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一、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一、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
(一)概述
颗粒分析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并据此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密度计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样,若试样中含有大于0.075mm 的粒径时,应联合使用密度计法和筛析法。

(二)试验原理
密度计法是将一定质量的试样加入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10mL ,混合成1000mL 的悬液,并使悬液中的土粒均匀分布。

此时悬液中不同大小的土粒下沉速度快慢不一。

一方面根据斯笃克(Stokes, G.G, 1845)定律计算悬液中不同大小土粒的直径,另一方面用密度计测定其相应不同大小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1. 斯笃克定律
斯笃克研究了球体颗粒在悬液中下沉问题,认为不同球体颗粒在悬液中的下沉速度与它们直径大小d 有关,这种反映悬液中颗粒下沉速度和粒径关系的规律,称为斯笃克定律。

按照这一定律,土颗粒在溶液中下沉时,较大的土粒首先下沉,经过某一时段t ,只有比某一粒径d 小的土粒仍然浮在悬液中,这些土粒在悬液中通过铅直距离L ,在时间t 内下沉速度为
2w s 1800)(d t L η
ρρυ-==

t
L
G G d ⋅-=-=
wo wT s w s )(1800)(18γηρρηυ
( 1–1)
式中
η ——纯水的动力粘滞系数,Pa·s (10-3); d ——土颗粒粒径,mm ;
ρ——土粒的密度,g/cm 3;
G s ——土粒的比重; w ρ——水的密度,g/cm 3

wo ρ——温度4℃时水的密度,g/cm 3;
wT G ——温度T ℃时水之比重;
L ——某一时间t 内土粒的沉降距离,cm ; t ——沉降时间,s 。

为了简化计算,用图 1–1的斯氏列线图,便可求得粒径d 值。

此时,悬液中在L 范围内所有土粒的直径都比算得的d 值小,而大于d 的土粒都下沉到比L 大的深度处。

υυ
图1–1 斯笃克列线图
2.悬液中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设V 为悬液的体积,W s 为该悬液内所含土颗粒总质量。

故开始时悬液单位体积内的土粒质量为V W s ,
土粒的体积为
s
0w s G V W ρ。

单位体积的悬液是由土粒和水组成,则水之体积应为V
G W s 0w s 1ρ-
,水之质量为
⎪⎪⎭⎫ ⎝

-V G W s
0w s wt 1ργ,式中wt ρ为试验开始时温度为T ℃的水的密度。

那么开始时土粒均匀分布的悬液密度为: ⎪⎪⎭
⎫ ⎝
⎛-+=
V G W V W i 0w s s
wt s su 1)(ρρρ 或

⎪⎭
⎫ ⎝⎛-+
=s wt s s
wt su )(ρρρρρV
W i
( 1–2)
式中其他符号的意义同前。

现从量筒中液面下深度L 处,取一微小体积的悬液进行研究。

自开始下沉至t 时间,悬液内大于粒径d 之土粒,都通过此微小体积而下沉,小于粒径d 之土粒一部分已通过此微小体积之底部,另一部分同时进入该体积之顶部,故该微小体积内小于粒径d 的数量保持不变。

设时间为t ,该微小体积内小于粒径d
之土粒质量为's W ,则与总体积V 内土粒质量s W 之比为X (%),即:
100(%)s
s
'⨯=W W X
则单位体积内小于粒径d 之土粒质量为(%)s X V
W ⨯。

故经过时间t 后在深度L 处该微小体积悬液的密度,
可由式( 1–2)求得:

⎪⎭
⎫ ⎝⎛-⎥⎦⎤⎢
⎣⎡+=s wt s s wt sut (%)ρρρρρX V W

[]100(%)wt sut s
wt s s ⨯--=
ρρρρρW V
X
( 1–3)
用密度计测得任何时间t ,任何深度L 处1000mL 悬液内的密度sut ρ,即可按上式算得小于某粒径d 的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3.密度计读数的校正
目前通常采用的密度计(图 1–2)有甲、乙两种,其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甲种密度计读数系表示1000mL 悬液中所含土质量的克数,乙种密度计的读数表示悬液比重。

两种密度计通常是在温度为20℃时刻划的,而且土粒比重都以2.65为基准。

在使用密度计时,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等原因,产生了系统误差,需要进行如下校正。

(A )刻度及弯液面校正
由于密度计在制造时刻度的可能误差,使用前必须经过检验校正。

此外,密度计的刻度是以弯液面底为准,而在使用时,由于悬液混浊,其读数以弯液面顶部为准。

如图 1–2。

应校正后才能用于计算(校正值由实验室给出)。

(B )温度校正
密度计的刻度一般是在20℃时进行的,使用时悬液温度不等于20℃,则水的密度及密度计浮泡体积发生变化,须加以校正,可以从表 1–2查得温度校正值。

