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工业革命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限时训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限时训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年天津文综,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解析:B 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东去印度”“赤道”“南美洲东部”,结合地理知识及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可知,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由此可知B项正确。

2.(2014济南模拟)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 )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C 16世纪时,英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故C 项正确;“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3.(2014昆明摸底)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理论,天主教会始终坚持大地是扁平的圆罗盘,罗马或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的说法。

对这一说法构成致命性冲击的是 (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哥白尼的日心说
C.牛顿力学体系建立 D.达尔文的进化论
解析:A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这对教会“大地是扁平的圆罗盘”的说法构成致命性冲击,故A项为最佳选项。

哥白尼的日心说冲击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使科学摆脱神学束缚,达尔文的进化论挑战了封建神学的“神创论”,均与题干信息不相符,故排除B、C、D三项。

4.(2014湖北联考)“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

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

……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

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歇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

”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 ( ) A.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
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
C.一战前德国政治体制的赞赏
D.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
解析:D 依据题干中“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可知该国保留着君主制,据此可排除A、B两项;从材料中“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可知该国实现了对政府的有效制约,这体现了健全的民主特征,故C项不正确,D项正确。

5.(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B 主权在民原则指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A不符合题意;天赋人权是说主张人天生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而材料中“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中的“其他人口”不能取得与自由人同样的权利,所以B正确;C、D不符合题旨。

6.(2014郑州检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
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

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

“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 ) A.王权结束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D.责任制内阁形成
解析:B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和“威廉入侵英国”可知该“转折点”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确立议会主权,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并未结束王权,英王仍有独立的行政权,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受到议会限制,它们之间并未形成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2014广东十校联考)杰斐逊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以下成果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B 杰斐逊的话强调了法国启蒙运动的世界影响。

A项在启蒙运动之前,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的体制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C、D两项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均排除。

8.(2014湖北联考)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联邦制度适用于大国和小国
D.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
解析:D “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是指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的稳定。

“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是指地方分权能充分调动各州的积极性,达到防止专制,兼顾效率的目的。

联邦制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就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因此D项理解最为准确全面。

9.(2014肇庆期末)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解析:B 据材料“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可知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意义,即打击了天主教与教皇的权威,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特别强调人的心灵,而B项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宗教改革中进步的思想,但都不符合题意,故A、C、D三项错误。

10.(2014 ( )
A.神本化、人本化
C.宗教化、神本化 D.科学化、宗教化
解析:B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达尔文进化论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趋于理性化、科学化,故B项正确。

从表格中的“理性精神”“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等信息可知神本化、宗教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11.(2014成都二诊)如图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

这体现了他 ( )
●为了给信仰留出地盘,我只得废除知识
●理性需要用信仰和想象来补充
●艺术应当服务于道德
A.对教权主义的眷恋 B.对浪漫主义的抵制
C.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D.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解析:D 康德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从题干信息看,康德侧重对信仰的重视和推崇道德,这反映了康德对理性主义的反思,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2.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 ) A.牛顿 B.达尔文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解析:A 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科学是偏向理性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A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于19世纪,在启蒙运动之后;C、D两项的主要成就属于文艺,偏重于情感,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014吉林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

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

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

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马世力《世界史纲》材料二影子内阁是指某些实行内阁制的民主国家,其在野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的预备内阁班子;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

这种制度由英国保守党首创,在英国,“影子内阁”接受政府补助,成员都是有薪水的。

我们有时会听到说某某人是“影子内阁”贸易与工业大臣,实际上是说他是在野党负责贸易与工业的议员。

“影子内阁”不但不附和当任内阁,反而以同它争斗为乐。

遇到议会辩论时,各“影子大臣”就会踊跃发言,在阐述本党观点的同时,专挑当任内阁的毛病和缺点进行攻击。

“影子内阁”会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其存在是为了促使当任内阁倒台,并最终取而代之。

某党在野时的“影子内阁”往往也就是该党执政时的当任内阁,全套班子有时照搬,有时略作调整,但施政方略不会有根本变化。

因此,称“影子内阁”为“预备内阁”或“在野内阁”似乎更为确切。

——百度文库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1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子内阁”设立的原因,并评价“影子内阁”在英国政体中的作用。

(12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

第(1)问,“发展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国会(议会)、国家元首、内阁的权力变化来归纳概括即可,“原因”可以结合19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

第(2)问,“设立原因”依据材料二中“阐述本党观点”“专挑当任内阁的毛病和缺点进行攻击”“施加种种压力”“在野时的‘影子内阁’往往也就是该党执政时的当任内阁”等归纳。

“作用”可以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等角度思考。

答案:(1)变化:内阁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权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加强。

(6分)
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社会问题的增多;垄断资本与行政权力的结盟。

(8分)
(2)原因:监督政府的权力;增强参政议政的专业性。

(6分)
评价:有利于保持政局稳定;丰富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分)
14.(2014苏北四市联考)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材料二“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4分)
(2)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6分)其目的何在?(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6分)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洛克《政府论》”和材料二中“英格兰的基本政体”概括答案。

第(2)问,从材料一中“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说明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孟德斯鸠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目的从反对专制和维护民主的角度思考回答。

第(3)问,美国立法实践从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和中央政府分权的角度分析。

第(4)问,评述要围绕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从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对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影响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1)来源: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4分)
(2)发展: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6分)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4分)
(3)体现: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规定联邦政府的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6分)
(4)评述: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