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详解(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

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

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

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

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

“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

三天一催,五天一催。

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

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

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

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

”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

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

轿子一动,银铃碎响。

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

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

”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

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

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

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

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

陆家人多,众口难调。

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

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

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

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

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

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

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

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

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于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

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

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

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一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

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精到”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二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

1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

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第一个画线句,表现了侯银匠又甜又苦的心情,具体地说,侯银匠既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中年丧妻”,把女儿拉扯大很不容易),嫁了个好人家(“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总算还能为女儿提供一点金首饰(“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现在自己可以替女儿打首饰了而感到喜悦,又为女儿出嫁后自己将会很孤独(最后一段就反映了的孤独)和自己只能给女儿这点首饰(虽然女儿说“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但事实上还是有点寒碜)而感到难受。

第二个画线句,写侯银匠的糊涂语,虽无理却很妙,因为如果不是对已出嫁的女儿思念如此之深,是不会有如此出人意外的行为的。

“才一个人笑道”,既反映了他孤独的处境,又反映了他只好自我安慰的情态。

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小说中的花轿,在改装前“骨架都还是好的”,在改装后“银铃碎响”、“很多人都来看”,在随侯菊陪嫁过去后,“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

这几处的叙写,都对刻画侯菊这一人物形象有很要的作用:跟父亲要花轿,说明她对此早有打算;改装花轿,说明她心灵手巧;出租花轿,在陆家独当一面,说明她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
【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F级)
【解析】这道探究题有一定难度,光停留于一些文句和字词,是做不好的,必须要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后者往往服从于前者,因为最能表现作品主旨的那个人物才是主人公)。

那么,本文的主旨和主人公是什么呢?小说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都从侯银匠的角度来叙事的。

第一段写“侯银匠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下文虽未直接回答是“什么道理”,但仔细玩味,应该是指他作为手艺人,勤劳且灵巧。

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勤劳、精细、能干,才有中间大部分文字中女儿的勤劳、精细、能干。

也许是作者考虑到小说的着眼点在于侯银匠,所以倒数第三段又回到了侯银匠的身上,写他无妻而女儿又不在身边,于是对女儿十分思念;最后一段写侯银匠喝酒,写他想起两句唐诗,进一步写他对女儿的深深思念。

这把侯银匠这一形象塑造得富有人情美、人性美。

如果题目换成“侯银匠的女儿”,恐怕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的叙事角度是要变一变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

作家汪曾祺师承他的老师沈从文,对人物所处的更为本质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是非常重视的,而女儿侯菊这枝叶正是侯银匠这棵大树生长出来的,她的勤劳、精细、能干正是源于她父亲同样的品质。

【简评】今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命题有两大突破:一是体裁上的突破,一是题材上的突破。

具体地说,所选体裁是短篇小说,这在以往的江苏卷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而即使把它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这种体裁的选用也实属罕见。

由此我们想到,散文经常拿来命题,短篇小说亦已一试,那么短小的剧本乃至较长的现代诗歌盍试为之?所选题材是传统的,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蕴涵着深沉的民族心理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歌颂了淳朴的民风和代代传承的民族美德。

这种不求时髦、重在厚度的命题风格值得我们称道。

另外,从难度系数来看,前面三道题正常,只是最后一道探究题过难,因为答案都与主旨关联,而本文的主旨又是不大容易把握的。

(一)、《槐树花真香》
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

她已经很苍老了,头发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

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

她手里抚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

光润
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平平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的鲜嫩。

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望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无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这大阳真美,槐树花真香。

”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

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多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
“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

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块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这么大……”
“为了你妈,我活了下来。

这不,也是一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

她望着山顶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

那大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

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唰唰地写下了两行字: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2、文中第二段对“老奶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老奶奶似乎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这句话的含义?(每条不能超过30个字)
3.作者为什么在女孩再度陷入沉思时,特意写道:“那太阳很大,很红”?(不超过30个字)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老奶奶反复赞叹“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从行文上看,它与第二段末“……冲着落日安祥地坐着,一动不动,似乎得到一种永恒的满足”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刻画人物集中。

B.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歌颂了老奶奶的母爱和奉献精神。

C.小说以“槐树花真香”为标题;一是因为槐树花是本文的线索,能使作品集中,更紧凑;二是因为新颖、醒目,能吸引读者。

D.文中“槐树花”代表小女孩(或下一代),“晚霞”和“落日’代表老奶奶(或老一辈)采用的是拟人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诗意。

E.本文描写细腻,叙事简约,情节简单,却内涵丰富;结尾语言含蓄,意味深长。

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二)、《永远的蝴蝶》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
我寄信。