(C )分散剂校正
图1–2 密度计
密度计刻度是以纯水为标准的,当悬液中加入分散剂时,则密度增大,亦需加以校正,校正值由实验室给出。

(D )土粒沉降距离校正
密度计读数除用以求得悬液中土粒的含量以外,还用以确定土粒的实际下沉距离(有效沉降距离),借以计算粒径d 。

当密度计放入悬液内,液面因而升高,此时液面至密度计浮泡中心的距离,并不代表土粒的实际沉降距离。

因此,必须加以校正。

校正值由实验室给出。

一般进行校正时,温度对水的影响已在斯笃克公式中考虑,只需对密度计读数进行弯液面校正。

做沉降距离校正曲线时,将密度计的每一分度加上弯液面校正值,就可供直接计算使用,从而求得土粒的有效沉降距离。

将以上校正代入式( 1–3)并经过换算,则可按下式得出小于某粒径土粒质量的百分数为: 甲种密度计 s
100W X =
)
(D
T S C m n R C -++
( 1–4) 乙种密度计
s 100W V X =[]
20w 'D 'T 'S ')1'(γC m n R C -++- ( 1–5)
以上两式中
、——甲、乙种密度计读数;
S C 、'S C ——甲、乙种比重度计土粒比重校正值,查表 1–1;
T m 、'
T m ——甲、乙种密度计温度校正值,查表 1–2;
D C 、'
D
C ——甲、乙种密度计分散剂校正值(由实验室给出); 、——甲、乙种密度计刻度及弯液面校正值,查实验室给出的图表;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表 1–1 土粒比重校正值
R 'R n 'n
表 1–2 温度校正值
(E )土粒比重校正
试验时如土粒比重不是2.65,可由表 1–1查得土粒比重校正值。

(三)仪器设备 1)密度计(图 1–2);
2)量筒两个,容积各为1000mL ;
3)天平:称量1000g ,感量0.1g ;称量200g ,感量0.01g ; 4)搅拌器:如图 1–4。

底板直径50mm ,孔径3mm ; 5)温度计、秒表、三角烧瓶(容积500mL )、电热器等。

(四)操作步骤
(1)密度计法应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

若土样在分析前无法保持其天然含水率,则允许用风干或烘干土样进行分析。

(2)试验前,由试验室准备好<0.075mm 的烘干试样,称取烘干试样30g ,称量准确至0.01g ,装入三角烧瓶中(装瓶时切勿使土粒散失)。

(3)在盛有试样的三角烘瓶中注入约200mL 纯水,进行浸泡,时间不少于18h(对于砂性较大、易于分散的土,可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稍加摇荡后,放在电热
器上,用连接冷凝管下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进行煮沸。

煮沸时间从水沸腾开始,粘土和不易分散的土,一般煮沸1.0h 左右,其他土可酌量减少,但不得少于0.5h 。

图1–4 搅拌器
(4)待悬液冷却后,将其倒入标明号码的量筒内,并应将烧瓶中剩留的悬液,分次用少量纯水洗净倒入量筒内。

加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约10mL于悬液中,使筒内悬液恰达1000mL。

(5)将盛有悬液的量筒,置于平稳且便于测读的平台上(试验过程中不得挪动或碰撞)。

准备好密度计、秒表、记录纸等,并先熟悉密度计刻度的读法。

然后将搅拌器放入量筒内,沿整个悬液深度上下搅抖约1min,往复各30次,使悬液彻底拌匀(注意搅拌时勿使悬液溅出筒外)。

(6)搅拌完毕,立即取出搅拌器,同时开动秒表。

测定经过1、5、30、120、1440min时的密度计读数。

根据试样情况或实际需要,可增加密度计读数或缩短最后一次读数的时间。

每次读数均应在预定时间前10~20s,将密度计小心地放入悬液中接近读数的深度,以免密度计上下跳动。

注意密度计浮泡应保持在量筒中心位置,不得偏近筒壁。

提放密度计时,应使密度计的中轴垂直液面。

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悬液的扰动,并应防止从手中滑落,或碰到量筒。

(7)密度计读数均以弯液面上缘为准。

甲种密度计应准确至0.5,乙种密度计应准确至0.0002。

每次读数完毕,立即取出密度计,将其放入盛纯水的量筒中。

同时测定相应的悬液温度,准确至0.5℃。

(五)计算及记录
(1)密度计每一读数作刻度及弯液面校正、温度校正、分散剂校正及密度校正后,按式(1–4)或式(1–5)计算小于某粒径土粒含量占干土总质量的百分数X。

(2)密度计每一读数仅作弯液面校正后,按式(1–1)计算粒径d(mm)。

(3)用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百分数X(%)为纵坐标,颗粒粒径d(mm)为横坐标,在半对数纸上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4)记录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下:
颗粒分析试验记录(密度计法)
土样编号班组
试验日期姓名
小于0.075mm颗粒土质量百分数比重计号
湿土重量量筒号
含水率烧瓶号
干土重量土粒比重
含盐量比重校正值C S
试样处理说明弯液面校正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