处遇见它,一直追到34米,终于获得了一张正
脸并且头冠全开的照片,这使我心花怒放!每天在
暗夜中寻觅,大家都希望遇见极为罕见的物种,但
其实哪怕是再普通的一只小蟹,也有它光彩夺目的
一面,像是个隐藏彩蛋,有待我们发现和记录。

但这些小生物往往并不像它们看起来那么人畜
无害,我记得很清楚,在一次黑水潜水时,我在一
片漆黑中发现一个长方形闪着荧光的活动物体,一
直在上上下下有规律地横向抽动,本以为是没见过本页上图为方蟹总科幼体;右页右图也是方
蟹幼体,长相呆萌的它头顶点缀着几个鹅颈
藤壶;右页左图为龙虾的叶形幼体。

环球人文地理
141
水下摄影师、科普作家、技术潜水员。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签约作者、联合国教科文MAB 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华盖(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

著有《遨游海底》等数本摄影绘本;作品入选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的《极致之美》等数本摄影画册;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数十个水下摄影专题文章;
曾受中科院水生所邀请首次
拍摄到长江江豚的水下影像。

作者简介
张帆
着不同的故事,抑或发生着不同的事故。

每个人可能因为无数种不同的原因喜欢黑水,而我更愿意做一个沉默的观察者,静静记录我眼前发生的一切——每一次缠绵、每一次撕扯、每一次相遇、每一次别离。

的等足虫类或者什么奇特的栉水母,我激动地游近一看,才反应过来那是半条鱼。

它的头部和大部分内脏完好,所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死亡。

它一直在水层里抽动挣扎着。

我正目送着它逐渐消失在黑暗中时,一只常见的方蟹幼体从黑暗中出现,说时迟那时快,它突然两眼放光地冲上去,牢牢抓紧鱼体的断面,贪婪地吮吸起来。

那一刻我感到不寒而栗,与在市场上看到死鱼的感受不同,亲眼目睹鱼从挣扎到死亡的过程才更让人绝望。

很可惜,我所处的水深已经接近32%高氧的最大深度,无法再进一步下潜。

那只幼蟹则拥抱着半条鱼,旋转着、舞动着,沉入更深的海底……
在这片苍茫的大海里,夜幕降临后的世界是复杂的。

这里充满尔虞我诈,但有时却也能感受到一丝温存。

每一个立方毫米级的空间都在上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