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
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还接受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

观察两组
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观察两
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
对照组,P<0.05;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基础上加用骨盆前外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盆前外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应用价值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因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骨盆骨折,考虑到骨盆结构相对复杂,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极有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甚至造成患肢永久不可修复,
所以提高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我院选取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
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0~57岁,平均(37.1±4.9)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致伤11例,压砸致伤5例,其他4例。


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56岁,平均(37.4±4.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致伤10例,压砸致伤6例,其他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接受输血和休克治疗;伴有脏器损伤的患者立即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对于
达到骨盆骨折相关手术要求且未出现休克和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即刻实施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需保持仰卧状态,先予以硬膜外麻醉,待完成
麻醉后,于耻骨联合处的上方切一个2cm左右的横弧状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后,游离出韧带
与神经组织,并充分暴露于视野范围,完成骨膜的剥离,待耻骨联合部位露出后,用Weber
复位钳修复耻骨支骨折,复位完成后安放重建钢板于耻骨联合处的上方并予以固定。

若患者
存在骶髂关节脱位则需延长髂腹股沟的切口,暴露骶髂关节后完成重建钢板的安置,并固定
好关节。

手术操作尾声,需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执行冲洗和消毒,之后逐层进行缝合并完
成引流。

针对观察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接受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

在X线引导辅助下,进针处于
髂前后上棘联线前位置,并在髂脊正中处以小切口将皮肤切开,待骨皮质钻开后,以与矢状
面成约18°的角度拧入螺钉,并在导针引导下将螺钉拧入髂骨,但注意不可穿入髋臼,以上
均完成后,再用固定针穿入患者髂脊两侧,之后将外固定器材稳固安装,并调整其到合适位置,同时拧紧外支架。

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常规治疗,引流管则于术后4d内拔除。

患者卧床这段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让其进行简单的下肢肌肉活动,待患者可下床后,
让其拄拐展开行走练习,后期逐渐让患者开展行走负重练习(不拄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疗效评价标准:若术后6个月骨折移位小于
4mm则为优;若骨折移位介于4mm与10mm之间则为良;骨折移位介于11mm与20mm之间则为可;骨折移位超过20mm则为差;优良率=(优例数与良例数之和)/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

正态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正态计量
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

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均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属于危险性较高的骨科外伤,其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的1%~3%左右,是因高能损伤所造成的,其中约有超过50%的患者还伴有其他外伤,严重者甚至伴有创伤性失血性
休克、盆腔内脏器损伤等情况,可以说该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很高。

基于以上不难看出,
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十分重要,为此有人提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基
础上加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进而提高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我院将骨盆前外固定术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
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下床活动时
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充分说明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基础上加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
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分析原因如下:与单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加用骨
盆前外固定术后可有效弥补切开内固定术固定效果不理想的缺陷,加强关节固定效果的同时
促进预后患者恢复,进而缩短卧床时间,可以说对于患者尽早功能训练非常有利;骨盆前外
固定术也为骨折端提供了更为稳定的生长环境,避免或减少了因患者异常活动而引起的对凝
血块的破坏,进而加快骨折处的愈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基础上加用骨盆前外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应凯,迟晓飞,王文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
东医药,2015,22(6):89-90.
[2]管玉华,赵镭,郭良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
代医学,2016,22(26):65-66.
[3]黄烈育,向守彬,郑欣.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
伤残医学,2016,24(14):4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