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研究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精神产生一定冲击的背景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首先,谈谈我眼中的大学生民族精神: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

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其精神面貌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弘扬民族精神而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我们要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

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

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发扬民主精神。

在大学期间我们风华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有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质,思维比较敏捷,最有创新潜力。

现在正是我们展现自我的时候,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民主精神。

当前,高等学校应以先进文化为基石,以历史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探索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已经对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形成各民族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

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进入我国。

这些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大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状:
在一份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的调查分析中知道: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
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体现的
一种精神.而作为其核心的爱国主义最能体现几千年以来中华儿女的意志传承,
体体现的一种精神.而作为其核心的爱国主义最能体现几千年以来中华儿女的意
志传承, 也是这一精神的价值所在.不过,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内容"
的调查中, 也是这一精神的价值所在.不过,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内容
"的调查中,有近六成的人选择的是"追求真理" 以上的人选择的是" 六成的人
选择的是"追求真理" 有 40%以上的人选择的是"自强精神" 仅有不到 20%的 ,
以上的人选择的是自强精神" , 的人选择"爱国主义" 这不能不说是对民族精
神的理解不到位.说明在当今社会, 人选择"爱国主义" 这不能不说是对民族精
神的理解不到位.说明在当今社会,对中华民 , 族精神的宣传不够,导致有那么
多的人认为追求真理" 么多的人认为" 自强精神" 族精神的宣传不够,导致有
那么多的人认为"追求真理"和"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内容.回顾
几千年炎黄历史,爱国主义贯穿整个历史长河, 最突出的内容.回顾几千年炎黄
历史,爱国主义贯穿整个历史长河,充分体现了每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传承,特
别是在近代历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掠夺, 黄子孙的精神传承,特别是在近代历
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掠夺,这一方面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漓尽致的体
现.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所面临的问题:
1、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

部分大学生经不住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
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信仰,对本民族的文化表现出异常的冷淡甚
至反感和排斥。

2、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表现乏动力,
沉迷于网络游戏,逃课、缺课,不及格的课程很多;有的整天追求打工赚钱,
理想信念淡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精神淡化。

3、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在方式、路径、策略上存在着问题。

就教育手段和信息渠道而言,手段单
一,集中于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的手法,缺乏互动和活泼的沟通,社会大众获
取精神教育的途径还停留于书本、电视等陈旧的渠道;就精神内容而言,向公
众传播民族精神的内容比较单调,缺少鲜活的事例,让人感觉抽象,不能针对
不同群体提出合适的普及方案,易于走向说教,与时代的结合程度不高,讲理
也不够透彻;不敢面对西方文化的竞争,不能直面所在。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实现途径。

一、以先进文化为基石,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
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
需求。

在高校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
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
定信念。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先
进文化支撑民族精神的结构体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引路人、
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使高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源。


先进文化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各种腐朽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要成为我国文化的主体,必须引领和整合其它各种文化。

但是,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暴力、颓废、庸
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如色情、反动网站等腐朽文化,特别是
经济全球化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各民族的传统都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在的青年一代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他们对于我
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知之甚少。

我们还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网络
文化的影响,它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其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又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淡化了民族意识,不利于大学生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

应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占领大学生课外活动阵地。


二、以历史教育为重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又为传统文化所涵盖,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发展、
充实,才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经磨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像滚雪球般,
越滚越大越紧。

当各大文明古国都消亡时,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

”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

尽管
我国具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辉煌历史,然而这些年来,在重视对大学
生的中国历史教育上,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削弱的地步了。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
响,中国的历史课程很少,前些年我们的高中甚至没有中国历史教育。

加上目
前电视上各种历史节目都是戏说历史,不能真实反映历史,这必然会造成这样
一种状况:如果一个学生上完初中、高中就去就业他们将终身不再接触本国历
史,他们学的历史知识早就遗忘;即使考上大学,考上文科,如果不进历史系,
基本上也终身不再接触本国历史,他们又能有多少本国历史的知识,又能了解
多少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呢?中国的留学生没有中国历史观念,这如何能希望
他们会爱国、为中华民族服务?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历史都
不了解不熟悉,又怎么能凭空产生中华民族精神呢?因此面对这种状况,我们
急需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应贯彻整个大
学的全过程。

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把爱国的精神、爱国的根植入到他们的
心里,使大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
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业绩,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
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这对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培育
大学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创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高度竞争的时代,
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和场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虽然离不
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校园文化环境对民族精神的
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
健康成长,充实大学生生活,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

例如,学校
通过举办高水平、知识性的人文讲座,向大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对提
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感受力、领悟力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史展览,使其了解学校艰苦创业的非凡经历及丰
厚的文化底蕴;在校园主要活动场所建造高雅的人文景观;在教室、走廊悬挂
伟人、名人的画像、语录,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品位高的人文氛围和精神氛围,这些都能对大学生起到陶冶情操、激发爱国情感、鼓舞学习热情的作用。

四、发挥互联网优势
当前互连网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它的信息量更大、形式更加多样化、选择性和参与性更强,尤其是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现象,即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向发展中国家单向流动,存在“文化侵略”问题,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我们正面临单一文化的威胁。

这就给高校德育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极大的难度。

国际互联网的管理已成为一个新课题。

简单依靠禁止的方法来消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是不够也是行不通的,甚至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目前,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主动上网,建立起高质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网站,抢夺网络制高点,设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主题,特别是在网络中建立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链接,在BBS相互讨论中加深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进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创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五、培养自强自立的名族精神
1.能够正视生活的困难,发挥自强精神。

不论家庭贫困还是优裕,都要正确看待家庭经济情况,理解父母的艰辛;端正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培养自信自强的名族精神。

2.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自强。

不断给予自己学习的动力,找准目标,脚踏实地。

学习刻苦,不断调整和丰富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体验自强的魅力。

3.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在思想上自强。

积极参与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种群体活动,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4.适应社会,在就业上自强。

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在就业过程中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估与定位。

将大学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的发挥自身能力。

自强与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始倡导的人格品质。

自强自立对于完善个体人格,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是个体成长与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其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前程。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

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好,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要抓住大学生的特点,以大学生为主体,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欲望,同时,又要以中华民族精神来指导大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以此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

当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长期潜心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大学生的长期主动参与配合,以做到主导教育与自身塑造的有机结合。

因此,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各种大学生社团,并通过大学生社团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活动、辩论赛等,组织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的人文讲坛和科学讲座等,使大学生们在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增强民族精神。

同时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各种下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先进的厂矿、企业、农村,采访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亲自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此,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大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并作到学以致用,以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把这种对民族的浓厚感情升华为民族精神,只有这种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才能积极主动地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精神。

温总理说过大学生应该做到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永奋斗。

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

“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没别的要求,只求国家强大。

”——钱伟长爱国主义并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去亲身实践的。

德兰嬷嬷说:“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

”平庸的人之关心自己的生活,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国家命运视为自己的责任。

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任何处境中都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努力向前,不折不饶。

在顺境中,不骄傲,不得意,只要求更好;在逆境中,不退缩,不畏惧,只求逆流而上。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

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怒力学习,不怕困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总之,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高校必须要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先进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