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小说多次写到“雨”,这“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两点)
2.“我”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
3.小说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4.对该小说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B.小说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

C.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D.造成樱子车祸的原因是因为“我”只带了一把伞;如果“我”带了两把伞,“我”和樱子一起去寄信,樱子就不会发生车祸了。

所以对樱子的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心里也就特别的难受。

E.“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在失去樱子以后的悲痛欲绝,“我”的感觉似乎也已发生了错乱。

F.该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由于作者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从而使小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三)、《扳着手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

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鞋。

爹爱吸烟。

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

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

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

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

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说:“爹,你几时回来?”
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就去了。

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

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儿去看瓦匠。

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
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

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

娘还是看见了。

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

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了三个十,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有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

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到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用泥捏一只。

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

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吃。

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

我便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咋还不回来?我的小狗已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咱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娘也并不识字,她记日子的办法和我一样。

日子过得很慢。

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

我便从鸡圈顶上拿来那些小狗。

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

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还多了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

”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

看看,三十四个半边,刚好三十四天呢。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了言:“狗娃,你是不是偷了娘的鸡蛋?我就揣摩着不对劲,数来数去咋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的。

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里烧着吃了。

1.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有浓浓的亲情,但各有个性,试分别说明三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狗娃:
娘:
爹:
2.文中画横线的叙述性句子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答:
3.“狗娃”偷泥,偷偷多做小狗,还偷了鸡蛋烧着吃等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4.对本文评价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盼望团聚的日子里,一家人各有不同的盘点日子的方式:狗娃捏小狗,数小狗;母亲喂鸡,数鸡蛋;父亲省馍馍,数馍馍。

写得很有震撼力。

B.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说就是尺幅波澜的佳作,情节迷离跌宕多姿。

C.本文给人一种意境美,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独特的情趣,一种可感的温馨,读罢耐人寻味。

D.小说中不仅具有一家亲情的重笔描写,而且还有乡情友情的点染。

E.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人物个性和细节描写都饱含深情,为读者展示一幅清新、朴实、纯真的亲情图;其次,还运用了比拟和象征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附答案:
《槐树花真香》
1、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烘托宁静的气氛,为小女孩的思考创造条件;(3)暗示着“老奶奶”把一切都给了下一代,下一代的成长渗透着她的心血。

(文字可简约些)。

2、作用:(1)表明“老奶奶”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2)“老奶奶”为下一代献出了毕生精力,让读者从内心敬佩“老奶奶”。

3、这句话一语双关:(1)如实地写出了落日的景象,与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2)暗示“老奶奶”的形象是高大的,她的精神“很红”,仍在指引人们的生活道路。

4、CD
《永远的蝴蝶》
1.雨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雨是悲剧的起因;雨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雨使全文笼罩阴冷凄凉的氛围。

2.把樱子比喻成蝴蝶,一是蝴蝶是美的象征,樱子长得像蝴蝶一样的美;二是樱子的生命像蝴蝶那么短暂,蝴蝶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它将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3.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使人哀痛欲绝。

4. DE
《扳着手指头数到十》
1、“狗娃”:天真、幼稚、调皮、可爱、诚实、爱父母。

“娘”:善良、勤俭、朴实。

“爹”:充满亲情、乐于助人、朴实厚道、勤劳爱家等。

【解析】这篇微型小说没有跃宕起伏的情节。

只是靠几个细节来支撑整篇小说的构架,来抒写人间的真情。

这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应从细节描写中分析出来。

2、不行。

因为这一句既表现了“爹”工作的艰苦环境环境,又为下文“爹”攒馒头回家作了伏笔,更突出了“俭朴和勤劳的性格。

【解析】前面的描写为后面作铺垫,这在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

环境艰苦,日子艰难,“爹”这个朴实的劳动人民才会表现得如此勤俭。

3、细节描写刻画了“狗娃”盼爹回家的急切心情,折射出了童心的幼稚和纯真,流露亲情方式不乏笨拙和顽皮。

细节描写使狗娃的个性更鲜明,文章更富生活气息。

【解析】狗娃盼爹回来的那份亲情、那颗童心写得很感人。

他“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他用泥捏小狗计数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他招供“那个鸡蛋是我偷的”……几个“偷”字,让一个叫狗娃的孩子活灵活现地站到了读者面前,招人喜欢惹人爱,足以看出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的功力。

4、BE【解析】这篇微型小说情节十分单纯,谈不上“跌宕多姿”,故B项错。

小说也没有运用象征等手法,E项的分析也不妥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